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SUPERACE極地超馬:超越自己 成就夢想
1
SUPERACE極地超馬:超越自己 成就夢想
2
HOKA  CLIFTON 9
鐵人夢想家吳承泰攜手戶外女神李佳穎 分享HOKA CLIFTON 9全新泡綿中底科技
3
華裔帕金森患者成功挑戰紐約馬 運動助其延緩病情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SUPERACE極地超馬:超越自己 成就夢想

2017-04-19
話題 跑步 新聞 超馬 越野跑 運動配備 馬拉松 跑步訓練

跑馬拉松,是一種群策群力的過程,你身邊總是會有其他跑者給你競爭的壓力或是同伴的打氣。而跑超級馬拉松,那則是一種自己和自己的對話。路程中,你和其他跑者也許會距離有數百甚至數千公尺之遠,也有些時候,整片荒漠只有你一個人,你必須在天地之間找到自己的方向,往終點跑去。

我們常陷入一種輪迴,在跑完一場馬拉松之後筋疲力盡,咒罵自己為何假日不好好睡覺而來頂著大太陽連續跑好幾個小時,但是卻在一轉身馬上又開始盤算下一次要報哪一場。那麼,你會想嘗試一下超級馬拉松嗎?

那只不過是把距離稍稍再拉長一點,然後再連續跑個兩三天而已。你可以的。

是的,你只要把當天的補水和食糧全背在身上,大概就是多背個十公斤的重量。這有什麼難?

超級馬拉松的意義就在於超越自己。你都可以跑完一場馬拉松了,何必滿足於這種跟幾千人一起跑的活動?你應該走出舒適圈,去嘗試人生更多的可能,挑戰自己,去參加一場超級馬拉松。

SUPERACE內蒙站

超越自我 超越極限 Beyond the Limit

極地超馬好手林義傑,他跑過24小時超馬賽、7天6夜撒哈拉沙漠馬拉松(Marathon Des Sables)、四大極地超馬巡迴賽(4 Deserts)、橫越撒哈拉、「擁抱絲路」1萬公里長征等等,在挑戰了世界上最艱難的、從零下3度到攝氏50度各種超級惡劣環境與距離的長跑之後,創立了「SUPERACE」這個品牌,其精神就在於「自我超越」、「領導」與「守護」,引領你追求超越自我極限與敢夢敢實踐的生活態度,做一個領先群倫的夢想實踐家。

因此,他來辦比賽,當然不會是一般的路跑賽,要辦就要辦可以拿到國際上去招募世界好手的極地超級馬拉松,也許有一天,SUPERACE的系列賽事,能與Marathon Des Sables或4 Deserts這樣的超級賽事齊名。

極地超馬好手林義傑

當然,一場賽事能否辦得起來,有沒有足夠的參賽人數是非常重要的,理想再高,沒有人共襄盛舉,再美的夢想終究只是夢想。

幸好,林義傑是個非常懂得實踐的人,他一步一腳印,成立公司籌辦賽事,至今SUPERACE台灣站已經邁入第四年,也陸續開辦寮國、蒙古、吳哥窟、新疆等站賽事,將他的理念推展到國際,更培養出一群死忠的擁護者,成為系列賽事的熟面孔。而且,這個品牌還經營起另一個重要的支線:運動機能服飾,至今已經推出第二季的服裝,深獲好評。

近日,SUPERACE在發表2017年春夏新品的同時,也舉辦了一場極地超馬分享會,除了林義傑本人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經歷與創辦動機,還邀請了兩位好手共襄盛舉,一位是知名跑步教練孫國欣,另一位則是近日竄起的超馬小鮮肉周青,年紀輕輕的他已經贏得許多相關賽事名次,備受矚目。兩位各自分享了超級馬拉松的基本概念與如何訓練,以及裝備補給等等相關知識,一起來了解:

林義傑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孫國欣:何謂超馬與如何訓練

孫國欣教練表示,所謂的超級馬拉松,就是超過馬拉松標準距離(42.195公里)的賽事一律以這個名稱概括,不過,當然不會有人無聊到去辦一場42.5或43公里的超馬賽,而國欣教練心目中的超馬是100公里以上才算。目前在台灣所舉辦的超馬賽分為以下四種:

