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健身
  • 5個簡單的啞鈴動作加強下坡跑的能力
1
5個簡單的啞鈴動作加強下坡跑的能力
2
體能檢測
體能狀態真的太差?用4個動作快速檢測出你的體能水準到哪!
3
長跑擔心水喝多衝廁所、補給太甜想吐? 你需要更聰明的運動補給策略
長跑擔心水喝多衝廁所、補給太甜想吐? 你需要更聰明的運動補給策略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5個簡單的啞鈴動作加強下坡跑的能力

2017-02-13
健身 跑步 訓練動作 跑步訓練 啞鈴 動學堂

運動星球有提過如何降低跑下坡對腳的傷害,知道該怎麼避免以及預防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要如何增強下坡的能力。
 
平時,除非你只在跑步機上跑步或是居住在較偏山的區域,否則想隨時訓練跑坡能力,恐怕有些困難。在坡道上過度的前傾或者後傾都會影響到你的跑步效率、加強受傷的概率。如何在有限的訓練空間強化自己的坡道能力呢?以下這5組啞鈴訓練當沒辦法在山坡練習時,可以先以這些動作加強:

 1  啞鈴側弓箭步

相較於前後,側邊運動更常被忽略,但它同樣需要鍛鍊。起始姿雙手握住啞鈴,右腳向右邊跨步,下蹲,背部仍保持打直,身體不過度前傾,左邊亦是如此,左右各20次。

©Mitch Mandel

 2  啞鈴深蹲

雙手握舉啞鈴,放置在肩膀兩側,然後下蹲,當你站起來的時候雙手上推啞鈴。保持腹部核心收緊,推舉啞鈴時一定要挺直腰背,做20組。

©Mitch Mandel

 3  啞鈴硬舉

採站姿,雙腳打開與肩膀同寬,雙手握住啞鈴。保持下半身穩定,吸氣時,將膝蓋彎曲下蹲,手往下垂直擺,吐氣後再回到起始動作,做20組。

©Mitch Mandel

 4  啞鈴登階練習

雙手分別握住一隻啞鈴,雙臂自然下垂在身側,將右腳踩在台階上,從右腳腳跟發力、將身體抬起、左腳懸空,在最高點收緊臀大肌,之後左腳先落地、回到原始位置;左右交替,做20次。

©Mitch Mande

 5  啞鈴前弓箭步

持啞鈴在身體兩側,雙腳並攏站好,跨出單腳做弓箭步蹲動作,下蹲至膝蓋呈90度,後腳膝蓋會靠近地面。跨出腳出力回到開始位置,左右重複做20組。

©Mitch Mandel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體能狀態真的太差?用4個動作快速檢測出你的體能水準到哪!

2023-03-21
觀念無氧運動有氧訓練體適能重量訓練健身知識庫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運動,是不是也該好好評估過去一整年的健身成果,好為來年確立新的挑戰計畫。首先,運動計畫因人而異,訓練計畫對你的效果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訓練年資、遺傳基因、性別、營養、健康、壓力程度、睡眠品質等,這都會影響這我們每個人訓練的成果。

體能檢測
體能狀態真的太差?用4個動作快速檢測出你的體能水準到哪!

大多數的人在運動前努力制定目標,讓自己變得更健康。其中的關鍵在於:你如何衡量健身目標的成功?你的健康程度會影響生活的各個方面。當你身體健康時,你可能會更有自信,大腦功能更好,精力更充沛。很多時候,人們會因為關注錯誤的指標或模糊的目標而失敗。下列我們將介紹如何更加具體及準確衡量健身成果。

運動目標設定
運動目標設定前必須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態。

減肥目標和衡量標準

說到減肥,大多數人的目標是“減肥”。這一點都不具體。你怎麼知道你什麼時候成功?你正在測量哪些具體指標?你想減肥多少?你想在什麼時候實現它?也許你想減掉 10 公斤。你認為你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它?許多人可能會用 30 天或 60 天的減脂飲食。但是在這段時間內減掉 10 公斤,雖然有可能,但並不是一個健康的方法。你更需要的是 4 到 5 個月才能實現目標的健康方法。

如果你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體重秤上的數字,而不去衡量其他因素。如果該數字停止朝著正確的方向移動會發生什麼?

