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馬拉松賽中,這7個一定是曾經遇過卻無解的問題
1
馬拉松賽中,這7個一定是曾經遇過卻無解的問題
2
給進擊的鐵人:游、騎、跑共通法則
3
Nike跑步釘鞋歷史圖鑑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馬拉松賽中,這7個一定是曾經遇過卻無解的問題

2017-02-14
知識庫 跑步 觀念 馬拉松

當我們看到自己或是其他跑友分享許許多多璀璨的馬拉松獎牌,你是否思考過這在這些獎牌的背後都經歷過什麼?而身為跑者的人都知道,馬拉松的比賽與訓練一但開始了,除了難以戒掉之外,在每一次不同的情況之下,也會出現需多奇妙的事情。
 
即便已經有著多年的資歷,但經驗是沒有期限的,隨著年資的累積,所遇到的狀況也會有所不同,以下的問題,相信每位跑者多少有遇過,但該如何解決呢?一起來看看。

馬拉松中遇到的臨時狀況,該如何解決

 1    腳趾甲變得又黑又醜

在跑的當下,並不會感受到痛處,因為過程中會分泌腎上腺激素,這是天然的止痛劑。但當跑完脫襪子時,一個不小心,便會帶出一個腳趾甲,那種痛只有跑者才能親身體會。
 
除了脫落,還有另一個黑指甲的問題,淤積在表皮下的血液呈現出的顏色,相當容易發炎,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甲溝炎。部分自我康復能力比較差的跑者,處理甲溝炎還必須搓破水泡,拔掉腳趾甲、吃抗生素來治療。

 解決   在每次要跑長距離之前,切記要修剪假指甲。其次是穿一雙合腳的鞋子,過寬或過窄都會有問題。再來即是不要穿新鞋參加長距離比賽,最後是穿一雙熟悉的襪子且不過厚的襪子。

©JENNY MCCOY

 2    拉肚子

首次參加馬拉松的跑者,會較容易擔心營養攝入不夠,便在賽前吃了許多東西。而當槍聲想起,隨著人群朝前湧動,腸胃裡的食物開始讓你痛苦不堪,然後你只能痛苦的收緊括約肌尋找洗手間,比這個更痛苦的是找到洗手間時發現沒有衛生紙或是因人潮眾多而大排長龍。

 解決   比賽前一晚別吃太多富含纖維的食物,而要多吃碳水化合物;在接近比賽的前幾個早上,可以早起將生理時鐘調整一下,讓腸胃的適應性提早;若真的害怕,建議攜帶一些衛生紙在身上。

 3    摔倒

曾經看過有一些跑友,或許是體能耗盡,或許是血糖不足,一個腿軟便摔倒地上,尤其是夏天時,穿著短褲,擦破皮加上流血的慘狀,相當容易增加挫敗感。

 解決   隨身攜帶幾個能量棒,血糖不足是暈眩最主要的原因,10公里一個能量棒,可防止腿軟;其次我們要好好利用補給站,即使不渴不餓也要補充。

©Runners World

 4    炎熱的天氣

近年來的氣候異常,尤其到夏天的時候,悶熱的程度如同在烤箱中跑步。

 解決   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中,建議可以帶個帽子,能遮擋陽光,還能把頭部的汗水收集起來從帽沿滴下;其次穿速乾的衣服,建議選擇吸濕排汗的系列。

 5    破皮出血

相信有許多跑友都有過磨破恥骨部或是腋下的經驗,當跑過30公里後,突如其來的一陣刺痛,發現大腿內部磨破皮了。

 解決   建議在開賽前,可以在腋下和大腿跟部擦點凡士林,以及隨身攜帶OK蹦,這樣便能減輕磨破的頻率。

 6    鼻子流鼻水

冬天跑馬拉松時,由於溫度較低,身體便容易受寒,而導致在跑步的時候,鼻水直直流。

 解決   比賽開始的前幾公里,可以先穿一次性的雨衣在身上,有助於保暖;若鼻水還是不聽使喚的流下,除隨身攜帶衛生紙擦拭之外,然後可以用嘴巴吸氣,用手按住一邊鼻孔,合嘴,這樣就能減輕流鼻水的情況。

 7    肚子脹氣

有些賽事的補給做的相當好,有水、能量飲料、香蕉、能量棒、各式各樣的水果與食物…等,一個不小心就會吃得太多。

 解決   於跑步時大量血液會參與四肢運動,腸胃蠕動會減慢,如果大量攝入食物,會難以消化,所以唯一的應對方法是:別吃太多,有補充到即可。

©dcrainmaker.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給進擊的鐵人:游、騎、跑共通法則