連續賽:從起點到終點不間斷的賽事,目前台灣最長距離為橫越台灣246KM。
分段賽:賽程分多日舉行,每日跑一定距離的里程,目前台灣最長距離為環台賽。
場地賽:在一個場地之中重複繞圈的賽事,通常是計算在固定時間之內可以完成多少距離。目前最長時間為新生花博48H超馬賽。
越野超馬:顧名思義就是結合自然地物地貌,進行長距離的跑步賽事,通常不會沿著鋪設好的道路進行,也沒有嚴格規定路線,參賽者必須自行摸索出一條路徑前進。這種賽事有連續賽也有分段賽,SUPERACE所舉辦的就是這類型的賽事。

孫國欣在2017 SUPERACE台灣站

超馬如何訓練:循序漸進 多元變化

而在超馬該如何進行訓練方面,國欣教練首先要釐清的概念是不必為了衝跑量,長距離跑者最怕的就是身體恢復時間會拖很長,影響到平常生活與身體機能,把自己身體搞很糟糕,甚至生活起居都還要家人協助,而且還影響後續的日常生活與工作,那就非常不值得。國欣教練謙稱自己的跑量是所有超馬跑者最少的,一個月的跑量最多400公里,每次的距離也不會超過60公里。他認為衡量自己的體力與時間,安排適當的訓練量才是最適合你的。對他來說,經過比賽和訓練模式的調整,他已經自己找出一套系統,有效增加身體恢復的能力和肌群的耐受度,支撐自己撐過一場長距離的比賽。控制好跑量和恢復期,將訓練量控制在能參加比賽的強度,又不會造成身體的傷害,完賽之後還能正常過生活,那才是最理想的。掌握訓練和恢復的節奏,增加自己身體恢復能力,才能讓自己有更好的表現。

在訓練量的選擇與調配方式,國欣教練說他自己是用「土法煉鋼的漸進式」,也就是身體力行實際去訓練,針對比賽的距離,規劃訓練和休息,然後逐漸增加距離,並找出自己在多少距離會出現怎樣的狀況,而這些狀況是代表什麼問題,例如口渴、眼睛出現血絲、身體開始搖晃等警訊,發現是自己血糖不夠還是鹽分不夠等等,一項一項去找出問題加以排除和了解,就可以立即做補充和調整。比賽最怕自己不知道身體已經出狀況,在訓練時提早發現就可以預先做準備,免得實際遇到了會影響成績,甚至讓自己無法完成比賽。

孫國欣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那麼,若是設定要參加自己的首場百公里賽事,要如何準備?國欣教練建議的是給自己安排長一點的時間來做漸進式的訓練,排定計畫但勿操之過急,逐次慢慢地提升距離以增加自己身體的耐受度,例如假日安排自己去做20-30K的越野訓練去調整自己狀況,如此一來才能夠讓自己的身體適應如此長距離的比賽。

在訓練方式上面,國欣教練表示,超馬選手需要強大的恢復能力,若體能差不多的兩位選手,其中一位恢復得比較快,那就有可能有多一點能力在最後的路段去追擊等等,而在進終點時多贏另一位兩三秒鐘。而恢復能力的關鍵就在身體的有氧性,因此長距離的有氧跑,能提供較大訓練效能,他建議可以採用漸速跑、持續跑(讓身體長時間處在有氧狀態)、LSD、體感跑(舒緩跑)等四大主軸來安排自己的訓練菜單。再者,平時也可以加入一些協調性訓練,例如馬克操或繩梯等來增進自己的跑步技巧,這樣就能讓自己跑得更好更有效率;也可以做一些轉換訓練,例如越野林道、鵝卵石河床、海邊沙地等等,以多樣化的訓練方式讓自己能適應野外各式各樣的地理環境,也可以訓練到平時比較不慣用的肌群。

