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女神級應援團報到  跨隊相挺為中華
1
女神級應援團報到  跨隊相挺為中華
2
高爾夫地主女子隊搶金 男子隊坐三望二搶第一
3
獨臂也能灌籃!Kevin Laue締造NCAA傳奇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女神級應援團報到  跨隊相挺為中華

2017-02-14
話題 球類 棒球 新聞

2017 WBC 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區熱身賽將從2月19日起在台中洲際棒球場熱鬧開打,主辦單位寶悍運動平台,特別邀請中職各隊應援女神一起為中華隊加油。

應援女神們個個來頭不小,領軍的隊長 Amis 原為 LamiGirls,因熱愛棒球運動,時常與球迷分享棒球相關訊息,粉絲團擁有30 萬大軍支持。

而在中信兄弟啦啦隊中最開朗活潑的豆芽總是以不扭捏做作的風格與粉絲互動,無厘頭的他在球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剛加入中信兄弟 Passion Sisters 的 Peggy 則是以甜美氣質的外型成為球場上的焦點。

目前就讀台北教育大學的卉妮更曾經是世界錦標賽的體操國手,身段柔軟,肢體語言細膩,深受粉絲們喜愛。最後一位是各大表演活動的常客小蔓,舞蹈經驗最豐富的他,在場上總能以精湛的舞技吸引眾人目光 。

WBC台灣熱身賽集合中職各女神為中華隊加油

「只有贏球的那一隊,才是強隊」

隊長 Amis 表示:「雖然大家平常隸屬各自不同的球隊,在球場上總是互相競爭較勁,但對於這次經典賽的中華代表隊,大家都只有同一個信念,只要披上了中華隊的球衣,就是代表我們的國家,無論來自什麼樣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拋開一切成見進場為中華隊加油,成為熱身賽場邊中華隊最有力的第十人,為中華隊吶喊,擊敗強敵古巴」。

Amis 李昕

pb+ TV賽事直播免費看 打倒古巴有你在

此外,WBC 賽事期間,寶悍運動平台隨時提供經典賽的賽事訊息及中華代表隊的最新動態,台灣區熱身賽也將透過  pb+ TV 全程提供線上賽事轉播服務。網友只要申請會員登入後,便可透過行動裝置及電腦免費欣賞每日精彩賽事。如果想要到現場支持的球迷,也可以透過熱身賽購票專頁 買票,進場為中華隊加油。

豆芽Sandy

【WBC 台灣區熱身賽線上轉播時間】

線上賽事轉播平台:https://pbplustv.pbplus.me/
 
2/19(日) :中華 V.S. 世大運 17:00 開始轉播
2/20(一) :中華 V.S.古巴 18:30 開始轉播
2/21(二) :古巴 V.S.中華 18:30 開始轉播
2/22(三) :世大運 V.S. 古巴 18:30 開始轉播
2/23(四) :古巴 V.S. 中信兄弟 18:30 開始轉播

更多經典賽訊息:http://media.pbplus.me/category/news/2017-wbc-news

林小蔓
Peggy 黃沛祺
Whitney 涂卉妮

資訊、圖片提供:寶悍運動平台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高爾夫地主女子隊搶金 男子隊坐三望二搶第一

2017-08-26
賽事話題新聞台北世大運球類

世大運高爾夫賽,中華臺北女子個人賽與團體賽均暫居第二,27日最後一回合決賽目標搶金;中華男子隊個人賽與團體賽均暫列第三,落後桿數分別是7桿與8桿,最後一回合要打出很好成績,才有機會奪金,目前態勢是坐三望二搶第一。

高爾夫地主女子隊搶金 男子隊坐三望二搶第一

第3回合結束,中華臺北女子隊陳萱,奮力揮出26日全場最低桿成績、低於標準桿5桿的67桿,侯羽桑交卡71桿,兩人在團體賽合力交出140桿,以三回合424桿,3桿之差暫列第2,落後美國隊的421桿3桿;韓國隊431桿。

陳萱與侯羽桑在個人賽同以3回合212桿,也暫並列第二,落後保持首位的美國女將Mariel Lancy Galdiano的208桿4桿;27日最後一天決賽目標搶金;侯羽桑拍著陳萱說:「我們全力一拼了!」

陳萱26日終於發揮超出預期水準,推桿準,18洞28推;尤其是在5桿長洞的第13洞獵下老鷹是精采之作。

中華男子隊俞俊安與劉永華26日都打出71桿,雙雙以3回合總桿數低於標準桿9桿的207桿暫並列第三,落後暫居第一的墨西哥選手Raul Pereda de la Huerta有7桿之多;也落後退居第二的日本選手比嘉一貴(Kazuki Higa)5桿。

