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MMA界的現代楊過:武甲創辦人宋明諺
1
MMA界的現代楊過:武甲創辦人宋明諺
2
臺灣隊首日奪牌選手分享心路歷程 高展宏淚眼憶亡父
3
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極限體能王李恩至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MMA界的現代楊過:武甲創辦人宋明諺

2016-07-09
人物誌 武術競技 專訪 故事 格鬥

穿著白襯衫、西裝褲,繫上黑色窄版領帶出場的宋明諺,沿著走道向台下的觀眾擊掌致意。要不是他手上還戴著紅黑配色的拳擊護腕,你可能不會想到,這場在臺大體育館舉行的盛會,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格鬥賽事「ONE Fighting Championship」。而代表臺灣出戰的宋明諺,正是國內總合格鬥運動(Mixed Martial Arts, MMA)的第一把交椅。

武甲創辦人宋明諺

誤打誤撞 憤怒少年變格鬥選手

2014年,ONE FC首度移師臺灣舉辦「War of Dragons」大賽,34歲的宋明諺登台亮相後,就狂野地撕去身上象徵束縛的襯衫西服,迎戰來自新加坡的20歲選手李家浚。面對年輕選手的挑戰,經驗更老練的宋明諺,迅速扳倒李家浚,在自己的土地上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這一戰不只是他個人的勝利,更是讓總和格鬥運動在臺灣開始熱門起來的關鍵一役。

這位臺灣MMA的先驅,其實也是誤打誤撞,走到了現在這一步。說起他的故事,總令人不禁想到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的主人翁「楊過」。楊過從小無父,母親也因病去世,在被歸隱桃花島的郭靖夫婦收養後,不斷學習各派武功。狂傲不羈、武功絕頂的楊過,在歷經各種人生挫敗後,進而成為一代大俠。

新竹的青草湖畔,正是宋明諺長大的「桃花島」。從小寄人籬下、由阿嬤一手帶大的宋明諺,也與金庸筆下的少年楊過一樣,古靈精怪,而又孤單憤怒。小時瘦弱矮小、常受欺侮的他,每次看到漫畫角色每一場帥氣的武打決鬥時,就默默在心中立下了「學武功」的志向,惦記著總有一天,要把過去受的委屈都討回來。

「我要學最厲害的!」 宋明諺遍學天下武功

新竹中學跆拳社,則是他正式入門習武的「終南山」。進入竹中跆拳之後,宋明諺暗自打算,要學起所有厲害的跆拳招式、成為最強的人,然後出去打架。在他自認天下無敵後,找上了第一個單挑對象,而對方學的是空手道。不料,對方一出拳,就把這位年少輕狂的小楊過揍得鼻青臉腫。

「你怎麼可以用手!」對方回答他:「沒有人說不能用手啊。」這句話讓宋明諺瞭解到,武打的世界之廣,不是靠獨門單招就能打遍天下的。從此,他踏上了更寬廣的武術之路:被柔道的摔,就去學柔道;被散打的扁,就去學散打。「格鬥技就像拼圖、堆積木一樣,特別是在MMA的大鐵籠中毫無限制,重點只有擊倒對方。」所以角力、巴西柔術等等他也都學,就是為了找到最強的武功。

「影響我最大的是學柔道時,道場牆上掛著大大的『忍』字。」宋明諺說,每次練柔道之前,教練都要求大家面對這個「忍」字,冥想過去發生的事情,然後把這些事情通通拋開,再進入柔道的訓練。「因為這個儀式,讓我一點一點宣洩掉心中的憤怒。」宋明諺開始說起自己人生的各種挫敗。

從自立更生習武 到養活習武眾人

宋明諺十七歲被趕出家門,被斷絕經濟來源的他,為了繼續唸書、習武,每天都得做兩份工作:外送員、服務生、賣雞蛋糕、酒店少爺、工地粗工,甚至幫建商老闆擋子彈的隨扈他都做過。每天上完速食店的打烊班之後,無家可歸的他,只好棲身同學家廢棄的古厝。

「那時候同學還送給我一條橘色水管,讓我在沒有熱水的庭院,可以比較方便的沖澡。」宋明諺說,雖然要睡在年久失修的古厝廳堂,樑上還高掛著同學長輩的遺照,但每天回到那裡根本就已經累翻,沒有辦法再想這樣的場景有多怪異。半工半讀、奮力養活自己的宋明諺,新竹高中畢業後,放棄繼續升學,當兵後回到新竹繼續工作,也和過往好友持續練武。

「後來,有一個一起練武的學長說,天天練武活不下去,要去做工人搭鷹架,這樣比較好賺。」26歲的宋明諺這時才發現,連武功這麼高強的人,都為求三餐溫飽而被迫放棄習武。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於是萌生了自己開道館的念頭:「如果我能夠開一間道館,就可以請他們來當教練,這樣也是一份薪水啊!就能讓習武之人有個安身立命之處了!」

