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NIKE BREAKING2 幕後故事
1
NIKE BREAKING2 幕後故事
2
田中馬拉松1萬7千跑者熱情開跑 方文琳成功挑戰初半馬
3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NIKE BREAKING2 幕後故事

2017-02-17
話題 跑步 NIKE 馬拉松 賽事

去年12月,Nike揭曉了Breaking2挑戰計畫,目的在突破馬拉松2小時大關。

為此,Nike匯集世界各地勇於挑戰這一偉大目標的創新人士,打造了一支多元化團隊。這支彙聚了最頂尖知識和技術,包括工程師、設計師、生物力學家、營養學家、生理學家和材料研發人員的頂級團隊,將透過共同努力幫助長跑運動員Eliud Kipchoge、Lelisa Desisa和Zersenay Tadese最大化地激發他們的潛能。

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透過親自會面以及定期電話或Skype會議等方式,為三名運動員在未來幾個月內安排了一系列訓練計畫。這三名長跑運動員會分別在肯亞、衣索比亞和西班牙參加運動員訓練營,進而針對運動員日常生活和訓練安排。在訓練營,團隊會考慮補水、營養、訓練負荷和緩和階段等多方面因素。另外,除了運動員本身,團隊也在持續對「比賽環境」這一關鍵因素進行研究。對訓練營得到的所有資料的觀察和研究,將對突破馬拉松2小時大關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肯亞埃爾多雷特週二早上日出之前,Eliud Kipchoge 已整裝待發,並接受“能量儲存”級別的檢查。

肯亞埃爾多雷特周二早上6點,Eliud Kipchoge 身上已裝好氧氣感測器,準備開始40公里的長跑。

使命

Sandy Bodecker
Breaking2首席前瞻性設計
Sandy在Nike工作35年,現擔任Breaking2首席前瞻性設計。從起初擔任公司鞋類測試協調員開始,Sandy領導了Nike第一個全球足球鞋業務、參與開創了公司最高的運動業務,並擔任其第一個全球設計主管。Sandy現擔任Nike特別專案副總裁。

Tony Bignell
鞋類研發副總裁
Tony是Nike鞋類研發副總裁,他帶領著一支產品研發團隊,為全球各地的運動員設計和研發獨具性能的鞋款。Tony謹遵Nike創新部門的理念:成就更出色的運動員,提供他們保護,豐富他們的知識。Tony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從運動員身上汲取靈感和全新理念,並利用資料分析打造幫助成就運動員最佳表現的創新產品。

Matthew Nurse
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副總裁
Matthew帶領著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的探索研究團隊——一個由研究人員、科學家和創新人士組成的並專注於生物力學、人體生理學、感官知覺和資料分析科學領域研究的團隊。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與鞋類和服裝創新部門中的多個團隊展開合作,致力於推出顛覆性的產品、平台和性能。Matthew擁有生物力學和醫學博士學位,並研發了十幾種專利產品和數位概念。

科學研究

Dr. Brad Wilkins
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探索研究團隊新產品總監
Brad與Brett博士共同負責Breaking2日常科學研究工作,包括運動員耐力測試、分析實驗室資料並確定最佳跑步策略。作為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探索研究團隊新產品研究總監,Brad博士帶領一支科學家團隊開展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成果將為Nike新一代產品的研發提供最強的助力。作為一名生理學家,Brad博士帶領完成了Nike眾多產品和專案的科學研究,包括奧運服裝、足球世界盃服裝,以及2016年創新推出的NTC和NRC應用程式。

Dr. Brett Kirby
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研究員,首席生理學家
Brett 一直不斷探索新的方法來幫助Nike瞭解運動員的身體需求。在Nike,他的團隊透過深入的觀察和研究,為Nike新產品的研發和服務的更新奠定了基礎。作為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的首席生理學家,Brett 致力於創新性研究,挖掘每一位運動員的最大潛能。

