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馬拉松賽中,這7個一定是曾經遇過卻無解的問題
1
馬拉松賽中,這7個一定是曾經遇過卻無解的問題
2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3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馬拉松賽中,這7個一定是曾經遇過卻無解的問題

2017-02-14
知識庫 跑步 觀念 馬拉松

當我們看到自己或是其他跑友分享許許多多璀璨的馬拉松獎牌,你是否思考過這在這些獎牌的背後都經歷過什麼?而身為跑者的人都知道,馬拉松的比賽與訓練一但開始了,除了難以戒掉之外,在每一次不同的情況之下,也會出現需多奇妙的事情。
 
即便已經有著多年的資歷,但經驗是沒有期限的,隨著年資的累積,所遇到的狀況也會有所不同,以下的問題,相信每位跑者多少有遇過,但該如何解決呢?一起來看看。

馬拉松中遇到的臨時狀況,該如何解決

 1    腳趾甲變得又黑又醜

在跑的當下,並不會感受到痛處,因為過程中會分泌腎上腺激素,這是天然的止痛劑。但當跑完脫襪子時,一個不小心,便會帶出一個腳趾甲,那種痛只有跑者才能親身體會。
 
除了脫落,還有另一個黑指甲的問題,淤積在表皮下的血液呈現出的顏色,相當容易發炎,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甲溝炎。部分自我康復能力比較差的跑者,處理甲溝炎還必須搓破水泡,拔掉腳趾甲、吃抗生素來治療。

 解決   在每次要跑長距離之前,切記要修剪假指甲。其次是穿一雙合腳的鞋子,過寬或過窄都會有問題。再來即是不要穿新鞋參加長距離比賽,最後是穿一雙熟悉的襪子且不過厚的襪子。

©JENNY MCCOY

 2    拉肚子

首次參加馬拉松的跑者,會較容易擔心營養攝入不夠,便在賽前吃了許多東西。而當槍聲想起,隨著人群朝前湧動,腸胃裡的食物開始讓你痛苦不堪,然後你只能痛苦的收緊括約肌尋找洗手間,比這個更痛苦的是找到洗手間時發現沒有衛生紙或是因人潮眾多而大排長龍。

 解決   比賽前一晚別吃太多富含纖維的食物,而要多吃碳水化合物;在接近比賽的前幾個早上,可以早起將生理時鐘調整一下,讓腸胃的適應性提早;若真的害怕,建議攜帶一些衛生紙在身上。

 3    摔倒

曾經看過有一些跑友,或許是體能耗盡,或許是血糖不足,一個腿軟便摔倒地上,尤其是夏天時,穿著短褲,擦破皮加上流血的慘狀,相當容易增加挫敗感。

 解決   隨身攜帶幾個能量棒,血糖不足是暈眩最主要的原因,10公里一個能量棒,可防止腿軟;其次我們要好好利用補給站,即使不渴不餓也要補充。

©Runners World

 4    炎熱的天氣

近年來的氣候異常,尤其到夏天的時候,悶熱的程度如同在烤箱中跑步。

 解決   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中,建議可以帶個帽子,能遮擋陽光,還能把頭部的汗水收集起來從帽沿滴下;其次穿速乾的衣服,建議選擇吸濕排汗的系列。

 5    破皮出血

相信有許多跑友都有過磨破恥骨部或是腋下的經驗,當跑過30公里後,突如其來的一陣刺痛,發現大腿內部磨破皮了。

 解決   建議在開賽前,可以在腋下和大腿跟部擦點凡士林,以及隨身攜帶OK蹦,這樣便能減輕磨破的頻率。

 6    鼻子流鼻水

冬天跑馬拉松時,由於溫度較低,身體便容易受寒,而導致在跑步的時候,鼻水直直流。

 解決   比賽開始的前幾公里,可以先穿一次性的雨衣在身上,有助於保暖;若鼻水還是不聽使喚的流下,除隨身攜帶衛生紙擦拭之外,然後可以用嘴巴吸氣,用手按住一邊鼻孔,合嘴,這樣就能減輕流鼻水的情況。

