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圓一個夢 李勝瑋挑戰23天跑步環島
1
圓一個夢 李勝瑋挑戰23天跑步環島
2
給過度內旋跑者福音的New Balance Fresh Foam VONGO v2
3
跑步抽筋肇因為何?馬拉松半途遇到怎麼辦?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圓一個夢 李勝瑋挑戰23天跑步環島

2016-07-26
知識庫 跑步 馬拉松 專訪 路跑 故事

假如有天想要環島,你會用什麼樣的方式?開車、騎車都不算太稀奇,一個大一升大二的大學男孩,為感受台灣的美,選擇用他的雙腳,繞了台灣一圈,他是李勝瑋。

跑步環島勇士李勝瑋

從單車環島到跑步環島

高中升大學的暑假,李勝瑋選擇與好友騎單車環島,作為告別高中生活的紀念,也因此讓他出現跑步環島的念頭。「跑步環島一直是我夢想,平常有跑馬拉松的習慣,所以希望用雙腳踏遍台灣每一寸土地,並且感受他的美。」李勝瑋堅定的表示,他是台北小孩,過去很少有機會到台北以外的地方,常聽人家說台灣很美麗,但自己卻從未親眼見識過,於是他決定用最能直接感受土地的方式來完成,對他來說,這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規劃訓練到達成目標都自己來

和單車環島團體作戰不同,跑步環島,李勝瑋選擇自己出發,從一開始的訓練、行程規劃、啟程到終點,都一個人完成,會用這樣的方式,李勝瑋笑說:「一個人跑可以沉澱心情,想得比較多,不過也因為其他人時間無法配合,加上用跑步的方式,有些人覺得較難以負荷。」找不到志同道合又可以搭配時間的夥伴,李勝瑋決定自己出發,一個人的旅程,反而感受更多。

一路上腳磨出水泡、長雞眼,大量的體能消耗與傷病,未讓李勝瑋回頭或放棄,反而更堅持最初的信念,不斷向終點邁進,這段旅程磨練了他的心智,讓他悟出,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更應積極面對的道理。

單車環島的電繡牌。 李勝瑋提供

從環島看台灣的美

旅途中,李勝瑋認為花東沿岸是最令他讚嘆的一段路程,與單車環島不同,你可以慢慢跑、慢慢欣賞這專屬於台灣的美麗。「蘇花公路那段,風景真的很美,整個東半部都很漂亮,跑步好處就是可以慢慢欣賞,且跑步還比騎車安全,比較有空間能閃躲大車。」李勝瑋笑說。

對於西半部地區,李勝瑋說印象中除了城市的高樓林立,其他鄉村地帶有許多稻田、鳳梨田等等,這些是過去他從未在台北見過的事物,讓看他見台灣不同地區的風貌。不過,他也提到,雖然台灣大多數的風景都很美麗,但部分地區工廠林立,也不禁感嘆,要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育,不然破壞這些美景真的很可惜。

在蘇花公路邊跑邊遠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李勝瑋提供

台灣最美的風景:熱情的人們

一路上,李勝瑋遇到不少幫他加油的熱情民眾,「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兩個大哥特別幫我載行李、陪跑,減輕負擔外也覺得這一路上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從宜蘭要回台北的路上,李勝瑋在深山裡迷路,「因為依賴導航,結果在北宜附近的山路迷路,當地人煙稀少,沒住的地方也沒東西吃,當下很無助,一度想說要回頭。」不過運氣很好的他,遇見一家人出遊在附近紮營,好心收留他一晚,讓他不至於露宿野外。

「真的要注意安全,雖然跑步環島是件有意義的事,但不能因為你沒有把自己照顧好,發生意外後還要麻煩別人。」李勝瑋表示,一路上他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但也提醒大家,安全是這一路上最重要的。

一路上遇到很多支持他的朋友。 李勝瑋提供

未來將繼續挑戰

談到未來還想再嘗試嗎?「一定會。」李勝瑋堅定的表示,甚至也不排斥挑戰更大的目標,可能跑的路線會改變,或挑戰更大圈甚至到其他國家跑,但李勝瑋也說:「當然這是理想化啦!自己會計劃未來的挑戰,但也有不少現實面要考量。」

