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生死一線間!加拿大大膽赤膊男打破世界最高、最長無繫繩高空走索紀錄
1
生死一線間!加拿大大膽赤膊男打破世界最高、最長無繫繩高空走索紀錄
2
「雙棲女子」正流行,MERRELL量身打造女性專屬戶外鞋
3
摔車無礙 馮俊凱環阿曼皇后站達陣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生死一線間!加拿大大膽赤膊男打破世界最高、最長無繫繩高空走索紀錄

2016-07-07
人物誌 戶外運動 故事

在2015年8月2日,當時26歲的加拿大人史賓瑟·希布魯克 (Spencer Seabrooke) 在哈維·史蒂文斯的陪同協助之下,於英屬哥倫比亞省斯闊米什鎮 (Squamish) 山區,一個寬64米、縱深290米的峽谷頂端,在沒有安全繩的保護之下,徒手走在一條繫於兩端的尼龍繩,成功從一頭走到另一頭,也將世界無繫繩高空走索長度紀錄推長了7公尺。雖然他途中曾經摔落兩次,幸好他及時抓穩繩索,再翻回線上,若是他失足從290米 (大約是台北101大樓65層樓的高度) 的高空摔落谷底,後果不難想像。

Spencer Seabrooke打破無繫繩高空走索記錄 圖片翻攝Youtube
圖片翻攝Youtube

「走繩」運動還在啟蒙期

從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輕鬆掛在公園草地上的安全玩法到一些強硬派在高山巔峰間玩命,「走繩」這種極限運動項目,始終還沿著主流文化的邊緣踮著腳尖顫顫危危而行。

現代的走繩(slacklining,是一種走在軟性尼龍織帶上的玩法,而不是指馬戲團走鋼絲),源於80年代後期的優勝美地一帶,並漸漸於世界各地普及起來。在溫哥華,對於路人來說,在綿長的海天公路上有一些交錯於建物或山谷間的長條織帶不再是一種奇怪的景象。

史賓瑟先前以繫安全繩的方式走過Stawamus Chief。 ©Bill Hawley

加拿大走繩倡導者哈維·史蒂文斯與他的Hevyfest

現居斯闊米什鎮的艾倫·哈維都帝·史蒂文斯(Allen “Hevy Duty” Stevens,暱稱為哈維Hevy)在走繩開始興盛起來的時候,曾於優勝美地第四營地打工以支撐他對於登山的愛好。他於2002年搬到斯闊米什鎮,也帶來他對於運動的熱愛與鬥志。哈維看到了走繩的潛力,並藉由發起「Hevyfest」這項結合走繩與音樂的聚會活動,得到當地民眾的支持。

剛開始是他與夥伴們在沙灘上背著棕色包包,在尼龍繩上搖搖晃晃廝混著,而今已成為斯闊米什夏天文化的一個尋常環節。

「我喜歡看所有的人享受這項運動,看著它成長,」他說。在2014年的Hevyfest,有超過200人簽署免責同意書,一共有15條走繩,包括一條延伸入豪灣 (Howe Sound) 的水上線。

哈維對於看到下一代將把這種運動推到一個新水平燃起希望:有人開始挑戰高空走繩和在距地面幾百米處無繫繩單獨走索(沒有一條連接走繩者與主繩索之間的繫繩)。「已經有上百萬人可以走長距離了,」哈維說。「但是,能走高空繩索的人只有差不多一百人左右,能夠不繫安全繩走高空的更僅有五位。越進階的玩法,能夠勝任的當然會越少,因為它真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困難。但是當我看到史賓瑟,我真的很訝異,對他來說不繫繩走高空就像呼吸空氣一樣簡單。」

在Hevyfest,大家可以隨意拉起繩索,在海邊玩起走繩。 ©yosemita.wordpress.com

極限走繩玩家:史賓瑟·希布魯克與Slacklife BC

「我純粹是因為這種運動的刺激性而去做,」談到無繫繩高空走索,史賓瑟說,「當你不小心摔下時可以迅速抓住繩索,你就可以不用靠安全繩了。這是靠心志的力量就能夠達到的,對吧?這是關於能夠克服我的恐懼、並且能夠成功執行我知道自己可以做到,而且之前練習過千百次的技術。我並沒有立什麼遺囑,我希望我能夠繼續玩高空走繩一直到老。」

因為對於將這種運動分享出去的渴望,史賓瑟與好友布蘭特·普倫利 (Brent Plumley) 在2013年共同成立了一個位於溫哥華的走繩團體「Slacklife BC」,旨在提倡走繩運動、將之推廣給更多門外漢、與逐步建立更長、更高的繩索玩法。去年夏天這個團體發起了「突擊酋長 (Assault on the Chief) 」這個活動,在著名的酋長岩 (Stawamus Chief) 北谷設立了五條繩索,並成功吸引了遠至美國加州來的百餘位參與者,其中有近50位實際攀上這五條繩索去走。

