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圓一個夢 李勝瑋挑戰23天跑步環島
1
圓一個夢 李勝瑋挑戰23天跑步環島
2
2018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賽圓滿落幕 3000名國內外好手創佳績
3
「720競男孩」將挑戰「走」完台北馬拉松半馬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圓一個夢 李勝瑋挑戰23天跑步環島

2016-07-26
知識庫 跑步 馬拉松 專訪 路跑 故事

假如有天想要環島,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開車、騎車都不算太稀奇,一個大一升大二的大學男孩,為感受台灣的美,選擇用他的雙腳,繞了台灣一圈,他是李勝瑋。

跑步環島勇士李勝瑋

從單車環島到跑步環島

高中升大學的暑假,李勝瑋選擇與好友騎單車環島,作為告別高中生活的紀念,也因此讓他出現跑步環島的念頭。「跑步環島一直是我夢想,平常有跑馬拉松的習慣,所以希望用雙腳踏遍台灣每一寸土地,並且感受他的美。」李勝瑋堅定的表示,他是台北小孩,過去很少有機會到台北以外的地方,常聽人家說台灣很美麗,但自己卻從未親眼見識過,於是他決定用最能直接感受土地的方式來完成,對他來說,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規劃訓練到達成目標都自己來

和單車環島團體作戰不同,跑步環島,李勝瑋選擇自己出發,從一開始的訓練、行程規劃、啟程到終點,都一個人完成,會用這樣的方式,李勝瑋笑說:「一個人跑可以沉澱心情,想得比較多,不過也因為其他人時間無法配合,加上用跑步的方式,有些人覺得較難以負荷。」找不到志同道合又可以搭配時間的夥伴,李勝瑋決定自己出發,一個人的旅程,反而感受更多。

一路上腳磨出水泡、長雞眼,大量的體能消耗與傷病,未讓李勝瑋回頭或放棄,反而更堅持最初的信念,不斷向終點邁進,這段旅程磨練了他的心智,讓他悟出,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更應積極面對的道理。

單車環島的電繡牌。 李勝瑋提供

從環島看台灣的美

旅途中,李勝瑋認為花東沿岸是最令他讚嘆的一段路程,與單車環島不同,你可以慢慢跑、慢慢欣賞這專屬於台灣的美麗。「蘇花公路那段,風景真的很美,整個東半部都很漂亮,跑步好處就是可以慢慢欣賞,且跑步還比騎車安全,比較有空間能閃躲大車。」李勝瑋笑說。

對於西半部地區,李勝瑋說印象中除了城市的高樓林立,其他鄉村地帶有許多稻田、鳳梨田等等,這些是過去他從未在台北見過的事物,讓看他見台灣不同地區的風貌。不過,他也提到,雖然台灣大多數的風景都很美麗,但部分地區工廠林立,也不禁感嘆,要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育,不然破壞這些美景真的很可惜。

在蘇花公路邊跑邊遠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李勝瑋提供

台灣最美的風景:熱情的人們

一路上,李勝瑋遇到不少幫他加油的熱情民眾,「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兩個大哥特別幫我載行李、陪跑,減輕負擔外也覺得這一路上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從宜蘭要回台北的路上,李勝瑋在深山裡迷路,「因為依賴導航,結果在北宜附近的山路迷路,當地人煙稀少,沒住的地方也沒東西吃,當下很無助,一度想說要回頭。」不過運氣很好的他,遇見一家人出遊在附近紮營,好心收留他一晚,讓他不至於露宿野外。

「真的要注意安全,雖然跑步環島是件有意義的事,但不能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照顧好,發生意外後還要麻煩別人。」李勝瑋表示,一路上他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但也提醒大家,安全是這一路上最重要的。

一路上遇到很多支持他的朋友。 李勝瑋提供

未來將繼續挑戰

談到未來還想再嘗試嗎?「一定會。」李勝瑋堅定的表示,甚至也不排斥挑戰更大的目標,可能跑的路線會改變,或挑戰更大圈甚至到其他國家跑,但李勝瑋也說:「當然這是理想化啦!自己會計劃未來的挑戰,但也有不少現實面要考量。」

第一次跑步環島,李勝瑋表示沒有想太多,看到有些人是為公益而跑,考慮未來可以再嘗試。「路上想過邊跑邊撿垃圾,讓這段旅程更有意義,但因為準備不足,也沒事先安排,已經揹了很多行李,無法再把垃圾帶在身上。」但如果未來還有機會,他會考慮結合其他有意義的活動。