國欣教練特別提到,為了逼自己適應更高強度的比賽,他會給自己一些「自虐訓練」,例如拖著把所有裝備裝上的背包跑12小時,或是在大風大雨之中逼自己去跑步等等,不過他不建議大家採用,因為有生病或受傷的風險性,可別在比賽前就把自己身體搞壞了。

國欣教練在此也提供一套訓練課表(如圖),給有心想挑戰超馬的朋友們參考。基本上,第一組課表是一強一弱的配比,假日則調整為LSD及轉換訓練;第二種是針對超長距離賽事前的準備訓練,以強-弱-強-弱-強的方式訓練;若平日工作忙碌抽不出太多時間,就可以採用第三種比較緩和的訓練方式。

★持續跑:就是以你平均完成一場賽事的速度去做訓練,例如你可以用50分鐘跑完10K,也就是所謂5分均速,那麼你在做持續跑的訓練時就要全程維持這樣的速度去跑完。

★漸速跑:顧名思義就是慢慢加快速度的訓練方式,這項是國欣教練自己非常注重的訓練方式。以跑10K來說,前7K可以用你的平均速度跑,最後3K時,可以在每一公里提升一點速度,例如5秒,那麼你跑到第10K時你的速度就是4'45",一個月後強度加強,可以用每公里提升10秒的方式,最後第10K時你的速度便是4'30",以此類推,就可以慢慢提升你的速度。平時以這樣的方式做訓練、把身體基礎打好,就可以讓你有辦法在比賽上的中後段提升速度,成為在大家都筋疲力盡時還有餘力超過別人的那一個。若平時只練持續跑,若當天身體狀況不佳,那麼就很有可能在比賽後段掉速。

練好上述兩種練習方式,也可以用組合式的方式來增加強度,例如國欣教練自己設計了一個訓練菜單「2-4-1」,是以均速跑2公里、衝刺400公尺,再緩跑100公尺,中間不休息,一直循環重複這樣的訓練,以2公里的均速跑練好穩定度、以400公尺的衝刺拉高心肺能力,通常他的團員跑到第二輪的時候就會說自己跑不下去一定要休息。他表示,若你可以提升到做完5個循環,那麼你的速耐力一定可以大幅提升。

模式化訓練課表 孫國欣提供

在訓練之外,國欣教練也非常強調休息的重要性,你必須知道如何讓自己快速恢復,才能讓自己在多日賽的一天結束之後能迅速恢復,隔天再以滿滿的能量迎接新的挑戰。

最後,國欣教練說:「越野超馬是一種自我挑戰、是一種認識自己、是一種心靈沉澱的活動。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的突發狀況,往往只能靠自己判斷、解決。如果你害怕孤單、你不甘寂寞,那我希望你練練再來。越野超馬是條不歸路,我相信一踏上你就會愛上。」

2017 SUPERACE台灣站參賽者合影 孫國欣提供

周青:越野超馬的裝備介紹與SUPERACE參賽心得

現仍就讀文化大學體育系與企管系的周青,已經在冬山河超馬賽、台北國際超馬6H賽以及SUPERACE內蒙站拿過第一,還打破冬山河50km場地紀錄與分齡紀錄。這次應主辦單位的邀請前來,主要分享他去年參加SUPERACE內蒙站的經驗。

周青在2016 SUPERACE 內蒙站

首先,在裝備方面,周青表示要看賽事做準備,SUPERACE內蒙站屬於沙漠環境,因此如何克服沙漠跑步環境便成為準備的重點。再者,沙漠氣候乾燥,沿途資源缺乏,因此足夠的補給便超級重要。另外,他也表示參加這種沙漠賽事,每個跑者之間可能都會相隔很長的距離,因此也得要有自救的能力,準備一些救護用品、求救裝備等等,都能讓你在沙漠中萬一迷路或受傷能夠很快得到救援。