練武培養堅韌性格 關關難過關關都過

2007年,手無分文的宋明諺找上朋友,借了一間鐵皮屋充當道場,就開啟了他經營武館的人生新頁。毫無經營概念的他,前幾年不管怎麼做、怎麼賠。後來,他參與了體育署的創業講座,才慢慢將原本的道館轉型成以「大眾武術課程」為主的經營方式,並且陸續在新竹、台北開設了以各種武術格鬥課程為號召的「神武道館」。

然而,好景不常。正當宋明諺贏得ONE FC大賽,神武道館聲名大噪、一切慢慢步上軌道時,他卻發現:一起創業的老戰友卻私下把「神武」的商標拿去註冊。在一切追討皆無獲得正面回應後,宋明諺決定大破大立,不僅一舉將道館更名為「武甲」,還打出子品牌「武甲PLUS能量訓練」,並將原本空間較小的台北分館移到古亭,重新定錨再前進。

「學習格鬥是C/P值很高的運動選擇,」宋明諺說,「不僅能發洩心中的憤怒,更能培養韌性與耐力,很適合壓力大的現代人。」這些挫敗考驗,並沒有擊倒這位現代楊過,反而激起他想要爭取冠軍腰帶的鬥志。「在格鬥的鐵籠中,選手彼此是用格鬥技在互相溝通,目標都是設法擊倒對方。」宋明諺說,現在的世界冠軍是自己的偶像,若有機會對打,感覺一定很棒。

宋明諺指導格鬥學員練習情形。

用格鬥技與對手比武 用探戈與小龍女共舞

「練武唯有天人合一,才能從中瞭解做人處事、安身立命的道理。」回首年少,宋明諺這才發現:武術沒有所謂最強,一切都看個人的修為。而他現在不只是事業、賽績頗有展獲,未來更打算為了自己的「小龍女」學習乍看不相干、卻氣質相近的「阿根廷探戈」。「這是一種優雅又驕傲的舞步,學起來之後,我就能跟女友共舞了。」難得在宋明諺剛毅的表情中看到一絲柔情。

楊過斷臂、方成神雕大俠;宋明諺在歷經了這麼多苦難之後,已經不再想著要找人單挑、討回委屈了。邁入35歲的宋明諺,反而習得更多待人處事的絕世武功。而下一次的冠軍挑戰賽,他就要在長達25分鐘的人體棋局中,用生命鍊成的格鬥技,與心目中最強的偶像激烈攻防。就算沒有閃閃發光的冠軍腰帶,宋明諺早已經是臺灣MMA界的一代大俠。

撰文/嘎西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灣隊首日奪牌選手分享心路歷程 高展宏淚眼憶亡父

2017-08-22
賽事新聞台北世大運武術競技話題

2017臺北世大運中華隊首日賽程由跆拳品勢選手林侃諭、陳建銓以及舉重選手高展宏奪下一銀兩銅,21日在記者會上,高展宏提及上週過世的父親,從最初反對到全力支持他練舉重,忍不住感傷落淚。他說,「這場人生中最大的比賽,雖然他看不到,我相信他在天上也會看見。」

21日體育署署長林德福與世大運執行長蘇麗瓊、副執行長游適銘,以及3位奪牌選手林侃諭、陳建銓與高展宏,一同出席記者會,分享得牌心路歷程,並呼籲台灣民眾踴躍進場為選手們加油。

臺灣隊首日奪牌選手出席記者會暢談心路歷程

林侃諭20日在跆拳女子品勢項目,率先為中華隊奪下首面銀牌,記者會上大方分享,由於品勢項目給予裁判的印象很重要,因此特地去學化妝,平常出國比賽,化妝、綁頭髮都是自己一手搞定,亮眼外表更能吸引裁判目光,增加奪牌優勢。

跆拳道品勢銀牌得主林侃諭

為中華隊奪下跆拳男子品勢銅牌的陳建銓,則分享在世大運倒數階段,特地將獎牌照片放在手機桌面,「每看到手機一次,就會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爭取到獎牌,給我滿大的動力。」

跆拳男子品勢銅牌陳建銓

20日晚高展宏奪下舉重62公斤級銅牌,會後揭露父親在上週過世,但仍忍痛繼續參賽,高展宏說,父親對他影響非常大,最初接觸舉重,其實父親相當反對,自己只能躲在學校偷偷練。

高展宏出身高雄桃源區,從小在部落長大,家境並不寬裕,他回憶,看見學長在全中運得牌有獎金,希望自己也能贏得舉重比賽,「拿到獎金替家人分擔一些,所以很努力想要得牌。」

自從開始得獎後,父親也從反對到全力支持他練舉重,高展宏說,平常父親只是跟他說「繼續加油」,昨晚盡全力表現給在天上的父親看。

此次世大運是高展宏人生首場國際賽,他相當感謝吳銘通教練非常用心指導,訓練當中投入許多心血,以及正修科大讓他能專心訓練,最重要是大家的鼓勵讓他有信心比賽,高展宏說,希望接下來的比賽,台灣民眾也能到場為其他中華隊選手加油,以行動給予支持。

高展宏淚眼憶亡父

同時,體育署署長林德福也在會中解釋,我國兩屆奧運舉重金牌選手許淑淨因為舊傷復發,加上先前訓練造成大腿外側肌肉拉傷,經過評估若是勉強參賽,恐怕會造成運動生涯永久傷害,因而忍痛棄賽。

