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讓游泳者最放鬆身心的仰式Backstroke
1
讓游泳者最放鬆身心的仰式Backstroke
2
海上長泳48公里! 史上首位女性從法拉隆群島游到舊金山
3
米克·凡寧並未真正遭受鯊魚攻擊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讓游泳者最放鬆身心的仰式Backstroke

2017-05-23
知識庫 水上運動 游泳 訓練動作

仰式,又稱背泳,是一種人體仰臥在水中的游泳姿勢。仰式包括反蛙式和反爬式,因為臉朝向在水面上,呼吸很方便,但是游泳者看不到在往哪裡游,容易游錯方向。仰泳是唯一運動員在水中開始的姿勢,其它都是跳入水中。

仰式 ©enjoy-swimming.com

歷史起源

仰式是人體仰臥在水中進行游泳的一種姿勢,仰式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有較長的歷史,1794年就有了關於仰式技術的記載,但是直到19世紀初,游仰泳時仍採用兩臂同時向後划水,兩腿做蛙泳的蹬水動作,即現在的反蛙式。

自1902年出現自由式技術後,由於此技術合理和速度快,就開始有人採用類似自由式的兩臂輪流向後划水的游法。但是直到1921年才初步形成了現在的仰式技術。
 
仰式技術由於頭部露出水面,呼吸方便;躺在水面上,比較省力。因此深受中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喜愛。1900年第2屆奧運會仰式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其中包括反蛙式和爬式仰式。反蛙泳是最早出現的一種仰泳,動作近似蛙泳,而身體姿勢相反,即人體仰臥水面,兩臂從頭後經體側向後划水。最初幾屆奧運會上的仰式比賽都是採用反蛙泳姿勢。 1912年第5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採用兩臂輪流划水、兩腿上下打水的仰式技術,以1:21:2的成績獲得100米仰式冠軍,顯示了爬式仰泳技術的優越性,而反蛙泳逐漸失去在競賽中的意義。

仰式漂浮觀念

初學者學習仰式時,將身體仰臥於水中,很容易身體呈凹形,尤其腹、腰部份曲屈沉入水中。因此,初學者須先學仰式漂浮與水中站立。
 
1. 原地漂浮要領:
(1)兩人一組輔助漂浮。
(2)小池教學椅。
(3)靠岸抓壁漂浮。
 
2.蹬牆漂浮要領:
全身放鬆雙手前平舉,手扶池邊,雙腳屈膝,腳底撐於池壁,出發時頭先平放水面,雙手輕放離開池邊,腳底往池壁輕蹬,挺腰,身體維持平面,眼睛平視正上方,另一個人一手輕扶泳者後腦或頸部,來協助漂浮。
 
3.水中站立要領:
先吸一口氣,再做動作,曲身、收下巴、眼睛看池底收腰,同時雙手往體側伸開,再往腳尖處壓水同時收腰,待雙腳站穩池底時才能做水中站立動作,鼻子在水中做吐氣後,口出水面用口輕吸氣。

©countryswimschool.com

Tips
練習仰漂的目的,在於使身體感覺仰臥於水中的平衡感。

仰式腿部要領

在仰式技術中,腿部動作是保持身體處於較好角度、水平姿勢的因素之一,並且踢水動作不但可以控制身體的擺動,而且能產生一定的推進力。仰式的腿部動作是以下壓動作和上踢動作組成,即直腿下壓,屈腿上踢。

下壓動作:腿向下壓的動作是藉助於臀部肌群的收縮來完成。在整個腿下壓動作中,前三分之二由於水的阻力,是膝關節充分展開,腿部肌肉放鬆。當打腿下壓到一定程度,由於腹肌和腰肌的控制,停止向下,而過渡到向上移動,由於慣性的作用,小腿仍然繼續向下,而造成膝關節彎曲,所以在腿下壓的後三分之一是屈腿的。
 
