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有何不同?
1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有何不同?
2
瘦身減脂的關鍵點是蛋白質
多攝取蛋白質能幫助瘦身減脂?這項研究告訴你該攝取多少
3
運動完,吃還是不吃?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有何不同?

2017-05-03
知識庫 飲食 營養補給 觀念

動物性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並不相同,但是兩者差異非常微小,但是要做為生長肌肉的原料來說,那可以確定動物性蛋白質會比植物性蛋白來的較好,因為從動物的肌肉中所攝取的蛋白質,其氨基酸比較類似人體肌肉所需要的。

植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蛋白質 ©SamadiMD.com

但是,要如何判斷它們的差異以及哪一種蛋白質的營養成分較高呢?其實它們蛋白質的差異以及營養價值取決於消化速度和該種蛋白質所含胺基酸的種類和組合。

一般來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蛋白質,它們其營養價值就比較高,像是動物性蛋白質裡面所含的蛋白含量高於植物性蛋白,因為動物性蛋白質較接近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而且它所含的必需胺基酸種類齊全,由於人體的蛋白質是由20種胺基酸所組成,其中有12種是人體可以透過自身生化反應合成的稱為非必需胺基酸,剩下8種胺基酸是人體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提供,這就稱為必需胺基酸,植物性蛋白中就是缺少這種氨基酸,因此,這類蛋白質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的程度也會有些差異。

從一般食物來說,雞蛋的蛋白質是動物蛋白質中質量最好的蛋白質,因為它非常好消化,而且吸收利用率能高達95%以上,而在眾多的植物性蛋白質中,營養價值最高的就是大豆蛋白,但是,對於健身的人來說,要攝取動物性蛋白為主會比較好。

雞蛋是動物性蛋白質中最好吸收的蛋白質。

除此之外,在動物性蛋白中的乳清蛋白也是非常好力於人體吸收,因為裡面的成分是最接近於母乳,由於母乳是為了要讓嬰兒食用而產生出來的,消化吸收良好也是必要的條件之一,正因為能夠確保自然消化吸收,讓身體更容易攝取利用,因此,取自於牛乳乳清蛋白對於同樣身為動物的人來說,也較好吸收。

一般來說,植物性蛋白的來源有豆類、米麵類、全穀根莖類、蔬菜、水果等,而豆類是植物蛋白最佳的來源,肉類的話,來源有蛋類、肉類、海鮮等,但是目前國人所攝取的蛋白質均偏高,特別是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當人體膽固醇過高,是因為飽和性脂肪酸及動物性膽固醇攝取過量間接造成,所以容易導致肥胖與疾病,故在膳食中的比例不宜過高。

總而言之,雖然動物性蛋白更適合人體吸收,但是不代表植物性蛋白沒有效果,如果將豆類、肉類、蛋類等蛋白質食物混合來食用,相對的就會相互提高兩者間的營養價值,會比單一吸收動物性蛋白質來得更好。

資訊來源:fitobe.com、wiki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多攝取蛋白質能幫助瘦身減脂?這項研究告訴你該攝取多少

2020-03-26
飲食知識庫觀念飲食方式增肌減脂

如果你是一個崇尚低醣或高蛋白飲食的人,一定會想要多吃多少蛋白質才能幫助瘦身減脂?但你真的覺得要吃越多蛋白質才能有效率的達成目標?也許有的人會說要吃到總熱量的40%或是更多,接下來我們將透過一些研究數據來告訴你要吃多少蛋白質,才能找出每日最佳的蛋白質攝取量,以達到健身和運動的增肌減脂目的。

瘦身減脂的關鍵點是蛋白質
找出每日最佳的蛋白質攝取量,以達到健身和運動的增肌減脂目的。

每日多少蛋白質?

