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立槳衝浪一定得站在浪上?這款水翼槳板讓你「水上飛」
1
立槳衝浪一定得站在浪上?這款水翼槳板讓你「水上飛」
2
高山症
登山遇到「高山症」該怎麼辦?學會「自救法」你要先做這1件事
3
屏東大鵬灣鐵人三項黃丞逸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黃丞逸拚聽奧、玩鐵人,更要幹大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立槳衝浪一定得站在浪上?這款水翼槳板讓你「水上飛」

2016-07-02
話題 水上運動 戶外運動 趨勢

印象中,划SUP總是溫溫吞吞的,就算是競速型的划法,拼命用槳划著前進,時速頂多16公里,這樣的玩法,終究無法滿足尋求更刺激、更極限的玩家。來自夏威夷茂宜島的水上極限運動員凱·藍尼 (Kai Lenny) 近日研發出了一款「水翼槳板 (SUP Foilboard with Hydrofoil)」,讓你可以像競賽帆船一樣「水上飛」,真是太酷了啊!

Kai Lenny研發下一代「水翼槳板」 ©totalsup.com

凱·藍尼,這位年僅23歲,卻已經是六次SUP世界錦標賽冠軍的極限玩家,他的名字「Kai」在夏威夷語中便是「水」的意思,顯然,他注定就是為水而生的。從一般的衝浪項目、立槳運動到風箏衝浪,從小便在海上活動的他無一不專擅,也早早在世界水上運動界闖出名號。

©gfycat.com

為了能將立槳運動推到更高速的層級,藍尼將高速帆船、競賽風帆,甚至短板衝浪板底部常見、一根倒T字形的「水翼 (hydrofoil)」裝在競速型槳板下方,並成功以這樣的模組在水面上衝出了兩倍的速度,而且最棒的是,不需要用槳一直划也能維持速度一段時間,若是在順風的狀態下,不用划動也能夠持續前進,不過操作者顯然要對衝浪這項運動已經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度,對於海浪和風如何影響自己前進有些瞭解才行。當然,在離水面幾十公分高的地方,僅以一根水翼支撐,您的核心肌群也得訓練到能夠保持身體和槳板的穩定才行。

裝了水翼的衝浪板 ©SROKA Hydrofoil
裝了水翼的衝浪板 ©sportmag.si
裝了水翼的風箏衝浪板 ©kitegeneration.com
競速型風帆下方都裝有水翼 ©surfertoday.com

藍尼與一家廠商合作,即將在年底推出一套水翼槳板,有興趣也可以前往該網站了解訂購。

©naishsurfing.com
分享文章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

登山遇到「高山症」該怎麼辦?學會「自救法」你要先做這1件事

2023-12-06
新知觀念戶外運動知識庫

秋天是最適合爬山的季節,除了氣溫涼爽之外,還可以看到楓葉轉紅、芒草片片等美景。不過,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身體也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這次《優活健康網》整理高山症症狀、高山症判斷、高山症用藥等相關知識,幫助民眾更瞭解高山症,也能在危急時刻進行自救,爬山一定要注意安全!

高山症
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身體也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

為什麼會得高山症?

高山症也稱作「高海拔疾病」,因為登山時身體無法適應環境,進造成頭暈、倦怠等症狀。高山症與體力好不好、身體強不強壯無關,主要因為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降低、同時吸入的氧氣也隨著降低,當上升的速度超過身體適應的能力時,就有可能會發生高山症。

高山症依症狀不同,也分成急性高山症、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其中「急性高山症」是最常見的類型,以下為高山症的嚴重程度分級:

輕度症狀:頭痛、頭暈、厭食、失眠、噁心、周邊水腫、全身倦怠等。

中度症狀:嘔吐、使用一般止痛藥無法緩解的頭痛、尿量減少等。

重度症狀:意識改變、步態不穩、休息時呼吸困難、皮膚發紫等。

高山症
高山症與體力好不好或身體強不強壯無關!

哪些人容易發生高山症?