人們會感到沮喪和放棄。不要只關注數字,也可試試這個:

• 你的衣服是更合身還是開始感覺太大了?

• 測量你的腰圍

• 將照片變化做紀錄

減肥瘦身
當體重機上數字停止之後,你將會出現沮喪沒自信的情況!

追踪和記錄這些不同的指標,可以讓你看到超出數字層面的發展。這很重要,因為有時即使體重秤上的數字沒有移動,你的腰圍也會繼續縮小,也就是代表你正在生成肌肉。當體重當到你設定後的目標時,你更加需要關注在飲食和運動,這才能確保你保持健康與身形。

健康飲食
在目標的設定上除了運動之外,你更需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運動目標和衡量標準

訓練的多寡更是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與其探討鍛鍊的 “次數” 不如多嘗試如:

• 每天早上上班,步行至公司或大眾運輸工具 15 分鐘。

• 下班回家後,我會在客廳做 60 個自體深蹲和 60 個伏地挺身。

透過上述的案例你會發現其中都包含:

• 準確地告訴自己,你在做什麼?

• 告訴自己,什麼時候做?

• 告訴自己,你將在哪裡做?

將你的目標更改為這種方法,能使你增加啟動執行該計劃的動機。你也可以在日曆上寫下你的目標,然後定期追蹤檢視計畫。

你能更進一步並將其寫下來,記錄你的進步有助於你離目標更近一步。

當你擁有進度的視覺歷史記錄時,你可以回顧並查看你的進度。也許第一天你只能做 15 個伏地挺身,但現在第 30 天你可以做 25 個伏地挺身。

每天執行任務時,將其寫下來。每天執行任務都是成功的。

你只需要成功的一天,然後將一個個成功疊加在一起你想要的結果將達成。

運動衡量標準
訓練是一個需要明確目標的項目,就算只有走路也可以是一種訓練!

飲食目標和衡量標準

更健康的飲食將與運動非常相似。為吃什麼制定一個具體的目標並寫下來。你需要一個能準確告訴你何時、何地以及吃什麼的計劃。健康飲食的一個訣竅是,吃你喜歡的食物。是的,你可以吃披薩和冰淇淋。但是,你需要有計劃的吃它,並圍繞它制定日常計劃。嘗試堅持 80/20 原則, 80% 的時間吃得健康,而另外 20% 的時間享受你喜愛的食物。讓你的大部分膳食都健康(瘦蛋白質、健康脂肪、水果和蔬菜),然後在周末晚上隨意享用你愛的美食。

飲食計畫
飲食與運動訓練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及方向,你可選擇自己愛吃的食物但必須要有計畫。

以這種方式接近你的健康飲食,可以讓你享受朋友間聚餐時,而不會感到內疚。你需要更具體的目標和適當的追蹤方法。具體的目標告訴你做什麼、什麼時候、在哪裡做某事,讓你更容易遵循和養成習慣。以書面形式追蹤你的進度可以讓你回顧並了解你已經完成了哪些目標。越是成功的日子,你就會越健康。你越健康,你的生活質量就會越好。永遠不要讓糟糕的一天變成糟糕的一周。持續堅持每一天,你一定會實現你的目標!

堅持訓練
堅持訓練及養成健康飲食,就能讓你實現設定的健康目標。

簡單方式檢視自我

在開始新的目標之前,自我測試是檢查你的身體狀況的好方法。它們還可以幫助你追蹤的進度,從而更輕鬆地確定你可能需要在哪裡更改你的運動計劃以保持進步。詳細及精準的體能評估是相當昂貴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並非必要的。相反,你可以透過在家中進行一些簡單的測試來識別和追蹤你的體能狀況。

深蹲

測試重點:下半身

深蹲經常被稱為“練習之王”是有原因的,沒有其他動作可以調動那麼多腰部以下的肌肉。

以正確的形式進行自體深蹲:雙腳分開與臀部同寬站立。向後推臀部並彎曲膝蓋,直到你的大腿與地板平行。將雙臂放在身前,保持背部平坦,挺胸,重心平均放在腳底板上。盡可能快速有力地恢復站立姿勢。

