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2 月初黃丞逸完成屏東大鵬灣鐵人三項後,馬不停蹄地又在臺北馬拉松半馬組破了個人 PB,在耐力運動表現上皆有好成績的黃丞逸,其實卻是一位爆發力十足的「羽球聽障國手」!對黃丞逸來說,2020 年無疑是他人生的轉捩點。
目前黃丞逸一邊在體育署擔任公務員,一邊在臺大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系攻讀碩士學位,而同時他也是位羽球聽障國手!已擁有多重身分的他,在今年完成屏東大鵬灣鐵人賽事後又多了一個「被羽球耽誤的鐵人」的頭銜。
「2009 年我爸帶我去看台北聽障奧運。」黃丞逸說,當時他爸爸只問他一句:「你要不要試試看?」這句話意外地開啟了黃丞逸的羽球之路。
半路出家的丞逸就這樣一頭栽進羽球訓練,儘管辛苦他也都能正面積極地將肌肉痠痛看待成一件幸福的事。當時黃丞逸不是在練習,就是在前往比賽的路上,他身邊的友人開玩笑形容他是位不折不扣的「運動狂人」
現在的黃丞逸儘管工作忙碌,但總能在工作和學業中找出空檔去和羽球校隊一塊練球,期望力拚今年三月的聽障奧運資格賽!「(聽障奧運)有上就去!沒上就去跑鐵人!」黃丞逸替自己訂下目標,完全表達出專心訓練的決心。
黃丞逸大學雙主修臺大政治系與社工學系,目前則就讀於臺大運動設施與健康管理系碩士班。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成為「陪伴他人」或是「被陪伴」的角色,而社工便是這樣的角色,「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人是群居動物,也都有脆弱的時候,看待每個人的眼光,不應該是不一樣的,也不應用主觀意識去評斷他人,即使他人的樣貌不符合社會大眾一般期望。」黃丞逸說:「每個人顯現的樣子,背後都有養成經驗和背景故事,需要的是更多同理心而不是汙名化。」
他亦強調,社工這個角色除了是他人的支柱或力量,但其實他們也更需要適時的釋放情緒和接收旁人的關心。「看不到,不等於不需要。」
黃丞逸在 8 個月大時,生了一場重病,1 歲被診斷出失去聽覺,並在 5 歲時開刀裝電子耳,「對我來說,聽障就像近視一樣。」丞逸樂觀表示,以當時才發展 7 年的技術來說,在臺灣要開刀裝電子耳的案例少、技術新、費用高,無疑是個冒險的決定,所幸手術成功,術後追蹤檢查結果都不錯。
黃丞逸研讀社工領域,加上同為身障人士,不僅透過大學歷程讓他對未來設下許多目標,也能用抗壓和樂觀的心態適應社會衝擊。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後,丞逸決定重返校園完成碩士學業,其中也將論文題目以推動無障礙設施為主,盼將所學化為行動,實質地回饋社會
在某一次的因緣際會下,黃丞逸認識了姜義村教授的「愛運動‧動無礙」團隊,這個「偶然」也讓丞逸對未來,產生了新的目標。「我希望能建立完整無障礙運動設施,提供身心障礙者運動的環境不只有透過『工作坊』形式短暫提供,而是長久存在。」他說:「因為『人會忘記』,所以推動無障礙設施的計畫必須持續進行,讓這項計畫細水長流,而不是只成為一波熱潮。」丞逸認為,目前雖然已開始有團隊執行類似無障礙設施項目,但總體來說,臺灣尚未彙整出完善的依據和考量。「希望自己可以藉由碩士所學專業,朝這個目標推動執行。」
「能影響多少人我不知道,一個觀念的養成要多少時間我們也不知道。與其想著什麼時候能做到,不如做了再說。」丞逸語氣堅定:「希望有天能看到社會大眾面對身心障礙的人,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的相處和感覺,而不是投以異樣眼光和預設立場。」
「我們都是一群很平凡的人,但是我們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黃丞逸說,他常用這句話作為自我價值的期許,盼自己未來能放慢腳步,好好學習,「人生不只是運動、羽球,還有很多價值需要被實踐。」丞逸希望自己能為倒數幾個月的聽障奧運備戰的同時,也能在無障礙設施的推重中盡自己的一臂之力。
文章出處/don 1 don
2021年CHANLLEGE FAMILY 國際鐵人三項競賽台灣站(以下簡稱 CHALLENGE TAIWAN, CT)將在 4 月 24、25 日邁入第九個年頭。2020 年因為疫情一度影響賽事的舉辦,但 CT 仍在 11 月達成與參賽者間的約定順利開賽;2021 年,Challenge Taiwan 邀請到六千名國內外三鐵愛好者相聚在美麗的台東活水湖,一起挑戰自我,共創佳績!