上踢動作:當腿部動作下壓結束時,由於水對小腿的阻力和大腿肌肉的牽制,大腿與小腿構成約135-140度角,小腿與水平面約成40-45度角。此時打小腿彎曲到最大程度,小腿和腳對水面較大。上踢動作的開始,就需要用腳打的力量和速度來進行,並逐漸加大到最大力量和速度。當打腿向上移動超過水平面就結束向上的動作,此時膝關節接近水面。隨後小腿和腳也依次結束向上,是膝關節充分伸展,構成向下鞭打的動作。
上踢動作是以大腿帶動小腿,小腿帶動腳來完成的,並且在任何情況下,盡量不要是膝關節或腳尖露出水面。上踢時,腳尖應內旋以加大對水面積。

©keyword-suggestions.com

實際腿部練習

1. 陸地教學法:坐於泳池邊,臀部盡量靠近池邊,雙手後撐於地面,做上、下踢水練習,應著重腳踝關節之放鬆。
 
 2. 水中教學法:
 (1).教學椅練習法:
 (a)小池:躺著練習。 (b)大池:二疊一教學椅教學法。
 (2) 帶輔助器材:帶浮腰或雙手持浮板(不可用抱的)浮板置於腹部,仰姿蹬牆漂浮踢水前進。      
 (3) 仰姿蹬牆漂浮後踢水前進,雙手放身體兩側輕輕划撥。
 (4) 仰姿蹬檣漂浮後,雙手伸直於頭後,大拇指互扣踢水前進。

©enjoy-swimming.com

Tips
學員踢水向上時,應固定膝部,保持在水中。

仰式臂部要領

1. 泳者手臂划的軌跡要長。 
2. 泳者手臂划的動作要快,稱划數。划長越長,速度越好,划數越快,速度越佳。 泳速快,划長與划數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划長與推進是成正比,對阻關係不大。力就捷泳與仰泳選手而言,手划為主要前進原動力。划長也同樣受表面、正面、渦流三種阻力的影響,游泳姿勢正確,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阻力,而且可以增加推進力。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海上長泳48公里! 史上首位女性從法拉隆群島游到舊金山

2016-07-04
游泳水上運動人物誌故事

若要挑戰海上長泳,英吉利海峽是多數人的選擇,已經有超過3千人成功泳渡這片冰冷的海域。

但是,在世界最極端的海上馬拉松長泳領域,從美國加州法拉隆群島到舊金山這條鯊魚出沒的路線,肯定是最艱難的一條。直到今天,也才僅有4個人挑戰成功,而且他們全部都是男性。

今年38歲,原籍紐西蘭,任職於Adobe公司的金·錢伯斯(Kim Chambers)在今(2015)年8月9日當地下午創造了這個歷史,以17小時12分的連續游泳,在兩艘船的伴隨之下,成功從法拉隆群島游到舊金山金門大橋。

Kim Chambers締造海上長泳歷史 ©Liz Hafalia/The Chronicle
Kim Chambers從法拉隆群島游到舊金山大橋下,全程30英里 ©Google

「這是世界上最難的開放水域游泳,」錢伯斯的教練維托·畢耶拉(Vito Bialla)說道。他當時駕著其中一艘船跟隨錢伯斯游完全程,「我覺得她現在是世界最頂尖開放水域泳者了。」

現居舊金山的錢伯斯在上週五晚間乘船到法拉隆群島,並在晚上11:30跳進太平洋,身上僅著泳衣(而不是防寒衣)。她徹夜奮力往目標游一直到清晨,而當時這座城市還在睡夢之中。當天下午,風變大了起來,而錢伯斯精疲力竭,感覺自己在放棄的邊緣,因為她幾乎無法吞下他船上的伙伴扔給她的食物。

「我知道如果我碰到船,這場挑戰就結束了,」錢伯斯說。「我不得不將手往下划得更深以保持前進,但是,當我看到金門大橋時,我知道我更不能放棄了。」

Kim Chambers勇敢挑戰舊金山灣海域長泳 ©Kate Webber/Outside Online

錢伯斯終於游到金門大橋下,跟隨在旁的船將她拉起並載她到舊金山遊艇俱樂部。支持她的朋友們都聚集在此,用歡呼聲和感動的哭泣來迎接她,她緩緩將自己疲憊且因為有點失溫而顫抖不已的身體撐起來走上碼頭去。

