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未來,不信極限
1
未來,不信極限
2
三重箭歇團團長張哲豪:跑步的偉大在於它能影響我全面的生活
3
Nike跑步釘鞋歷史圖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未來,不信極限

2016-07-25
話題 跑步 故事 NIKE

通往偉大的道路是漫長的,一路必然伴隨著超越常人堅定的決心、堅持不懈的奮鬥以及來之不易的勝利。Nike為世界頂尖運動員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喝采,並推出“不信極限”系列故事為今年運動之夏拉開序幕。作為前一系列運動員影片的延續,鼓勵每一個運動員與運動愛好者擁抱“不信極限”的精神。
 
Nike同時也推出了一系列頂尖運動員故事與創新科技,詳述追求勝利所需的決心。
 
“未來,不信極限”影片邀請美國演員Bobby Cannavale熱情演出,並呈現了Neymar Jr、Serena Williams、LeBron James 與Mo Farah 等幾名運動員的兒時形象。

資訊、圖片提供:Nik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重箭歇團團長張哲豪:跑步的偉大在於它能影響我全面的生活

2016-09-09
路跑故事專訪跑步人物誌

在生命裡,影響你最深的是什麼?是人生突破性的嘗試,還是一段刻苦銘心的感情?無論是什麼,相信是有一段深刻的原因,才記憶猶新。而張哲豪,身為三重箭歇團團長以及Garmin跑步班教練的他,跑步對他來說,就是影響他一輩子的事,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感受這份深遠的意境。

三重箭歇團團長張哲豪

我到底能夠跑多快呢?

對於喜歡跑步的哲豪,並不像其他運動員一樣,從小就有著某項運動家的夢想。國中時期,學校要以5000公尺的測驗成績來徵選手球隊隊員,年輕氣盛的他,聽到測驗跑步這4個字不由得好奇了起來,他心想:不知道我能夠跑多快呢?不為了手球,純粹只想知道自己的跑步能力,結果一跑就是第二名。但最後來找他的竟然不是手球隊,而是學校的知名跑步教練潘瑞根老師來詢問哲豪加入田徑隊的意願,可愛的他卻抱著能夠早一點下課的心情,便答應加入田徑隊,他的田徑生涯就此展開。
 

哲豪到底能夠跑多快呢?

比起其他選手,哲豪的在校成績並不算最優,但他靠著田徑的專長一路躍上公立的高中和大學,一步一步慢慢累積,曾在高三畢業前得到了中運會10000公尺的銀牌殊榮。
 
對於愛上田徑這檔事,並不因為成績的好壞而決定是否該繼續愛,不管對於哲豪或者其他選手來說,田徑本就是一種執著,同時跑步,也是助他完成學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這項運動,或許他也不會順利地唸完公立高中和大學。

離開後,才知道什麼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但現實與理想往往是背道而馳的,在台灣的運動體制中,若要延續體育的專長進入社會,幾乎難有好的工作機會,尤其對於運動員來說,更是深刻。就整個大環境而言,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大部分人的觀念總認為,把運動視為一項職業是不切實際的事情,如果要改變這些,必須要更多的選手投入,才有機會將整個風氣帶起來。
而就哲豪的成績而言,似乎更沒有理由再繼續留在跑道上,大學畢業後,他帶著背叛和惆悵的心情,離開了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這樣走馬看花地度過了3年時間,期間,他幾乎不敢將回憶的盒子打開,深怕開了之後,那些曾經的惆悵會一湧而上,嘩然失色。

離開跑道只有背叛的感覺

放下,談何容易?

張曼娟曾說:過往記憶的傷疤,經過時間長河的無情沖刷,明擺著看似好了,無意中碰觸到,實都還隱隱作痛,放下,談何容易?

住在三重的哲豪,一直耳聞三重有一個知名跑團三重箭歇團每周都有固定的團練時間,或許就是因為放不下,2014年的夏天,他心血來潮前往跑團與他們一起跑步,當時的團長黃崇華教練也注意到哲豪的到來,便熱情地邀請他往後能繼續與他們一起練習,哲豪被教練的熱情與團友們的熱血深深感動,彷彿回到了學生時期,那個可以不斷突破的自己,再次重拾了他對於跑步的熱情,努力至今,他不只是一位團員,還是一位帶領著這些團員重拾初衷的團長。

對哲豪來說,跑步時團體的力量絕對勝過一個人的力量。雖然成績是以個人計算,但若沒有團體的力量來助你前進,即便得到了良好的成績,內心也是孤單寂寞的。像國外許多跑步強國,他們的高強度訓練方式皆是團體訓練,唯有這樣的方式,才能互相推進。相同實力的對手,在競爭中成長,互助互惠,對於跑步的熱誠永不滅。

