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否在做一些運動時,總覺得上氣不接下氣外,體力也隨之殆盡?然而要怎麼增加體能其實關鍵在於你的肌肉。根據國際著名的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一項研究,此研究發現,人體體能的好壞是由肌肉內肝醣的多寡來決定,然而研究結果顯示,肌肉肝醣、體能以及死亡率其實都有密切的關係。
 
                        根據國際著名的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早期的大樣本研究結果顯示,人體運動耐力的好壞可以預測未來的存活機率。此研究設計為每5年測量一次受試者的耐力體能。結果發現,未來死亡率由低到高的群體依序為:維持好耐力者、耐力退化後恢復者、兩次檢測耐力皆較差者,無論是20~40歲、 40~50歲,或是50~60歲到60歲以上等不同年齡的群體均呈現一致的結果,然而死亡風險的差距可由4倍(60歲以上)到10倍(20~40歲)。
 
                        人體肌肉在安靜狀態下主要以消耗脂肪組織的脂肪為主,而在運動過程中肌肉則以大量消耗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簡稱ATP)為主。支撐ATP快速生產的能源主要來自於肌肉內儲存的肝醣,雖然血糖也會在肌肉快速收縮時加速滲入肌肉內,但細胞膜轉運過程較慢,仍緩不濟急。肝醣的優勢在於它已儲存在細胞內部,當氧氣還來不及進入肌肉時,肝醣便可迅速分解為葡萄糖,透過無氧代謝快速釋放能量,以維持肌肉內ATP濃度恆定,使肌肉在高速挑戰下仍可正常運作。相對的,脂肪無法在缺乏氧氣時分解,因此只能作為人體安靜狀態下的主要能源,然而在進行超過1分鐘的最大負荷高強度運動時,肌肉肝醣決定了耐力體能的好壞。
 
                        人體肝醣的結構都是由葡萄糖所構成。因此,要使運動後迅速恢復肌肉肝醣的最佳方法就是攝取澱粉。運動後要迅速恢復肌肉肝醣,澱粉比果糖的效果更好。由於肌肉對果糖的吸收運轉機制較弱,飲食攝取的果糖大部分被肝臟吸收,果糖對肌肉肝醣儲存的貢獻極小,故大多數市面上買到的果糖飲料並非補充肌肉肝醣的最佳來源。
 
                        培養運動習慣,可使得這個合成機制移向受挑戰的肌肉組織,使肌肉組織能儲存較多的肝醣與蛋白質,同時使得其他組織也能發會較大效益喲。
資料來源/ILSI Taiwan、JAMA
責任編輯/妞妞
 
                      
                    要維持人體的健康與正常機能運作,有兩件最基本的事情要做,第一個當然是進食吸收營養來供給全身器官與組織所需的有用元素與物質;第二則是排毒清除廢物,把存留在體內的毒素與廢棄物質清出體外。然而說到身體排毒清除廢物,一般人想到的就是腸胃排毒,但是,根據專家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其實也會排毒。
 
                        談到身體排毒,一般人想到的就是腸胃排毒,然而排毒方式可以用食物。像是用蔬菜裡的葉綠來清理像是黃麴毒素這樣的外來毒素,或是靠喝茶中的活性物質茶多酚,來排除雙酚A這種出自礦泉水瓶或食物包裝的內分泌干擾物。此外,透過新鮮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阻斷或延緩與人體氧化作用有關的部份疾病或癌症。至於存在於人體內的毒素,則是靠著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統來排解清除,淋巴系統扮演毒素回收站的角色,在全身各處流動的淋巴液,將全身的毒素回收到淋巴結進行過濾,再透過血液送至肺臟、肝臟、腎臟等解毒與排毒器官,最後排除體外。但是,人體中有一個重要器官就是大腦。大腦沒有明顯的淋巴管來做為專門的廢物處理系統,這代表著大腦可能根本就不會排毒,那積存在大腦裡的毒素或廢棄物又該怎麼辦?
 
                        根據專家研究指出,腦中血管的周圍稱為血管周隙(perivascular space),它是一種外形類似甜甜圈的管狀結構且包圍在每一條血管周圍。血管周隙的內壁即是血管細胞的表層,大部份由內皮細胞以及平滑肌細胞組成;血管周隙的外壁則是大腦和脊髓中特有的結構,由一種特化的星狀細胞所延伸而成。在腦中彼此相連並傳遞訊息的神經元周圍,有一種多功能的輔助細胞,就是所謂的星狀細胞。星狀細胞的末端完全包圍著大腦與脊髓中的動脈、微血管以及靜脈。在星狀細胞末端與血管之間的空心管狀空隙中幾乎沒有什麼阻礙物,因此腦中的液體可以在其中快速流動。
 
                        而腦脊髓液的流動還受制於大腦的另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功能是幫助大腦中樞神經運輸必要的水,如果阻止這套系統的活動,那腦脊髓液的流動也會隨之停止。這項研究果結果顯示,大腦的排毒系統是由兩個系統組成的網路系統。這兩套系統共同被命名為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這個新名詞是結合「膠細胞」和「淋巴系統」兩個名詞,用以描述這整套主要由大腦膠細胞所負責的功能系統。根據研究顯示,大腦每天都會清除約7公克的有毒蛋白質、並以新生成的蛋白質取代。這個廢物處理過程每月大約更新210公克的蛋白質,而每年更新的蛋白質超過1400公克,也就是一顆大腦的重量,而腦中的廢物處理機制在我們睡眠時最為活躍,尤其是熟睡時。
根據研究人員發現,人體排毒系統對於人類預防疾病非常重要,特別是大腦的排毒,牽涉到人體中樞神經與所有與人類存活有關的機能運作。像是β類澱粉蛋白與突觸核蛋白,就是兩種大腦內的垃圾,如果大腦排毒系統出了故障,這種有毒的蛋白質無法被及清理掉,就很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老年癡呆病症。而目前研究人員仍在持續進行探詢,研究這兩套大腦排毒系統的運作模式與維護方式。
 
                        資料來源/HERO健康網、科學人雜誌、BYRDI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