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Pinterest統計研究,喜歡跑步的人可以從頭到腳為自己做最好的打理;其中包含最專業的鞋子與配備。
但無論你是剛開始跑步或是已有多年經驗,在新的ㄧ年裡,都需要為自己找到一個新的目標。如尚未找到也無妨,以下所要介紹的流行健康趨式,結合專家的建議,可以幫助你融合到運動生活之中,並實現目標,你會發現自己不但進步很快,且又獲得新的能量了。
許多精英運動員都有在長期做此項療程,針灸有3個好處:有助放鬆身體和肌肉組織,以緩解重複訓練所帶來的壓力;增加受損組織的血流量,從而幫助癒合和恢復神經系統,促進大腦與身體間的溝通。
從科學的角度看,冷療法背後確實有一定的道理。發表在《運動醫學》(Sports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在低溫下,人體內的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會有所上升,而白細胞介素2(IL-2)與白細胞介素8(IL-8)的水平則會下降。這些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會有效地減少炎症的發生,幫助肌肉恢復。此外,低溫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細胞的生長和分裂,減少運動導致的溶血。
馬拉松選手Emily Harrison目前就是用冷療的方式來當作他的恢復方式,他表示:使用這個方法可幫他減緩肌肉酸痛。但他也提醒大家,若要嘗試冷療,建議先確保自己的身體是否能承受這樣的溫度,在訓練之前,可先以沖洗冷水的方式試試。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伸展的好處與重要性,但專家建議可以將本來知道的做一個延伸;知名運動員Matt Fitzgerald表示: 「我每天都伸展,但我伸展的目的並非讓自己的身體更有靈活性,而是為了提高運動效率。」
特別是跟腱和小腿肌肉。Fitzgerald建議跑者在伸展時可著重於小腿與臀部的肌肉,每個部位至少5分鐘,這樣便能降低運動傷害並提高跑步效能。
這個來自丹麥的字詞它代表溫暖、舒適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hygge是丹麥式生活的象徵;燭光、咖啡、紅酒、糕點,到羊毛毯、毛襪或親密親友。丹麥人能自然而然地融合這些元素,實踐簡單、美好的生活。雖然從字義上看這與跑步並無相關,但是丹麥人認為跑步中有著hygge的元素。
丹麥專家Linnet博士說:會選擇長期堅持跑步的人是因為,他們喜歡有一個日常習慣的興趣在生活之中,或者在同一地方、公司…等,他們許多跑者也慢慢開始 接受hygge的概念,並將其融入。
總和起,它就是一種社會經驗、日常生活習慣、愉快的心情
隨著全球疫情逐漸趨緩,生活開始回到原有步調,世界各大路跑賽事亦隨之恢復舉辦,而堅持不懈的跑者們,早已準備好挑戰自己的下一場目標!專業運動品牌UNDER ARMOUR為幫助廣大跑者重返賽道,全新推出「UA RUN ANYWHERE」機能服飾及「HOVR SONIC 6」跑鞋,並特別邀請Team UA 跨欄&田徑好手 吳佩珊、林丞彥搶先感受新品魅力!
UA RUN ANYWHERE系列服飾材質柔軟舒適、彈性靈活,搭配機能口袋與反光設計,大幅提升夜間運動安全性,讓你全力專注備賽、挑戰極限!而升級的「HOVR SONIC 6」跑鞋則增加20% UA HOVR中底,提升緩震回彈腳感且不增加跑者負重,為 HOVR系列鞋款至今最輕量跑鞋,讓跑者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展開跑程、享受自在暢快的跑步體驗!
全新「UA RUN ANYWHERE」系列服飾,滿足跑者一切所需,採用混紡棉料材質、排汗速乾,讓你隨時保持乾爽舒適,不但能有效減少肌膚摩擦,同時能幫助跑者保持全天候舒適;搭配輕量的彈性拉伸結構,讓跑者能在各種環境下不受阻礙,專注訓練。隱藏式機能口袋可放置個人隨身小物,便利收納設計給予跑者既輕盈敏捷又無負擔的跑步體驗!
為幫助每位跑步愛好者能自由安排日夜間訓練,UA RUN ANYWHERE全新系列服飾皆於衣領、胸前、衣角處注入反光設計元素,有助於提高跑者夜間運動安全性、讓跑者即便在弱光環境也能安心暢跑,自由暢跑不設限!