劉永華說,最後一回合不用多想,就是拿出最好實力;26日仍受落枕影響的俞俊安則表示,有機會,但一定要打出很低桿才有希望搶金,「我的第二桿進攻會比第三回合更積極一點,不過最重要還是專心打好自己的球。」

男子團體賽,日本隊406桿仍暫居首位,墨西哥隊409桿,中華隊414桿,泰國隊423桿。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獨臂也能灌籃!Kevin Laue締造NCAA傳奇

2016-11-07
人物誌故事籃球話題球類

凱文‧勞伊(Kevin Laue),只要籃球場上有它的存在,就很難不去注意到他,吸引全場觀眾的原因不外乎是他的球技以及身高高達210公分巨大身影,但是,更吸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獨臂。當球賽開打時,他迅速的快攻以及射籃和令人瞠目結舌的灌籃,很容易讓人忘記勞伊和其他球員有什麼不一樣,當他在場上的英姿正是他最受注目與激勵人心的時候!

Kevin Laue slam dunk ©nydailynews.com

因為出生時被臍帶纏繞,讓勞伊一出生時就少了左手,但先天上的缺陷並不會阻止他對籃球的熱愛。

身高高達210公分的優勢讓勞伊曾經在一場比賽中,成功蓋掉對手二十顆球,在高三上學期時,一顆終場結束前一秒出手的致勝關鍵球,更讓全場陷入瘋狂,並摘下當年度 MVP 與最有價值球員。但其實從小嘗試過許多運動的勞伊,直到小學六年級才開始接觸籃球,國中時還被教練開除,勸他參加次級球隊玩玩就好。在父母的細心照顧與鼓勵下,讓勞伊憑著一股不服輸的骨氣苦練,在國二時就能運球自如、成功單手灌籃,進入阿馬多爾谷(Amador Valley)高中後,更入選籃球校隊,甚至擔任球隊隊長,成為激勵球隊的靈魂人物!

對勞伊的媽媽來說,勞伊能夠平安的出生,是一個非常棒的奇蹟。Jodi Jarnagin:「勞伊在我肚子裡的時候,臍帶繞在他脖子上繞了兩圈,還好上帝讓他的左手夾在臍帶和脖子中間,不然他早就窒息了!」雖然這樣的原因造成勞伊出生時左手就萎縮,但長大後的勞伊還反而常常調侃自己說:「損失一隻左手卻可以留下一條小命,這是我跟老天算是很划算的交易吧,我不僅沒有吃虧,還能在場上發揮出耀眼的成績並讓大家認識我。」

然而在高四最後一年,勞伊因為過失不小心摔斷腿,勞伊曾幻想得到進入名校的機會,也一切隨著受傷煙消雲散。高中畢業之後,他先到了維尼尼亞州一間名叫Fork Union的軍事學校就讀,這間學校是預校性質,作為上大學的準備。雖然這段期間邊養傷邊上學,內心還是期盼能進入名校並出賽NCAA。

然而,Division I 一直是勞伊想在NCAA中上場的比賽,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在2008年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對勞伊的事蹟與場上的精彩演出開始追蹤報導,吸引了曼哈頓學院的興趣,再加上勞伊曾就讀軍校時期,他的學校長官Fletcher Arritt的大力推薦,讓勞伊期待已久的Division I舞台與全額體育獎學金,終於美夢成真!

在2009年時,勞伊站上 Division I 球場上穿著白綠相間的41號球衣,正式成為 NCAA D-1 史上第一位獨臂球員!在 NCAA 總部任職將近三十年,曾經專責球員管理、現任媒體協調與統計聯繫副主任 Gary Johnson 如此見證:「我從來沒聽過只有一隻手的球員能打 Division I 比賽;當然,史料上也沒有相關記載!」勞伊不但再次改寫歷史,也讓《運動畫刊》在 2009 年十月,特別為勞伊又做了第二次報導!

Kevin Laue ©alchetron.com

只花三年,就在 2012 年以 3.5 GPA 優異成績,自曼哈頓學院完成四年學業的勞伊,三個賽季總共出賽 57 場,每一次勞伊在場上的比賽都激起許多人為他喝采。目前勞伊除了接受聯合國組織的邀請,擔任親善大使之外,同時也透過演講、籃球營的方式,繼續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去影響大家。

KEVIN LAUE 演講 ©kevinlaue.net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