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險業創舉!國內首創的「外溢保單」已經上路,業者祭出好康,不但保單成立就送心率錶,而且只要每天走路步數達標,平均每天步數超過9,000步就可獲得健康管理保險回饋金,投保一舉兩得!
國內壽險業者台灣人壽今(1)日宣布起開賣「步步盈保單」,為市場首張連結健康管理的外溢保單。保戶投保後,只要過了10天契約撤銷期,就可免費獲得1支高規格EPSON PULSENSE PS600心律運動表(目前定價7,690元),可自動傳輸走路步數,保戶戴上後即可每天計步。
台灣人壽表示,「台灣人壽步步盈重大疾病終身保險」為第一張連結健康手錶計步的外溢保單。保戶只要在繳費期間持續每天走路運動,每一保單年度成功傳輸步行次數超過180天,且最高180天之平均每天步行次數超過9,000步就能享有健康管理回饋保險金,最高可達4%保費,回饋時間最長19年。步步盈保單去(2016)年9月即率先同業第一家送審並於去年底核准通過,開賣後將吸引平日有走路或跑步運動習慣的成年人,帶動自我健康管理的風氣。
「台灣人壽步步盈重大疾病終身保險」結合智慧型穿戴的健康管理概念,利用「健康手錶(環)」計步,保戶投保步步盈保單,只要過了契撤期就能擁有高規格EPSON PULSENSE PS600心律運動錶,自動傳輸保戶每日走路步數,最高可領回長達19年的健康管理回饋保險金。
前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去年就任時受到手機遊戲寶可夢啟發,他看到玩家為了抓寶,令宅男宅女們不得不邁出家門,就連他兒子也不例外,無形中得到運動健身的好處,於是他鼓勵保險業者多推具有「外溢效果」的保單,誘使民眾養成運動習慣。去年消息發布後,立即得到保險業者迴響,金管會目前已核准兩張連結健康管理的外溢保單,除台壽的「步步盈」重大疾病終身險之外,富邦人壽的「天行健定期健康保險」也於1月獲准,將擇期開賣。此兩張保單均以「健康管理」為主,也都藉由連結穿戴裝置來計算保險回饋金,希望吸引更多成年人養成運動習慣,從而帶動自我健康管理的風氣。
台灣人壽總經理林欽淼表示,政府為提升國人對於健康管理的重視,鼓勵保險業者研發具外溢效果之健康管理保險商品,透過消費者之自主健康管理與保險商品之結合,由保險公司提供健康管理回饋保險金、保費折減或提高保障,鼓勵被保險人持續運動或接觸健康飲食,降低罹病風險,以達到事前預防之效益,除可增進國人身體健康、間接減少整體社會之醫療支出及保險公司理賠支出,並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對整體社會有所幫助。台灣人壽於去年領先送審第一張連結健康手錶的外溢保單,並成為獲准通過的第一家壽險公司。
富邦人壽比台壽晚送件,因此今年初才獲准,兩家公司連結健康手錶的保單類型相同,但保障期間不同。台壽是以7項重大疾病終身保險結合現金回饋,而富邦人壽則是以20年期7項重大疾病險結合隔年保費減免。健康手錶(環)的部分,台壽是搭配保單免費贈送,而富邦人壽則表示目前尚未決定品牌型號,未來也將由保戶自行購買使用。
台壽的「步步盈保單」,保戶於繳費期間各保單年度內最高步數180天中,平均有9000步以上,隔年保單便可享有2%保費的健康管理回饋保險金;若平均步數有1萬2千步以上,則享有4%保費的健康管理回饋保險金,如果保戶採自動轉帳扣繳保費,還有1%折扣,最高可享有相當於5%費率折扣。
台壽表示,若保戶每天上下班從捷運站步行回家,加上辦公室內步行,平均每天應可走到6000步。想賺到回饋金的保戶,不妨多增加走路次數,例如提早一個公車站或捷運站下車,每天走到9000步並非難事。
資料來源:台灣人壽、聯合報、中國時報
有許多的研究及數據都証實,養成固定運動或訓練習慣能為身體帶來許多的好處,包含降低生活壓力、提供身體能好的能量、有助於體重管理及強化心血管健康等等,但這並不意味著過度的訓練也能更提升健康,甚至於過度訓練的風險和不運動一樣大。這篇我們將告訴你,過度訓練會為身體帶來哪8種危害。
1.體重持續增加
大多數的人運動應該都是為了能控制體重,甚至減輕體重與體脂肪。但果度的運動與訓練將有可能會損害我們的新陳代謝;有時候採取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反而比長時間又穩定速度的訓練,對於提升新陳代謝和消耗脂肪更有潛力。
