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跳是很好的全身性訓練動作,藉由模仿猴子的正面與側面跳躍動作來訓練全身的肌肉,但是對於膝蓋的負擔比較大,如果膝蓋有問題者,請避免做此動作
正面猴跳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手心貼地與肩同寬,雙腳併攏微蹲,只有前腳掌接觸地面。
STEP 2 正式動作
雙手向前碰觸地面,雙手穩固之後,雙腳向前跳起。
STEP 3 正式動作
雙腳落地時,動作放輕,且腳尖越靠近手掌越好, 腳尖完全落地時,雙手往後擺,以保持身體穩定,身體穩定之後,回到準備動作。動作一組做10~12下,做2~3組。
STEP 4 正式動作
注意:無論在預備動作或是正式動作時,腳部都只有前腳掌著地,腳跟在動作中都是保持懸空的狀態。
側面猴跳
鍛鍊肌肉群:全身
動作難度:★★★
STEP 1 準備動作
雙手手心貼地與肩同寬,雙腳併攏微蹲,只有前腳掌接觸地面。
STEP 2 正式動作
雙手向側邊接觸地面,並穩固身體。
STEP 3 正式動作
提高臀部,雙腳向側邊跳起。
STEP 4 正式動作
著地時放輕動作,以免傷害膝蓋,接著重複動作。一組做10~12下,做2~3組,每組動作可以交換跳躍方向。
許多人都會懶得上健身房運動,可能是費用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通勤時間所致,雖然現在疫情狀態有被控制住,但是多數人還是會避免在公共場合接觸。貼心的任天堂Switch前陣子出了一系列健身遊戲,讓不想外出運動或是擔心疫情的你,在家就可以邊打電動邊燃脂瘦身,這麼有趣又好玩怎麼能錯過!
從還未上市前《Just Dance 2020》的討論度就居高不下,這款遊戲收錄了40首全球熱門流行歌曲,各種盤踞排行榜的歐美金曲以及韓國舞曲讓你一次跳個夠,讓你身歷其境體驗到你愛的偶像們在唱跳的感覺。這些收錄的新歌讓人想跳起來外,更是超棒的派對遊戲!透過開心的熱舞燃脂瘦身,在揮汗時持續動起來,還能夠紀錄你燃燒的熱量及運動時間,多人組隊對跳,或是個人遊玩都很有趣。
許多健身房都有開設了拳擊有氧的課程,但有了這款遊戲,可以直接在家裡做拳擊訓練!這款有氧拳擊同樣以流行歌曲為節奏,分為正常及快速程度,握起手把後就開始跟著畫面揮動,每日訓練時間可以從10分鐘到40分鐘,遊戲軟體會估算你的BMI及每日燃燒的卡路里,想自己或跟朋友一起運動都很有挑戰性。
瑪利歐系列幾乎都超級好玩,從冒險到賽車系列,都非常受歡迎。然而這款馬力歐網球有15個以上的角色可以選擇,每個角色都有不同技巧、力量及擅長的能力,瑪利歐網球透過無數的任務、對戰累積經驗且獲得球拍,最多可以4個人一起對戰,在揮拍的過程中不自覺得運動,對戰完跟打完錦標賽沒兩樣,隔天手還會酸痛,讓玩家體驗到打網球其實根本沒這麼簡單。
《Beat Saber》節奏光劍,是由捷克獨立遊戲開發商Beat Games於2018年所開發的一款音樂節奏虛擬實境遊戲。玩家可以透過操縱杆在虛擬實境場景根據音樂節奏準確地砍擊方塊,在音樂的配合下,盡情跳躍以及揮舞手上的手把,因此還能達到運動流汗的效果。如果你是星際大戰迷,就能想像自己手上拿著光劍在揮舞的感覺,非常身歷其境。
最後一個也就是最受歡迎的《Ring Fit Adventure》健身環大冒險。任天堂在2019年推出的健身體感遊戲《健身環大冒險》後,受到熱烈迴響,市場上全面掃光,預購還要等非常久!在玩《健身環大冒險》之前,要先輸入年齡、體重、運動頻率等基本資料,隨後就會配合你的訊息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簡直跟去健身房付費運動沒兩樣,國外還有人使用健身環因此瘦了一大圈,這麼好玩又能瘦身的遊戲,怎麼可以不擁有!