 7    肚子脹氣

有些賽事的補給做的相當好,有水、能量飲料、香蕉、能量棒、各式各樣的水果與食物…等,一個不小心就會吃得太多。

 解決   於跑步時大量血液會參與四肢運動,腸胃蠕動會減慢,如果大量攝入食物,會難以消化,所以唯一的應對方法是:別吃太多,有補充到即可。

©dcrainmaker.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2018-04-26
運動補給營養補給飲食方式飲食跑步知識庫

跑步後,有些人不是大吃特吃犒賞自己,就是完全不吃想藉此減重。其實,趁跑步後30分鐘至1小時之間補充適合跑後恢復的營養,才能幫助肌肉快速重建和修復,同時為自己打造一個無傷害的訓練,並以最佳狀態投入下一場比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食物是跑後恢復的最佳良伴。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Tasty Food

蔬果類

 1  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
西洋菜富含礦物質,有維生素A、維生素B6與B12、鐵、鎂、鈣和磷等人體所需營養。其中維生素C含量比橘子高,鈣含量比牛奶高,鐵含量比菠菜多,葉酸則比香蕉還多。
食用Tips:任何時間都能吃
 
 2  蘋果
蘋果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quercetin),而槲皮素號稱「天然抗組織胺」,有如最安全天然的消炎藥。
食用Tips:一天一蘋果
 
 3  鳳梨
鳳梨蛋白酶 (鳳梨酵素)對發炎症狀有舒緩效果,能減輕運動後腫脹、觸痛和運動後的延遲性肌肉疼痛。
食用Tips:吃新鮮鳳梨(罐裝鳳梨破壞了大部分鳳梨酵素)
 
 4  藍莓
藍莓的抗氧化物質不僅可增強心臟和骨骼健康,也兼具消炎作用。醫師作家Phil Maffetone更指出,藍莓可能是減少跑者氧化壓力(體內抗氧化物質不平衡而造成細胞受損)的最佳來源。
食用Tips:每天吃50克冷凍或新鮮藍莓
 
 5  酪梨
酪梨是長肌肉很好的營養來源,每一顆酪梨擁有約15克的好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像橄欖油一樣有高含量的油酸,能協助降低血中膽固醇,對心血管疾病和抗發炎都有很大的作用。
食用Tips:以成熟的酪梨搭配沙拉,或在酪梨上淋橄欖油當點心吃

蘋果和酪梨都適合當作跑後恢復食物 ©OFFTHEVINE.ORG, STEADYHEALTH.COM

魚肉蛋類

 1   雞肉/火雞肉
雞肉每克的蛋白質含量稍高,但火雞肉比較瘦,而兩者都含有相同質量的D-天門冬胺酸,可幫助肌肉修復。
食用Tips:建議挑選不帶皮的白肉
 
 2  沙丁魚
沙丁魚富含蛋白質,同樣罐裝的沙丁魚所提供的蛋白質和鮪魚相當,但含有更多的鐵、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後者有助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
食用Tips:跑後塗在吐司上,可搭配番茄和大蒜一起吃
 
 3  鮭魚
鮭魚是蛋白質和ω-3脂肪酸的重要來源(野生鮭魚每100克含有25克蛋白質);最近研究發現,鮭魚還含有生物活性蛋白分子,對關節和軟骨有益。
食用Tips:高強度訓練期間每周至少吃50克
 
 4  牛肉
牛肉是幫助肌肉生長的最佳肉類之一,全熟或半熟牛肉提供大量的麩醯胺酸,麩醯胺酸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非必需胺基酸,可作為腸道的燃料,幫助其他食物吸收,以確保我們獲得所有攝取的營養。同時,牛肉也含有最易吸收的鐵質,對紅血球和肌肉功能都相當重要。
食用Tips:選擇有機牛或草飼牛,100克牛排含有22-26克蛋白質
 