「這整個過程實在非常令人震撼,」站在碼頭上的錢伯斯說,「我想要這個榮譽,但我知道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大自然,而這將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克服,這也是我所嘗試過最可怕的事情。」

錢伯斯對於許多人來說,仍是一個激勵人心的好榜樣,因為她僅以六年便成為世界級開放水域的泳者。然而在八年前,醫生曾經宣告,她恐怕再也不能走路了。

Kim Chambers完成壯舉後不禁放聲大哭 ©Kim Chambers

在2007年從樓梯上重重摔下之後,她受了非常嚴重的腿傷,幾乎導致截肢。這位前女芭蕾舞者於是以游泳來保持健康和復健。由於她非常勤於游泳,他身體回復速度變得非常快。

她成為史上第六人,同時也是第三位女性,來完成「Ocean's Seven」七海長泳馬拉松游泳挑戰的勇者,其中包括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夏威夷莫洛凱海峽和愛爾蘭北海海峽,後者她以13小時,歷經並忍受了數百隻水母的螫傷痛苦後才成功穿越。

但錢伯斯說,法拉隆群島是「最艱難的游泳挑戰,並非北海海峽。」

「天氣難以預料,而且水裡有大白鯊,」她說。

Kim Chambers常在舊金山灣區海域游泳 ©Liz Hafalia/The Chronicle

舊金山海岸的島鏈與海棚是出了名的鯊魚成群出沒之地。法拉隆群島上面的海象族群引來大批飢餓的,並且是世界體型最大的大白鯊群,最大的可長達19英呎(約5.8公尺)。(完全成熟的大白鯊平均可以長到13至15英呎長。)

在前一週,錢伯斯的朋友賽蒙·多明格斯(Simon Dominguez)也挑戰了要成為第一人完成從舊金山到法拉隆群島反方向泳渡的壯舉,無奈接近終點時他遇上一頭在附近盤旋的大白鯊,儘管夏天不是鯊魚旺季。鯊魚很可能被多明格斯脖子上被鹽水劃傷而流出的血所吸引而來。雖然距離終點僅有三英哩,多明格斯充滿無奈挫折只能放棄,但錢伯斯這次挑戰成功,無疑也激勵了他。

「她完成這個挑戰,也把我沒能游完的遺憾全部一掃而空,」當時在另一艘船上的多明格斯說道。「她真的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錢伯斯的媽媽從紐西蘭一路飛奔而來支持她的女兒,當時也在船上一路相隨。

「昨晚我在看她在水裡奮鬥,我對於她的毅力和體力感到無限的敬佩,」喬絲琳·錢伯斯(Jocelyn Chambers)說。 「這是一個人追隨夢想的旅程,因為你可以從中體會到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請看CBS的報導:

Kim Chambers還完成七海大挑戰 ©Kim Chambers/kimswim.com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米克·凡寧並未真正遭受鯊魚攻擊

2016-05-16
戶外運動水上運動話題新聞

職業衝浪選手米克·凡寧 (Mick Fanning) 2015年7月在南非J-Bay衝浪錦標賽遭遇大白鯊攻擊的片段(點此)像恐怖片的某個場景,佔據了各大新聞版面。在影片中觀眾看到,一陣波濤洶湧之後,一片超大背鰭出現在這位三次世界衝浪冠軍得主身後,他當時似乎嘗試要擊退這尾巨獸,然後一陣浪頭襲來擋住視線,讓觀眾驚恐等候了10秒鐘;後來,像是奇蹟般的,凡寧從混亂之中毫髮無損逃脫出來。