Professor Andy Jones PhD
生理學家(外聘顧問)
Andy是應用生理學教授,英國艾克希特大學科學研究和影響力學院副院長。Andy是生物學、肌肉攝氧量和肌氧效率、運動試驗以及人類效能方面的著名專家,已發表了230多篇研究論文。Andy曾是一名國際運動員,曾指導過多名英國頂級長跑運動員,特別專注於鑽研訓練和營養對長跑成績的影響。

Dr. Philip Skiba
醫學博士和性能提升工程師(外聘顧問)
Philip博士是美國芝加哥路德教會總醫院運動醫學項目主任。身為一名醫生,Philip致力於氧量動力學以及運動員訓練和能量生成數學研究。他曾訓練過許多專注耐力比賽的世界冠軍。Philip博士也身體力行地完成眾多三項全能運動,包括美國鐵人三項。

Robby Ketchell
數學和環境科學專家(外聘顧問)
Robby是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人工智慧公司 WinningAlgorithms 的總裁。他利用預測分析演算法來提高運動員的成績。過去十年來,Robby 一直努力鑽研運動和資訊科學領域。Robby主要專注於研究環境因素對人類效能的影響,包括空氣動力學、生理學和物理學方面。Robby利用擔任環法自行車賽科技部總監的數年經驗為一個專業自行車團隊開發了名為AvantCourse 的軟體程式,並因此被稱為該團隊的“秘密武器”。

裝備

Dr. Geng Luo
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生物力學高級研究員  
Geng Luo在中國長大,從小就熱愛球鞋,但從未想過會從事尖端鞋類性能研究工作。自2013年加入Nike以來,負責為菁英運動員提供尖端設計理念。作為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他帶領著一支由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運用豐富的知識來開發具有創新性的功能運動鞋。

Helene Hutchinson
創新部門資深鞋類開發總監
Helene 帶領著一個致力於透過產品生產、可持續發展和製造方法創新來提高運動員表現的創新團隊。Helene 是Nike探索研究團隊 Breaking2 鞋類開發項目總監,是 Nike Free 科技的初創團隊成員之一,是自然運行鞋類研發概念推廣的先驅。

Stefan Guest
Nike探索研究團隊跑步創新部門資深設計總監
Stefan 帶領著一個致力於為Nike跑步研發下一代產品的設計團隊,致力於通過快速反覆運算的大膽、實用解決方案讓運動員跑得更快。Stefan 堅信,世界級設計師的通力合作將迸發出“集體智慧”。通過最大化跑鞋的功能和外觀,Stefen 和他的團隊已經幫助很多運動員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績。

Bret Schoolmeester
全球跑鞋速度部門資深總監
Bret 作為一名資深跑者,以及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全美聯隊隊員,推進了Nike跑步的改革。2012年,Bret 曾負責跑步行業革命性技術 Nike Flyknit 在北美地區的發佈。在加入 Breaking2 之前,Bret 負責跑鞋類產品的創新科技,包括 Nike LunarEpic Flyknit 跑鞋的發佈。

Steve Jackson
創新計劃總監
Steve 於2004年10月加入Nike,擔任Nike亞太地區服裝採購經理。多年以來,他一直擔任資深服裝採購經理和全球足球服裝業務總監,並始終認真聆聽運動員的實際需求,且對服裝設計創新充滿熱情。Steve 目前是Nike探索研究團隊服裝創新計劃總監,負責管理多種主要運動關鍵的“效能系統”創新專案。

Jorge Carbo
應用服裝研究團隊資深研究員
Jorge 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擔任宇航服設計師,後於2003年加入Nike。他專攻熱生理學、運動生理學、人類效能和新技術等領域。目前,Jorge 在Nike擔任創新計劃資深研究員,並負責體育服裝相關創新的基礎性工作。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田中馬拉松1萬7千跑者熱情開跑 方文琳成功挑戰初半馬

2018-11-13
賽事跑步話題路跑馬拉松

廣受跑友好評的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以下簡稱田中馬拉松)於11日盛大開跑,彰化縣田中鄉景崧文化教育園區湧入超過 17,000名跑者,其中彰化「社頭女兒」藝人方文琳,也將人生初半馬獻給田中馬,並以超乎預期的2:37:25成績順利完賽。