重複動作一分鐘並記錄完成的次數,確認你深蹲的水準:

• 初級:少於 20 下

• 中級:20–40 下

• 高級:超過 40 下

深蹲
深蹲式一個檢測下肢肌力十分有效的訓練動作。

棒式

測試重點:核心

擁有強健的核心肌肉群,包括腹肌、腹斜肌、背部肌肉和骨盆周圍的肌肉,能穩定脊柱。棒式是一個很好測試核心力量的姿勢。

初始身體的姿勢,注意將你的重量放在你的前臂而不是你的手上,你的肘部會在你的肩膀下方。擠壓你的臀部並支撐你的核心,將你的身體鎖定在從頭到腳呈現一直線。

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並記錄你能撐最久的時間,確認你的核心水準:

• 初級:少於 60 秒

• 中級: 60–120 秒

• 高級:超過 120 秒

棒式
你也可透過棒式練習檢測自己的核心肌群。

伏地挺身

測試重點:上半身

認為你需要一個槓鈴來測試你的上半身肌力?根據研究,當你的強度匹配時,伏地挺身是可以刺激肌肉,且與臥推的效果是一樣的。無需設備設備最佳的上半身運動,就屬伏地挺身莫屬了!

以正確的形式進行伏地挺身:雙腳併攏,四肢著地,雙手與肩膀成一條直線(但略寬於肩膀)。收緊你的臀部並支撐你的核心,將你的身體鎖定在從頭到腳的一條直線上。保持肘部收緊,降低胸部,直到距離地板幾公分,再將自己推回起始位置,始終保持身體筆直。

在一分鐘內盡可能地紀錄次數,確認你的上半身水準:

女性:  

• 初級:少於 15 下  

• 中級:16–24 下  

• 高級:超過 25 下

男性:  

• 初級: 少於 25 下  

• 中級: 26–39 下  

• 高級: 超過 40 下

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是一個簡單又快速檢測上半身肌群的訓練。

波比跳

測試重點:全身

最後一個動作的測試融合了前三個的重點,因此不僅測試你的上半身、下半身和核心的力量和耐力,而且還測試所有這些的力量和耐力。

做波比跳時,雙腳站立分開與臀部同寬。將臀部向後推,彎曲膝蓋,將雙手放在面前的地板上。將雙腳跳回到俯臥撑位置,然後再回到深蹲位置。輕輕著陸,重複該個動作。

在一分鐘內盡可能地紀錄次數,確認你的波比跳水準:

• 初級: 少於 20 下

• 中級: 20–30 下

• 高級: 超過 30 下

波比跳
全身肌力與有氧能力檢測則可使用波比跳來進行。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長跑擔心水喝多衝廁所、補給太甜想吐? 你需要更聰明的運動補給策略

2022-08-23
勻動營養對策SUPERACE單車飲食知識營養補給馬拉松跑步話題

無論是跑步、騎單車或是登山,一般人如果訓練超過 1 小時,通常需要運動飲料、能量包等補給品補充能量,但你是不是每次都怕運動前補充咖啡、太多水分導致半路衝廁所﹖或是嚥下一口能量膠後,死甜的味道引發噁心等味覺、腸胃道問題,瞬間從天降甘霖變成擾亂你運動表現的拖油瓶。別擔心,絕不只你一人有這種困擾!本文以長跑為例,說明如何避免運動中的味覺與腸胃不適、擬定適合自己的補給策略,以及選擇運動飲料、能量包等補給品的秘訣,幫你遠離惱人的味覺、腸胃問題,全神專注於長距離訓練。

長跑擔心水喝多衝廁所、補給太甜想吐? 你需要更聰明的運動補給策略
長跑擔心水喝多衝廁所、補給太甜想吐? 你需要更聰明的運動補給策略

為什麼腸胃問題總在跑步時「跑」出來?