2018-03-07
初鐵515鐵人三項知識庫書摘游泳單車跑步

路跑賽事風行已久,而鐵人三項成為許多跑者晉級更大挑戰的熱門選項。堪稱跑步界「顯學」的姿勢跑法作者羅曼諾夫,更將他提倡的Pose Method運用在三鐵的游、騎、跑三項運動中。究竟跑步和游泳、騎自行車有什麼共通點?以下概念將是您不斷進步的基礎要素。

給進擊的鐵人:游、騎、跑共通法則

將技術整合進體能與肌力訓練

耐力、體能、剛毅、堅持不懈、意志力…,這是我們聊到鐵人常聯想到的特質,不過,除了少數旱鴨子,大多數人認為這三項運動並不困難,完賽的最大挑戰在於規律訓練和充足體力;然而研究證實,三鐵奪冠者並非都是最大攝氧量最高或最大肌力最強的運動員,而且人的體力也無法無止盡地進步。上述看法確實能讓您完賽,但想要進步,關鍵在於學習如何把「技術」整合進體能與肌力的訓練中。

掌握關鍵姿勢

所有運動的動作都是由一連串不斷重複的姿勢組成,因此應先確定完美姿勢為何,再不斷反覆進行練習。更重要的是,必須了解每一種動作模式裡必定存在的某些特定姿勢,這些特定姿勢對動作的流暢度相當重要,而這類「關鍵姿勢」是指身體最容易「失去平衡」與「運用體重」的姿勢,也正是技巧優劣的關鍵。任何運動(包括游泳、騎車、跑步)基本原則是一樣的,目標是:確認最容易運用體重的關鍵姿勢,再不斷強化此姿勢的知覺,以及在關鍵姿勢之間快速轉換支撐的能力。

任何運動的基本原則都是:確認最容易運用體重的關鍵姿勢,並不斷強化此姿勢的知覺,以及在關鍵姿勢之間快速轉換支撐的能力

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能量轉換

游泳、騎車、跑步三種看似差異很大的運動,背後移動的原理其實相當接近,都以「支撐、移動、動作」為三大基本概念。其中可把「支撐」概念作為思考起點,因為有重力與支撐,各種運動即是在地面形成體重後接著失衡與自由落下的結果。而「移動」的意義在於通過內部能量的轉化做出動作,運動的機制則是必須學會「用最有效率的方式」把所有能量轉移到當前任務上,而任務可能是游泳、騎車、跑步或是其他運動。

值得一提的是,對所有生物來說,所有動作必須先對特定事物有了思想,接著產生欲求,當欲求強烈到某個程度才會「行動」;反之,思考和想法不一定會延伸到行動,甚至沒有串接起來。而疲憊、痛苦等內在衝突會減少行動的可能,強忍著痛苦也並非達到最佳表現的最佳途徑,在訓練上,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避免衝突」,以理性思考主導,順著慾望採取特定行動,達到「思考→欲望→行動」的順序,這也是Pose Method強調的思考核心「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才能避免受傷、提升效率

自然的動作=不會受傷的動作=有效率的動作=沒有多餘動作的動作=完美的動作。人會受傷是因為動作違背自然,被自然處罰的結果。在「順應自然」的思考下,把鐵人三項運動的標準技術動作建立起來,再特別注意三種運動中常犯的錯誤及矯正方式,讓訓練時的思想、欲望與行動,統整成一個能與自然互相合作的系統。

開發知覺才能磨利技術

厲害的運動員都具有高度發展的特殊知覺,知覺能連結內在的感覺、感受與外在學來的概念、知識,當知覺被調教得愈敏銳,就愈能感受到運動技術上的差異性,並找出偏差所在、持續對缺失矯正,才能不斷向完美靠近。因此,不論哪種運動,技術訓練都是一種知覺開發的過程。

相信自我極限可以不斷被擴大

信心是知覺開發的基礎,多數人將運動表現下滑怪罪於疲勞、補給錯誤或天氣不好,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變鈍的知覺力」。簡單來說,在劇烈的運動強度下,我們對動作的知覺越來越遲鈍、求生本能開始介入,並不斷說服大腦這個活動危害到生命;當我們被本能說服,就開始失去維持速度的信心,注意力從動作本身轉移到保護自身安全,速度慢慢變緩,也導致無法達到目標。我們必須先相信自己做得到,當心志跨越了原本所感知的界線,身體才能很快跟上它所發現的新境界。

運動表現下滑的罪魁禍首是「變鈍的知覺力」

書籍資訊
◎ 圖文摘自臉譜出版,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約翰.羅伯遜 著作《Pose Method 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開發技術知覺、掌握關鍵姿勢,在順應自然下進行科學化訓練,提高動作的經濟性並且避免受傷》一書。