運動員要的只有一件事

雖說每個運動員難免有傷,不過哲豪對於這方面卻是格外謹慎。他認為,身為一位選手,身體就是我們的武器,除了訓練的方式之外,若經常在比賽的前一刻受傷或是帶傷上場,那麼就得要對於自己身體的認識而稍做檢討。當然,關於受了傷是否該下場的問題,尚未有切確的答案;每個人的際遇不同,也許這場比賽是他唯一一次的機會,而這個機會關乎到他個人的生涯,那麼無論如何,都得全力以赴:如奧運,花了4年的時間,只為了這一刻,再怎樣都得力拼一搏。只有運動員才知道運動員練習的辛苦,而他們看的只是成績是否進步,不論結果如何,他們最需要的是一份誠心的鼓勵,而非輿論。

除了跑步之外,哲豪會再非賽季的時候拿越野跑比賽當作轉換的訓練。雖然現在處於一面上班、一面練習以及教學的狀態,身為運動員的他,最高殿堂全運會依然是他最終的目標,希望能再多努力一些,拿到更好的成績。

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對於跑步新手的建議,哲豪強調循序漸進的重要。或許你能完成一場馬拉松,但並不等於你就具備這樣的能力,應當依循著正確的學習管道,除了幫助你進步外,最重要的是對於這項運動的感受。如果選擇揠苗助長,不但不會進步,最可惜的是很容易對跑步失去熱情,那麼,前面的努力是否也白費了呢?

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在哲豪的跑步生涯中,老師與教練永遠在他生命扮演著重要角色。不論過去或現在,老師們所教導他們言行更勝於成績,這不僅影響了哲豪的學業,更影響了他的人生與思考邏輯,「如果沒有跑步與他們的教誨,我想我今天不會是這麼完整的人。」哲豪說。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跑步釘鞋歷史圖鑑

2016-08-19
鞋子里約奧運奧運NIKE跑步話題

在Nike,設計過程的源頭便是與運動員之間的合作。運動員們無所不聊,從奇聞軼事、資料分析、討論穿過的鞋子甚至運動中的影片畫面,為解決運動遇到的難關而激發出創新的設計火花。Nike的設計師們與運動員一樣,為更棒的未來尋覓新的想像。這也表示他們要大膽冒險、突破極限,並時時提醒自己:為了追求完美的比賽,創新之路沒有終點線。
 
沒有一個競賽領域比田徑更能表達這樣的精神,Nike自六十年代末起就開始與跑者共同設計跑步釘鞋。演化至今,Nike的釘鞋歷史圖鑒上,涵蓋從100公尺短跑到10000公尺長跑的徑賽項目,皆能找到打破陳規及創新設計思維的戰靴來幫助運動員激發潛能。

里約奧運田徑指定鞋款Nike Zoom Superfly Elite

Handmade Shoe by Bill Bowerman (1966)

Nike Canada Quick 4 (1972)

Pre Montreal from the Blue Ribbons Collection (1973)

Track Spike Handmade by Bill Bowerman and Worn by Steve Prefontaine (1973)

Nike Americas Worn by Steve Prefontaine (1974)

Nike Triumph (1978)

Nike Vainqueur (1978)

Nike Track Spike (1979)

800M Nike Track Spike (1980)

Nike Zoom D (1982)

Nike Zoom S (1982)

Nike Zoom S II (1985)

Nike Zoom Light (1988)

Nike Zoom Ultra (1988)

Nike Zoom Ultra II (1990)

Nike Zoom D for Team USA (1992)

Nike Zoom S (1992)

Nike Zoom S Nike International (1993)

Gold Spike for Michael Johnson (1996)

Nike Zoom Eldoret (1996)

Nike Zoom Super Fly (1996)

Nike Zoom Jasari (1998)

Nike Zoom Super Fly II (1998)

Nike Zoom Kennedy (1999)

Gold Spike Autographed by Michael Johnson (2000)

Nike Zoom Super Fly (2000)

Nike Zoom Ventulus (2000)

Nike Zoom W (2001)

Nike Air Zoom Miler (2004)

Nike PV Lite (2004)

Nike Zoom Maxcat (2004)

Nike Zoom Monster Fly (2005)

Nike Zoom Matumbo (2008)

Nike Zoom Matumbo (2008)

Nike Zoom Victory (2008)

Nike Zoom Mamba (2009)

Nike Superfly R3 (2012)

Nike Zoom Ja Fly (2012)

Nike Zoom Matumbo 2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R2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R4 (2012)

Nike Zoom Victory Elite (2012)

Nike Flyknit Spike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Flyknit (2016)

Nike Zoom Superfly Elite (2016)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