這是由於運動會影響著身體荷爾蒙狀態,例如提高皮質醇(Cortisol)損害胰島素敏感性,脂肪的代謝也會隨著過度或劇烈的有氧運動而降低;皮質醇過高與體內脂肪的囤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胰島素敏感性也和血糖控制有關。 另一個瘦不下來的重要因素是,大多數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以為養成固定的運動訓練就可以吃多一點食物,以補充運動時所消耗的熱量;但這樣的方式卻容易讓身體攝取過多的熱量,以至於反而瘦不下來。
2.腎上腺疲勞或不足
沒有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將容易導致身體出現慢性壓力,這樣的問題與腎上腺息息相關。過度的訓練將會導致一種嚴重的腎上腺疲勞,這樣的問題也被稱做為過度訓練綜合症(OTS),會導致腎上線功能不全。
德克薩斯州A&M大學的運動機能學系,將過度訓練綜合症描述為慢性疲勞、倦怠,這是由於訓練、比賽與恢復之間出現不平衡的狀況;會出現持續性的疲勞、食慾不振、睡眠困難等問題,甚至於需要使用激素的替代療法來解決。
3.情緒和睡眠產生變化
當你的身體承受太多壓力時,通常控制負責保持心情愉快的激素產生的腺體開始出現功能障礙,這就像腎上腺功能不全和過度訓練綜合症一樣。許多研究表明,過度訓練和壓力過大的運動員的腎上腺軸功能障礙,有時甚至會出現失眠、缺乏動力、易怒、焦慮或抑鬱。
而且由於大腦很難產生足夠的快樂荷爾蒙來完成提升的皮質醇,因此過度鍛煉會導致情緒低落、疲勞,甚至會出現自殺等抑鬱症狀。邁阿密大學精神病學系 在2013年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在四個不同的患者群體中,過度訓練與增加憂鬱症狀相關的自殺行為相吻合。
4.降低生育及性慾能力
過多的運動會對與性慾、生育能力和生殖健康相關的性激素(如睾酮和雌激素)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然而,這些被稱為女性運動員三聯症(The female athlete triad)的問題,都是由過度訓練和攝入太少卡路里所引起的女性複雜狀況,都會導致月經功能障礙、低身體能量和骨礦物質密度降低。
這樣過度訓練的症狀,對於男性來說也不是沒有風險;當身體接收到過度的疲憊信號時,就會出現壓力荷爾蒙以更高的速度釋放,這會導致類似於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包括痔瘡、失眠、性慾低下、對食物的渴望如糖癮等激素功能障礙。
5.肌肉量與肌力下降
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肌肉主要的成長時間,是在休息與睡覺的時候。當你在訓練相同部位之間沒有安排是當的休息,身體肌肉組織就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自我修復與成長。所以,如果你是在肌肉過度疲勞的狀況下,繼續安排過度的訓練課表,勢必不會看見肌肉及耐力的成長;甚至於有些人會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進行高強度訓練,這也會導致身體開始消耗肌肉來作為能量。
6.增加炎症並降低免疫力
過度訓練會增加氧化應激(oxidative stress)的問題,進而導致身體衰老和疾病。當身體荷爾蒙出現異常波動及關節和肌肉組織變得過度疲勞時,就會造成身體炎症的問題加劇,導致不會輕易消失的疾病、腫脹和疼痛;甚至身體的過度疲勞會提高皮質醇和身體發炎來抑制免疫系統。
7.增加心血管問題
雖然運動對心血管功能的維護很重要,但前提是在於「適度」的運動之下,過度的訓練將有可能會損害心臟的健康。2012年6月發表於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CBI)上一篇針對「過度耐力運動對心血管的潛在不利影響」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過度訓練者(例如一些馬拉松運動員)心臟問題的發生率,都高於中等強度的訓練者。