HOVR SONIC系列跑鞋是一款專為喜歡輕裝上腳的跑者所量身打造,「HOVR SONIC 6」採用一片式工藝透氣網布鞋面,利用增多穿孔數量與精工處理,消除多餘布料使結構更加輕量化,同時給予極佳透氣性與貼合包覆性;搭配採用發泡橡膠與碳橡膠相互結合的流線型大底,提供輕量避震與耐磨兼具的驚艷腳感!
而HOVR SONIC 6本次更升級增加20%的UA HOVR中底系統,提供長時間緩衝避震與絕佳能量回饋,能減少衝擊力、幫助迅速恢復能量,推動雙腳穩定前進。融合俐落搶眼的動力學足跟杯設計,強化落地時對腳跟的支撐與速度表現;以及採用完美包裹足部的3D壓模鞋墊,大幅增加踏步舒適度,帶領跑者放心邁步、專注奔馳,適合喜歡輕量訓練、間歇跑練習以及正起步訓練的跑步愛好者!
資料提供/星裕國際
責任編輯/林彥甫
要維持人體的健康與正常機能運作,有兩件最基本的事情要做,第一個當然是進食吸收營養來供給全身器官與組織所需的有用元素與物質;第二則是排毒清除廢物,把存留在體內的毒素與廢棄物質清出體外。然而說到身體排毒清除廢物,一般人想到的就是腸胃排毒,但是,根據專家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其實也會排毒。
談到身體排毒,一般人想到的就是腸胃排毒,然而排毒方式可以用食物。像是用蔬菜裡的葉綠來清理像是黃麴毒素這樣的外來毒素,或是靠喝茶中的活性物質茶多酚,來排除雙酚A這種出自礦泉水瓶或食物包裝的內分泌干擾物。此外,透過新鮮的蔬菜水果,也可以阻斷或延緩與人體氧化作用有關的部份疾病或癌症。至於存在於人體內的毒素,則是靠著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統來排解清除,淋巴系統扮演毒素回收站的角色,在全身各處流動的淋巴液,將全身的毒素回收到淋巴結進行過濾,再透過血液送至肺臟、肝臟、腎臟等解毒與排毒器官,最後排除體外。但是,人體中有一個重要器官就是大腦。大腦沒有明顯的淋巴管來做為專門的廢物處理系統,這代表著大腦可能根本就不會排毒,那積存在大腦裡的毒素或廢棄物又該怎麼辦?
根據專家研究指出,腦中血管的周圍稱為血管周隙(perivascular space),它是一種外形類似甜甜圈的管狀結構且包圍在每一條血管周圍。血管周隙的內壁即是血管細胞的表層,大部份由內皮細胞以及平滑肌細胞組成;血管周隙的外壁則是大腦和脊髓中特有的結構,由一種特化的星狀細胞所延伸而成。在腦中彼此相連並傳遞訊息的神經元周圍,有一種多功能的輔助細胞,就是所謂的星狀細胞。星狀細胞的末端完全包圍著大腦與脊髓中的動脈、微血管以及靜脈。在星狀細胞末端與血管之間的空心管狀空隙中幾乎沒有什麼阻礙物,因此腦中的液體可以在其中快速流動。
而腦脊髓液的流動還受制於大腦的另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功能是幫助大腦中樞神經運輸必要的水,如果阻止這套系統的活動,那腦脊髓液的流動也會隨之停止。這項研究果結果顯示,大腦的排毒系統是由兩個系統組成的網路系統。這兩套系統共同被命名為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這個新名詞是結合「膠細胞」和「淋巴系統」兩個名詞,用以描述這整套主要由大腦膠細胞所負責的功能系統。根據研究顯示,大腦每天都會清除約7公克的有毒蛋白質、並以新生成的蛋白質取代。這個廢物處理過程每月大約更新210公克的蛋白質,而每年更新的蛋白質超過1400公克,也就是一顆大腦的重量,而腦中的廢物處理機制在我們睡眠時最為活躍,尤其是熟睡時。
根據研究人員發現,人體排毒系統對於人類預防疾病非常重要,特別是大腦的排毒,牽涉到人體中樞神經與所有與人類存活有關的機能運作。像是β類澱粉蛋白與突觸核蛋白,就是兩種大腦內的垃圾,如果大腦排毒系統出了故障,這種有毒的蛋白質無法被及清理掉,就很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老年癡呆病症。而目前研究人員仍在持續進行探詢,研究這兩套大腦排毒系統的運作模式與維護方式。
資料來源/HERO健康網、科學人雜誌、BYRDI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