看完這5款遊戲後,是不是有燒到你呢?如果真的不想上健身房運動,這幾款遊戲都可以考慮入手喔,任天堂精細設計的遊戲,幾乎從沒讓玩家失望過!
資料來源/HYPEBAE
責任編輯/妞妞
無論你在進行重量訓練或核心訓練時,有沒有想過到底是在訓練淺層還是深層的肌肉群呢?在人體的骨骼系統之上,重疊並附著著好幾層的肌肉組織,因此,當我們觸摸身體表面時,可以感受到正在活動的肌肉就屬於淺層肌(outer muscle),這也是在大多數動態性動作中會使用到的肌肉層;反之,當我們無法從表層觸摸到的肌肉就是屬於深層肌(inner muscle),它主要是用來維持姿勢或穩定關節動作,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進行訓練時,你應該要著重在淺層肌還是深層肌。
淺層肌就如同我們的衣服一般,深深的影響著肌肉的外觀門面,因此,有很多注重於身型外觀的型男美女們,都會先進行淺層肌肉的訓練動作,例如想要擁有能微微抽動的胸肌,就會進行所謂的胸大肌訓練,若是想要比腕力時能展現出力量,就必需要進行肱二頭肌的訓練;想要有勻稱的小腿外型,就會進行所謂的腓腸肌訓練。所以,當你在做淺層肌訓練動作時,都會讓你感覺到我有訓練到的感覺,因此,它們主要負責動態性關節部位,也被歸類為易於鍛鍊的肌肉。
看完淺層肌的介紹之後,關於深層肌就不用多想!當然就位於較為深層並局部連結於骨頭之間,主要作用是用來穩定關節,並有從身體內側輔助表層肌的功能,此外,對於能使骨骼維持在正確位置上,並矯正姿勢也是深層肌重要的負責範圍。另外,由於深層肌都附著於較靠近關節的位置,因此,大多數的深層肌都是屬於較短的肌肉組織,本身並沒有辦法產生驅動動態性關節的力量,所以,當我們要進行較為複雜的動作時,就必需要依賴能使用強大驅動力的淺層肌,才能快速且安全的完成動作。
一般來說,深層肌與淺層肌在視覺度上剛好相反,因此,我們很難在訓練動作上明顯感受到訓練的成效,所以,在進行深層肌的訓練時,不需要如同淺層肌一樣採用大重量高強度的訓練方式,你只需要維持在不穩定的狀態下,重複進行低負荷的動作就可以訓練到它,這也是許多訓練課程看似簡單卻會讓你滿身大汗的原因。
例如在肩關節動作中常見的淺層肌有三角肌、胸大肌與背闊肌等;深層肌則有棘上肌、棘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等。
支撐我們身體軀幹的肌肉,主要是由前面和側面的腹肌群(包含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與後方的背闊肌、豎脊肌(包含背棘肌、背最長肌、背髂肋肌),以及位於身體深處的肌群所組合而成。前方的肌肉由位於腹部中央表層的縱長型肌肉(腹直肌)與斜向分布於側腹部的腹外斜肌,再加上腹外斜肌內側的腹內斜肌。背後的肌肉主要是由被稱為豎脊肌沿著背骨分佈的縱長型肌群,並從靠近背骨的位置開始分為背棘肌、背最長肌與背髂肋肌,再加上位於腰椎左右側的腰方肌組成。而深層的核心肌群是由上部的橫隔膜與下部的骨盆底肌;再加上腹部週圍的腹橫肌與背面的豎脊肌所組成。
這類的深層核心肌群,具有保護身體內臟、提高腹腔內壓以及軀幹的穩定功能,因此,訓練好深層的核心肌群將有助於運動時,所有動力的來源也能避免無謂的運動傷害。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