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肯定是地獄,也可以是天堂,地獄輪迴天堂,僅在42.195公里距離之間。
在我「出道」並獲得人生第一座路跑賽獎盃的同一年,每場路跑賽最受矚目的不是男子冠軍選手,而是一位與我年紀差不多的小女孩,可能還比我更小一些,在當時卻能夠成為國內女子長跑最頂尖的選手。
傳奇的故事在我們的驚嘆之中傳開了。據各大長跑俱樂部口耳相傳,這位小女孩長時間維持每天三小時以上的訓練。她約四歲開始練跑,在父親的 要求下,六歲開始每天必須上跑步機三小時才可以下來。她的訓練場是在台 北市青年公園中繞圈,有不少長輩看她年幼想要陪跑,她總是面露驚恐地拒 絕說:「不行,我爸爸看到會罵我!」
有兩年多跑齡後,小女孩六歲就開始參加全程馬拉松,不明白跑步是不是她的興趣,又或長跑訓練是她的志向、目標嗎? 我們都不得而知,或許當時她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興趣,但她被賦予高度期待與目標,接受計 劃性訓練與維持嚴謹的生活紀律,這是肯定的。
小女孩場場賽事名利雙收,十三歲那年更以 2 小時 49 分 19 秒締造台灣女子馬拉松全國紀錄,同時也為家人贏得一輛汽車與優渥獎金。
不知道她個人當時的獎勵是什麼?也許是一本故事書,或許奢望得到一天的休息。無論如何,她總是報紙體育版的頭條,不斷贏得眾人的喝采。
十三歲的她締造全國紀錄的賽事,我也參與其中,並親眼見證台灣長跑界歷史時刻。當時自己的最大極限,也是我當天的成績為 3 小時 03 分,這個數字烙下我國中階段的里程碑。
在一年僅有兩、三場馬拉松賽事的年代,每場比賽都顯得相當重要與珍貴。 那時選手們沒有晶片協助計時,號碼布與右下角小小一張名次卡僅靠一根釘書針「牢牢」繫住,是選手唯一的身分識別與護身符。
聽聞,某一年台南「曾文水庫馬拉松賽」,這位傳奇女孩一如往 常率先抵達終點,賽後她卻因那張「護身符」掉落在路上,以致主辦單位無法承 認她的成績及名次。所有選手不論參加或沒參加的聽到這個消息都相當驚訝,紛 紛為她打抱不平,據悉她的教練在現場已極力爭取,但後續判定結果如何卻未曾再傳出新的消息。
後來的數十年間,我僅在三重體育場短暫碰過她兩次,她都沒有下場跑步,而當年生澀稚嫩的臉龐依舊沒變。至於我,從與她同場比賽開始,我就對一種聲音,一種對所有小孩都會歡心鼓舞的聲音有複雜的感覺,那是賣冰淇淋的叭噗聲。
「叭噗、叭噗」的聲音響徹街巷,大家有深刻印象嗎? 想來一口清涼的冰淇淋嗎? 喔!每場路跑賽從鳴槍開始,傳奇女孩的背後總是不斷出現這個聲音,原來比賽全程一直有人騎著單車、拿著喇叭不停地壓出「叭噗、叭噗」,為的是鞭策她不斷賣力往前奔跑。騎著單車的這位卻是身兼教練角色的家人,而不是冰淇淋賣販。
你喜歡跑步嗎?跑步帶給你有多大的健康與歡樂,跑步是否如水分子功效,滋潤著我們的身體與渴望? 相信每一位跑者都是自由自在地奔跑著,如同玩瘋狂追逐遊戲的小孩們,雙腳的動力來自參與的慾望與企圖心,那是天真無邪的慾望與企圖心。
回頭看看自己的女兒,正如一張白紙被我們捧在手上輔以色彩,時間讓她慢慢展現屬於自己的藝術。而自己的興趣,做不到的成就,以及無法達成的願望與遺憾,跑了三十一年的我仍堅決不願意冠在她的身上。
那位傳奇女孩的故事,鮮活地不斷提醒與警惕著自己。
• 本文摘自莫克文化,黃崇華著《一萬天不休跑:地才跑步教練黃崇華與他的31年跑界風雲》一書。
本書特色
✓ 十餘場經典路跑賽、國家級競賽詳實紀錄
✓ 超過百名台灣近30年馬拉松、田徑、越野跑界風雲人物紙上現身
✓ 退役長跑選手暨資深跑步教練分享對跑步訓練的策略與心法
✓ 以親身案例分析馬拉松、中長跑比賽戰略
✓ 超人氣跑者雷理莎初全馬破3的完整訓練策略大公開
適合讀這本書的人
✓ 跑步教練︰讀完彷彿跟一位資深前輩促膝長談教學理念
✓ 現役與退役長跑選手︰絕對一面讀一面感嘆:「這不是我嗎!」
✓ 路跑、越野跑賽事相關工作者︰深入了解已消失的各大經典賽事規則和舉辦型式
✓ 市民跑者︰沒天賦沒關係!看一名地才跑者如何透過不斷訓練、堅強的意志和比賽戰略贏得勝利,再透過跑步回饋到跑步以外的世界
✓ 一般大眾︰維持31年努力不放棄的經歷,不只能轉化成職場、人生上的養分,更吸引你踏出跑步的第一步!
