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人物誌
  • 超馬勇者陳瑞龍: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
1
超馬勇者陳瑞龍: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
2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3
澳洲跨欄甜心 Michelle Jenneke 即將於里約再現她的俏皮暖身舞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馬勇者陳瑞龍: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

2016-10-18
人物誌 跑步 馬拉松 故事 路跑 運動心理

身為前海軍,陳瑞龍原本就擁有強健的體魄。2008年,他在國防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同學的邀約下,參加了ING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的半馬項目。他說,那時看到主辦單位發的路線圖後,湧出了不甘心的感覺,他認為自己應該有能力跑全馬才對。於是,不服輸的他在兩個月後報名參加了全馬賽。

陳瑞龍說,在跑全馬的過程中,他經歷了從來沒有過的痛苦。跑得累到用走的,但又怕被關門,只好使勁再度起跑,在起跑的那一瞬間全身痠痛又不聽使喚,就像七、八十歲的老頭似的。然而,跑到終點、領到獎牌後所感受到的快樂,讓他上癮了。他表示,這是藉由身體上的痛苦,得到心靈上的富足;經過努力付出後所得到的收獲,比平白無故得到的禮物,更令人感到快樂。

超馬勇者陳瑞龍

愛上跑步 雙腳就是交通工具

自從愛上跑步後,陳瑞龍就把雙腳當成交通工具。之前,他在基隆任職,而家在五股,休假時,他便沿台2線從基隆經淡水到五股,花9至12小時跑70公里的路程回家。有時,他也會晚上從基隆出發,沿台2線跑到礁溪,約莫在天亮時抵達,在那裡泡完溫泉後,再坐車返回。他還曾兩度從基隆花了三天的時間跑步到台中。

陳瑞龍認為,跑步時最需要的心理素質,是耐得住痛苦和孤獨,並享受其中;還必須要沉穩,按自己的節奏前進,若一直想要超越旁人或情緒起伏不定,都很難成為成功的跑者。而他在艦艇上待十多年的經驗,已讓他擁有熬得住寂寞、刻苦耐勞的特質了。

為了夢想 努力去實踐

為了把時間留給自己,陳瑞龍在2014年9月退伍,並決定在這幾年內持續跑步,希望能跑得更遠、更長,但沒有任何設限。他說,這是給自己一個夢想,並花時間努力去實踐。

2015年8月,陳瑞龍完成了長達43天的第1屆2800公里環法超級馬拉松,為全球僅有的12位完賽者之一。在跑步的過程中,他經歷了許多身心上的痛苦,但他說:「還沒有痛苦到跑不動。」想要完成比賽的強烈欲望勝過了痛苦,讓他堅持到最後。

陳瑞龍說,跑步就是跑步,也不只是跑步。跑步是件很單純、很簡單的事,但只要享受過程中的痛苦和快樂,都會是生命的養分。跑步也可以被賦予意義,像是對超馬運動來說,當自己達成某個目標後,就具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因為他人一旦看到成功的案例,就會想要挑戰;對社會來說,也可以藉由跑步來展現意志力,給其他人一些啟發和正面影響,算是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例如,他參加2014年東吳大學國際超級馬拉松24小時賽時,認識了一位負責翻圈數牌的學生,那位學生看到他這麼努力,也決定參加東吳大學的百人單車環島壯遊活動,後來還決定報考研究所,就是很好的例子。

2016年3月11日,陳瑞龍更從廈門跑到北京,開啟了一場《2300公里超馬追夢之旅》:從金門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福建廈門島出發,經江西瑞金、景德鎮、安徽合肥、江蘇徐州、山東沛縣、德州、河北霸州,穿越武夷山、越渡長江、跑越黃淮平原,歷經38天全程約2300公里,最終於4月17日抵達北京天安門廣場,著實令人佩服。他說:「(這場挑戰)對我而言不只是跑步,更是堅韌的生命旅行(strong mind trip),以及與同行好友相互扶持鼓勵的深刻情誼,完成後所帶給我的並沒有任何的歡愉與喜悅,留下來的反而是一種失去奮鬥目標的失落感,與過程中種種筋肉無盡痛苦深刻的記憶。多年後它將會是令我最懷念的部分,也是深入人生的記憶。」

