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美70歲老人越野跑470Km,完成惡水超馬後加碼上惠特尼峰
1
美70歲老人越野跑470Km,完成惡水超馬後加碼上惠特尼峰
2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3
慢跑必聽10首歌曲!讓你越跑越有活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美70歲老人越野跑470Km,完成惡水超馬後加碼上惠特尼峰

2016-09-26
話題 跑步 故事 馬拉松 路跑 越野跑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一位來自美國佛州的70歲老人在2015年的7月完成一項驚人的壯舉,他參加了號稱世界上最艱難的惡水超馬135英里賽(Badwater135,217公里)的雙倍挑戰,不但完成了來回穿越,還加碼登上了美國最高峰惠特尼山的頂峰,然後再沿著原路跋涉一趟146英里(235公里)回到低於海平面85公尺,位於死谷的起點,惡水盆地。這趟挑戰總行程高達292英里(約470公里),他也成為完成這項極限挑戰最年長的選手。

Bob Becker 完成了惡水超馬來回比賽 ©bob-runs-ultras.blogspot.com

以41小時30分鐘21秒抵達大會終點(惠特尼山登山口)並參加了賽後活動與稍作睡眠休息之後,貝克繼續往上攀爬了11英里,來到了高度為4,421公尺的惠特尼峰頂。這裡才是他這趟壯舉的中途點,接著他轉身往他下半場的146英里出發前往位於死谷的終點。他在8月5日以整整七天8小時又48分鐘完成這場292英里的超級大挑戰,成為史上第29位完成這項壯舉的人,同時也是其中年紀最長者。

這位老先生名叫鮑伯·貝克(Bob Becker),來自美國佛州的羅德岱爾堡,現年70歲的他熱愛跑步,今年四月在他過完70大壽時,決定想要做一件大事,於是他把目標放在這場雙倍並加碼的「惡水超馬賽」。他從2005年開始跑超馬,第一場比賽是「Marathon des Sables」,當時他已經60歲。當《跑者世界》記者問他想要拿什麼來慶祝他的80大壽,他笑答,「我還沒想到那麼遠。」

作為有豐富長跑經驗而且已經參加了許多場100英里以上賽事的健將,貝克也承認,「惡水超馬來回(Badwater Double)並加碼上頂峰」是自己所做過最艱苦的挑戰,在比賽過程中他也有過不止一次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好在他堅持了下來。從美國大陸的最低點一直跑到最高點,四千多公尺的直線攀升距離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已經對身體的一次嚴峻考驗,再加上比賽要迅速折返奔跑,對於身體與體能的要求更為嚴格,更何況是一位70歲的老人。他本來希望可以提早一天完成,不過腳底的水泡、肌肉的酸痛與全身的疲憊拖慢了整個過程。

Bob Becker在badwater比賽途中 ©gofundme.com

基於互助的原則,一些他之前支援過的跑者反過來組成了他的應援團。3位在去程、3位回程,一位在登山口他中途休息時幫助他處理物資補給、配速、與支援他在途中所有需要的物品。「這些成員幫助我一路往前進,而且他們實在做得太好了,讓我一路活著,不但讓我適當補充水分,而且好好餵飽了我,」貝克說。

惡水超馬賽一開始只是一場從死谷跑到惠特尼峰的隨性越野賽,1987年首次舉辦時僅有5人參加,總里程與這次貝克跑的相同,是146英里,不過當初並沒有指定路線,所以演變成一場走捷徑大賽。後來美國林務局規定上惠特尼山需要有登山證,因此才改為經典的135英里路線,新的終點位於惠特尼山的登山口。此路線從美國大陸的最低點延伸到最高點,被稱為世界上最艱苦的越野跑挑戰。在這段距離裡人跡罕至,最高處為海拔2,530公尺(登山口),最低處為低於海平面的85公尺,垂直攀升總距離為3,962公尺,下坡的總高度也有1,433公尺,因為大賽舉辦時間選在濕熱的七月,路線的最高溫動輒在攝氏50度、在高山上低溫又會降到零度左右,極大的溫差加上高山症的威脅,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Bob Becker ©gofundme.com

貝克這次挑戰的原始路線,一路上到了高度為4,421公尺的惠特尼峰,雖然距離僅增加11英里,但是高度攀升與山路路況相較於前面135英里來說絕對不輕鬆,貝克自己都說,攀登惠特尼峰是這段路程最艱難的部分。「當你從平時習慣的海平面海拔高度跑到海拔4千多公尺的地方,那種高度絕對會把你打倒。」貝克事後回憶道,「我必須多花一天來休息,才能恢復足夠的體力下山。」

貝克耗時41小時30分鐘21秒抵達大會的終點,惠特尼山登山口,他整段135英里的路程都沒有睡覺,而且,因為這段是大會的正式賽事,路上有其他96位參賽者,他覺得因為這種競爭性,使得他去程的表現比預期得要好,他在這段「Badwater 135」超級越野賽中獲得第60名。

