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配備館
  • ARTHUR HUANG致敬NIKE AIR的無限可能
1
ARTHUR HUANG致敬NIKE AIR的無限可能
2
認識籃球 Basketball
3
澳洲選手輸球洩憤 吃下8000多大卡慰勞自己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ARTHUR HUANG致敬NIKE AIR的無限可能

2017-03-24
配備館 球類 籃球 鞋子

對小智研發公司(Miniwiz)的CEO黃謙智(Arthur Huang)來說,Nike Air代表著性能與可持續性之間的完美平衡,“它既可以緩震,又能降低材料的損耗。”

生產環保性與功能性之間相互平衡的產品,是黃謙智於 Air Max Day 與NikeLab合作產品的設計支柱。身為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的黃謙智創造出了一種完全由廢料(使用過的牛奶和橙汁包裝盒、咖啡杯蓋)製成的輕盈包裝AIRBAG鞋盒。 AIRBAG鞋盒由聚丙烯纖維製成,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組合式設計使它既可以透過堆疊聯鎖成為產品的展示平台,又可以作為儲物系統。

“所有這些精心設計的功能和特性都展現了小智公司產品的目標,盡其所能降低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黃謙智說,“在與Nike的合作設計中,我們提高了現有產品(AIRBAG鞋盒)的功能和效能,以可持續發展和負責任的方式對環保回收材料進行了重新利用。”

這一包裝也可以用作一個背包,如果能夠透過其他方式重複使用,它也會被再次循環利用。此外,這一包裝所配合的產品NikeLab Air Max 1 FK Royal x Arthur Huang也透過Nike Flyknit的應用實現了可持續生產。

“我們熱愛Flyknit這項科技,”黃謙智說,“它為設計師創造了一塊全新的畫板,使他們在設計時尚產品的同時,減少了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我們希望與環保產生關聯,而且非常高興能夠成為這場革命的一部分。”

這是一場將審美觀與可再生材料完美融合的革命。 “透過這項科技,Nike向市場推出了有史以來最輕盈的高性能鞋款,展現無盡的可能性,”黃謙智說 。

NikeLab Air Max 1 FK Royal x Arthur Huang於3月23日起在台北INVINCIBLE率先發售,4月13日起全球範圍發售。

資訊、圖片提供:Nik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認識籃球 Basketball

2017-06-26
知識庫籃球球類

籃球是一個可以增強體能、鍛鍊身體以及練習團隊合作的運動。 籃球是一個由兩隊參與的球類運動,每隊出場5名隊員,目的是將球進入對方球籃得分,另一隊伍則要阻止對方獲得球或得分,在比賽中,可將球向任何方向傳遞、投射、運等,但要在規定的時間以及規則下完成。一般來說,籃球比賽的形勢多種多樣,以當下最流行的三對三籃球比賽而言,更講究個人技術。

籃球 ©fbschool.org

籃球起源

籃球是在1981年被一個加拿大籍美國麻省青年會學院的牧師詹姆士·奈斯密夫(James naismith)博士發明,由於當地有一個長而寒冷的冬季,非常不適合進行室外運動,像是美式足球、棒球等,於是就叫奈斯密夫博士發明一種適合室內進行的運動,奈斯密夫博士並不希望他所發明的運動會像美式足球一樣容易受傷,但也覺得像足球可以透過大力的射門可以增加進球機會並不好,於是便發明了籃球並且制定了13條規則。

詹姆士·奈斯密夫(James naismith) ©kshs.org

籃球在1904年列入奧運會的表演項目,而到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更成為正式項目。在一場球賽中,裁判會先在場內中間裡進行跳球,一旦任一方的跳球球員把球拍到,球賽便開始了,比賽過程中,球員必須要遵守規則,必且合法的方法將球投進對方籃筐裡,籃球規則中,球員可以只可以用手玩籃球,但不可以用拳打,而蓄意用下肢接觸球的更是違例,持球的球員必須運動籃球才可以帶著球走,只可以用單手拍球、傳球或投籃。

球員位置

一般來說,一個隊伍裡面的五名籃球員,都會有自己專屬打球的位置。

小前鋒 Small Forward: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能得分,而且是較遠距離的得分。小前鋒一接到球,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如何把球往籃子裡塞。小前鋒的基本工作,就是得分、得分、再得分。

大前鋒 Power Forward:在隊上擔任的任務幾乎都是以苦工為主,要搶籃板、防守、卡位都少不了他,但是要投籃、得分,卻經常是最後一個。

中鋒 Center:顧名思義乃是一個球隊的中心人物。他多數的時間是要待在禁區裡賣勞力、賣身材的,他在攻在守,都是球隊上的樞紐,故名之為中。

得分後衛 Shooting Guard:在場上是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準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控球後衛 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