周青分享越野超馬裝備與補給準備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賽事補給 按時補給很重要

補給品方面,正餐他建議可以準備泡飯,沖水之後就可以食用,也很有飽足感,又便於攜帶,他除了泡飯,每餐還會吃一包泡麵。比賽時能量果膠、BCAA等等不可少,Gel他的補給方式是開賽後第一小時吃一包,接下來每45分鐘吃一包,由於他是菁英跑者,45km的距離他花5小時跑完,一天下來消耗7包能量果膠;BCAA的話他是以賽前一包、每小時一包、賽後再一包的方式食用,因此一天會消耗6包。至於沙漠乾燥,最關鍵的是流汗的補給品鹽錠,他說自己比較不太流汗,因此他一天只消耗4片鹽錠,若流汗量大的朋友可以依照自己的流汗量適時補充鹽錠。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補給品,例如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幫助中和化解運動之後所產生的自由基,以防止肌肉的痠痛。鎂則是一種肌肉的鬆弛劑,可以減少運動所產生的乳酸堆積,讓肌肉擁有更多能量,並減少運動後的抽筋與疼痛。周青還特別提到跑友給他的一種日本「肌鰹強」,這種魚肉抽出物製成的粉劑含有天然鰹魚胜肽,可以有效降低肌纖維中的乳酸含量,消除疲勞,增加運動持久耐力,他覺得蠻有效的。

周青參加2016 SUPERACE 內蒙站所準備的特殊補給品 周青提供

沙漠跑步耗力快 鬆軟沙土是大忌

在穿著方面,除了一般的跑服、小腿套、防風外套等等,周青特別提到,沙漠的沙顆粒非常細,在上面跑步鞋子非常容易進沙,會造成雙腳在鞋內容易滑動,他看到有許多跑友的腳後跟都起水泡或是黑指甲,因此他蠻建議大家準備防沙套,雖然難免還是會進一些細沙,不過可以有效避免這些惱人的問題。若不想花大錢買防沙套,大會工作人員也建議可以用雨鞋套來取代,一樣有防沙的效果,只是透氣性比較差一些。另外沙漠風沙很大,可以準備圍脖來防止沙子打在脖子上會很刺痛,也可以遮住口鼻防止吸進太多沙塵。

在沙漠中背著近10公斤的補給跑步,背包的選擇也很重要,周青說雖然他準備的是胸前和腰間都有繫帶的越野型背包,不過因為在沙漠中上下跑動時的震動幅度較大,下背被背包不斷擊打之後有些紅腫,因此他建議選購能夠更緊密與腰部貼合的背包。

周青參加2016 SUPERACE 內蒙站所準備的穿著 周青提供

分享完裝備之後,周青也提供一些心得給大家參考:

◎沙漠怎麼跑?
.跟著紅旗走:大會會沿途插上紅旗讓參賽者有跡可循。
.直上沒比較快:沙丘通常不易攀爬,迂迴繞旁邊走反而比較順利。
.觀察光源/風向/紋路/印記,幫助自己找到好路徑:沙漠中地形判斷很重要,早上通常迎光面的沙子比較乾,背光面的沙子比較溼,而後者踩起來會比較紮實比較好跑;另外就是紋路較深的沙子通常也比較硬,也比較好跑,這些都是在沙漠中跑步的通則。
.放輕鬆跑:一生中難得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在戈壁沙漠中跑步,因此不妨放鬆心情,享受一下沿途的風光。

◎沙漠越野跑的注意事項:
.冷熱很極端:日夜溫差很大
.⼩⼼起⽔泡:在軟沙上跑步非常容易起水泡
.下午常起風:沙漠地勢平坦,一起風帶動細沙打在身上還是會很痛的。
.傍晚沙蚊暴:沙漠中的黑蚊非常難對付,而且傍晚常是一大群出沒,非常可怕,防蚊用品一定要帶,而且遇到這種沙蚊暴請直接躲進帳篷。
.髒⼒無極限:沙漠水源稀少,不太有機會盥洗,要有心理準備。

周青提供

周青表示,藉由內蒙站這樣的極地賽事,讓他在痛苦的過程中看到各種美好,包括壯麗的風景、跑友們的相互扶持,以及當地民眾排山倒海而來的盛情等等,都是一生中難能可貴的經驗,他建議大家一定要排除萬難來嘗試一下!