一般而言,攀爬至高度超過2500公尺以上的高海拔地區,就會出現高山症的症狀,尤其患有心衰竭、肺動脈高壓、心肌缺氧、鐮刀形貧血、任何型式肺功能不良者,這些族群對缺氧環境特別敏感,最容易發生高山症,登山前應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到高地活動。想預防高山症,建議上山前可先到醫院做健康檢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根據醫師建議準備合適的藥物。

如何判斷自己有高山症?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事實上,可以運用簡單的「路易斯湖高山病指數」(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e)來診斷,這也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高山症指標,只要符合其中一種判斷標準就是高山症:

1.符合以下3個條件:

有登高

發生頭痛症狀

至少有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及虛弱等1個以上症狀

2.符合以下2個條件:

有登高

加上頭痛、頭暈、失眠、噁心或嘔吐及虛弱,5個症狀至少中3個

要注意的是,少數發生急性高山病的旅客,有可能會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腦水腫的症狀包括嚴重頭痛、嗜睡、步態不穩甚至昏迷。其中,步態不穩是高海拔腦水腫的重要指標,若沒有給予妥善治療或降低高度,24小時內可能會致死。

高山症
自己有沒有高山症?可以運用簡單的「路易斯湖高山病指數」(Lake Louise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score)來診斷!

高山症發作怎麼辦?

頭暈、嘔吐⋯高山症發作怎麼辦?當高山症發生時,除了給予氧氣、藥物治療以外,應該要避免繼續往上爬,最好立即下山,降低海拔高度才是減緩高山症最重要的方式。

此外,發生任何高山症的患者,千萬不能落單或獨自下山,至少要由一位具有基本醫療知識、熟悉路況的隊員陪同。

如何預防高山症?

千萬別以為高山症只是小病,若不謹慎看待可能會有嚴重後果,究竟要如何預防高山症呢?《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方法,建議民眾出發前先做身體評估,而且爬山時不要太急,才能有效預防高山症:

出發前諮詢醫師作身體檢查評估。

1.避免晚上睡在海拔2750公尺以上的旅遊行程,並且避免直接以飛行的方式前往高地。

2.在海拔2000~2500公尺以上的旅遊,最好過夜後再上升高度。

3.在抵達高地後的首24小時避免過度運動以及酒精性飲料。

4.爬山時慢慢爬不要操之過急,使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對低氧氣的環境轉變作出適應。

5.注意自己或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

高山症預防用藥有哪些?

高山症的藥物選擇,通常分成預防、治療2種,藥物的成分與使用方式也會有所不同。若想要提前準備高山症用藥,建議民眾可以在登山前向醫師諮詢,並按醫師指示來服用,以下為常見的高山症「預防藥物」:

丹木斯(Diamox):為一種利尿劑,可以預防急性高山症並且加速身體適應高地環境,出發前一日開始服用,每日兩次,每次125毫克。

得利生(Dexamethasone):可以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是一種類固醇類藥物。

硝苯地平(Nifedipine)、口服威爾鋼(Viagra):用來預防高海拔肺水腫。

延伸閱讀:

登山新手必看!裝備清單、注意事項、推薦路線「登山指南」一次看

常見6種頭暈症狀,醫警告「這1種最嚴重」恐中風前兆

本文獲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

原文: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高山症」?爬山必學「自救法」最好先做1件事

 

/ 關於優活健康網 /
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黃丞逸拚聽奧、玩鐵人,更要幹大事

2021-05-10
專訪鐵人三項戶外運動人物誌

去年 12 月初黃丞逸完成屏東大鵬灣鐵人三項後,馬不停蹄地又在臺北馬拉松半馬組破了個人 PB,在耐力運動表現上皆有好成績的黃丞逸,其實卻是一位爆發力十足的「羽球聽障國手」!對黃丞逸來說,2020 年無疑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羽球聽障國手黃丞逸