籃球比賽規則

正規的球賽共分作四節,每一節10分鐘,若未能在正規比賽時間中取得勝利,就會進行延長賽。每節延長賽有5分鐘舌尖,如仍未能分出勝負則會再進行,直至分出勝負為止。比賽中,每隊要在24秒內進攻,如果未能在24秒內把球投進或碰到對方球籃,就算違例,對方可得到控球權。一般來說,球員投籃、上籃、灌籃、射籃,成功的話一般是得到2分,如果在三分線外投籃的話就會得到3分。而在罰球情況下成功的會有1分,有時雙方球員會同時爭奪並手接觸著籃球,又或在籃球規則中未能判斷控球權誰屬的情況下,裁判會判雙方球員跳球。從2003年開始,國際籃球規則開始採用球權輪替法,以加快比賽節奏。

在籃球比賽中,犯規是一件常件的事,像是阻擋、撞人、背後非法防守、阻撓、非法掩護、非法用手推人等,在國際籃球規則中,犯規是指與對方球員的非法身體接觸或進行違反運動道德的行為,每次被判犯規的球員都會被登記,則每個球員都容許有5次個人犯規,第五次就會被判離出場。一般來說,以下是籃球場上常見的犯規情況。

雙方犯規
在某些情況下,雙方球員會為了爭奪位置而發有激烈的動作,就是指侵人犯規的動作。球證就會判雙方球員一次雙方犯規,即每人一次個人犯規,然後按輪換發球法決定發球權。

違反運動道德犯規
當球員犯規嚴重粗野,又或者球員防守時並非針對籃球而是進攻球員,這很容易導致受傷,球證可判斷為違反運動道德犯規。如被判違反運動道德犯規,並且兩次違反,則不可在同一場比賽再參與比賽。除此以外,對方會得到罰球並之後有控球權。

技術犯規
是指所有球隊人員,包括球員、教練和其他註冊人員的非接觸性犯規。規則中定明,所有人不可對球證無禮、要服從球證判決、不能拖延時間、不可騷擾對方球員、扣籃球員除安全理由外不可掛在籃上等,新的規則更定明球員不能故意跌下以博取對方犯規也是技術犯規的一種。

打架
是針對在球場內球員以外的隨隊人員的打架行為的規則,違反者會被逐離場。

©legendsofbasketball.com

參考資料:籃球資訊網、運動之家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澳洲選手輸球洩憤 吃下8000多大卡慰勞自己

2016-08-17
話題趣味羽球球類

為了安慰自己輸球出局的心靈,澳洲羽毛球男雙選手沙旺·塞拉辛哈(Sawan Serasinghe)日前在被淘汰後,決定用瘋狂的卡路里來填滿他胃“一飽解千愁”。

他準備了一頓超級豐盛的麥當勞盛宴,總熱量高達8369卡路里!

對他而言這更像是一種解脫,他說:“為了比賽一直在控制飲食,終於是時候可以來亂吃一通了。”

塞拉辛哈生於斯里蘭卡西南部城市加勒,自6歲開始隨家人和里奇蒙大學(Richmond College)的教練參加羽球運動,曾贏得多項國內的青年賽錦標。

他隨家人移民到澳洲後,仍繼續參加不同的羽球青年賽及公開賽。

2015年2月,塞拉辛哈出戰大洋洲羽球錦標賽,與馬修合作奪得男子雙打比賽冠軍。在這年內二人又拿得懷卡托國際賽冠軍及瑪利拜朗國際賽亞軍。

早前他在羽球男雙預賽中,與拍檔馬修·周(Matthew Chau)連敗兩場後,再負台灣組合李勝木/蔡佳欣,比賽的第2局雖一度反撲領先,最終仍以兩分之差輸球,無緣晉級。

他亦寫到自己對此感到失望,「在第2局我們有個很好的機會延長戰局,可惜無法成功。」

他感謝所有在澳洲支持他的人,「原本希望以勝利來完結我們首次的奧運,即使對手的排名比我們高。」,並表示這3天自己曾與很多經驗豐富的隊伍比賽,獲益良多,希望能盡快回去繼續進行訓練,但在此之前先要放縱自己的肚皮。

澳洲羽球雙-沙旺·塞拉辛哈(Sawan Serasinghe)與馬修·周(Matthew Chau) ©David Ramos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