•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陳忠利Eddie Chen:台灣.用騎的最美
1
陳忠利Eddie Chen:台灣.用騎的最美
2
屏東大鵬灣鐵人三項黃丞逸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黃丞逸拚聽奧、玩鐵人,更要幹大事
3
2018國際自由車環台賽收兵 新城幸也爽披黃藍二衫 馮俊凱喜納720「金將戰」獎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陳忠利Eddie Chen:台灣.用騎的最美

2016-07-01
人物誌 戶外運動 單車 故事 專訪

在迷上騎單車後,陳忠利經常帶著太太Toby一起騎車旅遊,兩人樂在其中,卻也不明所以。某天,兩人騎上貓空,在一個山彎處被美麗風景吸引而停下來欣賞,突然間,他想通了,喜歡單車旅遊的原因是:「台灣.用騎的最美!」

陳忠利表示,他和Toby在之前曾騎機車及開車造訪過這些地方,卻都沒有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而用雙腳踩踏的前進速度,不快不慢,剛好能讓人仔細感受周圍的地景風貌。

這次的經驗,讓陳忠利開始認真在部落格上寫單車遊記,希望將這些感動分享給朋友。但是圖文並茂的網誌似乎還欠缺了什麼。這時,陳忠利想起以前玩滑翔翼和飛行傘的經驗,他說,快速滑下坡時,風在耳邊轟隆轟隆響,就跟飛行時一樣,騎單車雖然是貼地飛行,卻能飛在海拔更高的地方。(註:飛行傘的飛行高度約170公尺到300公尺。)因此,他開始用影像記錄騎單車的過程,期望把速度感表現出來。

單車傳道者陳忠利

銷售汽車偶然發掘對單車的喜愛

幾年前,陳忠利因為擔任Skoda汽車的銷售員,便開始研究該公司的歷史,發現他們是以製造單車起家,核心理念是打造交通運輸工具;再加上當時油價飆漲、柴油車開始盛行,他感受到台灣在環保方面有很強的能量,便開始騎單車上下班,順便運動健身。

陳忠利發現,騎單車與土地環境有著高度的互動性,而台灣是高山島嶼,在大台北地區騎車,一小時內就會上山,若是以休閒為目的,容易遇到體力不足等障礙。他認為,騎單車的核心是運動,但是他並不想參加競賽,只想在騎行過程中享受旅遊的樂趣,於是他開始騎車深入台灣各個角落。陳忠利說,騎車環島,能看見台灣的輪廓,從山下騎到山上,能看見台灣的高度;騎訪城鄉和部落,則能看見台灣的深度。

騎車發現部落之美

最近,陳忠利剛完成「原鄉單車縱貫線」,從北到南串連起台灣各原住民族部落。他會開始騎進部落,源自數年前的一次經驗。在大漢溪上游,當地居民以種植段木香菇為生,因此栽種了大量適合香菇生長的楓香樹,每到秋冬就能欣賞到美麗的楓紅景致。陳忠利帶朋友騎單車去賞景時,剛好遇到附近的石磊部落在歡慶過年,熱情地招呼他們。另一方面是,每當他們騎車騎累時,都會到該鄉鎮最大的廟宇休息,但騎進部落後,卻發現部落裡只有教堂,沒有廟宇。他好奇地研究了這段歷史,同時也試著用google map把同一族的部落串起來,發現都在自己經常騎行的路上,便決定將之連成一條縱貫台灣的路線。這些旅程已經集結在陳忠利的新書《單車.部落.縱貫線》中分享。

另外,陳忠利也規劃了一條以單車看見台灣高度的經典路線──雙溪雙海,從台灣海峽的濁水溪口一路往東騎上山,越過山嶺後,再沿立霧溪一路下山,抵達太平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試著挑戰看看。

單車旅遊 全家總動員

在陳忠利家,單車旅遊大多是全家總動員,而在孩子長大後,則是夫妻倆一起騎。他們每次都是規劃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的路線,方便一般讀者跟著實地體驗。陳忠利說,開始進行單車旅遊後,最棒的一件事,就是和太太Toby的感情變得更好,尤其是兩人要一起為網誌的圖文和影片蒐集素材,共同話題就更多了。其實,Toby也不是一開始就樂於加入。為了鼓勵Toby一起騎單車,陳忠利經常開車載她到有許多女騎士經過的地方,讓她感受到女騎士都擁有愛自己、愛環境的迷人特質,身材線條也很美麗。同時,他還特別存下公司提供的福利──百貨公司禮券,累積到一定金額後,讓Toby心甘情願地答應買一輛單車來騎。

只要踩下去 一定到得了

此外,陳忠利表示,自己的個性也變得更加正向。他說,就算是經驗老道的騎士,要騎上武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們知道只要持續踩下去,控制節奏,一定到得了。這樣的毅力,也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境時能夠堅持下去。