周青提供
與會跑友大合照 運動星球/Oliver Wu攝影

關於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

極地超級馬拉松屬於亞洲超馬的指標
SuperRace(原名)是極地超馬好手林義傑參加極地超級馬拉松多年經歷而產生的概念。
在三天兩夜總計長達一百多公里的賽事中,選手在旅途中體驗自行攜帶食物、飲水、面對速度與體力的抉擇,並且對抗野外地形、生物、飲水、天氣、時間、體力消耗與速度的困難與取捨,同時也體驗在地觀光文化。
台灣屏東的浸水營古道、內蒙古的烏蘭布和沙漠及柬埔寨吳哥窟的叢林野間都曾是賽事跑道,賽事路線對選手而言代表著對於「自我體能的瞭解」、「自我生理機能」應用的挑戰,面對山間林道、大自然的生物,自我心裡煎熬、以及克服負向狀態的能力。


分站/一年有三場賽事:
台灣站:2018/1/20~22|2018活動簡章
新疆/內蒙:2017在新疆舉辦,日期為9/1~3|活動簡章
寮國/吳哥窟:2017在寮國舉辦,日期為12/15~17|活動簡章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鐵人夢想家吳承泰攜手戶外女神李佳穎 分享HOKA CLIFTON 9全新泡綿中底科技

2023-02-23
跑步話題馬拉松運動配備新聞HOKA鞋子

HOKA自2022年全球推出全新品牌精神「Fly Human Fly」,在國際知名度與銷售持續上揚,在戶外及跑步愛好者的支持下,成功於激烈競爭的國際運動品牌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針對台灣市場,HOKA 資深品牌經理黃微如表示:「台灣近年在跑步、登山等戶外運動風氣與運動訓練課程影響下,有更多消費者投入馬拉松、三鐵、越野跑等運動項目,帶動HOKA品牌能見度與討論度。而在HOKA眾多的產品線,CLIFTON為最經典暢銷系列,以輕量緩震、可自由無拘束跑步著稱,因此在CLIFTON 9上市推出之際,希望有更多運動愛好者一起穿上CLIFTON 9,體驗輕快飛奔、享受跑步運動的樂趣。」

HOKA  CLIFTON 9
鐵人夢想家吳承泰攜手女神李佳穎,分享HOKA CLIFTON 9全新泡綿中底科技。

放眼海內外運動賽場能見度與全球影響力逐漸提升的運動專業品牌HOKA,2/23正式推出經典跑鞋CLIFTON 9,以更輕盈、更緩震、更靈敏的腳感,創造自由奔馳的幸福體驗。同時,HOKA公布攜手戶外女神李佳穎擔任品牌大使,記者會現場暢聊幸福跑攻略就是穿上HOKA跑鞋,享受跑步的過程,感受輕鬆奔跑的暢快感。

此外,HOKA贊助選手鐵人夢想家 吳承泰亦現身發表會現場,暢談菁英選手享受跑步的心路歷程與新年度賽事計畫,更傳授李佳穎跑前動態暖身要訣,為兩人2023年的目標信心喊話!

 

吳承泰
鐵人夢想家吳承泰與女神李佳穎一同暢談跑步的心路歷程。

女神李佳穎分享幸福跑三大攻略

近年從演員角色成功跨足戶外主持的李佳穎,私底下是熱愛跑步的運動咖 ,一直是HOKA忠實粉絲,此次成為HOKA品牌大使,臉上洋溢滿滿的幸福感。最愛HOKA跑鞋穩定結構與中底緩震的平衡設計,改善其習慣性翻船與長距離路跑足弓塌陷的問題,在體驗CLIFTON 9後,李佳穎對CLIFTON 9極佳的穩定性與步態轉換、中底緩震的支撐平衡給予高度評價,加上輕量化設計,讓佳穎越來越愛穿著它跑步、越跑越開心,不論是工作與出遊,都帶著CLIFTON 9趴趴走!