2015年的突擊酋長 (Assault on the Chief) 活動。 ©Slacklife BC

斯闊米什是走繩重鎮

隨著大眾對於走繩運動理解的增加,斯闊米什鎮繼續成為這項運動的中心點。在Nexen海灘,哈維正積極籌畫著今年的活動(已於8月14、15兩日舉行)。「這裡是北美唯一官方認可的走繩公園,隨時都有設置好的繩索,也隨時歡迎民眾來玩。」他得意地說到,因為這是他向當地政府積極爭取而來的。

在斯闊米什鎮市區,Pavillion公園對面的第二個走繩公園的標誌正在被架設起來,另外,史賓瑟與「Slacklife BC」的成員也在2014年於海天公路沿線架設了幾條高空與海上繩索,包括布羅湖 (Brohm Lake)、燈塔公園 (Lighthouse Park)、酋長岩的北谷和The Opal Wall,西摩峽谷 (Seymour Canyon) 與天航山 (Sky Pilot Mountain) 這些地方。

在斯闊米什,走繩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休閒運動。 ©Drew Copeland/vancouversun.com

史賓瑟的下一個挑戰是?

完成了這個挑戰之後,史賓瑟繼續朝著他下一個「100公尺繩索」的目標而努力著。

「當我是一個登山與攀岩者的時候,總覺得到了這些絕美的地點應該要做什麼而悵然若失,」他說,「現在,這些地方就是我下一個挑戰計畫的開始之處。」

史賓瑟在海邊走繩。 ©Jimmy Martinello/mountainlifemedia.c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雙棲女子」正流行,MERRELL量身打造女性專屬戶外鞋

2017-04-26
鞋子健走戶外運動配備館越野跑

據體育署2016年運動城市調查,我國女性規律運動人口比例為29.2%,與十年前的15.2%相較,已大幅度提升,「戶外休閒運動」更是人氣最旺的運動項目。美國戶外第一品牌MERRELL今日(4/26) 宣布啟動「雙棲女子」計畫,為這些開始擁抱登山健行的都會女性提供量身打造的產品及服務。同時,協請運動醫學專家力康復健科院長暨國家隊隨隊醫師凃俐雯現身分享女生戶外選鞋重點,並邀請熱愛山林的連俞涵,分享山林之於她的療癒能量,與MERRELL一同以崇尚自然、擁抱戶外生活的態度和精神鼓勵更多女生一起進入山林,享樂自然。

美國戶外第一品牌MERRELL今日(4/26) 宣布啟動「雙棲女子」計畫,為這些開始擁抱登山健行的都會女性提供量身打造的產品及服務。

雙棲女子愛美、愛山、愛拍照 狂歡後揪伴爬上山

網路社群興起一波新的現象,有越來越多上班族女生在社群平台上分享她走入山林的美照。平時她們朝九晚五,在周五夜晚和朋友聚會後,休假日除了看電影逛街外,更多了走入山林這個活動,這樣的休閒生活型態正在社群平台上蔓延開來。對於這群平日「城棲」、週末「山棲」的「雙棲女子」而言,戶外登山不單是運動,更是一種親近大自然、追尋自我療癒的生活哲學。MERRELL觀察,她們有幾個特點:
  1. 講求生活的平衡:平日工作緊繃的她們,一到週末便迫不及待脫下高跟鞋,擺脫都市裡的煩憂,走入山林、真實與大自然接觸,享受在山中暫棲的療癒時光,為自己充飽能量。
  2. 注重外在:她們追求的美不是花俏誇張的,而是在簡約中講究兼具舒適與美觀的質感。
  3. 重視朋友的陪伴:不論是周五夜晚喝杯酒或是逛街看電影都要有姊妹淘,爬山更是要呼朋引伴一起行動。
  4. 喜愛用攝影記錄生活:在社群平台上活躍的她們喜歡用照片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相機裡保存照片不僅是壯闊的自然美景,還有滿滿的美好回憶。
  5. 追求成就感:工作追求成就的她們在生活中有許多堅持,如同踏在山林的毎一步,都是對自己的承諾。她們追求的不是挑戰百岳,而是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踏實安心。

MERRELL啟動雙棲女子計畫 研發女性專屬鞋款 引領女性專屬活動

引領「雙棲女子」的運動風潮,美國戶外第一品牌MERRELL總代理展業國際公司總經理王婷宣示於2017年春夏正式啟動「雙棲女子計畫」:研發推出女性專屬鞋款;以專利QForm2科技寵愛女性;舉辦女子登山講座與活動,全方位地為女性設想。