根據 2014 年發表於《運動醫學 Sports Medicine》的研究估計,30-50% 的耐力運動員曾遭遇與運動有關的腸胃問題,如腹痛、腹脹、抽筋、打嗝、噁心、胃灼熱、急需排便、腹瀉與嘔吐等。腸胃問題尤其在馬拉松、中長跑、競走等跑步類運動中最常見,如果發生頻率極高,稱為「跑者腹瀉(runner’s diarrhoea)」或「跑步性腹瀉(runner’s trots)」,主因跑步時腸胃中的食物受搖晃、鬆動,加上腸道內的血液減少、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增加,而影響腸道蠕動。

除了腸胃,運動也改變了我們的味覺。2020年發表於《營養學 Nutrients》期刊的研究指出,身體活動顯著增加味覺強度或味覺敏感性,尤其對甜味與鹹味,例如人們在運動期間對甜味較敏銳,並隨著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而更明顯。這解釋了我們為何在吃膠時總是 OS「甜死人不償命!」,接著邊跑邊作嘔,推進動力完全熄火。

研究估計 30-50% 的耐力運動員曾遭遇與運動有關的腸胃問題
研究估計 30-50% 的耐力運動員曾遭遇與運動有關的腸胃問題

讓腸胃不適的飲食

跑步中的腸胃問題與運動強度、速度及運動量成正比,並跟身體狀況、情緒、呼吸節奏有關,其中我們最能夠加以控制的因子是「飲食」。

飲食不當可能導致腸胃不適,例如脫水、喝下碳水化合物濃度過高的飲料會增加腸胃道壓力,吃高纖、脂肪、蛋白質或果糖等成分可能刺激腸道。部份人吃能量膠、運動飲料、營養棒等補給品可能引發腸胃問題,主因其成分高果糖在腸道吸收速度緩慢,尤其是做比平時運動量大的訓練時,更容易刺激腸道活動,使腸胃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解決方法

跑步前
1. 日常訓練:平常練跑就可以規律補充碳水化合物飲料或食物,以訓練腸道,先從非常少量開始,再逐漸增加攝取量與頻率。此方法可能增加腸道中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轉運蛋白量,讓你在運動過程中更能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
2. 長距離跑前一天與當天:減少攝取高纖和產氣食物,如糙米、高麗菜、花椰菜、豆類。
3. 出門練跑前:先吃一點易消化的食物幫助腸胃蠕動,並在出門前排空腸道,但要注意飯後 1.5 小時以上才能做劇烈運動。
4. 開跑前:前 15-30 分鐘喝 125-250 毫升水或運動飲料。別因為怕半路尿急就不在跑前補充水分,事實上,脫水可能才是造成腸胃不適的主因。

跑步中
1. 中長跑合理的配速,先慢後快;跑到最後不要突然停止,應以慢跑結束。
2. 稀釋運動飲料。部份人如果攝取每 100 克含 5 克以上其它物質的飲品,就會引起不適。
3. 心情放輕鬆,注意調整呼吸節奏。
4. 若不幸發生腸胃問題,應降低運動強度,加深呼吸、調整呼吸和運動節奏,用手輕輕按壓不適部位以減緩症狀,如果無效則停止運動。

長跑途中該怎麼吃/喝?

如何補碳水化合物? 當運動超過 60 分鐘,多餘的碳水化合物有助延遲疲勞產生、維持運動表現。據《運動營養完全指南》建議,運動30分鐘後可開始補給,並持續規律間隔,因為消化和吸收需要 30-40 分鐘。攝取量上,依照你的訓練強度與持續時間,每小時應攝取 30-60 克碳水化合物;如果運動超過 2.5 小時,增加到每小時 90 克是有益的。

上述建議能不能符合跑者的真實需求呢?一項 2022 年發表於《IJFD》期刊的研究,調查了 39 名馬拉松跑者使用能量膠的狀況,結果顯示跑者大約在開跑 4 公里後開始喝水或吃補給,吃第一包能量膠的時間是開跑後 30-60 分鐘,而多數跑者認為每隔 30-45 分鐘補一次能量膠,能讓他們在跑馬拉松時最有效地獲取能量。另以能量膠的消耗量來看,跑者們一場馬拉松賽大約消耗 4-7 包,數量取決於完賽時間。這份研究結果顯然符合上述建議。

跑者們一場馬拉松賽大約消耗 4-7 包能量膠,數量取決於完賽時間
跑者們一場馬拉松賽大約消耗 4-7 包能量膠(圖左),數量取決於完賽時間

如何補水?