近年維持每日跑步運動習慣的佳穎,分享每天最幸福的時刻就是享受跑步的過程,要能「跑」出幸福感,首先要找到鄰近且熟悉的私房路線、傾聽自己的聲音體感且不追求速度成績,達到一定程度的放空或冥想,排除負能量,重新充滿正能量;最後是穿上外型亮眼又兼具舒適感的HOKA跑鞋,體現運動也要時尚的態度,盡情享受幸福跑時光。

李佳穎
從演員成功跨足戶外主持的李佳穎,私底下是一位熱愛跑步的運動咖。

鐵人吳承泰總教練親身體驗

吳承泰
鐵人吳承泰親身體驗CLIFTON 9後,對更厚的中底、更輕的重量感到相當驚艷。

作為HTRC跑步班總教練的鐵人夢想家 吳承泰,亦分享跑班學員穿著比例最高的鞋款就是CLIFTON系列,在親身體驗CLIFTON 9後,對CLIFTON 9更厚的中底、更輕的重量感到相當驚艷。談到印象深刻的幸福時刻,承泰表示從小以奧運鐵人為最終夢想,除了會受每一次訓練成績進步而鼓舞,其實也相當享受賽場上與對手同場競爭拉鋸的過程,雖然都是微小的片段,但持續享受這樣的時刻,相信就能離夢想更近一步;發表會現場,吳承泰也傳授李佳穎跑前動態暖身的關鍵動作,除讓跑步時有更好的發揮,也能有效避免運動傷害發生,兩人也一起為2023年目標相互加油打氣、信心喊話!

CLIFTON 9全新回彈泡棉中底科技

承襲CLIFTON系列特色,CLIFTON 9維持Meta Rocker滾動式中底配置,創造極佳步態轉換穩定性;大底於重點磨損區配置耐磨橡膠,創造鞋重與耐磨完美平衡;更輕量的全新回彈泡棉中底科技,打造更靈活的觸地腳感,較前代增加3mm中底,創造更佳的緩震效果,跑者實測全新中底腳感除了柔軟舒適外,也同時帶來出色的推進力,提供更優秀的長距離跑步表現。

 

HOKA CLIFTON 9
全新上市的CLIFTON 9較前代增加3mm中底,創造更佳的緩震效果和出色的推進力。

新一代透氣網眼鞋舌翼設計,可防止滑動增加鞋面穩定包覆性;新增前側LOGO與後側鞋跟反光設計,讓夜晚跑步更安全亮眼。CLIFTON 9台灣定價NT$4,880元,有多款配色供跑友選擇,男款共活力橘/暗黃、城堡藍/天藍、迷霧灰/黑與百香果黃/玉米黃四色,女款共海棠粉/紫丁香粉、清新藍/冰藍、雲雨灰/冰藍與淡紫/桃子粉四色;男女共款有墨青/月見草黃、灰藍/冰河白、流沙色/蛋奶酒白、白、黑/白與黑等六色,將於指定通路陸續上市。

CLIFTON 9
全新推出的CLIFTON 9以繽紛色彩做為設計,讓你無論搭配何種服裝都十分亮眼。

資料提供/星裕國際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華裔帕金森患者成功挑戰紐約馬 運動助其延緩病情

2016-11-22
跑步人物誌故事馬拉松

2015年紐約馬拉松賽,有八位特殊的參賽選手在場上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吉米·崔 (Jimmy Choi) 與其他七位帕金森氏症患者。從2003年被診斷患上帕金森氏症開始,吉米·崔一直堅持運動鍛鍊,從不放棄的他也因為持續的熱血運動而慢慢恢復身體的機能,因而有了「時光倒流的感覺」。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現年41歲的吉米·崔患有帕金森氏症,這種疾病的最主要病理改變是大腦底部基底核與黑質腦細胞的快速退化,無法製造足夠的神經引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和膽鹼作用增強有關。腦內需要多巴胺來指揮肌肉的活動;缺乏足夠的多巴胺就產生各種活動障礙。故,當吉米的大腦告訴身體要移動,他的肌肉不見得能夠接收到這個訊息,有些時候,他的肌肉甚至會抽搐顫動不聽使喚。