可能因為不想錯過大會的賽後慶祝活動與和其他跑友交流的機會,貝克只在登山口的旅館睡了三到四小時,也因為睡眠不足,他從山頂下到基地營之後就「當機」了,在他能夠開跑往回程出發前,他多休息了一天,他在回程時也在隊友的車上或沿途的旅館裡多做了幾次短暫的睡眠,雖然他忘記到底睡了幾次與多久。

貝克的挑戰還沒結束。在最後的42英里時,側風特別強,常常把他往路邊推,尤其是最後的18英里。「我知道我要轉到最後一段的惡水路上,你都可以嗅到老穀倉的味道了,」他說,「但是就在我正要轉方向的瞬間,側風倏地變強把我吹倒。這好像是上帝跑來跟我說,『兄弟,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這裡有另一個挑戰給你。』」

要在佛羅里達這樣的平地準備惡水超馬賽這樣的登山越野賽的訓練實在不容易。還好貝克有一位指導他超過10年的超級教練兼朋友麗莎·史密斯-巴特欽(Lisa Smith-Batchen),她是兩次惡水超馬賽冠軍,還是唯一一位完成一口氣跑四趟惡水超馬的女性。從2007年開始,巴特欽帶領著貝克不斷參加大大小小的超馬賽事,也參加過好幾次惡水超馬,但是今年還是貝克第一次挑戰往返的雙倍距離,在完成這個壯舉之後貝克也表達了對於巴特欽的感謝。

Bob Becker ©gofundme.com

貝克不僅成為這個惡水超馬來回並加碼上頂峰壯舉最年長的挑戰成功者,還成為了12年以來的完賽第一人。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我從來沒有懷疑自己可以順利完成這次越野跑,但是在比賽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的希望比賽就此結束。我能夠完成這個壯舉,必須要感謝我七位應援團隊友們的鼎力協助與支持。當然,沿途所有觀眾的加油打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他們的支持是你繼續前進的最大動力。」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2021-09-01
觀念跑步姿勢跑者肌力跑步知識庫

近年來,許多跑者已明白要跑得好不能只跑步,肌力也該練起來,但你知道要有足夠支撐長跑的力量,光練肌力還不夠嗎?知名跑步教練、運動作家暨譯者徐國峰指出,「跑者的力量 = 肌力 + 彈力」,想跑得好,應該向前進時速不輸賽馬的羚羊與袋鼠學習,讓自己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達成這個目標不只要好的肌力,更不能忽視專屬跑者的力量訓練。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跑者光練肌力不夠! 彈力讓你像袋鼠一樣跑出更高效率

想跑更快為什麼要做力量訓練?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移動速度,也就是跑速,主要是身體偏離(可說是失衡/失重導致移動)的結果,偏離的角度(落下角度)越大,失衡越快。而肌肉在跑步時的主要功能是:
1. 在落下的過程中連結身體,讓身體一起失衡/失重。
2. 支撐體重。
3. 轉換支撐(拉起)時主要使用後側大腿肌。

接下來,大家都了解「體能」是運動表現的基礎,而多數人認真訓練約一年後,體能就會到達極限。擁有足夠的體能基礎後,成績進步的關鍵就變成「技術」和「力量」。以跑步這項運動來看,大部分跑者清楚肌力很重要,但多數認為「力量」就等於「肌力」,事實上,大家都忽略了「彈力」的重要性。如果光有肌力而沒有彈力,你的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如果光練肌力而沒有彈力,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如果光練肌力而沒有彈力,跑步效率仍然大有限制

彈力是什麼?

如果把肌力看做內力;彈力則是外力(被動力),就像在外太空有個人推你一把,你才得以移動。跑步時,透過外力施加而「快速移走」(1/4秒有節奏地移動),才會有彈性適能轉換成彈力。

《肌筋膜健身全書》作者羅伯特‧施萊普博士提出,羚羊和袋鼠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像赤道袋鼠最長紀錄一跳可跨越 13 公尺,時速 60 公里不輸賽馬,但牠們的肌肉並不發達,無法用肌力來解釋這樣的力量;事實上,這些動物是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沒有用到許多肌肉力量,而是借助於機械力量讓移動效率提高,輕巧有力且有節奏。我們也可以殂從第一段提到的公式:「跑者的力量(Strength)=肌力+彈力」看出,跑者如果只把力量訓練集中在練肌力,那可能仍有缺乏。

羚羊和袋鼠利用「彈弓效應」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
羚羊和袋鼠可以連續跳躍很高且遠,但牠們的肌肉並不發達,而是利用「彈弓效應」

彈弓效應

與鍛鍊精良的肌肉在收縮後產生的速度相比,彈弓效應的速度更棒!生物機械學家以彈弓機制來解釋肌筋膜的功能,我們可想像,一個彈弓能夠發射,首先彈弓臂處於機械張力狀態,當張力消失,之前所儲存的彈力位能會轉變成迅速向前射出彈丸的動能。利用彈弓效應完成肢體動作並不需要許多肌力,只要符合最低限度即可,肌肉必須先收縮,讓肌腱處於張力狀態,完成第一個跳躍動作之後,後續的「連續跳躍」動作則仰賴地心引力與動物本身的重量。

