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車退役名將荷西‧安東尼‧赫米達(Jose Antonio Hermida),與公路車傳奇車星荷昆·羅德里格茲(Joaquim Rodríguez,綽號小雪茄)將攜手參加2017海角史詩(ABSA Cape Epic)登山車馬拉松賽。
世界自行車壇兩位指標選手,將聯手組成強大的MERIDA FACTORY RACING車隊,在2017年的海角史詩(ABSA Cape Epic)登山車馬拉松賽,留下他們競馳的足跡。過去經常一同訓練的兩人,如今分別自登山車世界盃賽場,與公路車競賽的最高殿堂退役,然而在他們心中,新的挑戰才正要開始萌芽。
曾拿下世界冠軍的荷西‧安東尼‧赫米達,對於海角史詩登山車馬拉松賽並不陌生,甚至在這場世界知名的大型賽事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這場艱難的比賽中,不乏單站冠軍與名列前茅的紀錄,並成為“Amabubesi”(譯為:老虎之傲)完賽俱樂部的會員,只有完賽至少三次的車手,才能取得這份榮耀。
而在公路車壇最頂尖、最考驗的賽場上,留下無數勝績的荷昆·羅德里格茲,同樣以堅毅的個性,與精湛的控車技巧著稱,與荷西組隊共同面對這場全新的挑戰,可以說是最理想的人選。小雪茄在2016年的環法賽,拿下總排第7名的好成績,證明了即便在退役前,他的狀態依舊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小雪茄已經正式宣佈高掛戰袍,但他依然活躍於公路車運動,致力將經驗與知識,傳授給年輕一輩的新銳車手;他在2017賽季,仍會陪同車隊參與大多數的賽程,並且持續維持自身的健康,與良好的體能狀態。
這對西班牙的雙人組合,過去就是彼此的訓練夥伴,兩人的體能表現與多年的友誼加乘,無疑將讓今天的海角史詩登山車馬拉松賽,更加讓人期待,成為大賽當中的另一項看點。
更特別的是,這支車隊將會身著巴林美利達一級職業車隊的車衣下場,並且配置征戰登山車多站賽的戰馬遠征海外。他們所使用的96至尊(Ninety-Six)車隊版,為全碳纖維的輕量化全避震車款,兼具敏捷、舒適,與選手在賽道上所需的牽引性能,搭配全新的配件出擊,表現值得期待。
「今年的海角史詩登山車馬拉松賽,無論對我個人、小雪茄或其他隊員來說,都是特別讓人興奮的一件事。」荷西‧安東尼‧赫米達如是說。「除此之外,還有一支備受矚目的隊伍,由喬治·因卡皮耶(George Hincapie)與卡德爾·伊凡斯(Cadel Evans)組成,我的工作就是攻擊伊凡斯,至於因卡皮耶,就交給小雪茄來負責。」赫米達笑著說。
他也提到:「特別是對我來說,在闊別賽場多年後再次回歸,我的心情充滿期待。無論是賽事本身、主辦單位,或其他參賽選手,始終都對我非常照顧,我也相當認同這場比賽的精神,非常期待能夠回到這裡。特別是在從世界杯越野車項目退休後,我有機會將精神放在馬拉松與多站賽上頭。不過,加入這支新的隊伍(有小雪茄在我身旁),因為他從來沒有參與過這場比賽,我必須扮演導師的角色,這份新增的任務,對我也算是額外的挑戰。士氣高昂的我們,對比賽有很高的期待。雖然沒有瞄準特定的目標,但希望能在這次的挑戰中,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