對於想要展開單車旅遊的新手,陳忠利建議,一定要找到對的教練,或是取得正確的資訊,學會如何選擇單車尺寸、調整座墊高度,如何正確的用力、適時補充能量和水分等知識,如此一來,比較不會受傷,也能避免發生意外。同時,還要勤加訓練,一旦越過體力和技巧的門檻,就能夠長期持續下去了。

陳忠利 Eddie Chen/profile

積極推動「台灣.用騎的最美!」的概念,著有《海平面以上,3275M以下,迷戀單車國道 ~ 台灣,用騎的最美》、《台灣.用騎的最美 ~和她騎出屬於自己的單車故事》與《單車.部落.縱貫線~不是最近,卻是最美的距離:21條路線穿越台灣南北原鄉,深遊190個部落祕境》等書。

Blog: http://skoda-eddie.blogspot.tw/

撰文/洪禎璐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黃丞逸拚聽奧、玩鐵人,更要幹大事

2021-05-10
專訪鐵人三項戶外運動人物誌

去年 12 月初黃丞逸完成屏東大鵬灣鐵人三項後,馬不停蹄地又在臺北馬拉松半馬組破了個人 PB,在耐力運動表現上皆有好成績的黃丞逸,其實卻是一位爆發力十足的「羽球聽障國手」!對黃丞逸來說,2020 年無疑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羽球聽障國手黃丞逸

目前黃丞逸一邊在體育署擔任公務員,一邊在臺大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系攻讀碩士學位,而同時他也是位羽球聽障國手!已擁有多重身分的他,在今年完成屏東大鵬灣鐵人賽事後又多了一個「被羽球耽誤的鐵人」的頭銜。

羽球國手之路

「2009 年我爸帶我去看台北聽障奧運。」黃丞逸說,當時他爸爸只問他一句:「你要不要試試看?」這句話意外地開啟了黃丞逸的羽球之路。

半路出家的丞逸就這樣一頭栽進羽球訓練,儘管辛苦他也都能正面積極地將肌肉痠痛看待成一件幸福的事。當時黃丞逸不是在練習,就是在前往比賽的路上,他身邊的友人開玩笑形容他是位不折不扣的「運動狂人」

現在的黃丞逸儘管工作忙碌,但總能在工作和學業中找出空檔去和羽球校隊一塊練球,期望力拚今年三月的聽障奧運資格賽!「(聽障奧運)有上就去!沒上就去跑鐵人!」黃丞逸替自己訂下目標,完全表達出專心訓練的決心。

運動狂人兼學霸

黃丞逸大學雙主修臺大政治系與社工學系,目前則就讀於臺大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系碩士班。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成為「陪伴他人」或是「被陪伴」的角色,而社工便是這樣的角色,「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人是群居動物,也都有脆弱的時候,看待每個人的眼光,不應該是不一樣的,也不應用主觀意識去評斷他人,即使他人的樣貌不符合社會大眾一般期望。」黃丞逸說:「每個人顯現的樣子,背後都有養成經驗和背景故事,需要的是更多同理心而不是汙名化。」

他亦強調,社工這個角色除了是他人的支柱或力量,但其實他們也更需要適時的釋放情緒和接收旁人的關心。「看不到,不等於不需要。」

黃丞逸在 8 個月大時,生了一場重病,1 歲被診斷出失去聽覺,並在 5 歲時開刀裝電子耳,「對我來說,聽障就像近視一樣。」丞逸樂觀表示,以當時才發展 7 年的技術來說,在臺灣要開刀裝電子耳的案例少、技術新、費用高,無疑是個冒險的決定,所幸手術成功,術後追蹤檢查結果都不錯。

黃丞逸研讀社工領域,加上同為身障人士,不僅透過大學歷程讓他對未來設下許多目標,也能用抗壓和樂觀的心態適應社會衝擊。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後,丞逸決定重返校園完成碩士學業,其中也將論文題目以推動無障礙設施為主,盼將所學化為行動,實質地回饋社會

「愛運動‧動無礙」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盼貢獻所學改變社會

在某一次的因緣際會下,黃丞逸認識了姜義村教授的「愛運動‧動無礙」團隊,這個「偶然」也讓丞逸對未來,產生了新的目標。「我希望能建立完整無障礙運動設施,提供身心障礙者運動的環境不只有透過『工作坊』形式短暫提供,而是長久存在。」他說:「因為『人會忘記』,所以推動無障礙設施的計畫必須持續進行,讓這項計畫細水長流,而不是只成為一波熱潮。」丞逸認為,目前雖然已開始有團隊執行類似無障礙設施項目,但總體來說,臺灣尚未彙整出完善的依據和考量。「希望自己可以藉由碩士所學專業,朝這個目標推動執行。」

