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邁可·菲爾普斯 (Michael Phelps) 又上了最新一期的《體育畫報 Sports Illustrated》封面,這是他職業生涯中第12次上該刊封面,而這一次,他將至今所獲23面奧運金牌通通掛在他的脖子上,看起來真是金碧輝煌,不愧是一代泳皇。
雖然菲爾普斯一再表示,2016里約奧運將會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奧運競賽,但是,他對於會不會在2020年出現在東京奧運的賽道上仍語帶保留。
「如果我真的有那個動機繼續參加奧運,那也是不錯的事,」菲爾普斯告訴體育畫報的記者說。「只不過,我現在還是看不到它發生的可能性。」
雖然如此,他的母親黛比和贊助商都希望他2020年能再披戰袍上奧運。
「他(菲爾普斯)曾在倫敦奧運之後說要退休,當時他27歲,而且他的肺容量還大得跟一頭大白鯊一樣,」Under Armour的CEO Kevin Plank說。「你可以期待,我打算在最近四年內儘可能地說服他。我當然認為他相信他現在可以退休,不過三年是很長的休息時間,(所以一切都還很難說)。」
菲爾普斯的妻子妮可甚至證實了他會繼續在2024年奧運會上參賽的可能。「我給他八年的時間考慮此事,不過Boomer(他們的兒子)到時候應該會說,『來吧,爸爸,讓我們再看一次嘛!』」妮可說。
然而,菲爾普斯立馬反駁了這個想法。
他告訴記者說:「八年後,我將會遠遠離開游泳的職業生涯,並且幾乎不可能回賽場。除非我在這四年還繼續保持密集訓練,不過這應該不可能發生,所以,你們就別再敲邊鼓了。」
除了游泳初學者以外,你可能會注意到,在50公尺之內,平均每名游泳者最多只需1-2次換氣,甚至有一些游泳者在整個50公尺內都不用換氣。所以這代表說一位游泳者的肺活量是多麼重要。當然,並不是非要練習到每隔50公尺最多只能換氣一次或兩次,但是有一些技巧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許多自由式初學者會在換氣時讓雙腳停止踢水,待恢復水平姿態之後才開始繼續踢水的錯誤動作。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在換氣的時候出現刻意抬頭的動作,而破壞身體平衡打亂踢水節奏,接著以下的情況開始出現:
換氣時,若頭刻意抬得太高,造成身體一緊繃,肩膀便會跟著下沉,導致前手無法延伸,身體滾轉的軸心也跟著跑掉;這個時候髖關節和腿就會跟著下沉,加強身體與水接觸的橫截面積,使阻力幾乎增加了一倍。
緊接著,為了不讓自己身體下沉,踢水開始瞬間加快,然後又因為過快的踢腿,導致缺氧,急著想吸一大口氣,於是在下一個換氣動作之後,又開始換氣換不好,空氣也吸不到。
想提升自由泳呼吸的效率,必須了解正確的呼吸姿勢、呼吸的時機和位置:
以左側換氣為例,左臂推水完畢,將要提臂出水,此時是瞬間速度最大的時候,是換氣的最好時機。為什麼要在速度最大的時候換氣?因為速度最大的時候,水會在頭部形成最大的波谷,這個時候只要稍微轉動頭部,就能從側面吸氣了,非常簡單。就像快艇在水中前進的時候,船尾留下的下降的水面。
當你隨著你的頭部和身體在水中向前移動的時候,你會產生一股渦流,類似小船一樣,渦流的形狀表示水位沿著游泳者的面部兩側下降。它會在你的身體和頭部兩側製造一個凹槽,位於泳池水面的下方,因此在比耳朵更低的位置有空氣存在,在這個凹槽裡呼吸,你卻無需刻意抬頭進行吸氣。
了解了這點,就知道沒必要刻意抬頭換氣,並且要在左臂推水的時候,就做好換氣的準備。
換氣時為避免刻意抬頭呼吸,可以用臉頰去貼住肩膀,並且用臉頰開始去推動肩膀,推動身體同時進行轉動,嘴自然出水面,頭略向後,看自己的肩頭,用頭頂把水頂開,留下一片下陷的區域,略微縮一點下巴,嘴巴就自然處於空氣當中了,根本不用把頭抬起來很高去找空氣。
1. 吸氣時側的手臂入水前伸時稍閉氣;隨著划水動作,用口、鼻在水中緩緩呼氣。
2. 當該臂劃至肩下開始推水時,隨著身體往吸氣側的轉動,頭也開始往吸氣側轉動加速呼氣。
3. 當該臂提肘出水時身體轉動達到最大幅度,臉部側對著水面,口處於由向前游進所產生的頭波的波谷之中,此時迅速張口吸氣。
4. 當手臂經由空中前移超過肩部準備入水時,隨著身體的轉動,轉頭還原使臉部浸入水中,開始下一個呼吸週期。
很多人游仰式時身體總是浮不起來,問題最有可能出在腿部動作上。游仰式時雙腿一定要打直,包含膝關節、踝關節都要伸直,雙腳稍微內扣。踢水時大腿需用力,直腿下壓,兩腿交替不能停頓。初學者可以先在陸地上做一些腿部模仿練習,來體會動作要領。
另外,仰泳不是全身放鬆地躺著,必須挺胸、收腹、斂臀。千萬不能坐在水中,那樣就快就會沉下去了。如果動作足夠標準,想提升速度的話,就要加快踢水的頻率。一般平均踢水6次、划手1次是標準頻率。行進間兩臂要交替划水,兩臂之間最好保持在180度左右。在水面上雙臂要伸直,手入水的時候大臂最好碰到自己的耳朵,手入水後,先屈腕,再屈肘,手至肚臍位置時再用力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