攝取更多的蛋白質會更好嗎?其實,除了蛋白質之外任何營養攝取過多都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當你在進行減肥減脂的時候,根據營養指南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應消耗的蛋白質佔總熱量的10%至35%。

另外,有一些科學家也認為當瘦身者攝取更多蛋白質食物,會讓減重瘦身的成果更加擴大,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蛋白質水平維持在建議的指導範圍內,並透過三項研究發現,這些減肥者從每日攝取的蛋白質中消耗了25%到30%的卡路里,讓他們減去更多的體脂肪並大量的提升基礎代謝率。

每日蛋白質的攝取比例
根據營養指南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應消耗的蛋白質佔總熱量的10%至35%最為理想。

在一項對超重婦女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並分析這些肥胖者的蛋白質攝取量,首先,將她們分為兩組分別為高蛋白(30%)高乳製品飲食與低蛋白(15%)低乳製品飲食,最後發現高蛋白組與低蛋白組相比,她們減去更多的體脂肪並獲得更多的肌肉,而低蛋白組雖然體重有變輕但也同時失去肌肉!

這項研究的發起人認為,低蛋白組雖然體重減輕但也伴隨著延重的肌肉流失,這樣的結果將會造成基礎代謝率的降低,也就表示會大量的減少身體所能消耗的熱量,只要一恢復正常飲食就會讓身體立即復胖。另一方面,高蛋白組透過改善的身體組成可能會幫助他們在短期和長期內燃燒更多的熱量與脂肪。

但是請你要記住!如果你攝入過多的熱量(無論它們是從哪個營養攝取而來),你的身體與體重都會上升;即使有一些研究表明,蛋白質的攝取量增加比油脂或碳水化合物要來的好,但別忘了「減重與減脂」才是你的最終目標,因此,攝取適當的卡路里仍然是你目標達成的關鍵點。

運動的人該攝取多少?

如果你是將運動訓練做為減重與減脂計劃的一部分,那麼就需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當然,你一樣可以採用營養指南建議的10%至35%做為基本量,並在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之間取得最高比例,或者你也可以採用簡單的計算公式來規劃你的蛋白質需求量。 專家建議一般的減重者每公斤需要0.8-1g的蛋白質,而重量訓練者或是運動員則每公斤需要1.2-1.7g的蛋白質,但是這裡的重量訓練者或是運動員通常是指每週運動10-12小時以上的人。

需要額外補充嗎?

首先,你要先確認自己每餐的蛋白質比例有多少,一般來說食用原型又健康的食物都可以滿足你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舉例來說,你知道一顆蛋有多少蛋白質嗎?一般來說一顆雞蛋可以供應約5g的蛋白質;而其中蛋清就含有約4g。透過了解食物的營養組成比例,你就可以更有效率的控制所有的攝取量包含熱量;另外,運動人常吃的雞胸肉大約113g(4OZ)就可以提供26g的蛋白質。

現在你不如就立刻開始計算你每日需要多少的蛋白質,才能正確又順利的完成減脂與減重的目標吧!

延伸閱讀:計算每日卡路里的攝取比例。

資料參考/draxe、milklif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

運動完,吃還是不吃?

2016-08-29
運動部落營養補給運動生理運動營養健身書摘飲食史考特醫師

運動完飢腸轆轆時,要不要硬ㄍㄧㄥ?吃還是不吃?能吃什麼?本篇要解除大家的疑慮!

本文作者史考特醫師

我常被問到:剛運動完肚子好餓,這時候吃東西會不會吸收更快?會不會全部變成肥肉?要吃什麼才對啊?
「運動完,吃還是不吃?」這可是個大哉問!讓我來為大家簡單地解說一下:

就像汽車有油箱一樣,人體肌肉所需的燃料(肝醣)被儲藏在細胞內以備不時之需。不管是游泳、跑步、打籃球、重訓,只要是中等強度以上、會讓人感到喘的運動,或多或少都會消耗肌肉裡的燃料(肝醣)。

運動之後不補充養分、肌肉中的肝醣存量不足,會讓疲勞感持續,短期內的運動表現就不如平常水準,就好像開了汽車不加油一樣,等到下一次要上路的時候,就開不動啦!