目前黃丞逸一邊在體育署擔任公務員,一邊在臺大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系攻讀碩士學位,而同時他也是位羽球聽障國手!已擁有多重身分的他,在今年完成屏東大鵬灣鐵人賽事後又多了一個「被羽球耽誤的鐵人」的頭銜。

羽球國手之路

「2009 年我爸帶我去看台北聽障奧運。」黃丞逸說,當時他爸爸只問他一句:「你要不要試試看?」這句話意外地開啟了黃丞逸的羽球之路。

半路出家的丞逸就這樣一頭栽進羽球訓練,儘管辛苦他也都能正面積極地將肌肉痠痛看待成一件幸福的事。當時黃丞逸不是在練習,就是在前往比賽的路上,他身邊的友人開玩笑形容他是位不折不扣的「運動狂人」

現在的黃丞逸儘管工作忙碌,但總能在工作和學業中找出空檔去和羽球校隊一塊練球,期望力拚今年三月的聽障奧運資格賽!「(聽障奧運)有上就去!沒上就去跑鐵人!」黃丞逸替自己訂下目標,完全表達出專心訓練的決心。

運動狂人兼學霸

黃丞逸大學雙主修臺大政治系與社工學系,目前則就讀於臺大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系碩士班。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成為「陪伴他人」或是「被陪伴」的角色,而社工便是這樣的角色,「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人是群居動物,也都有脆弱的時候,看待每個人的眼光,不應該是不一樣的,也不應用主觀意識去評斷他人,即使他人的樣貌不符合社會大眾一般期望。」黃丞逸說:「每個人顯現的樣子,背後都有養成經驗和背景故事,需要的是更多同理心而不是汙名化。」

他亦強調,社工這個角色除了是他人的支柱或力量,但其實他們也更需要適時的釋放情緒和接收旁人的關心。「看不到,不等於不需要。」

黃丞逸在 8 個月大時,生了一場重病,1 歲被診斷出失去聽覺,並在 5 歲時開刀裝電子耳,「對我來說,聽障就像近視一樣。」丞逸樂觀表示,以當時才發展 7 年的技術來說,在臺灣要開刀裝電子耳的案例少、技術新、費用高,無疑是個冒險的決定,所幸手術成功,術後追蹤檢查結果都不錯。

黃丞逸研讀社工領域,加上同為身障人士,不僅透過大學歷程讓他對未來設下許多目標,也能用抗壓和樂觀的心態適應社會衝擊。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後,丞逸決定重返校園完成碩士學業,其中也將論文題目以推動無障礙設施為主,盼將所學化為行動,實質地回饋社會

「愛運動‧動無礙」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盼貢獻所學改變社會

在某一次的因緣際會下,黃丞逸認識了姜義村教授的「愛運動‧動無礙」團隊,這個「偶然」也讓丞逸對未來,產生了新的目標。「我希望能建立完整無障礙運動設施,提供身心障礙者運動的環境不只有透過『工作坊』形式短暫提供,而是長久存在。」他說:「因為『人會忘記』,所以推動無障礙設施的計畫必須持續進行,讓這項計畫細水長流,而不是只成為一波熱潮。」丞逸認為,目前雖然已開始有團隊執行類似無障礙設施項目,但總體來說,臺灣尚未彙整出完善的依據和考量。「希望自己可以藉由碩士所學專業,朝這個目標推動執行。」

「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一個觀念的養成要多少時間我們也不知道。與其想著什麼時候能做到,不如做了再說。」丞逸語氣堅定:「希望有天能看到社會大眾面對身心障礙的人,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相處和感覺,而不是投以異樣眼光和預設立場。」

「我們都是一群很平凡的人,但是我們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黃丞逸說,他常用這句話作為自我價值的期許,盼自己未來能放慢腳步,好好學習,「人生不只是運動、羽球,還有很多價值需要被實踐。」丞逸希望自己能為倒數幾個月的聽障奧運備戰的同時,也能在無障礙設施的推重中盡自己的一臂之力。

黃丞逸聽障奧運備戰

文章出處/don 1 don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