圖片翻攝YouTube

但我們要理解,這事件的關鍵因素是發生在鏡頭之外。鯊魚專家安迪·卡薩格蘭德 (Andy Casagrande) 說,「我不會說這是一個攻擊。」卡薩格蘭德是一位經驗老道、專注於大白鯊生態的水底攝影師,他曾為國家地理頻道、英國廣播公司等拍攝影片,作品包括探索頻道的鯊魚週。「結局可能只有一個,但他很幸運。」

凡寧在事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覺得在看到背鰭之前,這頭鯊魚似乎被他的腳繩纏到了。對於這點,卡薩格蘭德說,應該就是救了凡寧的關鍵因素。「在拍攝鯊魚時,我已經看到這類現象好多次,」他說,「當牠們碰觸到繩索——不管是拴在籠子上面的或是一條錨線——他們會立即做出本能反應。這就像有人在你的背部潑冷水,你會立即彈開。」

卡薩格蘭德認為凡寧的腳繩碰到了鯊魚的臉或鰓,導致牠反應激烈、粗暴地想逃脫,過程中很可能把凡寧撞下板子。「事實上,凡寧的腳繩可能救了他一命或他的四肢,」卡薩格蘭德說,「如果鯊魚已經盤旋了一兩圈,也許一口調查性的試咬就可以命中凡寧大腿的股動脈。」

大白鯊出現在凡寧身後。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坊間對於這頭鯊魚的品種有許多猜測。由背鰭來看,卡薩格蘭德說,這頭鯊魚很可能有八到十英尺長、不是完全成年的大白鯊,但也絕不是一頭小鯊。(年輕的大白鯊捕食一般小魚和魟魚,而成年大白鯊的目標一般則是更大的獵物。)卡薩格蘭德也提到,雖然看起來很像是凡寧的下肢被咬到,但鯊魚比較像在調查凡寧是否是一個可以食用的獵物,而不急著痛下殺手。

「如果這是一個狙殺的行動,牠們通常會由下方接近獵物並展開快速攻擊,目標通常是頭部或尾部,」卡薩格蘭德說,「牠們會先讓獵物失去行動力或判斷力。」

此外,這頭鯊魚在碰到凡寧的腳繩之後就馬上離開,證明卡薩格蘭德所言非虛,這很可能只是牠在對凡寧做一些好奇性的調查。「現實情況是,如果這頭鯊魚是在真正的捕食模式之下,牠是不會在意是否被腳繩糾纏到的,」卡薩格蘭德說。「當牠們從海底衝上來,牠們已經準備好要大開殺戒了。」

種種事跡顯示,這頭大白鯊並不想獵食人類。雖然,根據國際鯊魚攻擊檔案所記載,從1960年到2013年間,大白鯊在南非僅有59次攻擊人類的事件。換算下來平均每年僅有一次襲擊,在這麼一個聚集了成千上萬衝浪者,超過1700英里的綿長海岸線上。但,位於南非東南岸的Jeffreys Bay傑弗里斯灣,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它卻也代表了一個相對的鯊魚攻擊熱點,在過去20年中至少有八次鯊魚襲擊事件。在這次攻擊事件發生後,當地官員正在考慮使用空拍機或定點攝影機來定期檢查鯊魚的出沒情形。

今年的比賽時機也不對,卡薩格蘭德補充說明。除了讓選手在大白鯊的狩獵場衝浪,比賽期間正逢沙丁魚大遷徙經過當地。每年夏季期間,數十億的小魚擠滿南非海岸線,吸引了上百隻鯊魚前來獵食,「這就像你抱著一顆橄欖球想要往前衝,但是卻碰巧對上塞倫蓋地國家公園的動物大遷移,密密麻麻的動物群向你衝過來,然後後面跟了一整群獅子的那種情境。」

凡寧:「我不好吃啦!」(設計對白) 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大白鯊:「我只是剛好在附近,然後被一條腳繩纏住,接著就被踢惹好幾下。(哭哭)」(設計對白) 圖片來源:metro.co.uk
大白鯊:「抱歉咬了你,我只是想把噁心的味道咬掉。」(設計對白) 圖片來源:PETER BROELMAN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