華裔帕金森氏症患者Jimmy Choi熱愛跑馬,這是他於2014芝加哥馬完賽後。 ©THE MICHAEL J. FOX FOUNDATION

跑步時 足有千斤重

在跑步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右腳足足有5磅重。他的肩膀和脖子都抽筋了,嘴裡流出了口水,右臂也只能勉強擺動。有時候,他的腳趾會不自覺的蜷起來,他只能用走的方式來加以緩解。「看起來似乎是我必須要利用地面給自己的腳趾做按摩。」吉米說,但是即使他非常頑強,身體也總是會有不受控制的時候。

不過這並未阻止吉米跑步,到2015年底他已經累積了大約2,000英里的跑步里程。吉米居住在芝加哥的郊區,平日裡他就會在附近的道路和山徑上奔跑。自2012年開始至2016年底,吉米總共完成了70場半馬與11場全馬,其中包括2015年10月初的芝加哥馬拉松,當時他以4小時05分21秒的成績完賽。2015-16他連續兩年參加了紐約馬,而且2016年這場是他的第11場全馬,他在紐約馬最佳成績是3小時56分。透過持續的參加比賽,吉米已經為米高·J·福克斯基金會( Michael J. Fox Foundation)的福克斯團隊(Team Fox)募集了將近10萬美元的善款,這是一個關注帕金森氏症研究的基金會,Team Fox是特別專注於以運動提升大眾對於帕金森氏症的認知從而募款的隊伍。

吉米相信跑步有助於控制自己帕金森氏病症的徵候與延緩其發展。2015年受訪時,他說,「在過去的三年裡,我覺得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透過福克斯團隊,他聯繫到了一些其他患有帕金森症的患者,其中有七位也報名參加紐約馬,「我們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就像家人一樣,這也有助於我的治療。」

Jimmy Choi 完賽2015紐約馬。 ©tcsnycmarathon.org

加入米高福克斯基金會 跑步延緩帕金森氏症症狀

吉米是一名運動愛好者,在高中的時候,他就參與過摔角、籃球和足球運動,大學畢業之後,他在一家網路公司任職。起初,他的手指總是怪異地出現抽搐,他認為那是工作壓力造成而不以為意。2003那年,吉米27歲,醫生診斷出他患有早發性帕金森氏症。在8年的時間裡,他必須服用含carbidopa與levodopa這兩種成分的藥物,這兩種成分的結合能夠補充他大腦所缺乏的多巴胺。但是他不想面對病情,因此只拿藥而不去看醫生。隨着病情的不斷發展,他的自理能力也在不斷衰退,36歲的時候,身高180公分的他體重達到了113公斤,只能拄着枴杖走路了。

當有一天他抱着自己還是嬰兒的兒子Mason下樓,他人生的最低點在此刻來臨,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結果兩個人都從樓梯上滾了下去。他心想,「這實在太瘋狂了,我還年輕,我不想成為家庭的負擔。」他拒絕向疾病低頭,開始尋求他所謂的「神奇療法」,他報名參加了一個幹細胞醫療臨床實驗,雖然還不確定自己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療還是心理作用,這個實驗倒是幫助了他,他能夠丟下拐杖走路,然後還能夠慢慢跑起來了。

在一次搭飛機的時候,他閲讀了一本機上提供的Runner’s World雜誌,在其中讀到了一個帕金森氏症患者參與運動比賽還拿到了亞軍的故事。那個故事激勵了吉米,他對自己想,「如果他可以做到,我為什麼不可以?」於是他開始跑長跑,距離也拉長到幾英里。他的第一場路跑賽是Parkinson’s 5K,接著在2012年4月參加了威斯康辛州柯蒂奇格羅夫市(Cottage Grove)的一場半馬賽,然後他就停不下來了。「跑得越多,我就感覺身體越來越好了,」他說。

研究顯示,騎自行車、在跑步機上跑步和太極氣功與其他運動都有助於減緩帕金森氏症的徵候。科學家推測體能活動能夠提升腦中多巴胺的份量或者形成一種新的大腦與肌肉的溝通管道來取代這種疾病對於原來大腦與肌肉溝通機制的摧毀。吉米相信這種熱愛跑步的心態——專注於搖擺雙臂與抬起腳步跨足往前的動作——能幫助他重拾身體的機能。「這是一種肌肉的記憶或只是一種習慣,」他說,「現在當我走路,我能夠走得穩定多了。我在上下樓梯時也能夠更平衡穩定。」

