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運動部落
  • 腦性麻痺跑者的世界紀錄 曾志龍第5度參賽東吳超級馬拉松賽
1
腦性麻痺跑者的世界紀錄 曾志龍第5度參賽東吳超級馬拉松賽
2
全台跑者恐懼大調查出爐 專家親授克服6大恐懼秘訣
3
跑者該做多少的肌力訓練?
翁志成

腦性麻痺跑者的世界紀錄 曾志龍第5度參賽東吳超級馬拉松賽

2016-12-18
運動部落 跑步 專欄 馬拉松 翁志成

東吳超級馬拉松2日點燃24小時賽事,2013年以89.807公里刷新「腦性麻痺跑者世界紀錄」的馬來西亞鬥士曾志龍第5度來台參賽,並瞄準100公里新猷,希望藉此向2020東京奧運爭取,成為首位站上奧運馬拉松賽場的「腦麻鬥士」。

帕運並沒有馬拉松比賽,曾志龍立志要挑戰奧運馬拉松賽,這樣的腦性麻痺患者,能夠站上奧運賽場,就是奧林匹克運動精神的展現!

罹患腦性麻痺、曾被醫師宣判活不過21歲的曾志龍,用他在跑道上的每一步走出了生命的奇蹟。2013年,她在愛妻不眠不休遞送粥水,還有恩師許榮興陪同參賽的激勵下,即使曾進醫護站吊點滴,仍締造腦性麻痺跑者的世界紀錄。

2015年8月,曾志龍獲選為「馬來西亞十大傑出青年」,實踐家文教基金會邀請他來台舉辦分享會,感動超過10萬人。東吳超馬也年年邀請,讓這位生命鬥士用實際行動來傳遞奇蹟。

以上就是曾志龍令人動容的故事,值得讓我們肅然起敬,覺得自己很微小又很幸運,現在只有感恩,沒有什麼可以抱怨了!

資訊來源:2016.12.04.中時電子報李弘斌:「東吳超馬 腦麻鬥士挑戰全紀錄」

曾志龍第5度來台參賽東吳國際超馬。 運動星球/楊仁渤攝影
曾志龍過人毅力令人敬佩。 運動星球/楊仁渤攝影

關於翁志成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 關於翁志成 /
翁志成

翁志成,曾任國立體大教授,完成鐵人三項17次、半程馬拉松12次、自行車環島1次,現潛心從事運動故事蒐集、撰寫與攝影。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全台跑者恐懼大調查出爐 專家親授克服6大恐懼秘訣

2019-01-08
馬拉松跑步話題

2019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即將在週日(13日)登場,主辦單位賽前特別公布「全台首度跑者恐懼大調查」結果,高達32%跑者最擔心「賽前症候群」,其次「第一次參加馬拉松」佔27%,而冬季賽事最惱人的「遇上霸王寒流」佔19%。今(8日)賽前記者會現場,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專業「渣打馬專家團」,針對前6名跑者最恐懼的事親授克服方法。

全台跑者恐懼大調查出爐 專家親授克服6大恐懼秘訣

今年的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共有來自54個國家、近三萬名跑者報名參賽,其中最年長跑者為93歲,而視障跑者人數也激增,有超過250組3KM視障跑者與陪跑員。
 

因應這屆渣打馬的口號「Be Fearless無所畏懼」,團隊運用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臉書粉絲團進行「跑者恐懼大調查」,10天內吸引近3,000名跑者留言。結果顯示,除了前三名賽前症候群、第一次參加馬拉松以及遇上霸王寒流;第四名為「路上踢到貓眼石」,第五名是「衝太快」,「無法勝任視障陪跑員」則為第六名。以下是「渣打馬專家團」分別針對6項恐懼一一解惑。

賽前症候群

最多跑者擔心的「賽前症候群」,例如賽前緊張、患得患失,導致賽事當天成績不佳。台灣青年男子跳高紀錄保持人「跳高王子」向俊賢分享,以他參加2017世大運為例,當時因為地主場地,壓力相對較大難免緊張,但他賽前會不斷告訴自己﹕「之前的準備都是為了這場比賽,平常心應對就好。」他表示,壓力太大反而不易達成自己設的目標,鼓勵所有跑者保持平常心,1月13日無所畏懼開跑!

第一次參加馬拉松

第一次參加馬拉松賽事的跑者,因為不熟悉賽事狀況,常會怕時間、訓練及自己體力不夠。渣打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林遠棟指出,有許多沒參加過馬拉松賽事的跑者,總會想著能不能跑完﹖怎麼上廁所﹖跑到一半有沒有水喝﹖其實跑者不用想太多,因為專業賽事單位已經幫跑者全盤想過各種細節,初跑者只要想著怎麼挑戰自己就好。

遇上霸王寒流

霸王寒流對於舉辦在冬季的賽事和參與的跑者們,都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夢魘,而渣打馬總是與寒流、下雨相當「有緣」。擁有許多海外馬經驗的Nike Fast 42菁英跑者洪筱婷建議,在雨天跑步一定要戴帽子,可防止雨水進入眼睛,女生則能避免頭髮被風吹亂。跑衣選擇輕薄排汗材質、專業跑襪,別嘗試穿新衣上場。若起跑時下雨,建議準備輕便雨衣,就算跑到一半雨停了也能直接丟掉。
 
Nike+ Run Club(NRC)專業配速員姚姚則提醒,初階跑者在冬季穿長袖上衣、長緊身褲即可;若菁英跑者因為要追求速度,所以會穿競速背心搭配袖套、跑步手套,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環。