田中馬拉松1萬7千跑者熱情開跑 方文琳成功挑戰初半馬

2018彰化馬拉松季的重頭戲田中馬拉松,賽前多達5萬餘人報名,僅1萬2,000個中籤名額,中籤率不到3成。這屆實際參與人數 1萬7,150人中,更有近 1,000名來自海外18個國家的跑者特地來參賽,可見賽事熱門程度。
 
藝人方文琳也前來挑戰,將人生初半馬獻給田中馬拉松。談到挑戰半馬的動機,方文琳表示,過去以參加10公里路跑居多,因為受到朋友的激勵,也剛好有工作空檔能專心練習,才決定挑戰半馬。對於初半馬以2:37:25成績完賽,方文琳說:「完賽時間比預期的3小時還快,要歸功於民眾熱情的加油,及賽道上豐富補給,讓她有滿滿動力,跑完全程!」

藝人方文琳首次挑戰半程馬拉松

賽事現場有個溫馨橋段,當了四年工作人員的林欣怡將於下個月與老公卓家河共諧連理,賽中特別穿結婚禮服領跑,接受全場萬人的祝福。賽後林欣怡表示:「當了田中馬四年籌備人員,熬夜無數個夜晚,從第一年順利完成任務,感動到落淚,到今年能跟老公在萬人見證下起跑,是各位跑者與田中所有夥伴送我最棒的新婚禮物,令我永生難忘!」

田中馬志工林欣怡在賽事中特別穿結婚禮服領跑健跑組,同時與老公接受全場萬人祝福
田中馬最後關門秀,別妨礙我進洞房,準備被關門吧!

成績部分,這屆全馬男子組由來自肯亞的跑者Thomas MatheKa Muli以2:43:07奪冠,國內好手柯世傑以2:44:56居次,賽後柯世傑表示,今天狀況不盡理想,雖然一路緊跟肯亞選手,但在37公里處逐漸被拉開,也是決定比賽勝負的關鍵;第三名則由許進富以2:57:29獲得。全馬女子組部分,則由趙瑞娟(3:39:27) 、施秋茹(3:45:29)、蔡佳覦(3:52:37)分獲前三名。

來自肯亞的THOMAS MATHEKA MULI以2小時43分07秒,獲得2018田中馬拉松全馬男子組冠軍

田中馬舉辦在秋收的季節,具有歡慶收割、邀大家一起來田中作客的意義。賽事最大特色:在地民眾的熱情,成為吸引海內外跑者參賽的最大吸引力,而這份熱情也反映在賽道補給上,每次補給總是豐富到讓跑者驚豔。

賽道途經八堡圳

 田中馬拉松創辦人鄭宗政表示:「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透過馬拉松活動,可以讓我們找到最原始的情感」。田中馬拉松具備了在地人的好客與熱情,拉近了人們彼此間的距離,這也是田中馬舉辦至今,不斷受到跑者肯定的重要原因。

烤滷豬已成為田中馬補給站的基本配備

資料來源/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2018-04-26
跑步知識庫運動補給營養補給飲食方式飲食

跑步後,有些人不是大吃特吃犒賞自己,就是完全不吃想藉此減重。其實,趁跑步後30分鐘至1小時之間補充適合跑後恢復的營養,才能幫助肌肉快速重建和修復,同時為自己打造一個無傷害的訓練,並以最佳狀態投入下一場比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哪些食物是跑後恢復的最佳良伴。

促進跑後恢復的蔬果、肉類與飲品 ©Tasty Food

蔬果類

 1  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
西洋菜富含礦物質,有維生素A、維生素B6與B12、鐵、鎂、鈣和磷等人體所需營養。其中維生素C含量比橘子高,鈣含量比牛奶高,鐵含量比菠菜多,葉酸則比香蕉還多。
食用Tips:任何時間都能吃
 
 2  蘋果
蘋果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quercetin),而槲皮素號稱「天然抗組織胺」,有如最安全天然的消炎藥。
食用Tips:一天一蘋果
 