而荷昆·羅德里格茲則說:「與巴林美利達一級職業車隊合作,是今年非常好的開始,相當期待能參與世界上最重要的登山車賽事之一。不僅心情上相當興奮,我也希望能透過這次與荷西組隊的機會,向這位世界頂尖的登山車選手學習。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現,相信以目前的狀態來說,能夠爭取到相當有競爭力的位置。除此之外,我也想盡情享受全新挑戰的樂趣。」
資訊、圖片提供:巴林美利達車隊
第二屆 Formosa Xtreme Triathlon 極限鐵人三項賽(FXT)於 26 日歷經 19 小時嚴峻賽程圓滿落幕,此次共 54 位極限勇士參賽,僅 26人 撐過武嶺氣溫3度體感溫度 -3 度的艱困環境,登上合歡山頂敲響完賽鐘聲。最終冠軍由自行車登山王「范老師」范永奕以 12:59:31 奪下,亞軍為「鐵人一哥」謝昇諺、季軍則由破格參賽的「泰神」吳承泰獲得。
賽道總長 226 公里,海拔爬升超越 6000 公尺,游泳於秀姑巒溪出海口逆游3.8公里,當天早晨六點準時開賽,然而天空不作美,開賽不久就飄起小雨,增加了游泳的困難度。鐵人一哥謝昇諺在游泳三圈賽段中保持領先第一順位上岸。游泳排名:謝昇諺 57:05,寇大龍(Darren)59:23,吳承泰 1:02:40
自行車總長 180 公里,途經蜿蜒曲折的花 64、193 產業道路,台 11 線海岸公路,最終爬升至海拔 1644 公尺的新白楊。登山王范永奕游泳於第五順位上岸(1:20:14),自行車路段如履平地,與謝昇諺同時進到 T2 新白楊。范永奕第二天頒獎典禮時笑說:「我在 T2 與昇諺一同進入更衣帳,謝昇諺說我游泳好快,我也回饋他騎車進步好多,追得好辛苦。」兩位勇者皆是第二屆參加,彼此都把最弱的項目加強訓練並且好好表現,盡情發揮後享受賽事,這就是鐵人三項賽迷人之處吧!
全長 42 公里的路跑,從新白楊停車場起步需一路向上至海拔 3417 公尺的合歡主峰終點,當天武嶺氣溫 3 度,體感溫度 -3 度,時大時小的細雨不停。大會規定陪跑員需過 25k 關原加油站後才能陪跑,前 25K 路程,選手獨自面對黑夜、孤獨、寒冷、雨水、寂靜,考驗的不只體力,還有被伸手不見五指的迷霧包裹著獨自一人前行,這場極限鐵人三項真正的挑戰入夜後才開始。
在路跑賽段,選手與陪跑員互相加油打氣,靠著頭燈光芒跑在漆黑寒冷的山路上。如果你問選手為什麼想參賽,他會告訴你:為了挑戰自己,但如果你問陪跑員為什麼願意義無反顧陪著選手到達頂峰,也許他會告訴你,為了實現一個人的夢想。FXT 極限鐵人三項賽事除了讓我們看見選手堅忍的實力,更讓我們看見一群人為了成就夢想,團結力量的強大,你不是孤單一人,你有一群人陪你一起走的長遠。多位第二次參加的選手亦突破佳績,成功雪恥征服黑衫。
這場由 Waypoint 威整合運動主辦、泰山企業冠名贊助的極限鐵人賽事,創下鐵人賽有史以來最高觀看流量,選手追蹤頁面點擊次數高達 80,000 多次,平均停留時間 6 分鐘,讓大家笑稱那天 FXT 賽事嚴重影響了經濟,因為大家都在關注賽事沒生產力。
今年有兩位女選手參賽,分別為前體育主播侯以理與陳玉玲,兩人雖未成功登頂,讓冠軍戒指席位再次從缺,但第二次參賽的以理去年騎車項目被關門,今年成績大幅躍進,成功抵達關原加油站、大禹嶺,最終止步 36K,勇於參賽面對挑戰的精神就值得為她喝采。讓我們一起期待女生總冠軍誕生的那一天吧!
