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前海軍,陳瑞龍原本就擁有強健的體魄。2008年,他在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同學的邀約下,參加了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半馬項目。他說,那時看到主辦單位發的路線圖後,湧出了不甘心的感覺,他認為自己應該有能力跑全馬才對。於是,不服輸的他在兩個月後報名參加了全馬賽。
陳瑞龍說,在跑全馬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從來沒有過的痛苦。跑得累到用走的,但又怕被關門,只好使勁再度起跑,在起跑的那一瞬間全身痠痛又不聽使喚,就像七、八十歲的老頭似的。然而,跑到終點、領到獎牌後所感受到的快樂,讓他上癮了。他表示,這是藉由身體上的痛苦,得到心靈上的富足;經過努力付出後所得到的收獲,比平白無故得到的禮物,更令人感到快樂。
自從愛上跑步後,陳瑞龍就把雙腳當成交通工具。之前,他在基隆任職,而家在五股,休假時,他便沿台2線從基隆經淡水到五股,花9至12小時跑70公里的路程回家。有時,他也會晚上從基隆出發,沿台2線跑到礁溪,約莫在天亮時抵達,在那裡泡完溫泉後,再坐車返回。他還曾兩度從基隆花了三天的時間跑步到台中。
陳瑞龍認為,跑步時最需要的心理素質,是耐得住痛苦和孤獨,並享受其中;還必須要沉穩,按自己的節奏前進,若一直想要超越旁人或情緒起伏不定,都很難成為成功的跑者。而他在艦艇上待十多年的經驗,已讓他擁有熬得住寂寞、刻苦耐勞的特質了。
為了把時間留給自己,陳瑞龍在2014年9月退伍,並決定在這幾年內持續跑步,希望能跑得更遠、更長,但沒有任何設限。他說,這是給自己一個夢想,並花時間努力去實踐。
2015年8月,陳瑞龍完成了長達43天的第1屆2800公里環法超級馬拉松,為全球僅有的12位完賽者之一。在跑步的過程中,他經歷了許多身心上的痛苦,但他說:「還沒有痛苦到跑不動。」想要完成比賽的強烈欲望勝過了痛苦,讓他堅持到最後。
陳瑞龍說,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跑步是件很單純、很簡單的事,但只要享受過程中的痛苦和快樂,都會是生命的養分。跑步也可以被賦予意義,像是對超馬運動來說,當自己達成某個目標後,就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因為他人一旦看到成功的案例,就會想要挑戰;對社會來說,也可以藉由跑步來展現意志力,給其他人一些啟發和正面影響,算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例如,他參加2014年東吳大學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時,認識了一位負責翻圈數牌的學生,那位學生看到他這麼努力,也決定參加東吳大學的百人單車環島壯遊活動,後來還決定報考研究所,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3月11日,陳瑞龍更從廈門跑到北京,開啟了一場《2300公里超馬追夢之旅》:從金門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福建廈門島出發,經江西瑞金、景德鎮、安徽合肥、江蘇徐州、山東沛縣、德州、河北霸州,穿越武夷山、越渡長江、跑越黃淮平原,歷經38天全程約2300公里,最終於4月17日抵達北京天安門廣場,著實令人佩服。他說:「(這場挑戰)對我而言不只是跑步,更是堅韌的生命旅行(strong mind trip),以及與同行好友相互扶持鼓勵的深刻情誼,完成後所帶給我的並沒有任何的歡愉與喜悅,留下來的反而是一種失去奮鬥目標的失落感,與過程中種種筋肉無盡痛苦深刻的記憶。多年後它將會是令我最懷念的部分,也是深入人生的記憶。」