第一次跑步環島,李勝瑋表示沒有想太多,看到有些人是為公益而跑,考慮未來可以再嘗試。「路上想過邊跑邊撿垃圾,讓這段旅程更有意義,但因為準備不足,也沒事先安排,已經揹了很多行李,無法再把垃圾帶在身上。」但如果未來還有機會,他會考慮結合其他有意義的活動。

事前的訓練及與家人的溝通

對於想嘗試跑步環島的朋友,李勝瑋建議:「一定要做好體能的訓練,可以先練習跑馬拉松,等練到一定程度後,再去想跑步環島這件事,畢竟體力不夠,容易發生危險。」

另外,李瑋勝表示,跑步環島前一定要和家人溝通好,因為這個方式挑戰性高,多少有潛在的危險性,最好先徵得家人同意,一路上也別忘記要報平安。

跑上台東的鹿野高台。 李勝瑋提供
自製的宣告牌。 李勝瑋提供
環島準備的衣物用品。 李勝瑋提供
就這麼背著上路吧。 李勝瑋提供
來到地標一定要合照一張。 李勝瑋提供
也是環島知名景點之一。 李勝瑋提供
到台東了。 李勝瑋提供
同宿的朋友。 李勝瑋提供
順道約住當地的同學出來見面。 李勝瑋提供
必訪景點再一張。 李勝瑋提供
交通狀況最驚險、也最耗體力的北宜公路。 李勝瑋提供
終於回到台北。 李勝瑋提供

撰文/粘粘
攝影/楊仁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給過度內旋跑者福音的New Balance Fresh Foam VONGO v2

2017-08-22
運動傷害鞋子NEW BALANCE跑步配備館

2016年推出即得到權威雜誌”Runner’s World 跑者世界”評選為年度最佳新秀的New Balance Fresh Foam系列VONGO穩定跑鞋於本季全面進化,v2版本延續Vongo在市面上穩定系跑鞋獨見的4mm足尖至後跟極低落差設計,輔以在包覆、緩震以及重心引導的精準定位,提供過度內旋型跑者最佳的解決方案,以完美包覆與極致緩震作為跑者突破自我、持續挑戰的最佳利器。

雙重鞋面貼合包覆強化、緩震腳感全面提升,重心引導精準定位,4mm極低落差步步流暢

向來強調極致緩震的New Balance Fresh Foam系列,以跑者數據為研發核心,帶給跑者最舒適的跑步體驗,更針對不同類型跑者提供最適化配置的產品。其中,穩定系跑鞋Vongo於2016年上市即獲得權威跑者專業雜誌年度最佳新品的肯定。本季推出的VONGO v2除了延續Vongo在市面上穩定系跑鞋獨見的足尖至後跟4mm極低落差設計,讓前掌或中掌落地跑法跑者能更自然流暢的省力奔馳,同時在包覆緩震及解決過度內旋上,更帶來了全面性進化。

VONGO v2鞋面特別採用雙重保護設計,内層Pronation Cradle以環繞式支撐加固,外層則透過工程網布搭配獨有Fantom Fit熱貼合科技,提供極致的腳掌貼合感與絕佳包覆力。

針對過度內旋的解決方案,來自於內外雙側的雙密度FreshFoam配置,內側加厚加密以提供支撐;同時依據跑者數據,精準定位鞋底的重心引導凹槽,-能有效引導跑者避免落地重心偏移,更進一步提升步態效率。

來自於跑者大數據設計為核心的除了極致緩震腳感的中底FreshFoam材質,更應用於大底設計上,雙密度橡膠配置大底,依落地足態壓力點配置不同色彩的硬度橡膠,分散受力以提升腳感,同時強化耐磨性。

針對過度內旋的解決方案,則來自內外雙側的雙密度FreshFoam配置,內側加厚加密以提供支撐;同時依據跑者數據,精準定位鞋底的重心引導凹槽, 能有效引導跑者避免落地重心偏移,更進一步提升步態效率。

Fresh Foam Vongo v2全面進化, 提供過度內旋型跑者雙足360度的避震支撐保護,成為訓練的最佳後盾,挑戰突破自我、增強耐久續航力,跑得更久更遠!