「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一個觀念的養成要多少時間我們也不知道。與其想著什麼時候能做到,不如做了再說。」丞逸語氣堅定:「希望有天能看到社會大眾面對身心障礙的人,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相處和感覺,而不是投以異樣眼光和預設立場。」

「我們都是一群很平凡的人,但是我們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黃丞逸說,他常用這句話作為自我價值的期許,盼自己未來能放慢腳步,好好學習,「人生不只是運動、羽球,還有很多價值需要被實踐。」丞逸希望自己能為倒數幾個月的聽障奧運備戰的同時,也能在無障礙設施的推重中盡自己的一臂之力。

黃丞逸聽障奧運備戰

文章出處/don 1 don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國際自由車環台賽收兵 新城幸也爽披黃藍二衫 馮俊凱喜納720「金將戰」獎

2018-03-15
新聞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2018國際自由車環台賽收兵,日本國家隊新城幸也勇奪黃衫和亞洲第一藍衫後透露,上次拿到黃衫已是2012年的事,同時謝謝台灣在311大地震時給日本的溫暖,中華隊馮俊凱則拿下720「金將戰」(真正讚)獎。

馮俊凱榮膺本屆「720金將.戰」大獎。

第五站屏東縣站15日上午9時30分登場,全程192.8公里是今年環台賽最長一役,起點在屏東縣政府,途經大鵬灣跨海大橋,終點設在大鵬灣國家風景管理處,對已經歷經四站競輪的車手們來說,是體力、耐力、毅力和衝線技巧的終極考驗。
 
比賽結果一如賽前所料,出現集體衝刺畫面,義大利威利爾隊路卡拿到單站冠軍,亞軍美國聯合赫斯隊盧卡斯,季軍日本右京隊雷蒙,成績都一樣是4小時 18分52秒。

義大利威利爾隊路卡拿到環台賽第五站單站冠軍。

我國車手單站以去年亞洲冠軍藍衫得主陳建良12名最佳,劉恩杰25名,盧紹軒46名,RTS陳建州50名,馮俊凱55名。總成績則以陳建州44名最佳,馮俊凱49名,陳建良50名。
 
陳建良表示,這一站策略是要他和劉恩杰拼衝刺,只可惜轉彎時太內側,有些被卡住,否則應該有機會拼前三。可能因為天氣太熱,一開始騎沒多久便一直流鼻血的馮俊凱,最後5公里雖嘗試逃脫,可惜沒有成功。

中華隊陳建良(左)。

眾所矚目的黃衫,落入日本國家隊新城幸也手中,成績是16小時50分18秒,同時也拿下亞洲第一藍衫。衝刺王由甫加盟以色列隊的哥倫比亞「印第安納瓊斯」艾德溫連莊,登山王是比利時席貝爾隊吉米。團體總冠軍是比利時席貝爾隊。

2018國際自由車環台賽總冠軍比利時席貝爾隊。

效力於一級職業車隊巴林美利達隊的新城幸也表示,今天自己的策略是跟住主集團,同時把領先集團跟主集團的秒差控制在三分鐘內,感謝隊友幫他抬轎,讓他毫無懸念地保住黃衫和藍衫。
 
新城幸也特別謝謝台灣,在311地震時捐了很多錢。「巧的是,隊友岡本隼剛好在今年3月11日那一站拿到單站冠軍,我則開心留下黃衫和藍衫,上一次拿到黃衫,已是2012法國環利穆贊賽。」

日本新城幸也(前)勇奪環台賽黃衫。

隨隊採訪媒體票選的「720金將.戰」獎項榮耀歸於馮俊凱。馮俊凱雖已是一級車手,環台賽仍返國效力中華隊,此行以傳承經驗為主,但仍拼盡全力,第四站有將近一百公里都維持在領先集團,車隊需要時他也適時扮演水壼工,精神可嘉。

馮俊凱(中)榮膺「720金將.戰」大獎。

登山王吉米說,自己本來此行標的是黃衫,但日本新城幸等主要對手實在太強了,想要卡到好位置搶積分和減秒獎勵,困難度很高,還好還是有留住紅點衫,沒有空手而回。
 
衝刺王連莊的以色列隊艾德溫說,今年狀況其實感覺比去年還要好,除了衝刺王綠衫外,也很想更上層樓拼黃衫(去年是總成績第二),但第二站的主集團走錯路風波,讓他整個計畫都亂了套,有點可惜。

環台賽車陣行經車城。

資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健身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瑜伽
  • 重量訓練
  • 跑5K
  • 跑步
  • 初階訓練
  • 運動器材
  • 跑步訓練
  • 核心肌群
  • 肩部肌群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