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格鬥選手必練的踢擊與膝擊肌力訓練
1
格鬥選手必練的踢擊與膝擊肌力訓練
2
奧運身高優勢可以奪金?短小也能精悍
3
運動武士 Ivan Hsu:運動就像念書一樣,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方法

格鬥選手必練的踢擊與膝擊肌力訓練

2017-05-19
知識庫 武術競技 訓練動作 書摘 臀部肌群

踢擊和膝擊是在格鬥中最常被使用到的技巧之一,不過,你可知道要強化這些攻擊的技巧與力道,該著重在哪方面的訓練?

從表面上看,會認為踢擊和膝擊是靠大腿的力量,其實與大腿關係不大。事實上,大腿反而會減慢攻擊的速度。如果你的大腿非常粗,光是要移動這些額外的重量就不可能快得起來。

踢擊和膝擊真正的威力是來自於腰肌與髂肌,股直肌是唯一支撐髖屈肌的大腿肌肉。當你用單腿站立時,讓你穩定而不致倒下的是臀中肌與小腿肌肉。所以你只需要加強這四個肌群。

踢擊是格鬥中最重要的攻擊技巧之一。

人體正常來說,慢肌纖維(第 1 型)的直徑比快肌纖維(第 2 型)小。而研究顯示,腰大肌約有 60% 是由快肌纖維構成,但此部位的慢肌纖維卻比快肌纖維來得大,顯然與常識出現矛盾。

腰肌的慢肌纖維變得肥大,但快肌纖維卻沒有,表示腰肌只發揮了維持身體姿勢穩定的功用,而這也代表快肌纖維缺乏大量爆發性訓練的刺激。

需要用到雙腿進行攻擊的格鬥者,一定要改進這個弱點。

為了讓腿部更能積極發揮攻擊力,就必須盡可能使用高重量來訓練髖屈肌。以生理功能來說,要刺激此處的大量快肌纖維,這是必要的訓練。

! ​警告
你雖然格鬥者需要加強鍛鍊腰肌與髂肌,但這樣做也造成一些問題,這也是髖屈肌的矛盾之處,因為加強鍛練這些肌肉,會有兩項負面結果:

1. 短期來說,有些訓練會傷到椎間盤。

2. 長期來說,過度訓練的屈肌會造成下部脊椎拱起。錯誤的脊椎位置伴隨肌力訓練帶給脊椎的強大壓力,會大幅提高下背受傷的風險。為了避免這些問題,你需要做以下動作:
☞在訓練腰肌與髂骨肌群後,用跨步來伸展
 圖1  。
☞吊在單槓上,舒展腰部脊椎。

站姿抬腿

這是針對股直肌、腰肌、髂肌,以及腹肌群的臀中肌與小腿肌的孤立訓練運動。

為什麼格鬥者需要練這個動作
★ 專注訓練讓踢擊與膝擊更強的肌肉上,同時也能改善單腳站立時的平衡感。

採用站姿,將槓片或是啞鈴放在左大腿膝蓋上面一點,勿直接壓到膝蓋  1 。

以左手穩定重量,用右手搭在穩固的機器或牆壁維持平衡。保持左膝蓋彎曲,盡量抬高  2 。接著降下左腿,直到左大腿與地面垂直。 左腿做完一組動作之後,再換成右腿做一組。

重點提示
在每個反覆次數之間也可以把腳放在地上稍稍停頓,如此可讓你用上更大的重量。

變化動作

 A  可以用彈力帶取代啞鈴。將彈力帶纏繞在略高於膝蓋的位置,另一端用對側腳踩住。

 B  也可以結合彈力帶與啞鈴,同時受惠於兩種阻力結合的效果。

 C  若要訓練穩定肌群(臀中肌與小腿肌),就盡可能減少用手做平衡(或完全不用手)。

結合彈力帶與啞鈴強化訓練強度。

 D  原本抬腿時是屈腿,可改成腿在整個動作過程都伸直。

 E  也可以使用特別為抬腿設計的機器,讓你不用擔心平衡的問題,雖然比啞鈴要容易操作,但對同時需要訓練平衡能力的格鬥者卻不怎麼實用。

用機器做強化訓練。

優點
抬腿訓練到的部位,是在格鬥中很重要,卻在其他訓練中常被忽略的肌肉。

缺點
這項訓練一次只能做一邊,所以會花上更多時間來完成。

! 風險
訓練腰肌群會拉扯脊椎。必須保持背部挺直,小心不要拱起下背。如果抬腿的過程中感覺脊椎在移動,就不要把腿抬得那麼高。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旗標出版,Frederic Delavier 與 Michael Gundill 著作《格鬥肌力訓練解剖聖經:動員全身爆發力出擊,培養僵持肌耐力克敵制勝》一書。