如果你習慣空腹運動,或是個每天都運動的狂熱份子,運動過後補充碳水化合物能幫助你更快地從疲勞中恢復。

碳水化合物補充燃料、蛋白質修補肌肉

研究發現,運動後的肌肉因為承受了壓力及微小的損傷,此時如果補充一些蛋白質,提供肌肉必須的材料來自我修補,可以減緩甚至逆轉蛋白質流失的過程。
發表於2001年《美國內分泌與新陳代謝期刊》的研究也告訴我們:運動後立刻補充營養,能促進蛋白質合成達到平時的3倍之多。
如果你想要加速肌肉復原,那麼運動之後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是個理想的習慣。

2006年,加拿大學者約翰.貝拉第(John Berardi)找來6位單車選手,在60分鐘的訓練後,他們分別被給予: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補充品
˙碳水化合物
˙零熱量的安慰劑

結果他們發現,在熱量相等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加在一起,比單獨補充碳水化合物更能促進肝醣的增加。在下圖,我們可以見到三種不同營養品對於補充肌肉內肝醣的效果;肝醣的單位為mmol/L,亦即每公升體積的肌肉內含有多少「微莫耳」的肝醣分子。各位不理會這艱澀的名詞也無妨,從圖表上可以明顯看出,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一起食用,效果更好!

運動後該怎麼吃?

歸納以上結論,中強度運動(如慢跑、游泳,或是任何一種會讓你有點喘,沒辦法講完一整句話的運動)之後應該要補充養分。運動後,肌肉細胞會打開細胞膜上的通道歡迎血液中的糖分進入,以補充消耗殆盡的肝醣庫存。此時吃下碳水化合物,提高血液中的糖分,正是投肌肉細胞所好。

此外,碳水化合物能提高胰島素的分泌、阻止運動後肌肉分解──也就是能夠抑制運動後肌肉因細微損傷,而導致的肌蛋白流失狀態。
講到這裡,我們來談談實際應該如何執行:

何時吃?

空腹運動的朋友(距離上一餐4小時以上),運動後應該盡快地補充養分;如果距離上一餐不到4小時,則盡量在運動後2小時內補充。如果上一餐才剛吃飽就去運動,運動後甚至完全不用補充熱量也沒關係。

吃什麼?

如果是以「增肌」或是「恢復體能狀態」為主要目的,碳水化合物應以能快速消化吸收的醣類(蔗糖、果糖都不錯)為主,想要喝含糖飲料、吃個餅乾或是麵包都可以。如果是以「減脂」為訴求,最好選擇高纖蔬果作為碳水化合物的來源。
蛋白質則盡量以動物性或「高品質」的植物性蛋白為原則,乳清、蛋、乳製品、肉類、豆類都是不錯的來源。如果剛好遇到用餐時間,吃一頓營養均衡的正餐當然是更好的選擇。

乳清蛋白

Tips
‧增肌或恢復體能狀態:能快速消化吸收的醣類,含糖飲料、餅乾、麵包+動物性或高品質的植物性蛋白。
‧減脂:高纖蔬果+動物性或高品質的植物性蛋白。

吃多少?

這端看個人的目標與進餐習慣而定。如果你的訓練目標是運動競賽,或是長肌肉增加重量,那麼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克的碳水化合物與0.4克的蛋白質應該是一個最低標準。舉例來說,一個70公斤的成人若想長肌肉,運動完之後至少要攝取56公克的碳水化合物與28公克的蛋白質。相反地,如果減重才是你的目標,那麼每公斤體重攝取0.4克的碳水化合物與0.2克的蛋白質,應該已經相當充足。因此一個70公斤的成人目標是減重的話,運動之後則是攝取28公克的碳水化合物與14公克的蛋白質。

Tips
‧競賽或增加肌肉:每公斤體重→0.8克碳水化合物+0.4克蛋白質。
‧減重:每公斤體重→0.4克碳水化合物+0.2克蛋白質。

Dr.史考特1分鐘小叮嚀

以上為一些運動後營養補充的原則性建議,但這絕不是適合每個人的「金科玉律」。要知道,運動營養是個高度「客製化」的學問,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生理特性,需要慢慢實驗調整,才能掌握最理想的飲食策略。各位讀者可以把這些原則當成是一個出發點,由此慢慢去嘗試、記錄、調整方向。
希望本篇解除了各位讀者的疑慮,以後運動完飢腸轆轆時,不用再硬ㄍㄧㄥ啦!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史考特醫師(王思恒)新書《Dr.史考特的一分鐘健瘦身教室》——用「科學」✕「圖解」破除迷思,打造完美體態!
書籍資訊 請點此

/ 關於史考特醫師 /
史考特醫師

史考特醫師,本名王思恆。從醫學院時代開始著迷於健身運動,空閒時間不是在運動/烹飪/進食,就是在研究運動/飲食/健康的科學知識,是個健身呆。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