New-Balance-Fresh-Foam-VONGO-v2升級獨家Fresh-Foam蜂窩六角型中底,以雙密度蜂窩結構加強緩震、內層環繞式支撐於鞋面強化貼合保護

對抗酷熱炎夏必備專業慢跑服飾,輕鬆舒適暢跑!

New Balance本季推出抗UV與無縫透氣兩大訴求的專業運動服飾,抗UV系列採抗UV 50+ 的雙色花紗材質,具備柔軟手感,並透過細緻併縫工藝及柔軟磨毛縫線,減少運動時的摩擦不適感,彈性纖維添加提供絕佳延展性,同時採360°反光設計,夜間慢跑更能提升安全性。
 
Seamless慢跑短袖上衣以幾乎沒有縫線的構造,採用一體成型電腦緹花,減少摩擦皮膚產生的不適感,結合NB ICE涼感布料帶來極致涼感體驗,並於背部及腋下等易出汗的部位採用網眼織紋,保持透氣舒適。全套夏日裝備為跑者抵抗強烈紫外線、強化透氣能力抵抗濕熱、反光設計抵抗黑暗,無論白天黑夜都能放心暢跑!

期待透過強化穩定支撐,提供雙足360度的避震保護,成為跑者的最佳後盾,跑得更久、更遠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抽筋肇因為何?馬拉松半途遇到怎麼辦?

2017-05-09
觀念運動傷害馬拉松跑步知識庫

抽筋就是所謂的肌肉痙攣,儘管現代科學不斷進步,運動引起痙攣的真正原因尚不明確。然而這是跑者們最糟糕的噩夢:你正在跑一場馬拉松,你的小腿突然緊縮抽痛起來,或者你因為其他部位肌肉抽筋而癱倒在地。究竟是因為何種原因導致跑步抽筋?

事實是,我們對這種肌肉突然衰弱問題仍然不太了解。連美國知名運動醫療醫師默金博士 (Gabe Mirkin) 也說:「沒有人知道什麼原因引起痙攣。」

但,各國學者們還是已經發表許多研究,針對這項問題做了深入實驗調查,並提出了一些可能性的理論。

跑步最怕突然抽筋。 ©sportlife.es

脫水和電解質流失導致痙攣?可能不是

多年來,人們認為肌肉痙攣是由於鹽份和礦物質缺乏、脫水或外部環境溫度過高所引起的。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水或礦物質的攝取與運動所引起的痙攣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連性。南非開普敦大學知名運動科學家諾克斯博士 (Timothy Noakes) 在2004發表的研究論文表明,他們針對發生痙攣和沒有發生痙攣的運動員之間的肌肉取樣調查發現,在水或鈉的組成方面並沒有太大差異。

「儘管缺乏一些礦物質和脫水可能導致痙攣的想法已經成為主流,但根據我們所做的許多研究,結果並不能佐證這些現象是運動中發生痙攣的原因。」南非普利托利亞大學運動醫學與生活方式研究所薛爾努斯博士 (Martin Schwellnus) 說道,他在1990年代曾對肌肉痙攣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鹽份流失和脫水當然可以引起運動時身體的相關問題與痙攣,但還沒有直接證據可以顯示出會引起跑步所導致的小腿或其他部位的痙攣。

美國維吉尼亞州聯邦大學健康與人類運動表現學系助理教授哈尼胥博士 (Chris Harnish) 表示,水或鹽份損失的問題在某些原因上與痙攣較為相關,但其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關係,不要因為其他不重要的因素混淆了事情發生的真正原因。

跑步流汗造成抽筋? ©healthyfitnessmeals.com

肌肉疲勞可能是抽筋主因

隨著對痙攣的研究越來越多,目前的主流推論是,痙攣是肌肉疲勞和神經訊號傳遞異常所導致。基本上,你在做跑步訓練時,肌肉不斷收縮,然後漸漸顯得疲勞。接著,當大腦傳遞訊息要小腿肌肉伸張時它卻保持收縮,這個「短路」現象便會導致抽筋。