事前的訓練及與家人的溝通

對於想嘗試跑步環島的朋友,李勝瑋建議:「一定要做好體能的訓練,可以先練習跑馬拉松,等練到一定程度後,再去想跑步環島這件事,畢竟體力不夠,容易發生危險。」

另外,李瑋勝表示,跑步環島前一定要和家人溝通好,因為這個方式挑戰性高,多少有潛在的危險性,最好先徵得家人同意,一路上也別忘記要報平安。

跑上台東的鹿野高台。 李勝瑋提供
自製的宣告牌。 李勝瑋提供
環島準備的衣物用品。 李勝瑋提供
就這麼背著上路吧。 李勝瑋提供
來到地標一定要合照一張。 李勝瑋提供
也是環島知名景點之一。 李勝瑋提供
到台東了。 李勝瑋提供
同宿的朋友。 李勝瑋提供
順道約住當地的同學出來見面。 李勝瑋提供
必訪景點再一張。 李勝瑋提供
交通狀況最驚險、也最耗體力的北宜公路。 李勝瑋提供
終於回到台北。 李勝瑋提供

撰文/粘粘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IRONMAN 70.3 Taiwan鐵人三項國際賽圓滿落幕 3000名國內外好手創佳績

2018-03-19
賽事游泳單車跑步鐵人三項話題新聞

2018年SINOX IRONMAN70.3國際邀請賽於台東活水湖進行, 3月18日(日)進行113公里距離,上午6時由台東縣縣長黃健庭、捷安特公司鄭秋菊總經理、台東桂田林致偉總經理等貴賓開幕鳴槍,台東景色秀麗,活水湖平靜無波,兩日賽氣候宜人溫度適中,吸引37國近3,000名國內外好手參加,締造佳績。本屆IRONMAN70.3 Taiwan第三屆於台東活水湖舉辦並順利圓滿落幕,參賽的每位選手和家屬都享受了一個美好的賽事假期!

2018年SINOX IRONMAN70.3國際邀請賽,台東縣長黃健庭與男子組top 3同慶。

本日賽事職業組選手戰況激烈,男子組第一名為加拿大籍 Cody BEALS 總成績3:46:38,第二名為葡萄牙籍 Filipe AZEVEDO總成績3:52:52,第三名為澳洲籍 Tim VAN BERKEL總成績3:53:34。女子組第一名為波蘭籍 Agnieszka JERZYK總成績04:21:20,第二名為美國籍 Lesley SMITH 總成績04:22:35,第三名為澳洲籍 Laura DENNIS 總成績04:24:27。台灣選手張團畯拿下職業男子組第六名,總成績03:58:55、楊志祥以職業男子組第二十二名,總成績04:28:04完賽、謝育仁以職業男子組第十一名,總成績04:18:31完賽。

職業男子組第一名加拿大籍 Cody BEALS
職業女子組第一名波蘭籍 Agnieszka JERZYK

安排於自行車賽段的都蘭原住民媽媽舞蹈表演也是讓人記憶深刻的特色,許多完賽選手表示,在自行車折返點看到當地熱情的加油應援,給了他莫大的鼓勵;本次賽事在各方面都獲得台東縣政府多方的協助及支持,尤其在台東森林公園的活動會場,現場熱氣球設施及慢食攤位吸引了許多外國選手的目光,爭相合影留戀;終點拱門高山舞集舞蹈表演,也讓完賽選手感受到有別於國外賽事的獨特氛圍,對於台東森林公園擁有天然舒適的休息空間,並提供小朋友遊玩充氣設施,本次完整規劃並營造的歡樂氛圍選手多表示肯定,明年也會再回來參加比賽。

都蘭原住民舞蹈加油團

2017年全球IRONMAN70.3賽事選手票選獎項,於台東舉辦的2017 IRONMAN 70.3 Taiwan獲得Will Attend Next Year(最想再參賽)的獎項第三名,連續兩年獲得全球選手肯定;整體而言,選手對台東的天然地理環境及人文都表達正向肯定的回應,而本屆賽事評價頗高,皆認為競賽水準高、氣氛歡樂、賽道安排慎密,交管嚴格,國際賽事要在地方能有如此高水準的表現,端賴地方單位的協助與各贊助單位的參與,感謝台東縣政府、在地相關協會,以及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私立均一實驗高級中學、國立台東女中、台東縣國際青年團、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以及文藻外語大學…等志工的協助,我們這次圓滿落幕,明年三月再相會!

職業女子組Top3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720競男孩」將挑戰「走」完台北馬拉松半馬

2016-12-14
賽事半馬馬拉松趣味跑步話題

一般跑者半程馬拉松完賽平均時間約兩小時,如果有人說,想在1小時55分鐘內「走」完半馬,你相信嗎?12月18日登場的台北馬拉松,請大家一起來看看,「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是否真能「走得比跑得快」?!