 5  蛋類
蛋類營養豐富,無論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蛋黃都含有鈣、鐵、磷、鋅、維生素B1、B6、B12、葉酸,以及ω-3脂肪酸。
食用Tips:早餐每顆蛋能獲取約6克蛋白質,跑後可當作零食吃

雞肉、鮭魚、牛肉、蛋類等都有助跑後恢復

液態

 1  乳清
乳清是製造起司時的副產物,當牛奶凝結後,約80%固體部分是酪蛋白(起司),剩餘約20%液體則是乳清;乳清產品中,常運動的人最常聽過的就是乳清蛋白,它含有的胺基酸能比其他蛋白質吸收更快,同時加快肌肉修復。
飲用Tips:跑後30分鐘內補充
 
 2  牛奶
牛奶提供乳清、酪蛋白和ω−3脂肪酸,未經高溫消毒能提供更多的益生菌、增強免疫系統。
飲用Tips:夜晚睡前一杯,能在你睡覺時重建肌肉
 
 3  綠茶
綠茶是運動燃脂的好幫手。人體在跑步過程中,能從綠茶中吸收有抗炎功效的多酚類,可促進脂肪分解和氧化,達到燃脂效果。
飲用Tips:跑後恢復時飲用,或在跑步中途嘗試
 
 4  啤酒
啤酒富含抗氧化劑酚類,據德國一項研究顯示,在慕尼黑馬拉松比賽之前被給予3周適量無酒精啤酒的人,罹患炎症的機會比僅給安慰劑組來的小。
飲用Tips:選擇如艾丁格小麥能量飲品

夜晚睡前一杯牛奶,有助在睡覺時重建肌肉

資料來源/London Marathon、Organic Facts、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如果能,我願意一直突破嘗試到人生最後一刻

2016-08-29
跑步人物誌故事減脂專訪路跑

身為外商公司高階主管,同時也是大佳路跑團、大佳運動科技總經理,人稱的Q爸李國憲,在運動圈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的大家長。大家對於Q爸的印象往往是運動發起者或是愛跑步的Q爸,但實際上的Q爸並非從小就愛跑步,工作20年後的他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明白運動的重要性,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Q爸的故事。

大佳路跑團創辦人Q爸李國憲

Q爸來了!

工作資歷20年,每天10小時,假日當宅爸,體重103公斤是Q爸過去最經典的生活寫照。5年前他發現自己的身體不如以前舒服,跑遍了醫院也找不出原因,最後醫生只能夠建議他多運動來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理性的Q爸也明白自己不能在如此下去,因為他除了自己還有一個漂亮的太太以及一雙可愛的兒女。

Q爸來了

於是他選擇自行車作為起步的運動,只要一有空,他便會騎著他的小摺在台北遊來遊去,每到假日只要有自行車的賽事,定會看見他的身影。然而騎自行車是一個相當耗費體力的運動,與路跑比起要累得多。但體力超好的Q爸無論大小賽事,卻從不會因為某個比賽而癱倒在地,每次賽事結束後,他反而比賽前更有活力地在原地活蹦亂跳,也因此有了Q爸這個綽號,跳到最後,大家都知道Q爸來了。

無法克服困難,便永遠無法變成真正的鐵人

眼看就快將台灣單車賽事參加完了,越來越喜愛運動的他,便開始朝向鐵人三項的賽事做練習。鐵人三項:游泳、騎車、跑步,很有勇氣的Q爸直接以台東活水湖51.5標鐵作為他人生第一場鐵人賽。平時就在訓練的騎車,對於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得心應手。在軍隊時期曾被大量訓練過游泳的他,這個項目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容易得很!那麼,跑步呢?眼看只要過了10公里,就能完成人生第一場鐵人三項了,但卻也在這個項目他失敗了…雖然仍然有通過終點,但Q爸卻花了整整2個小時,才完成這10公里,這個時候他也深深了解到,原來跑步才是他心中的大魔王,若無法克服這個困難,他便永遠無法變成真正的鐵人。