人類與猴子、黑猩猩等其他靈長類最大的差異在人類有「肌腱」,也就是下肢的彈力系統。生物機械學家發現,人類的肌筋膜系統擅長儲存機械能量,可媲美羚羊,而人類肌腱的機械能量儲存容量甚至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所以人可以跑步,猴子卻不能。

然而,訓練肌肉可以在很短的時間看出成效,但肌筋膜(結締組織)纖維的更新生長速度比肌肉細胞慢,收到正確的訓練刺激更新訊號後,結締組織才會分裂、生成新纖維、重新連結成為肌筋膜網絡,然後再形成典型的肌筋膜播狀結構。在這正確的刺激指的是正是彈力。

人類腿部的肌腱
人類腿部的肌腱

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

前述一再強調彈力和跑步效率的關係,而要有好的彈力,需要有兩個底層能力-支撐剛性和維持姿勢。下肢的支撐剛性簡單來說,就是「落地時要撐得住」。徐國峰比喻:「就像一顆充飽氣的籃球、彈簧一樣,軟綿綿的彈簧無法撐起,剛性好的彈簧較能轉換成彈起來的動能,白話說就是『撐得住』。」相反地,如果支撐剛性太差等於彈性差,會使觸地時間較長。

儘管支撐剛性很好,但如果姿勢跑掉,就會像歪掉的彈簧失去了彈力一樣,無法維持姿勢的跑者彈力也會變差。具體來說,擺腿、擺臂時身體沒有保持穩定(維持姿勢)的能力,跑步仍會很費力,所以即便你把核心肌力練得很好,還要跑步姿勢對了才有效率。那麼適合你的跑姿是怎麼造就的? 不少跑者常駝背,讓擺臂活動範圍受限,同時肩關節活動度與脊椎活動度也受限,此時儘管核心再強,軀幹要旋轉都會受到限制,這時候就需要透過活動度、穩定度與肌筋膜的放鬆來做重整優化。

基於上述各種能力的關聯,以下是徐國峰整理出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這也是每一位跑者無論在馬拉松訓練週期,或是沒有目標比賽時,都能為自己實力奠定基礎的跑者力量訓練。

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
跑者力量訓練的 5 種類別 ©KFCS x RQ

資料來源/徐國峰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慢跑必聽10首歌曲!讓你越跑越有活力

2016-08-23
生活路跑跑步話題

跑步這個風潮近幾年依舊在台灣引起旋風,許多各大路跑比賽仍吸引不少跑者報名參加。
在外慢跑時,沒有設目標的過程中,總是覺得路途很遙遠沒有衝勁,每次都要考驗自己的體力與意志力,若想要加強更多衝勁,勢必需要點外力加持。

像是音樂就是個非常棒的輔助,能透過節奏來調整呼吸,讓我們跑得更有勁,甚至忘記自己跑了多遠,有了音樂跑出來效果還更好唷!

不單單只是一般跑步,或是在健身,運用音樂的能量,來幫助你找到更適合的節奏在你運動上面。

跑步聽音樂 ©lifehacker.com

近來,Spotify 揭曉 2015 年全球跑步歌單中串流率最高的歌曲歌單,其中最受歡迎的是《Run the World (Girls)》碧昂絲(Beyonce),緊接在後是希雅(Sia)的《Chandelier》以及馬克朗森(Mark Ronson)的《Uptown Funk》。

慢跑聽音樂的好處

在Spotify贊助的調查指出:60%的跑者覺得音樂有助於增加跑步速度和時間,聽音樂比運動夥伴、健身教練、好天氣、以及最新的運動時尚配件都來的有效。

所以如果你的新年願望是要雕塑身材,音樂可能就會是你成功的關鍵。這個研究中指出,3/4以上的跑者在運動時會依靠音樂,而這些跑者中的88%覺得音樂是跑步時不可缺少的元素。研究也指出運動時聽音樂還有另外的好處:

✔  音樂能分散跑者的注意力(47%),也助於保持穩定的步伐(39%)
 ✔  多半跑者(45%)認為悅耳的配樂能讓他們突破”跑者的低落感”
 ✔  音樂被視為有助於跑步訓練的最佳工具;無論是慢跑五公里還是長途的馬拉松都會提供更佳的效果
 

Spotify Running就是要提供更完善的方式,只要開始跑步,Spotify的應用程式感應器會推算你的步調及速度,並且整理出你的專屬跑步音樂組合。自從去年五月推出後,Spotify Running的用者以聽超過五百萬小時的音樂,也跑了5500萬公里,足以繞地球1386次。

Spotify ©wsj.com

全球最佳跑步歌曲Top 10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