林函蓁(左起)、羅柏穎、蔣苡維、張珈鳳和梁哲睿將戴著720梅花版眼鏡,赴日本參加2017日本東京元旦競走賽。 720armour運動墨鏡/提供

馬拉松賽不是用跑的,為何要用「走」的?這個「走」完半程馬拉松的決定,背後有個故事。

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是想拚進世大運競走賽的選手,但台灣競走比賽很少,所以他們決定在台北馬拉松賽半馬項目以賽代訓。這股堅持和傻勁跟720armour運動墨鏡「我的舞台我作主」的理念契合,所以720armour決定助他們一臂之力。

「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除將在台北馬拉松賽「走」完半馬外,還將和另兩位競走好手張珈鳳和林函蓁,一起戴著720限量梅花版運動墨鏡,參加2017日本東京元旦競走賽,希望精進技巧提升速度,拚進2017年台北世大運。

競走雖是奧運項目,但在台灣相當冷門,世大運中的20公里競走項目,原本就只有全國競走賽及全運會有辦,今年全國競走賽又停辦,想達標台北世大運,只能出國參賽,經費是很大問題,而更重要的,是要先提升實力。

由於距離接近馬拉松的半馬(21.0975公里),「蘿蔔」羅柏穎因此連續兩年在台北渣打馬拉松,用競走方式完成半馬。2015年花了1:44:48,2016年進步到1:35:20,這一次台北馬拉松索性揪梁哲睿和蔣苡維合組「720競男孩」,一起作伴「走」。

20km最佳成績1:33:15的「蘿蔔」羅柏穎,國小時打棒球,因老師希望他兼項參加田徑賽冷門項目而加入競走,國中一度中段,目前是20KM競走全國第二傑,這次是他第三次用「競走」挑戰半馬,希望能在100分鐘內完走完台北馬半馬。

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三年級的羅柏穎,2014年勇奪亞青男子10KM競走銀牌。競走之路是由范萬宇教練啟蒙,目前接受許績勝、鐘瓊珠和黃勇彰教練指導。「拚世大運是首要目標,接下來只要有機會代表國家出賽,我都會盡全力爭取」。

「720競男孩」蔣苡維(左起)、羅柏穎和梁哲睿將以賽代訓,用競走方式參加台北馬拉松賽半馬。圖為競走賽預備動作。 720armour運動墨鏡/提供

梁哲睿就讀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三年級,原本練八百和千五,成績一直無法突破,全中運開辦競走項目時,因姿勢協調性佳被教練高慶華相中,展開競走生涯,目前教練是翁竹毅,20KM競走個人最佳成績1:51。

這次挑戰台北馬半馬,梁哲睿希望能在1小時55分內走完。「接下來我會以追上『蘿蔔』為目標,我倆曾勢均力敵,但自己兼任教練外務太多,無法專心練習,現在得好好拚成績,未來希望能當競走教練,為臺灣的競走圈盡一份心力。」

雖然家境不好,但梁哲睿從沒放棄競走夢。有人說,直接把時間拿去打工賺錢不是更實際?梁哲睿說:「打工只能改善一時的生活,我想『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靠競走專長取得教練資格,取得穩定的工作,真正地改變人生。」

1998年5月4日出生的蔣苡維,就讀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一年級,啟蒙教練陳志龍,現任教練為翁竹毅,是103年全國中等學校競走錦標賽金牌得主。「20KM競走我還沒比過,這次台北馬半馬初體驗,希望在1小時55分內完賽。」

也請18日參加台北馬拉松的朋友們,在路上遇到「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這三位用挑戰用「競走」完成半程馬拉松的逐夢男孩時,不吝給他們一個讚!

梁哲睿希望透過競走改變自己的人生。 720armour運動墨鏡/提供

「720競男孩」梁哲睿、羅柏穎和蔣苡維除了將在台北馬拉松的半馬組以賽代訓外,還將和女子競走全國紀錄保持人張珈鳳、女子 20KM第五傑林函蓁,五個人一起到日本參加2017日本東京元旦競走賽。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競技系研究碩二年級的張珈鳳,現任教練是許績勝。20KM最佳成績1小時40分17秒,是女子競走全國紀錄保持人。「競走改變我的人生,非常感謝啟蒙教練陳志隆的提拔與照顧,將我推上競走的國際舞台。」

已參加過世大運和亞運的張珈鳳,目前除力拚世大運參賽標準,尋求將個人最佳成績繼續往前推進外,對2018亞運,以及2020年東京奧運也躍躍欲試。「競走很適合亞洲人發展,東京奧運還有四年,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有機會的。」

台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三年級的林函蓁,因愛吃地瓜小名「蕃薯」(台語),由朱芳德啟蒙,現任教練翁竹毅,原為中距離選手,目前是國內女子 20km 第五傑。「珈鳳學姐是我追逐的目標,畢業後我想當教練,讓更多人喜歡這項運動。」

梁哲睿(左起)、林函蓁、羅柏穎、張珈鳳和蔣苡維將赴日本參加2017日本東京元旦競走賽。 720armour運動墨鏡/提供

被稱為徑賽中最優雅項目的「競走」源於英國,競賽規則最重要的兩項核心規定是,一:選手必須保持一隻腳在地面上,雙腳不能同時離地(騰空)。二:前腳落地那刻起,腿部必須保持直線(膝蓋不能彎曲)。

儘管競走在台灣很冷門,但,路是人走出來的!這群用競走逐夢的選手告訴我們:運動場上不是只有追趕跑跳碰,只要找到努力的方向,用走的,人生一樣精采!

為了拚世大運20KM競走參賽標準,林函蓁(右起)、梁哲睿、蔣苡維和羅柏穎認真練習。 720armour運動墨鏡/提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