在2012年9月,吉米參加了芝加哥半程馬拉松賽,接著他將自己的眼光放在10月的一場全馬。不過當時這場馬拉松的全馬已經報名額滿,他只有尋求公益募款的途徑來讓自己有機會上場跑。就在此時,他發現了TEAM FOX這個組織,也很快地投身其中,成為活躍的一員。基金會的負責TEAM FOX的員工史蒂芬妮·帕朵克(Stephanie Paddock)很清楚地回憶到在芝加哥馬拉松上第一次遇到吉米的情景:吉米在自己的頭上剃了一個基金會的狐狸LOGO,後來他每年參加這場比賽都會理同樣的髮型,不過之後還加上了芝加哥的市旗與天際線在狐狸後面。

吉米在臉書上也為同樣是帕金森氏症的TEAM FOX成員成立了一個社團。他們在其中交流跑步技巧、分享自己的挑戰,並組織了一個隊伍,要挑戰一場在春天舉辦的50英里接力賽。「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在上面看到一些跑步跌到或是在路跑中遇到跑步或擺動雙臂有困難的訊息,」史蒂芬妮說道,「不過,我常常馬上就會看到一整串加油打氣的往來回應,那感覺真的很窩心。」

Jimmy Choi 與 Team Fox 隊員。 ©THE MICHAEL J. FOX FOUNDATION

未來目標是挑戰IRONMAN超級鐵人賽

現在吉米每週訓練跑大約50英里的總里程。他通常選擇晚上等孩子們都入睡之後才外出跑步。帕金森氏症的一個症狀就是失眠,因此對於他來說夜間跑步是最輕鬆舒服的。他平均每次運動時,每小時要吃一次上述的藥,但有時需要多吃一點來讓他的肌肉更有活力。因此,他跑的路線總是圍繞著藥局或是他兩位兄弟或是父母的家,他們都住在不遠的社區。

當被紐約馬主辦單位問到參加2016紐約馬的目標時,吉米說他自己設定在3小時20分內完賽,不過他也沒有把握拖著還是有點跛的右腿可以順利完成。然而,對於他的長程目標,他倒是有點興奮,因為他想挑戰IRONMAN超級鐵人賽。「游泳對於我來說是最有挑戰性的,」他說,因為他若參賽肯定會在水中待超過一小時,「不是因為我沒法游那麼遠,而是,我在水裡面怎麼吃藥?」

不過這些在未來可能都不是問題,因為已經有一些實驗性的研究出現了,例如有一種防水的灌藥器可以持續地供應藥液,或者有種療法可以讓他完全免除對於藥物的依賴。這些可能性也成為提供吉米持續募款的動力之一。他的妻子雀兒雖然不跑步,不過一直都是他的最佳啦啦隊隊員,他們夫妻倆也在今年春天籌辦了第一場路跑賽「Shake it Off 5K」,這名字來自於泰勒絲的同名歌曲,也來自於吉米想要擺脫帕金森氏症的那種筋攣顫抖,更來自於他想要從他生命中種種挑戰中重新站起來的那種動力,他想要鼓勵大家擺脫病魔的控制走出來,活出更快樂的人生。

在2015年9月的時候,他八歲的女兒卡琳娜也為TEAM FOX完成了自己人生裡的第一個鐵人三項比賽,並且為這個組織募到了2,500美元的善款。「當完賽時,她對我說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可以去哪裡報名下一場比賽呢?」吉米笑著說,「她像老爸一樣愛運動,這實在令我很開心。」女兒的成功也激勵着自己,吉米表示,儘管紐約馬拉松是一場非常艱難的賽事,但是自己還是會勇敢地往前跑去。

Jimmy Choi 到處參加路跑賽為米高福克斯基金會募款。 ©THE MICHAEL J. FOX FOUNDATION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