這屆 Challenge Taiwan 主題為「Make Your Own Story」,創造你自己的鐵人故事。當你按下報名比賽的同意鍵,就是生命故事的新開端。訓練的故事裡,有你每次練習的紀錄,有克服開放水域的勇氣,有上卡騎車又怕脫卡摔車的小心翼翼,有週末長跑的寂靜孤獨。
比賽時,參賽選手又會留下怎樣難忘的回憶呢?你的比賽故事裡,會有鐵人的家鄉-台東,有美麗的活水湖、綿長的縱谷、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還有讓人難以抗拒濃厚的人情味。你的 CT 故事裡,有成長、有突破極限,再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如果不衝一次,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強!」知名網路素人 Hi Cindy,在參加完 2020 Challenge Taiwan 在臉書分享著。當初被朋友無意間推坑,迫使自己開始進行鐵人三項的訓練,教練、同伴在訓練過程中的鼓勵及指導,讓自己的體能得以提升,朋友及家人的支持,更是自己得以堅持完賽的重要力量。這次的三鐵完賽經驗讓 Cindy 更認識自己、更愛自己。
「再給自己一個 Sub 9 的機會!」鐵人一哥謝昇諺於粉專說到「從 2019 年 3 月紐西蘭超鐵破 9 之後,沒有機會再跑進 9 小時內」因為疫情的關係,可以挑戰的三鐵舞台也跟著侷限在台灣的賽事,他決定選擇 Challenge Taiwan 當作他突破 9 小時紀錄的舞台,考量點除了賽事專業性,賽道具競爭性更適合選手挑戰個人成績,更棒的是比賽氛圍熱情且溫暖,可以與家人朋友一起跑向終點的畫面更是難忘。
Cindy 在 Challenge Taiwan 寫下了她自己與三鐵的難忘回憶,而謝昇諺正要在 2021 年的 Challenge Taiwan 中突破自己的紀錄創造成就。Challenge Taiwan 因為有每位選手的參賽得以豐富,而要完成一場鐵人比賽的過程,訓練中的苦澀甘甜、抵達終點的百感聚集,也唯有參賽的你才能夠體會。
你,是不是也願意成為故事的一角﹖你,願不願意讓 Challenge Taiwan,成為你故事的一部分﹖Challenge Taiwan 與你相約 4 月 24、25 日在台東相會!
資料來源/WayPoint 鐵人工廠
責任編輯/Dama
從去年下半年就傳出,即將要推出第一雙搭載使用碳纖維支撐架構的THE NORTH FACE Flight VECTIV鞋款,在1/26在北美和歐洲公開發售,而台灣也將於2/26於官網及通路開賣。
根據THE NORTH FACE官方的說明,VECTIV™系统是一個創新且針對户外鞋類產品的全新系統,在過去兩年的時間大量投資研發與改進,並邀請來自全球運動員們超過6,000英里(將近1萬公里)的協力測試並獲取成功之後,THE NORTH FACE十分自豪的於1/26宣佈這雙專為山地環境中的越野跑和徒步運動所研發,擁有革命性鞋底碳纖維支撐架構的產品上架販售!
VECTIV™系统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Flight VECTIV能將下坡過程中自地面回傳對脛骨的衝擊力降低10%,使跑者能夠在最舒適的狀態下跑出更遠的距離。而碳纖維承托板技術過去多被應用於路跑鞋款,但THE NORTH FACE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機會點,將碳纖維和3D複合板技術帶入越野跑鞋和徒步鞋市場,這種全新的科技應用方式也秉承了THE NORTH FACE永遠致力於開拓創新邊界的品牌精神。
VECTIV™技術平台是一種鞋底結構,位於超輕薄、舒適且具有保護性的網布鞋面之下。它由中底上方的3D VECTIV承托板、精心調校的VECTIV弧形滾軸中底和SurfaceCTRL橡膠抓地大底組成,這類獨特的鞋底結構提供卓越的穩定性、抓地力和緩震性。
自VECTIV™系统誕生以來,THE NORTH FACE協助14名贊助運動員在全世界創造了17項傲人紀錄。其中包括:Kaytlyn Gerbin以18小時14分54秒穿越Wonderland Trail,Coree Woltering以21天13小時35分穿越Ice Age Trail,以及Pau Capell獨自一人以21小時17分18秒跑完UTMB環白朗峰極限越野跑賽道。
THE NORTH FACE贊助運動員Kaytlyn Gerbin說:Flight VECTIV是一雙快速、輕量且回饋性極佳的跑鞋,從碳纖維承托板帶來出色的回饋反應和性能表現,另外,流線型的鞋面設計使鞋子在運動過程中保持輕盈,同時提供如手套般的包覆感;無論是在穿越美國太平洋西北地區的Wonderland Trail路線,還是在西班牙穿越大加那利 128km比賽過程中,我都完全信任並依賴這雙鞋,它讓我能跑得更遠。
THE NORTH FACE贊助運動員Pau Capell表示,Flight VECTIV很快成為了我最愛的比賽鞋,當我感覺穿上它能跑更快,同時它在下坡時提供卓越的穩定性和抓地力,這才是它真正與眾不同的地方。
在2020年柴古唐斯越野賽奪得115公里組冠軍,THE NORTH FACE越野跑運動員申加升表示,Flight VECTIV符合我對越野鞋的所有期待。對我來說現在的目標就是突破;這包含著突破最佳成績與突破距離,Flight VECTIV它讓我更有信心去探索更遠的路創造更多紀錄。
從出色的越野跑鞋Flight VECTIV開始,陸續將會推出8款不同的越野跑鞋和徒步鞋,價格從NTD4,880到9,380之間,這雙運用VECTIV科技的越野跑鞋款,將於2021年2月26日在The North Face官網及通路正式發售。
資料提供/台灣威富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