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為了偏鄉孩童而跑的公益活動! 12月21日在臺北市大佳河濱公園溫馨開跑的第七屆ADA慈善聖誕路跑,這場邁入第七年的活動,由每年都不缺席的慈善飛人陳信安以及活動公益大使周曉涵一同領跑,希望能藉此幫助偏鄉孩童,還給孩童們一個美好,且有意義的童年。
主辦單位台北市建築世代會近年來投入積極國內慈善公益,從一開始的慈善募款餐會,到這幾年的慈善路跑活動,是國內相當積極投入慈善活動的企業之一;在會長李耀民及慈善委員會陳春湖主委帶領下,活動已經邁入到第七個年頭。這次所舉辦的「ADA慈善聖誕路跑」,活動報名費全數捐贈台東「孩子的書屋」以及三峽「小草書屋」,作為照顧偏鄉弱勢孩童的教育基金,為孩子建立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當天活動現場,邀請到受贈單位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孩子的書屋」在董事長陳彥翰帶領下,鼓樂在書屋是孩子們從心出發表達情感的方式,透過打鼓讓難以抒發的情緒找一個宣洩的出口,也能讓孩子學習紀律與培養出團隊的默契,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的長處,並經由每次的表演經驗從孩子的眼神從青澀害怕轉化成專注有自信。
而位於三峽的是個蘊含台灣傳統技藝與文化的小鎮,北管是與在地傳統技藝的媒介。小草書屋也由執行長林峻丞也帶領小草書屋的小朋友們吹奏及敲及樂器,公開表演也讓孩子找到學習成就與快樂,並補充了孩子對於文化刺激。
同時,透過台北市建築世代會拋轉引玉下,這次活動也有許多知名企業廠商贊助,參加的跑者除了得到NIKE紀念衣以及可愛獎牌之外,也能獲得精美豐富的完賽禮。造型獎更是吸引多名跑友變裝。同時,今年活動有加碼舉辦「額外捐款贈送摸彩券」的活動,現場提供將近200件摸彩獎品,讓跑者滿載而歸。
資料提供/展通虹策略整合行銷
責任編輯/David
每個人對於目標的訓練方法都不相同,過去有許多報導指出,如果要挑戰一場馬拉松,除了在健身房做肌力訓練外,跑步本身最好還是能在戶外進行。但其實也有不少的馬拉松跑者是以跑步機的訓練方式進行,一樣順利完賽,到底跑步訓練該用跑步機訓練還是非得到戶外訓練呢?
美國奧蘭多運動基金會的運動生理學家也是跑步教練的SusanPaul表示:「雖然跑步機有很多好處,但是跑步機和外面的路面感受仍不盡相同,所以跑者仍然需要進行室外訓練,而且比賽就是在室外進行的,跑者需要適應室外的環境。」
當為一場比賽而訓練時,跑者的其一菜單內容是要盡可能的模擬比賽場景;包括路面的高低起伏、天氣條件、開始時間等。這些都應該加入到日常訓練中,到了現場,才能更好的實現目標。
而路面與跑步機之間有很多的不同之處。首先,跑步機訓練時對能量的要求相比在路面上跑步相對低一些,這是因為跑步機的履帶能夠幫助雙腿,讓我們在跑的過程中變得更簡單。因此,跑者就會發現自己在跑步機上的速度會快於室外的速度。
再者,正是因為速度的不同,也會使得兩種環境下跑步的步幅有所不同。而且,室外跑步時會遇到一些障礙,像是小碎石、粗糙路面或越野路段,會增加能量消耗。
此外,兩者對軟組織的要求不同,包括肌肉、肌腱、韌帶、結締組織、筋膜等,而路面的硬度也比跑步機的履帶堅硬,跑步機履帶面積的設計會讓你感覺比一般道路或人行道踩起來更寬廣些,所以當身體遇到的阻力更大,這些軟組織需要變得更強壯才能適應堅硬的路面。
話雖如此,但跑步機這項健身器材仍然受到許多運動愛好者或是選手的喜愛,因為它有著自己的優點,關鍵是要懂得何時以及如何利用,尤其是在備戰比賽期間。例如,原計劃的訓練時間因遇到了惡劣天氣不適合室外訓練時,跑步機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方便又安全。
另外,跑步機還能模擬一些賽道條件,比如山坡。現在許多跑步機的履帶是可以調角度的,假設此次的比賽有山坡地形,那麼跑步機的履帶也可以調整斜度以進行速度的訓練達到良好的備戰效果。
Susan Paul說:「以上只是一些比對狀況,當然,如果你暫時還無法適應路面,依然想要繼續在跑步機上訓練也無妨。」我們可以先從短距離的戶外路面著手,例如:每周1-2天,每次設定3-5公里的短距訓練在路面上,其他的訓練比例,依然在是跑步機上進行。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戶外的訓練比例,最後最理想的狀況是能夠把其中一半的里程數移動至戶外練習。
這樣你更能夠適應道路、氣候,同時仍然保持著跑步機的訓練。適應後,當每次使用跑步機時,可將傾斜度提高1至2%,以更好地模擬戶外跑步的能量需求。
總之,要想在比賽時跑出好成績,必須進行戶外訓練。習慣利用跑步機的跑者,需要循序漸進的增加戶外訓練比例,最終要將戶外訓練量占到總訓練量的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