更多《一萬天不休跑》資訊 請點此
又到了跑馬的好季節。您是跑馬新手或是不常跑全馬的跑者嗎?建議您來試試這個實用的「肝醣超補法」:
在全馬賽開始時讓你的肝醣儲備量達到最大,這一點相當關鍵。這是因為在跑馬拉松過程中,你從體內的肝醣儲備中所取得的肝醣量其實可能會不足以拿來完賽。所以在跑馬拉松時,身體解決部分不足的方法就是動用脂肪作為燃料的來源(對精英跑者來說,供應量約占能量需求的百分之十;對跑比較慢的跑者來說,則升高至將近百分之五十),然後有一部分就是用你攝取食物而來的肝醣供應量(如下說明)。
在賽前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儲備量,就是所謂的「肝醣超補法」。雖然講到「肝醣超補法」通常會讓人聯想到在馬拉松賽的前一天晚上吃義大利麵的傳統餐會,但這項流程應該在比賽的前三天開始進行。如果你的比賽是在星期天,那麼在星期五和星期六的午餐與晚餐就應該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餐點。重點應該在於有正向幫助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但千萬別把自己吃到很撐,或者過量到要比賽了還覺得肚子很脹。進行肝醣超補法時,你應該也需要飲用足量的水分。少了水分,人體的肝醣存量就無法充足。
留意比賽之前──或者更確切的說法是在特別艱苦的鍛鍊之前的飲食很重要。在比賽當中強力的使勁,再加上伴隨競爭情勢而來的精神緊張,都會讓胃很不舒服。現在大部分的路跑賽,像是全馬賽幾乎都是在早上舉行,這一點會讓跑步前的飲食計畫來得容易一些:假設你在比賽的前一晚吃了一頓不錯的晚餐,那麼比賽當天的早上就不需要吃太多。你在賽前吃的早餐其實並不會對你的運動表現有幫助,但同樣必須看重的是不能空腹去比賽。我通常會簡單吃一點,像是喝一杯果汁,再吃兩片淋了蜂蜜的土司,配一杯茶。不過必須在比賽的前三小時食用完畢。如果當天很熱,賽前的前一天飲用足夠的水就相當重要(或許差不多要到 2~3 公升),比賽當天早上還要再補充一次。到最後不太會有喝太多水的問題,如果真的喝太多,頂多就是排泄掉而已。
你從馬拉松開跑時就隨身帶著的小包裡,應該要有一份碳水化合物的運動飲料。在全馬賽開跑的前兩個小時,一直到前三十分鐘之間,我習慣會喝幾小口這類的飲料(在開賽前半個鐘頭就不喝,是讓自己有時間可以排泄掉多餘的水分)。然後通常在開始的前五鐘再做最後一次的補給,分量大概是 50 毫升左右。透過這樣的方式,確保我的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的儲備量在開跑時是充足的。
跑馬拉松的過程中,在路線沿途各個能量站定時補充水分,這一點很重要。我在整個比賽中會以每 5 公里補充 100 毫升至 150 毫升的水分為目標。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喝的碳水化合物飲料是以每 100 毫升約 10 克的比例去調配出來的。但不管你是喝水,還是市售的某種運動飲料,都要切記一項原則:「少量多次」。別等到口渴了才補充水分,而且如果真的到口渴的地步,這也是你已經嚴重脫水的前兆。此外,如果你參加的馬拉松賽是在相對比較低溫的天氣下舉行,也別被天氣騙了。當然,這種天氣需要補充的水分不需要像在大熱天那麼多,可是跑這麼遠的路還是會流失掉很多水分。在跑步當中補充水分,是保證讓你有更多機會撐到最後的一種方法。
✸作者註:少部分的精英馬拉松跑者已經不會在比賽前使用肝醣超補法了。他們有的人是從開始到比賽前一直吃很多,已經在貯備肝醣了;或者有的人在定期的艱苦訓練過程中,已經學會如何在耗盡肝醣存量之後適時的補給能量,所以對自己信心十足。不過,肝醣超補法的練習(也就是我在這裡所建議的)在第一次跑馬拉松的人和非精英跑者圈當中仍然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