路上踢到貓眼石

路面不平、踢到貓眼石,是城市馬拉松無法避免的潛在危險。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理事長范姜瑞提醒,今年賽道升級,13KM、21KM及42KM皆繞中正紀念堂一圈,多了點平順、少了點顛簸,雖然沿途可盡情欣賞台北市容,但還是需注意路面狀況。尤其是視障陪跑員,若遇到貓眼石要特別注意並提醒視障跑者,以免摔倒受傷。

無法勝任視障陪跑員

 陪跑員可能擔心與視障跑者默契不佳,無法順利完賽,因此無法鼓起勇氣報名擔任陪跑員。今年首度擔任視障者陪跑員的台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李再立表示,在這段期間陪跑員訓練下,他認為陪跑員和視障者有如兩人三腳,也是視障者的另一雙眼睛,最重要是確認他們的安全。不過他也坦言「第一次陪跑還是會緊張」。
 
首度挑戰半馬21KM的視障跑者陳宗裕也分享陪跑技巧:透過換位思考、聲音溝通,可與視障跑者達成默契。

資料來源/渣打銀行   
採訪攝影/Dama、Moos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者該做多少的肌力訓練?

2017-08-10
跑者肌力核心肌群核心訓練重量訓練健身跑步知識庫

跑者也需要做肌力訓練已是耳熟能詳的觀念。但到底要做多久、多少量、強度為何?各界的說法更是議論紛紜,莫衷一是。最近,知名跑步雜誌Womens Running請到了美國知名的健身教練,同時也是Adidas運動員的Darien Hawkins來與大家談談關於跑者從事肌力訓練的強度及長度。

跑者該做多少的肌力訓練?

什麼時候是加強訓練的最佳時機?

跑者們平均每週該花長的時間做重量訓練呢?這一切都取決於運動員的目標。如果目標是提高成績,那麼三到五天是最佳的訓練時間。如果你的目標是維持當前的身體、生理和性能水平,那麼一周約訓練兩天就可以了。

然而,重量訓練是指調節神經肌肉系統,以動態和重複創造一種克服外部力量的內部張力,因此,才需要多種類型的肌力訓練來提高運動成績。一些對於性能提高的肌力訓練中,最重要的類型是靈活性訓練、SAQ訓練、增強式訓練,核心力量訓練、平衡訓練、綜合性訓練和專項耐力訓練。利用以上這些綜合,來組成一個完整的訓練計劃以提高你的表現。話雖如此,但加強訓練的最好時間,應是你在進行專項耐力訓練訓練 (跑步計劃)之前。

肌力不單是某個部位,而是全身訓練

給我們你的最佳實力(整個身體),每個跑者都應該納入他們的訓練之中。

跑步時,身體會用上幾個主要肌肉群:股四頭肌、大腿後側肌群、臀肌和腰肌。
橋式是穩定神經肌肉間效能化的好動作。單腿深蹲則是練習是平衡和增強的好方法、敏捷階梯訓練對於SAQ(速度,敏捷度,反應)的訓練非常有效。蹲跳是非常穩固的爆發式訓練。而對於全身力量,建議可以使用像波比跳與伏地挺身的動作結合訓練。保持以上動作適當的平衡,是預防受傷和提高運動能力的關鍵。

穩定、強化、營養打造堅實的核心

擁有強大的核心是如此重要。對於堅實的核心,以下是最好的建議。

堅實的核心需要一種漸進和系統性的方法來強化。核心訓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核心穩定性:這個階段的目的是發展最大的神經肌肉效率和骨盆穩定性。這些練習的目的是在脊柱和骨盆區域間提供少量的運動,主要還是先學會穩定的感覺。

第二階段是強化核心:這個練習同時結合第一階段的訓練,透過更多的全方位的運動;像仰臥起坐、穩定球仰臥起坐、背部伸展等來強化核心。

第三階段是核心力量:核心力量練習意旨提高核心肌肉而產生的力量,這些能使跑者們穩定比賽時速度以及產生力量。這一階段的訓練包括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盡可能地進行藥球拋接訓練。

堅實核心的最後一個組成部分是適當的營養。市面上的加工食品大多對身體沒有益處,所以最根本的方式是每日均衡的飲食,以促進最佳的核心發展。

重量取決於個人目標

許多女性需要學習一個觀念,就是舉重不會使你變成大肌肉,還可以給你很多的力量,讓你變瘦,線條變美。 

重量決定於個人目標。如前所述,如果目標是提高成績,那麼一周訓練需要三到五天,若目標是維持目前的狀況,那麼一兩天就足夠了。至於長跑運動員應該舉起多重的重量,這取決於目標是什麼。如果目標是發展肌肉的穩定性和耐力,那麼次數應該做12到20下,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50到70%。如果目標是增加肌肉的大小,那麼次數應該在6到12下之間,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75%到85%之間。如果制定的目標是盡可能的強大,次數應該在1到5下,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85%到100%。如果目標是發展更多的爆發力,次數應該在1到10下,重量應該是肌肉最大負荷程度的約30%到45%。

避免體重增加的唯一方法

在訓練過程中避免體重增加的一種方法就是一天之中都吃更有目的的食物,意思就是少量多餐。你可以每隔三到四小時吃一餐,平均一天吃五到六頓。另外,在完成訓練後的30分鐘內,可以安排一鍛鍊後的營養補給餐,因為在這段時間內,你的身體會有一個小窗口,可以接受恢復所需的營養和肌肉燃料。
 
肌力訓練不會讓你感到飢餓,反而讓你更有力量。此外,肌力訓練需要更多的卡路里;訓練強度越大,消耗的卡路里越多。這就是為什麼均衡飲食與適當的營養如此重要。

資料來源/Womens Running、《跑步肌耐力訓練解剖全書》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