這是由於長期過度的耐力運動,包括馬拉松、超級馬拉松、鐵人三項和超長距離的自行車比賽,都可能會對心臟和動脈的結構產生負面的影響,尤其是當運動員沒有補充大量卡路里和充足睡眠時,對心臟施加的大量壓力就可能會導致心房和右心室容量超負荷、心臟瓣膜增厚(心肌纖維化)、心律失常、冠狀動脈鈣化、血壓變化(舒張功能障礙)和動脈壁變硬等心臟問題。
8.影響電解質平衡
我們的肌肉依賴液體和電解質營養素(鎂、鈉和鉀)的微妙平衡,來保持活躍和健康狀態;當身體由於過度勞累而長期缺乏鉀或其他營養物質時,就有可能讓心臟及肌肉無法正常的運作。 這是由於運動時,肌肉會消耗額外的碳水化合物、電解質和液體,而且身體大量的出汗之後,就會進一步的降低身體的儲存量;另外,鎂的儲存也會隨著運動訓練的時間耗盡,就會導致焦慮、失眠、憂鬱和一連串的疾病。這也就是為何需要在運動或訓練之後,補充豐富的營養成分並給予身體充分的休息時間,讓身體能重新修復與調整。
如果你每天進行一次或一次以上的鍛煉,當你感覺身體筋疲力盡的情況下,就必須要安排適當的休息,如果你持續並過於頻繁的進行長時間的訓練,以及過度專注熱量及脂肪的消耗,那麼過度訓練的風險就會找上你。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一個疲勞的關鍵點,你可以透過每次的訓練強度時間,去抓出自己適合的休息頻率,與身體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讓適當的運動及訓練成為健康的一個關鍵因素。
資料參考/NCBI、draxe
責任編輯/David
國際運動盛事「香港單車節」自2015年首次舉辦至今,每年皆吸引不少海內外單車愛好者到港參加,雖然受到疫情影響停辦兩年,「香港單車節」將於2022年1月16日復辦!今年實體活動將首次移師至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舉辦,更首度設立免費虛擬體驗,不僅為賽事帶來嶄新的面向,更以新模式邀請全世界單車好手一同雲端參賽。
「香港單車節」於2017年列為國際自行車聯盟(UCI)亞洲巡迴賽1.1級賽事,往年都吸引許多國際頂級車隊參與。本屆復辦的「香港單車節」將會創下兩個「第一次」,首先是活動首次移師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舉行,這也是這條全球最長的橋隧組合跨海通道啟用以來,首次有大型體育活動舉行;此外,活動也首次推出虛擬體驗,讓香港以外的民眾也能線上參與感受馳騁大橋的感覺,透過線下結合線上的形式,參加者不管是親臨現場或置身家中,都能享受騎行帶來的樂趣,期望吸引未能到訪的香港以外的單車愛好者或選手,下次能親自造訪香港體驗下一屆的運動賽事,感受香港的充沛能量。
本屆單車節活動首度推出線上虛擬體驗,2021年12月28日起透過Google Play即可免費下載手機應用程式,就能在家搶先體驗依照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真實環境所模擬設計的虛擬路線,虛擬體驗亦加入電玩元素畫面,例如加速區域等,不僅增加刺激性猶如身歷其境,感受爬坡、滑行等不同路段所帶來的真實感,還能體驗在大橋上馳騁的樂趣及欣賞全長 26 公里路段的獨有景色。虛擬體驗線上比賽於2022年1月3日至16日期間舉行,世界各地的參加者將不限次數免費參與。每次完成整段路程後,可查看自己的時間和排名。比賽最後二十強,將獲贈單車用品現金抵用券,獎品豐富。
香港本地疫情穩定,超過68% 民眾已完成二劑疫苗接種,許多大型體育盛事也陸續恢復舉辦。本屆香港單車節首次移師全長26公里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進行,香港本地的參加者將於香港口岸出發,經過觀景山隧道、位於機場水道及西部水域的高架道路,直至粵港邊界前折返。為了確保達門檻的公路騎車技巧及公共衛生安全,參加者必須擁有於過往賽事中成功完成30公里以上組別的紀錄,且需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及提供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實體活動的參與人數上限計劃為3,0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