肌力訓練對格鬥或綜合武術是不可或缺的要件,因為肌力訓練可以透過以下五種方式去增進你的運動效益:
1. 讓爆擊更有力量。
2. 增進肌耐力與對抗性。
3. 增加動作範圍 比如踢腿。
4. 可以成為有效的防禦手段去減少破綻。
5. 減少慢性運動傷害。重複性的強力出拳,會導致肌肉關節的原發性傷害,肌力訓練可避免不必要的創傷。

市面上有許多針對肌力訓練設計的器材與裝備,其實只要運用槓鈴及啞鈴的訓練動作便綽綽有餘。 由於槓鈴與啞鈴的便利性與訓練效益,本書會以這兩樣器材作為訓練課表的核心。

過去的格鬥技巧教學並不強調因材施教,而近期在自由搏擊最大的進展,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格鬥風格。

遵從這理念去設計你的肌力訓練課表,能夠避免盲目地遵循他人或冠軍選手的格鬥風格。人並非無堅不摧的剛體,要成為為一位頂尖鬥士,就必須正視生理上的條件,因此本書將告訴你發展出屬於自己格鬥風格的肌力訓練課表。


•旗標科技《格鬥肌力訓練解剖聖經》 請點此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奧運身高優勢可以奪金?短小也能精悍

2016-08-11
知識奧運里約奧運武術競技話題

人們看著奧運比賽時,也許正想著自己有沒有能力參加奧運。還有,參加奧運需要什麼先天條件?答案幾乎是沒有標準的。

可能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的人不具備所謂的運動精神,超乎想像的堅毅和運動能力。但有一件在體育界普遍存在而視的要素就是:你的身高。

這個議題不只是在談論籃球或排球,身高帶給你明顯的優勢,其實籃球員球位置打的不同,身高也會有不同的偏好。 現實是高度帶給你一個明顯的優勢,就像短跑,身高優勢是在一開始認識或從事一項運動時,尚不代表成績好壞的要素,但是一旦你開始搜尋最優秀的運動員,他們的身高就是你看到的趨勢。

相較於許多運動,馬拉松運動員是較矮的,因為體重輕是一個巨大的優勢。此外,舉重選手也相較矮其他運動矮,因為當身體承受到極大的重量時,精實集中的肌肉有助於支撐及吸收這些壓力,而且就舉起同樣的重量而言,身材精短的人做功距離也較短 。

一位華裔的曲棍球專欄作家Alvin Chang曾做過一項統計,幾乎所有成功的曲棍球職業選手的身高都在6英尺1英寸(183公分)左右。

若再以1976年至今,美國男子奧運金牌得主的身高數據來分析,多項奧運金牌得主的身高平均落在180公分,仔細觀察,下列幾項運動員的實際身高差異並不大,但是假如你是一位游泳選手,那身高一定要夠高才能佔到優勢。

©vox.com

當然不是每種運動都有身高上得優勢,如果身高不適合還是要訓練,不是沒用,只是事倍功半,訓練當然有改變體形的效果,但還是比不上先天的選材。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武士 Ivan Hsu:運動就像念書一樣,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方法

2016-07-05
故事專訪武術競技健身人物誌

運動能把身體練好,但如何能將心智練好呢?身為健身教練的Ivan,除了平時教導學生運動外,其實他最大的興趣和專長是合氣道。合氣道除了訓練身體的穩定,最深層的意義是心智的磨練,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Ivan教練他在鍛鍊自己的過程中,是如何讓自己一步步地往前邁進,成為一位內外兼具的好教練。