本書特色
書中的訓練法跟現今主流的美式觀點非常不同,深入「Pose Method」您將會通透:
• 人在移動時牽涉到哪些力量,這些力量之間的階層關係為何?
• 練技術,指的就是練習順應自然的動作模式。
• 如果游、騎、跑三項運動技巧中存在某種相同元素,那是什麼?
• 所謂有效率的技術是運用最多免費外力,動用最少肌肉力量的動作。
• 要練成完美的技術,必須先理解什麼是標準動作,才做得到以及進行動作矯正。
• 游泳的水感是指知覺對體重變化差異性的敏感程度。
• 游泳不應該向後推水,那要如何加速?
• 游自由式轉肩和轉動臀部的真正原因為何?
• 為何騎乘畫圓的用力模式不只無法提高速度,反而會浪費體力?
• 如何騎在同樣的檔位與轉速時輸出更大的功率?
• 騎車的迴轉速是隨著轉移到踏板的體重而被動變化的,不應主動加快踏頻。
• 什麼是跑步加速的關鍵技巧?該怎麼練?
• 跑步的步幅只是落下角度的結果,切勿在加速時刻意加大步幅。
• 三項運動的加速度動力來源皆是重力,那麼:
• 如何運用支撐的概念來提高游泳技術?
• 如何運用力矩的概念來增加自己騎行時的輸出功率?
• 如何運用體重與失重的概念來學習輕鬆加速的跑步技巧?

無論您是運動教練或愛好者,只要用心閱讀並實際跟著本書的技術動作進行訓練,必能體驗到訓練與進步的樂趣,而且這套理論不只用在游泳、騎車和跑步的技術教學,也可運用在其他運動上。


• 更多臉譜出版《Pose Method游、騎、跑三項運動技術》一書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跑步釘鞋歷史圖鑑

2016-08-19
跑步話題鞋子里約奧運奧運NIKE

在Nike,設計過程的源頭便是與運動員之間的合作。運動員們無所不聊,從奇聞軼事、資料分析、討論穿過的鞋子甚至運動中的影片畫面,為解決運動遇到的難關而激發出創新的設計火花。Nike的設計師們與運動員一樣,為更棒的未來尋覓新的想像。這也表示他們要大膽冒險、突破極限,並時時提醒自己:為了追求完美的比賽,創新之路沒有終點線。
 
沒有一個競賽領域比田徑更能表達這樣的精神,Nike自六十年代末起就開始與跑者共同設計跑步釘鞋。演化至今,Nike的釘鞋歷史圖鑒上,涵蓋從100公尺短跑到10000公尺長跑的徑賽項目,皆能找到打破陳規及創新設計思維的戰靴來幫助運動員激發潛能。

里約奧運田徑指定鞋款Nike Zoom Superfly Elite

Handmade Shoe by Bill Bowerman (1966)

Nike Canada Quick 4 (1972)

Pre Montreal from the Blue Ribbons Collection (1973)

Track Spike Handmade by Bill Bowerman and Worn by Steve Prefontaine (1973)

Nike Americas Worn by Steve Prefontaine (1974)

Nike Triumph (1978)

Nike Vainqueur (1978)

Nike Track Spike (1979)

800M Nike Track Spike (1980)

Nike Zoom D (1982)

Nike Zoom S (1982)

Nike Zoom S II (1985)

Nike Zoom Light (1988)

Nike Zoom Ultra (1988)

Nike Zoom Ultra II (1990)

Nike Zoom D for Team USA (1992)

Nike Zoom S (1992)

Nike Zoom S Nike International (1993)

Gold Spike for Michael Johnson (1996)

Nike Zoom Eldoret (1996)

Nike Zoom Super Fly (1996)

Nike Zoom Jasari (1998)

Nike Zoom Super Fly II (1998)

Nike Zoom Kennedy (1999)

Gold Spike Autographed by Michael Johnson (2000)

Nike Zoom Super Fly (2000)

Nike Zoom Ventulus (2000)

Nike Zoom W (2001)

Nike Air Zoom Miler (2004)

Nike PV Lite (2004)

Nike Zoom Maxcat (2004)

Nike Zoom Monster Fly (2005)

Nike Zoom Matumbo (2008)

Nike Zoom Matumbo (2008)

Nike Zoom Victory (2008)

Nike Zoom Mamba (2009)

Nike Superfly R3 (2012)

Nike Zoom Ja Fly (2012)

Nike Zoom Matumbo 2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R2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R4 (2012)

Nike Zoom Victory Elite (2012)

Nike Flyknit Spike (2012)

Nike Zoom Superfly Flyknit (2016)

Nike Zoom Superfly Elite (2016)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