他強調,並不會因為許淑淨棄賽,就下修中華隊的奪金獎牌數,所有代表團選手將繼續努力,留下屬於台灣的榮譽。

此次中華隊的優勢奪牌項目包括羽球、桌球、網球、田徑、跆拳道、射箭、滑輪溜冰、體操等,林署長呼籲,希望台灣民眾到各個賽場為台灣運動員加油,讓各國選手感受台灣人的熱情,將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呈現選手面前。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極限體能王李恩至

2016-06-29
故事專訪武術競技人物誌

從小到大跑步經常最後一名,李恩至如何從原本對運動缺乏信心,30歲以後卻蛻變成為世界矚目的「極限體能王」? 熱愛運動的李恩至,從每項運動中開發自己的各種可能性,同時也更了解自己真正的興趣以及專長。

小時候因身材瘦小,李恩至往往只能在各種運動競技場外觀看,無法參與比賽。上高中後轉戰體操運動,因濃厚興趣加上不懈的努力開始重拾信心,高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台北體專;巧妙的是,30歲後在一個偶然機會下參加日本「極限體能王」大賽,李恩至第一次就打進就打進決賽,2006年起連續8屆出賽,一度闖入最後關卡,兩屆獲得100多名選手中總合成績第一名! 

轉換跑道後發現真正熱情所在

然而,體專畢業後,李恩至原本並未如預期朝體育的方向發展。「畢業後24~30歲之間我嘗試做過10多種工作,包括業務、研究助理、餐廳、賣鞋…等工作,發現自己真的什麼都做不好,唯有「運動」是可以發揮所長的項目。」
 
幸運的是,有次遇到一位當健身房教練的體專同學,因緣際會轉回體育領域。「30歲以後學習攀岩,體操與餐飲,發現了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幸好平時仍然都有練習體操。」
 
雖然起步比很多人晚,所幸李恩至平時在家都持續練習體操和運動,第一次報名參加極限體能王競賽,就第一關全過,2006年成為赴日比賽SASUKE(極限體能王)舞台的台灣預選賽唯一代表。「平常身心的訓練很重要。」李恩至坦承,以前在比賽前爾偶會做惡夢,夢到自己遇到關卡卻無法破解,平時要模擬不同的狀況,身心壓力也很大。也在不斷調整心態找到平衡點,現在雖然有時候還是會緊張,但是已經學會用平常心面對。

興趣從極限體能王到越野車

「以前以為自己喜歡的是攀岩,高中以後發現只有體操這項運動是讓李恩至主動想要練習;當時間過去,發現自己朝思暮想的原來是越野車;有趣的是,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其實是武術。」李恩至從小就很崇拜李小龍,因為對於武術有相當大的興趣。
 
然而,喜歡一件事和真正去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此外,李恩至學過很多類型的運動,對他來說,人生除了該對一件事情專精之外,還要能夠豐富,這樣的人生才有趣精彩。」對於目前最熱衷的越野車,李恩至在過程中享受「重機式的狂野」,能夠內心很平靜的面對外在的狂野,這是李恩至對於重機所下的註解,也是他所追求的極致的表現。
 
李恩至認為奧運冠軍也只有一項很強,真正讓他崇拜的是能夠在每項奧運比賽都能拿到冠軍,這也是李恩至最大的夢想。不斷為自己設定目標進步。「有一天如果你覺得夠了,就會停滯不前。」
 
目前將所有時間都放在越野車上,李恩至全心全意地練習,透過全神貫注在這一項運動上,在自己能掌握的範圍內持續超越極限,用這樣挑戰極限的心,學習任何運動都能保持高度專注力。

在運動中享受生命每一刻

對李恩至來說,喜歡單獨可以完成的運動勝過群體,因為一個人更能夠專注,但一群人運動比較像是「同樂會」的感覺。因為一群人是可以很歡樂的,彼此激勵共同前進,一個人時就比較容易有壓力,練習過程中容易患得患失。但是,相較於一群人的歡樂,李恩至更喜歡與自己獨處的時間。
 
當下你做什麼事會快樂,就全力去做。不用想太多。「我妹妹就很羨慕我,可以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活,不用為了討生活,考量現實與金錢,就像很多人想賺大錢,拼命去投資,但是也不見會真的順心如意。」把握當下,對李恩至來說是非常重要生活目標,追尋夢想也要趁早,人生短短數十寒暑,如果不能做自己的熱情,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對李恩至來說,用這句話來形容運動對的他意義在適合不過,因為對他來說活在世上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能夠運動,各種運動項目都有好玩的地方,他願意把時間花在運動上,自然能在各種體育項目中拿到不錯的成績,即使再辛苦,仍然樂此不疲。
 
對於想要入門開始練習運動的朋友,李恩至的建議是,找到一項熱情所在才有辦法持續,「找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去做,這是最快最可能有成效的方式」。因為當你對一件事情真正有興趣,自然就會全力以赴,使命必達。

撰文/緹爾思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