鐵人Q爸 ©Q爸提供

一跑跑進全台北

自那天起,他開始努力練習跑步,下班後,第一個報到的地點便是操場。由於過去從未練習過跑步,於是沒跑多久,他開始覺得身體感覺不對,無論前進、跨步…等,總認為有哪個地方錯了。求知的他便開始上網搜尋國外有關於跑步的影片,因而學習到姿勢跑法這個項目,所謂的姿勢跑法便是利用前腳掌著地,讓速度可以更快。於是他帶著這個方式不僅跑遍整個操場,甚至跑到全台北,最高紀錄曾經多達一個月400公里的跑量。雖然如此,但這個跑法僅適用於體重較輕的人,若太重,反而會傷及骨盆。Q爸實現了這樣的例子,由於體重太重,沒跑多久,他不僅左腳姆指嚴重的拇指外翻,在開刀之後,也因為跑步的不平衡,轉而傷致骨盆,造成左邊的骨盆嚴重移位…

帶著滿身的傷痛,Q爸總算認清自己不許再這樣逞強,無論在愛某件事物,都應當適可而止。雖然內心有著滿滿的不捨與不甘心,但過去身經百戰的他也懂得轉化這個道理。Q爸說:「自己要懂得保護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裡。」
 

無論在愛某件事物,都應當適可而止

運動是一個心靈放鬆的活動

在外商公司工作的他也說,外國人最重視的就是員工心靈的舒壓,他們認為運動是一個可以讓心靈達到完全放鬆的活動。或許當下有些事情想不明白,但出去動一動、流流汗,很快便會有了答案。雖然暫時不能跑步,但Q爸卻學會利用這樣的道理,轉化自己的心理,讓自己去嘗試更多過去沒有接觸過的運動。

除了跑者身分之外,他也喜愛擔任活動的志工與企劃。真武山超級馬拉松是跑者的共同目標之一,若你喜歡馬拉松,那麼這場絕對不能錯過。自2012第一屆開始,Q爸便參與其中擔任志工與活動規劃,直到2014年第三屆才親自出征,雖然很難,但卻也最快樂。他說:「真武山超級馬拉松就和田中馬一樣,讓人感覺馬拉松是備受歡迎的。」外國人最在乎的就是運動家精神,不管你用爬的還是走的到終點,所有的人依然會給你最熱情的掌聲,讚揚屬於你的運動家精神,比起城市馬拉松,在台灣的這塊土地上,這兩場馬拉松卻做到了,人多人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是否能共享這個時刻。

運動是一個可以讓心靈完全放鬆的活動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看似時間排滿滿的Q爸,其實也會帶著兒子一起跑步。因為兒子也與他一樣,喜歡突破自己的體能,當讀書累了,兒子便會延續Q爸的精神,利用跑步當作舒壓的項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他經常叮嚀兒女以及自己的話語,Q爸常與他們說:今天你成績進步了很開心,但是你有想過退步的人該怎麼辦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沒有資格認為自己就是最好的,只有更好才有完全前進的動力,後面的人也能有足夠進步的空間。
 
談到未來,Q爸想持續朝百岳邁進,雖然過去已有征服過幾座高山,但是他說:「高山的領悟是這輩子永遠體會不完的。」當我們到達了海拔很高的山嶺,呼吸的空氣自然也稀薄,但是這份稀薄也告訴了我們人生有更多困難等著我們去挑戰、吸收,當你征服了,吸到的氣自然也就順暢了,「所以如果能,我會一直嘗試突破直到人生最後一刻」Q爸說。

如果能,Q爸願意嘗試突破直到人生最後一刻

撰文/瀅瀅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