 3  鳳梨
鳳梨蛋白酶 (鳳梨酵素)對發炎症狀有舒緩效果,能減輕運動後腫脹、觸痛和運動後的延遲性肌肉疼痛。
食用Tips:吃新鮮鳳梨(罐裝鳳梨破壞了大部分鳳梨酵素)
 
 4  藍莓
藍莓的抗氧化物質不僅可增強心臟和骨骼健康,也兼具消炎作用。醫師作家Phil Maffetone更指出,藍莓可能是減少跑者氧化壓力(體內抗氧化物質不平衡而造成細胞受損)的最佳來源。
食用Tips:每天吃50克冷凍或新鮮藍莓
 
 5  酪梨
酪梨是長肌肉很好的營養來源,每一顆酪梨擁有約15克的好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像橄欖油一樣有高含量的油酸,能協助降低血中膽固醇,對心血管疾病和抗發炎都有很大的作用。
食用Tips:以成熟的酪梨搭配沙拉,或在酪梨上淋橄欖油當點心吃

蘋果和酪梨都適合當作跑後恢復食物 ©OFFTHEVINE.ORG, STEADYHEALTH.COM

魚肉蛋類

 1   雞肉/火雞肉
雞肉每克的蛋白質含量稍高,但火雞肉比較瘦,而兩者都含有相同質量的D-天門冬胺酸,可幫助肌肉修復。
食用Tips:建議挑選不帶皮的白肉
 
 2  沙丁魚
沙丁魚富含蛋白質,同樣罐裝的沙丁魚所提供的蛋白質和鮪魚相當,但含有更多的鐵、維生素D和ω−3脂肪酸。後者有助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
食用Tips:跑後塗在吐司上,可搭配番茄和大蒜一起吃
 
 3  鮭魚
鮭魚是蛋白質和ω-3脂肪酸的重要來源(野生鮭魚每100克含有25克蛋白質);最近研究發現,鮭魚還含有生物活性蛋白分子,對關節和軟骨有益。
食用Tips:高強度訓練期間每周至少吃50克
 
 4  牛肉
牛肉是幫助肌肉生長的最佳肉類之一,全熟或半熟牛肉提供大量的麩醯胺酸,麩醯胺酸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非必需胺基酸,可作為腸道的燃料,幫助其他食物吸收,以確保我們獲得所有攝取的營養。同時,牛肉也含有最易吸收的鐵質,對紅血球和肌肉功能都相當重要。
食用Tips:選擇有機牛或草飼牛,100克牛排含有22-26克蛋白質
 
 5  蛋類
蛋類營養豐富,無論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蛋黃都含有鈣、鐵、磷、鋅、維生素B1、B6、B12、葉酸,以及ω-3脂肪酸。
食用Tips:早餐每顆蛋能獲取約6克蛋白質,跑後可當作零食吃

雞肉、鮭魚、牛肉、蛋類等都有助跑後恢復

液態

 1  乳清
乳清是製造起司時的副產物,當牛奶凝結後,約80%固體部分是酪蛋白(起司),剩餘約20%液體則是乳清;乳清產品中,常運動的人最常聽過的就是乳清蛋白,它含有的胺基酸能比其他蛋白質吸收更快,同時加快肌肉修復。
飲用Tips:跑後30分鐘內補充
 
 2  牛奶
牛奶提供乳清、酪蛋白和ω−3脂肪酸,未經高溫消毒能提供更多的益生菌、增強免疫系統。
飲用Tips:夜晚睡前一杯,能在你睡覺時重建肌肉
 
 3  綠茶
綠茶是運動燃脂的好幫手。人體在跑步過程中,能從綠茶中吸收有抗炎功效的多酚類,可促進脂肪分解和氧化,達到燃脂效果。
飲用Tips:跑後恢復時飲用,或在跑步中途嘗試
 
 4  啤酒
啤酒富含抗氧化劑酚類,據德國一項研究顯示,在慕尼黑馬拉松比賽之前被給予3周適量無酒精啤酒的人,罹患炎症的機會比僅給安慰劑組來的小。
飲用Tips:選擇如艾丁格小麥能量飲品

夜晚睡前一杯牛奶,有助在睡覺時重建肌肉

資料來源/London Marathon、Organic Facts、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