雙棲女子的第一個裝備 兩大重點─「支撐」、「穩定」

運動醫學專家暨力康復健科院長凃俐雯醫師,從醫學的角度分析女男身體結構的差異,女性的臀部較男性寬,有較大的Q角度[1],造成膝蓋及腳踝承受較大壓力,在長時間行走下,容易消耗更多體力、步伐不穩、增加疲憊感。因此,從運動防護的角度提醒女性,在選鞋時需注意兩大重點─「支撐」與「穩定」。過軟的鞋無法給予腳底足夠的支撐力,若是平時疏於運動缺乏肌力訓練,在爬山或長時間的行走時,很容易造成足底筋膜炎或肌腱發炎等傷害。鞋型需包覆後跟及貼合腳底,才能夠避免內外翻的情形。一般而言女性的腳趾較長、足弓弧度較高、腳跟較窄,合適的鞋型、舒適的鞋楦,才能提供雙腳長走久站的舒適。
 
美國戶外第一品牌MERRELL從手工製鞋起家,35年前品牌創立之初,便提倡鞋款結構也要男女有別,開發女性專屬的鞋楦,為女性打造專屬的鞋款與鞋內舒適空間。今年春夏,MERRELL全球同步推出Siren Q2女性專屬戶外鞋,從身體結構Q角度、骨骼和肌肉的運動模式徹底解析女性需求,打造女性專屬中底科技QFORM 2,以腳後跟的集中與穩定、雙密度全腳掌吸震中底、以及多點支撐鞋墊,提供女性在長時間行走、登山健行時的支撐與穩定,分擔膝蓋所承受的重量,同時提升有效率的動能傳導,再造女性長時間行走、登山健行的空前舒適體驗。
 
[1] Q角度,指的是髖關節與膝關節間的角度

「足」夠懂妳-MERRELL Siren Q2為女性量身打造的專屬科技

雙密度中底穩定支撐
QForm2的雙密度全腳掌吸震中底分為四個象限,在腳跟外側及前腳內側使用高密度的深色EVA提供穩定與支撐,有效吸收下踩的重力與提供起步的穩定性。淺色兩個區域則較為軟Q有彈性,引導重心的轉移軌跡。透過雙密度中底設計調整行進步伐,解決女性重心搖晃的問題,得以減少足部疲勞感。此外,在中間部位內嵌足弓穩定片,進而提供足弓所需的支撐,能有效減緩足弓內側及小腿肌肉的負擔,幫助女性以最省力的方式走更長遠的路。
 
雙密度鞋墊完美貼合
雙重密度EVA鞋墊為女性提供更好的支撐及穩定,依照人體工學,提供起步到落腳,循序踩踏與有效傳遞動能轉換。鞋墊的特殊弧度設計給予足部內側、橫向綜弓及橫弓全方位的支撐,提供更好的包覆性,且更加貼合足弓,能減輕足弓壓力,確保女性步伐更持久、更平衡、更舒適。
 
卓越避震及足跟穩定科技
腳跟包覆的設計,有效讓足跟不易移位,強化穩定性,避免內外翻。腳後跟的專利內嵌式避震氣墊Air Cushion,能吸收運動行進時所承受的衝擊力,同時將此力道轉換成下一步伐的動力。
隨著戶外運動的需求多變,MERRELL持續開發兼具舒適與機能的鞋款,滿足女性在不同活動的需求,無論山林健行、河濱慢步、露營戲水、或是都會漫遊,確保女性在長時間行走下獲得最完善的「支撐」與「穩定」。在顏色上MERRELL也領先同業,加入大膽活潑的亮色及紫色系,為雙棲女子於山林和城市移動間增添色彩,成為陪伴女性走進大自然的首要單品。
 

熱愛山林的靈魂 連俞涵「雙棲女子」的生活態度

甫以《一把青》奪下金鐘新人的連俞涵,也兼具了作家、綠色環保推動者的多重身份,她曾說:「眼中永遠有一片海,心裡永遠藏一座山」,更是一位大自然的愛好者。在山城渡過童年她更坦言:「大自然是我精神上的能量來源」。平時工作雖忙,但若能找到空檔就希望能跟朋友走入大自然,感受自然生態所帶來的療癒,補充精神上的能量來源,取得生活的平衡。
 
對連俞涵來說,爬山是與朋友相聚的最佳場合,一同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並且留下具有紀念意義的美麗影像。在記者會上她也透露曾經爬山的過程中很累但卻樂在其中,尤其是和朋友一起攻上山頂上的成就感,讓她即使很累也要完成攻頂。
 
連俞涵以自身的戶外山林經驗,提醒想要開始爬山的新手,首要挑選一雙適合自己的戶外鞋,而擁有極佳支撐力及穩定性的MERRELL正是最適合雙棲女子的第一個裝備,在爬山行走時能每一步都踩得扎實穩健,更能專注地感受大自然帶來的美,真正地享樂山林。
 