跑步是認識世界最好的方式

此外,跑步對陳瑞龍來說,也是充實內心的方法。他說,藉由閱讀或是行萬里路,都可以充實內心,而他選擇行萬里路,用雙眼和身體去遊歷四方。在他還沒愛上跑步之前,就經常騎腳踏車去逛菜市場,看小販們認真生活的模樣。而現在,他跑在大街小巷上,只要看到有趣的人事物就會停下來,感覺就像在進行一場生命的旅行。

像是在台2線上,草里公車站附近的柑仔店,是他固定會買飲料補給的地方,通常他也會順便坐幾分鐘,跟店老闆阿嬤聊天,有一次剛好遇到節日,阿嬤就請他吃草粿和棗子。他也曾在淡水附近,看到一名國中男孩拿著望遠鏡在觀察木星,他停下來跟男孩攀談,還進到男孩家經營的檳榔攤,看到掛滿牆壁的各種昆蟲及螃蟹標本,讓人驚豔。還有一次,他在金山遇到一名來台灣騎單車的美國男子,兩人在便利商店前喝啤酒聊天後,便各自離開;沒想到,兩人又在淡水捷運站相遇,他便邀請男子到海產店用餐。他說,這種不必勾心鬥角的淳樸純真感情,實在令人著迷。

陳瑞龍表示,只要拋開束縛去冒險,就有無限可能;沒有什麼東西是丟不掉的,有捨就有得。他希望以自己的例子,激勵大家勇於追求夢想。

撰文/洪禎璐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2016-12-13
觀念馬拉松跑步話題

一場馬拉松,在通過終點線的那一刻,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著無比的感動與榮耀,但事過境遷後,是否曾有過突然感到憂鬱或悲傷的時刻呢?是否覺得跑完之後,然後呢?

首先,完成一個馬拉松是一個成就,並非每個人都能有所經歷,所以你一定要欣賞你所獲得的這份成就。第二,許多跑者在馬拉松之後,迎面而來的競是滿滿的憂鬱,所以我們必須學會安慰自己其實並不孤單,也並沒有損失任何東西。

如何克服馬拉松賽後的憂鬱

失去目標如同失去人生的方向

馬拉松後的憂鬱症或許不需要進到醫院做診療,但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可能發生的。當你訂定了一個目標,並在這一大段時間之中,你的生活一直致力於朝這個目標實現前進,無論營養、睡眠模式甚至是社交活動,全數圍繞在你的生活之中,甚至幾乎決定了你的生活型態。所以當他結束之後,會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是不可避免的,那感覺就像人生突然失去了方向一樣。
 
但若換一個角度想,當這件事情結束後,現在的你便開始有了自由的睡眠時間、飲食以及社交活動,無須在被限制於這個目標。

繼續挑戰或休息?全憑你做主

那麼現在怎麼辦呢?是否該尋找下一個馬拉松賽事做為目標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有一些跑者確實會這樣做,在他們的字典裡,永遠有下一場更艱鉅的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的跑步比賽,如七大洲馬拉松的挑戰,因為對他們來說唯有挑戰,才能使生命持續燃燒。
 
但也或許,這是他們逃避憂鬱的另一種方法。不過一個跑者若有一套良好的訓練策略;通過不同的比賽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或是為下一場更高難度的比賽做準備,如果你選擇了這一種訓練方式,必須要確保自己擁有足夠的恢復時間,以防止下一場比賽表現不佳或是運動傷害。

要避免賽後的憂鬱,其真正的關鍵是要找到一種方法把你平時在馬拉松訓練中學到的東西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嘗試應用結構、組織、重點和目標設置到每天的規畫之中。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會發現,生活和跑步是可以是令人興興奮與滿足,而不容易因為失去目標而感到恐慌害怕。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澳洲跨欄甜心 Michelle Jenneke 即將於里約再現她的俏皮暖身舞

2016-08-12
故事奧運里約奧運跑步話題

你可能不常觀看田徑賽的影片,但你應該有看過網路瘋傳,這位女性跨欄選手俏皮暖身,並輕鬆取勝的影片。她,就是現年23歲,來自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跨欄選手米雪兒·珍妮可 (Michelle Jenneke)。

Michelle Jenneke為Sports Illustrated拍攝的照片。 @Twitter/Michelle Jenneke

珍妮可此次是第一次參加奧運競賽,並即將於8月16日上場,請大家拭目以待她的精彩表現吧!

Michelle Jenneke/profile
birth 1993年6月23日
nationality 澳洲
height 172公分
weight 62公斤

獲獎紀錄:見附圖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