根據薛爾努斯博士1997年發表在《Sports Sciences》期刊上的一篇論文指出,抽筋是由於疲勞導致運動神經功能障礙反射控制的結果。論文指出,肌肉收縮是由神經所啟動,這種神經稱為運動神經元,其中有一種α運動神經元負責接受來自大腦對於有意識運動的需求。而高爾基肌腱感受器 (Golgi Tendon Organ) 是一種對肌緊張產生隨意收縮的反應特別敏感的受體,以防止肌肉過度收縮。肌肉疲勞會導致肌梭 (muscle spindle) 受損與高爾基肌腱感受器的活動降低,但是因為大腦不斷發出加速肌肉運作的需求,讓α運動神經元活動還是持續增加,因而致使肌肉突然非自願性收縮,而導致痙攣。

「對於肌肉疲勞和造成肌肉痙攣與損傷的機制最好的解釋是,在肌肉神經控制系統中所發生的不平衡。」薛爾努斯博士說:「肌肉在疲勞或受傷時往往變得非常容易『緊張』」。當你在比賽中狀況不好或是要更努力增加表現,此時肌肉得更加努力工作才行,那麼,你的身體就更有可能發生抽筋。

肌肉疲勞可能是造成抽筋的主因。 ©livestrong.com

知識便利貼|肌梭 Muscle Spindle
解剖學名詞。存於肌肉之中,長約10mm以下,形似梭子,故稱肌梭。肌梭在肌肉內扮演著雷達(radar)天線(antenna)的任務。肌梭中間盤旋有感覺神經,兩端有支配肌梭運動的g運動神經。當肌肉伸展時,盤旋於其上的感覺受納器,將肌肉伸展情況,傳達於脊髓和腦等中樞神經,以進行肌肉收縮力的調整。正常情況下此調整在無意識中自動進行。(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

知識便利貼|高爾基肌腱感受器 Golgi Tendon Organ
生理學名詞。位於肌纖維和肌腱結合部位,分佈有本體感覺神經。此受容器,對肌緊張產生隨意收縮的反應特別敏感,以防止肌肉過度收縮。此肌腱感受器興奮產生反應,對主動肌或共同作用肌群產生自我抑制作用,但對拮抗肌群產生興奮作用,有保護肌肉降低傷害的功能。經由力量的訓練可降低高爾基肌腱的影響,解除抑制(Disinhibition),使肌肉產生更大的收縮力量。(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

預防方法:平時做好準備

哈尼胥博士則表示,重要的是要按比賽的預計速度進行訓練,包括漸速跑 (progression run) 和間歇跑等等。你可能會在訓練時遭遇抽筋,但你也會更加適應,並對於在比賽中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夠更快解決。「我寧願在訓練中抽筋(也不要在正式比賽遇到),」哈尼胥博士說。

你該做的另一件事是確保你知道自己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很多人說他們正在受痙攣所苦,實際上他們卻是有側腹痛或其他胃部問題。哈尼胥博士表示,胃痙攣通常只是消化道問題,不是真的抽筋。

而且,默金博士說,側腹痛與抽筋“無關”,雖然它們可能有類似的成因。當你身體狀況不好,並且在跑步時呼吸過於急促、過度伸展你的呼吸和隔膜膜肌肉時,你會更容易發生側腹痛。默金博士說,這種症狀可以比較簡單地解決,用手指按壓痛處,並以噘嘴的方式慢慢吐氣。

儘管討論了這麼多,運動引起肌肉痙攣的實際成因仍然很複雜。為人周知的「吃香蕉」可能不會有幫助,唯一有幫助的是伸展、減速和賽前訓練。

薛爾努斯博士說:「當你身體狀況不好,卻還是強迫自己進行高強度或長時間的運動時,你就有很大機率會發生痙攣。」

萬一腿部抽筋,得趕緊停下來做恢復。 ©coachparry.com

參考資料
1.  Competitor Running
2. Runners World
3.  WebMD
4.  維基百科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