此屆賽事有 10 位白衫選手(完成游泳、自行車賽段)雖未成功登頂,止步於跑步賽段,但他們不放棄奮戰到精疲力盡最後一刻的態度令人敬佩,留下一點小遺憾,為下次迎接更大的美好。
第二屆 FXT 冠軍范永奕戴上專屬冠軍戒指與現場觀眾分享參賽心得:「大家可以坐在這裡,無論是白衫或黑衫都好,當我們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按部就班地把它做好。雖然結果並不一定如我們預期,但至少我們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把它做好。」
特別感謝富士達保險經紀人、Vision、AROMASE艾瑪絲、日立變頻冷氣、SCOTT、五十五街精釀啤酒、titan、GOLDEN ARMOUR贊助,因為有這些支持,得以讓世界看見台灣,看見鐵人三項運動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要挑戰極限不用出國,而應該到Formosa Xtreme Triathlon就是你此生挑戰極限旅途必經的路程。
資料來源/Waypoint
責任編輯/Dama
即使避開夏天,在台灣春、秋季期間比馬拉松、鐵人三項這類耐力型競賽,仍可能增加選手們熱到「爆掉」的機會,所以台灣的跑者、鐵人們該如何應對炎熱的比賽顯得特別重要!以下5大策略讓你在耐力比賽途中較能適應酷熱天氣、避免爆汗脫水導致運動表現下降,甚至造成痙攣、高血鈉症、熱衰竭等運動傷害。大熱天比賽前,先規劃好你的抗熱策略吧!
無論如何,「準備」是你最好的朋友!適應炎熱就像任何運動項目一樣要事先練習。因此,如果你已經報名了一場歷年來溫度偏高的賽事,那就從夏天起增加自己的熱適應能力,例如熱瑜伽、三溫暖、讓你爆汗的室內飛輪課都相當適合。其他熱適應方式可參考《馬拉松、三鐵等耐力運動的夏日訓練策略》。
除了配速計畫,對比賽同樣重要的是補水和營養策略。我們都知道,在耐力運動中身體含水的多寡,與脫水和運動表現降低息息相關。除了比賽期間補水策略,開賽前適當喝水也相當重要;同時須確保賽前幾天身體都有充足的水分,將尿液外觀維持在淡淡的稻草色,可作為水分適當的標準。此外,賽前避免酒精,因為攝取酒精會造成利尿作用,當身體內水份減少過多,就會降低有氧運動的能力、增加脫水現象。
雖然鼓勵從游泳轉換成自行車(T1)之後盡早補水,但每位選手的補水策略有些許差異。在開放式場域游泳,可能吞下大量的湖水、海水以及空氣,可能對胃造成嚴重破壞,這可能是大多數鐵人都曾經歷過的。因此,當你離開T1轉換區騎上自行車,先暫時給胃一點時間冷靜,採取小口啜飲而不是大口大口地喝,請記住這個喝水方式並全程使用,尤其在游泳後必須遵守,以避免胃痙攣。
T1之後就必須掌控好你的補給節奏,然而多久該補給一次,每次該補充多少水﹖因為每個人流汗率各異,也會有不同標準。為了更瞭解自己的補水需求,建議在賽前先進行60分鐘流汗率測試﹕在1小時模擬比賽強度的訓練前後,分別測量自己體重,如果途中沒有進食、上廁所或休息等外在因素,那就很容易測量出1小時運動中身體流失的液體(詳細補水計算方法可參考《跑步前、跑步中精準補水攻略》)。流汗率測試能避免你過度補水狂跑廁所、或是補水過少嚴重引發高血鈉症。
除了水,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是耐力運動中出現疲勞的關鍵原因,所以你的水瓶裡裝了什麼就是重點。當你爆汗運動,身體排出大量礦物質和鹽,而這些流失掉的水、碳水化合物、鈉、鉀、鎂和鈣,都是維持肌肉功能不可少的營養素,缺乏可能會引起痙攣,甚至毀了整場比賽。市面上戶外用品店、馬拉松用品店都會販售各類果膠、果凍、鹽錠等補給品。更詳細的能量補給可參考《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資料來源/British Triathlon, 運動生理學網站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