連俞涵更將爬山類比成演戲,都是能訓練自我意志力的事情,「若是想看到上面的風景,你就得一步一步爬完,別人可以給你建議,但不可能會背著你去,走或不走都要靠你自己。就像演戲,每個角色就是一座山,只能靠自己征服。」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摔車無礙 馮俊凱環阿曼皇后站達陣

2017-02-19
賽事單車戶外運動話題

終於進入讓人期待已久的關鍵站,第五站全長152.5公里,在登上著名的終點綠山(Green Mountain)前,得先通過5.7公里,平均坡度10.5%的考驗,各隊的GC主將們,勢必將在這段路上精銳盡出、毫無保留的情況下,有機會見到總排再次翻盤的結果。

出乎意料的是,一番激戰在開賽即刻啟動!強度加上側風,讓所有車手在出發後不久一分為二,而後才回歸一個大集團的態勢;本站的兔群也在集團重整後,找到突圍攻擊的契機。在開賽50公里後,前方5員的秒差不斷累進,過80公里,領先已經突破8分鐘。

摔車後的阿凱奮力完成第五站皇后賽段

賽中,主集團又有狀況!受賽道溼滑影響,造成選手摔車的骨牌效應,其中包含4名巴林美利達的成員;雖然多輛戰馬受損,但在緊急換車之後危機解除,我們的好手們也全數回到比賽當中;而另一頭進入補給點的兔群,已經要邁向最後60公里的路程,此時迎接他們的,是迎面而來的逆風。

即便持有大幅度的領先,在主集團各車隊接力上陣的情況下,兔群的領先優勢一點一滴遭到侵蝕;終點前20公里,手中的秒差幾乎砍半;到了入山之際,只剩下3人小組固守著寥寥無幾的秒差;可想而知,接下來便是各隊爬坡好手的主舞台。

中國一哥王美銀也逐漸適應比賽節奏

決勝關頭,領先集團由十餘名好手領銜,包含巴林美利達陣中擅於爬坡的維斯孔蒂(Giovanni Visconti) 與格爾邁(Tsgabu Grmay),在海拔1,235公尺的綠山,最終由本·赫爾曼斯(Ben Hermans)率先破線,而我們來自義大利和衣索比亞的兩名好手,分別以單站第4、第6完賽,在進入收官的衝刺站前,出色的成績,讓他們躋身總排前10位。

皇后站前巴林美利達車隊的好手們

在賽中的意外裡,台灣好手馮俊凱也一度中箭落馬,他賽後回顧道:「今天約60公里左右摔車,摔蠻多人的,我的情況就是一些擦傷跟膝蓋撞到有點痛,主要膝蓋不舒服,摔車之後我的車有些狀況所以換車騎,接著感覺全身痠痛,不過我還是盡力完成我的補給工作。」最終阿凱和兩名隊友一同進站,皇后一站雖有狀況,仍是順利完騎,挑戰成功!當我們問起傷勢嚴不嚴重時,凱哥只酷酷的回答:「不會。」

另一位同樣受意外波及的車手,是中國公路一哥王美銀,所幸他並無大礙。而從他的賽後分享,不難感受中國公路一哥已逐漸在場上站穩腳步,心情也更加篤定:「今天比賽剛開始的側風就把大集團分散開,自己幸運的是在第一集團,所以有嘗試多次突圍,但沒有找尋到最佳成功的時機,所以途中也就協助爬坡主力領騎,總的感覺自己已經很快適應這種比賽強度和節奏,這是自己最想要的結果!」

相較前一站,美銀的心情明顯篤定許多。

環阿曼第五站單站成績
 
喬瓦尼·維斯孔蒂(Giovanni Visconti) 第4名
茨加布·格爾邁(Tsgabu Grmay) 第6名
瓦萊里奧·阿尼奧利(Valerio Agnoli) 第31名
索尼·科爾布雷利(Sonny Colbrelli) 第71名
王美銀 第87名
格雷加·博萊(Grega Bole) 第123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žič) 第124名
馮俊凱 第125名

環阿曼第五站總成績
 
茨加布·格爾邁(Tsgabu Grmay) 第5名
喬瓦尼·維斯孔蒂(Giovanni Visconti) 第9名
瓦萊里奧·阿尼奧利(Valerio Agnoli) 第40名
索尼·科爾布雷利(Sonny Colbrelli) 第41名
王美銀 第99名
格雷加·博萊(Grega Bole) 第107名
馮俊凱 第134名
博魯特·博日奇(Borut Božič) 第136名

賽前的台灣好手馮俊凱

資訊、圖片提供:巴林美利達車隊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跑步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跑5K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10K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