運動武士 Ivan Hsu

我覺得自己這輩子都離不開運動了

運動對Ivan教練來說就好像是與生俱來一般,Ivan說:「打從國小跳進泳池的那一瞬間,我就覺得自己這輩子都離不開運動了。」就好像魚永遠離不開水一樣,運動,就是Ivan教練生命中的一部分。在學生時期,雖然不是田徑隊出身,但是熱愛運動的他,只要一有空,便會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武術或其他與運動相關的課程。即使到了出社會工作,放棄運動這四個字也從未出現在他的字典過。

沒有一定的輸贏,只有心境的高低

除了運動之外,Ivan教練也喜好研讀一些歷史相關的文學,他認為我們現在在做的每件事,一定都是跟過去有所連結,才會演化出現在的模式。就好比運動來說,其實人類本生就有動的能力,只是在環境的演變之下,這些東西漸漸被覆蓋,以至於是後天才開始訓練運動。所以Ivan希望自己能夠結合這些歷史,把大家失去的能力找回來。但必須先從自我的修練開始,於是在某個因緣際會下,他開始接觸合氣道。

與柔道或空手道不同的是,他沒有一定得輸贏,不需要以大壓小、二大於一。在開始合氣道之前,首先必須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因為它除了對於核心與心肺能力的訓練,也是心智的訓練,當心情平穩下來後,氣才能慢慢進入你的體內,一層層地鍛鍊你的身體,使你的身體慢慢回復於穩定的狀態。

人會選運動,運動也會選人,這個項目不分男女,但更適合個性不好強的人,因為在合氣道的世界中,沒有一定的輸贏,只有心境的高低。而對於Ivan教練來說,要將一件事情做好,不是越高越好,唯有真正的內在,才能真正突顯外在的高,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喜愛合氣道的理由了。

你認為你會害怕,所以你才害怕,如果有一天你告訴自己,我一點也不怕,那就是克服的開始

每個人都有內心無法克服的障礙,Ivan教練也不例外。他說:「我什麼都不怕,就特別怕高。」但如果不克服這個懼高症,也許在未來,會失去很多的機會。一直不斷要求自我成長的他,為了克服這樣的障礙,他毅然決然地跑到泰國學習跑酷這項極限運動。跑酷如同其它運動一樣,對身體的益處良多。但較特別的是,它需要非常專注的精神以及面對恐懼感,同時它是利用身體是自然的狀態下去訓練,可以把人類很原始的基本能力找回來。

這項運動除了幫助Ivan教練漸漸克服懼高恐懼外,如前面所述,他希望自己會了之後,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把這些逝去的能力找回來。他說:「其實很多恐懼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你認為你會害怕,所以你才害怕,但是如果有一天你能夠開始試著告訴自己,我一點也不怕,那就是克服的開始。」接下來他也想嘗試高空彈跳,讓自己往克服恐懼的更高一層邁進。

只要肯動,都是運動

「運動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要把他想的太難或是太簡單。」Ivan說。如果你是剛開始接觸運動的朋友,首先應當將自己最基礎的能力找回來,因為當這些能力還不足時,就開始嘗試路跑、三鐵等重度運動,相對來說受傷的機率自然也會提高。習慣之後,便開始練習持之以恆的心態,運動跟許多的專業技能一樣,唯有不斷的練習,才能有好的效果,並嘗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當中,告訴自己,並不是只有在健身房才能運動,上班的路途、做家事…等,只要肯動,其實都是運動的一種。
 

運動修身也修心

心理學的專業是Ivan教練近期在攻讀的項目,他期許自己的未來成為一位運動武士。除了突破大眾對於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迷思之外,其實運動還能培養內心的素質,素質越高,能幫助到的人就越多,幫助的人越多,就會發現自己的內涵也越來越深,反觀這些成長,其實都是因為喜愛運動而來的。
 
運動就像念書一樣,是一個能解決問題、獨立思考的方法。目的則是克服一切將會遇到的問題,同時它也是最公平的事,下多少功夫,才會有多少收穫。「希望漸漸地,能在台灣每個角落,都能看到大家隨時都在運動。」這是Ivan說的,也是他心中最偉大的理想。

Ivan Hsu/profile

CSCS/NSCA認證私人教練,著有《纖、挺、翹,10分鐘練出美體線!:私人教練教你好萊塢明星都在練的自我體重瘦身法(隨書附贈教練指導動作示範DVD)》一書。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