國際馬拉松醫療顧問協會(IMMDA)建議跑者口渴了再喝,不要大量喝水;對於跑速較慢(每公里配速慢於 6 分 12 秒)的跑者,建議每小時攝取水分不超過 500-600 毫升。「當感到口渴時已脫水」的說法早已過時,如果你擔心脫水,可透過確保喝水至維持體重的程度即可。因此,參加馬拉松或鐵人三項比賽不用每個補給站都非喝水不可,如果你感到反胃或是胃在翻滾,請減少喝水量。

如何挑選不變成拖油瓶的補給品?

1. 跑友推薦不一定適合你!選擇口味和質地自己可接受的品牌與產品,能避免補給後發生噁心等影響跑步表現的腸胃問題。

2. 挑選等滲透壓或低滲透壓運動飲料、碳水化合物混合物(如麥芽糊精 + 果糖)飲料,除了補充水分流失、預防脫水,同時克服葡萄糖轉運蛋白飽和的問題,增加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但應避免高果糖飲料,因為果糖的吸收速度比葡萄糖、蔗糖及葡萄糖聚合物緩慢,可能導致胃痙攣或腹瀉。

3. 對任何補給品一定要在平時「反覆試驗」,包括補給時間點、如何撕開包裝、如何攝入、搭配的水量等,才能找到在不同情境下適合自己的補給品、並擬定專屬的補給策略。

聰明營養補給對策

健康雕塑美妍機購媚登峯與超馬好手原創專業運動品牌 SUPERACE,近日攜手開拓運動市場,推出「勻動營養對策」系列運動營養補給產品。

「勻動營養對策」系列日安肌塑營養包,分為能量飲與凍飲兩種補給品
「勻動營養對策」系列日安肌塑營養包,分為能量飲與凍飲兩種補給品

系列產品中,「日安肌塑營養包」分為能量飲與凍飲兩種補給品,針對運動時間超過 90 分鐘,或是在炎熱或高強度運動超過 60 分鐘的人,可於運動中或是運動後 30 分鐘內使用。「日安勁塑能量飲」包裝輕巧,內容物為粉末狀,一包建議沖泡成 500-600 毫升飲品,含有鈉、鉀、鎂、鈣等礦物質,可維持大量運動必須的生理機能、保持人體水分代謝及電解質平衡。最重要的是,低滲透壓可快速補充細胞的水分、迅速解渴,而低糖配方最適合喝不慣一般電解質飲料甜味的人。

「日安勁塑能量飲」為粉末狀,一包沖泡成 500-600 毫升飲品,可快速補充細胞的水分、迅速解渴
「日安勁塑能量飲」為粉末狀,一包沖泡成 500-600 毫升飲品,可快速補充細胞的水分、迅速解渴

「日安勻朔優凍飲」質地類似糖漿,可做為運動中補給的能量包,卻沒有一般果膠甜膩的味道與口感,讓人免於吃膠後產生的噁心感。成分除了麥芽糊精、葡萄糖、蔗糖等補充碳水化合物,並有能量代謝的輔助閘門苦瓜胜肽,以及柑橘類果實、瓜拿納等多酚類天然營養,瓜拿納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可可鹼,過去研究顯示可促進脂肪代謝、幫助加強心肺耐力,減少運動疲勞。

「日安勻朔優凍飲」可做為運動中補給的能量包,卻沒有一般果膠甜膩的味道與口感
「日安勻朔優凍飲」可做為運動中補給的能量包,卻沒有一般果膠甜膩的味道與口感

不過,此系列產品為了不讓運動瘦身者擔心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特別將碳水化合物含量、熱量都下修到比一般能量膠低許多。因此,產品較適合半馬以內的長距離日常訓練,較不適合全馬、超馬以上的長距離比賽時使用。

了解更多【TRAINING & SLIMMING勻動營養對策】

SUPERACE官方粉絲專頁

媚登峯官方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運動訓練前中後該如何才能完美補給?勻動營養對策給你一整天充沛的健康活力

參考來源/
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SPORTS NUTRITION 8th Ed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Design、體育運動大辭典、Nutrients、WIKIPEDIA
圖片拍攝/運動星球
撰文/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