此外,跑步對陳瑞龍來說,也是充實內心的方法。他說,藉由閱讀或是行萬里路,都可以充實內心,而他選擇行萬里路,用雙眼和身體去遊歷四方。在他還沒愛上跑步之前,就經常騎腳踏車去逛菜市場,看小販們認真生活的模樣。而現在,他跑在大街小巷上,只要看到有趣的人事物就會停下來,感覺就像在進行一場生命的旅行。
像是在台2線上,草里公車站附近的柑仔店,是他固定會買飲料補給的地方,通常他也會順便坐幾分鐘,跟店老闆阿嬤聊天,有一次剛好遇到節日,阿嬤就請他吃草粿和棗子。他也曾在淡水附近,看到一名國中男孩拿著望遠鏡在觀察木星,他停下來跟男孩攀談,還進到男孩家經營的檳榔攤,看到掛滿牆壁的各種昆蟲及螃蟹標本,讓人驚豔。還有一次,他在金山遇到一名來台灣騎單車的美國男子,兩人在便利商店前喝啤酒聊天後,便各自離開;沒想到,兩人又在淡水捷運站相遇,他便邀請男子到海產店用餐。他說,這種不必勾心鬥角的淳樸純真感情,實在令人著迷。
陳瑞龍表示,只要拋開束縛去冒險,就有無限可能;沒有什麼東西是丟不掉的,有捨就有得。他希望以自己的例子,激勵大家勇於追求夢想。
撰文/洪禎璐
攝影/鄧穎謙
首創連結雙北的 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確定將於 2023 年 3 月 5 日開跑! 台灣體育運動競技協會今 (5日) 在南港瓶蓋工廠召開宣告記者會,宣布近期將開放報名。賽事包含 42 公里馬拉松菁英組及 21 公里半馬挑戰組,兩組皆由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起跑,跑上台北市內新生高架橋以及連接雙北的華江橋,半馬組則能跑上市民高架,沿途能同時體驗城市風光與河岸美景,最後自新北市縣民大道直達終點「新北市市民廣場」。
記者會邀請台北市體育局專門委員呂生源、新北市體育局教育處龔東昇副處長、台北市新科議員陳宥丞,以及台北市闕枚莎議員辦公室許德興主任等到現場支持。這場比賽籌畫近 3 年終於露面,社團法人台灣體運運動競技協會秘書長林劭宗表示,感謝在籌備期間陳宥丞議員的陪伴相挺,以及前台北市政顧問林有志先生也提供許多寶貴意見;並在新北市劉副市長及邱副秘書的協助下,帶著主辦單位一步一腳印地去拜訪許多里長,落實事前溝通的執行。更要感謝台北市體育局及新北市教育局體育處的長官跟團隊的指導與支持。
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賽事總顧問簡坤鐘指出,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代表運動風氣提升,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串連著兩個直轄市的賽道規劃,代表著跨越城市交通阻礙,更可以推廣新北市與台北市的特色,打造不同規格的馬拉松賽事。
現場陳宥丞議員則提到要落實運動,降低老人肌耐力不足的問題,在生活中落實運動風氣的提昇!會中特別來賓前職棒選手林其緯與大家分享過往訓練體能的經驗,提到跑步正是最簡易也最常做的訓練之一。
2023 年雙北城市馬拉松是橫跨雙北的 A 級賽事,擁有嶄新的城市賽道與大台北河岸美景。賽事設有 42 公里馬拉松菁英組及 21 公里半馬挑戰組,起點為台北市政府前廣場,起跑後,全馬菁英組將經由新生高架橋進入圓山河濱公園並繞行社子島,沿途享受基隆河環繞大台北地區的路線;半馬挑戰組則經新生高架橋後跑上市民高架,在臺北城市景觀中享受跑步的愉悅及自我挑戰;兩組別皆沿華江橋進入新北市江子翠河濱公園賽道,體驗大漢溪及新店溪孕育出的河岸美景;賽道最後一段為新北市縣民大道,並直達終點「新北市市民廣場」。
主辦單位台灣體育運動競技協會說明,賽道全程將經過 3 座橋,分別為新生高架、市民高架(僅半馬組),以及連結雙北的華江橋,其中除華江橋跑在人行道,在新生與市民高架可享受跑在車道上的快感。而以往少見有上市民高架的賽事,半馬組選手可享獨特體驗。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台灣體育競技協會
採訪撰稿/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