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表演藝術跨界體適能 迸發全新運動創意
1
表演藝術跨界體適能 迸發全新運動創意
2
37年來第一人 台師大教授洪聰敏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院士
3
臺北世大運聖火傳遞LOVE路線圓滿完成 前半段精彩紀錄片搶先看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表演藝術跨界體適能 迸發全新運動創意

2017-06-14
話題 綜合 新聞 UNDER ARMOUR 活動

馬戲、芭蕾舞、鼓擊、現代舞四種表演藝術,結合體適能綜合訓練,而且還是為一般民眾所設計的課程,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今年夏天,這個看似天馬行空的概念就要在國家兩廳院實行。由兩廳院與UNDER ARMOUR攜手合作的《運動你的藝術》系列活動,邀集國內頂尖表演藝術家與體適能教練們,將於七月展開一連串活動,精彩可期!

國家兩廳院13日舉辦《運動你的藝術》系列活動記者會,知名表演藝術家與教練連袂擘畫藝術結合運動版圖。

馬戲╳運動 探索特技與日常生活動作的關係

馬戲是一種與常民最為親近的表演,包含特技與雜耍的種種高難度動作,往往令人看得目不轉睛、嘖嘖稱奇。現在,你也有機會可以親身體驗馬戲特技的箇中趣味了!昨(13)日代表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出席兩廳院記者會的余岱融在會中談到,馬戲是一種以人為出發點的特技表演,雖然訓練強度高,還有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但一切都是從人體肢體動作出發,因此,在這次的工作坊課程中,FOCA團員們將會帶領民眾一同探索馬戲與日常生活動作的關係。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將包含疊羅漢與雜耍球兩大主題活動,讓民眾體驗並挑戰疊羅漢中各種涉及攀爬、肌耐力與平衡技巧的身體動作能力;而雜耍球則會讓你體驗到從一顆球玩到好幾顆球,還得同時照顧到每一顆球,不讓它們掉下來有多麽具挑戰性,這除了會訓練到肢體動作,還會讓你提高專注力,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是非常刺激又有趣的。而合作設計課程的知名教練甘思元則提到,這個課程希望打造一個「生命的體驗場」,透過一些特技表演的自由運動,除了寓教於樂,藉由一些好玩但富挑戰性的活動,培養自己重拾身體的基本能力,藉而形塑更好的生活品質,這是他從事教練工作一直以來的努力方針。

7月4日首場課程「馬戲工作坊」由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力格運動健護中心創辦人甘思元教練(右)攜手合作。

芭蕾╳運動 培養肢體美感並不難

一般人總認為芭蕾舞是只有專業舞者才能駕馭的項目,不過,負責課程設計的編舞家葉名樺即將聯手力格運動健護中心的洪梵恩教練來顛覆這種刻板印象!名樺老師說,雖然芭蕾舞是一種既痛苦又浪漫的運動,而且藝術不像競技運動一樣追求分數或成績,不過對於意志力的展現與自身訓練的目的可說有共同目標。此次課程將以芭蕾基礎訓練出發,結合運動訓練對於身體的控制,在學習芭蕾暖身動作的同時,也學習正確的運動技巧,對於身體有較佳控制能力之後,再來更進一步學習基礎的芭蕾動作,就很容易可以上手,讓你免除對學習芭蕾的恐懼,你會了解,原來跳芭蕾舞並不是一種遙不可及的事情!

7月5日第二場課程「芭蕾舞工作坊」由舞蹈家葉名樺老師與力格運動健護中心教練洪梵恩教練(右)攜手合作。

鼓擊╳運動 一動一靜淬煉身心靈

優人神鼓是從台北木柵山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打擊表演藝術,其中結合太極導引、宗教靜心、傳統武術、民間戲曲等等元素,是一種獨創的當代肢體訓練法。在此次課程中,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高漢耀教練將從優人特有的八段錦暖身法開始,融入體適能的元素在變化的四式動作之中,再透過擊鼓練習讓學員感受到優人的擊鼓美學,由靜至動探索身體對於鼓浪的震撼。優人神鼓代表賴奕杉表示,優人的訓練哲學是先從安靜開始,沈澱心靈、排空雜訊之後才能以純淨的身心靈和鼓產生共鳴,而擊鼓本身也是一種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因為你必須先以馬步將身體放穩,才能以上身發力專注擊出節奏。優人的訓練本身就融合許多元素,這次課程更加入了科學的體適能訓練,藉由這樣的跨界合作,讓學員更能透過訓練更加認識自己的身體,並達成一種身心靈的平衡狀態。

7月6日「打擊表演工作坊」由優人神鼓與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創辦人高漢耀Gary教練(右)共同推出課程。

現代舞╳運動 即興揮灑、開發專屬肢體動作

現代舞是一種融合戲劇與音樂,並旨在顛覆傳統僵化形式的舞蹈,強調身體的線條與運用,為人所知的先鋒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一收一放的技巧,深深影響了我們所熟知的一些流派,包括雲門舞集等等。而現代舞還有另一種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即興(improvisation),隨著當下的思緒與心情轉折,沒有刻意編排、隨心所欲地跳出動作,憑感覺帶動身體律動,是一種極為自由的舞蹈形式。此次兩廳院「現代舞工作坊」將由豪健康運動工作室創辦人朱奕豪教練與荷蘭舞蹈劇場舞者吳孟珂合作,以即興為基礎,從肢體的開發與探索開始,藉由遊戲的方式讓學員們除了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也學習如何運用肢體表達意念與情緒,透過一些趣味性、開放性的活動,讓學員了解「即興」的意義,並在課程的進行中開發專屬於自己的肢體動作,讓你更懂得「用身體說話」!

7月7日「現代舞工作坊」豪健康運動工作室創辦人朱奕豪教練將與荷蘭舞蹈劇場舞者吳孟珂合作推出課程。

《運動你的藝術》系列活動共規劃四場《運動你的藝術 工作坊》及一場大型戶外派對。7月4日至7日的工作坊,每晚不同主題,分別由馬戲、芭蕾舞、打擊表演、現代舞領域的優秀表演藝術家與專業運動教練共同規劃全新課程,民眾可以親身體驗,發掘出自我內心意志力的質與量、感受藝術與運動淬煉出的火花!此外,7月8日週六午後在國家戲劇院生活廣場舉辦大型《運動你的藝術 戶外派對》,邀請更多民眾共同參與,總計5場活動將在6月17日(六)中午12點於兩廳院售票系統正式開賣。有興趣的民眾請至兩廳院售票網活動專區購票或臉書粉絲團了解。

國家兩廳院跨界攜手UNDER ARMOUR,《運動你的藝術 感動來自敢動》系列活動正式起跑!

撰文、攝影/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37年來第一人 台師大教授洪聰敏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院士

2018-10-03
綜合故事心得分享新聞話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獲選為2018年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Fellow,National Academy of Kinesiology,US),該學院是全球體育運動學術界最高殿堂,92年來頒發140多位國際院士中,僅4位非美籍華人,而洪聰敏是暌違37年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也是該學院成立至今第二位台灣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

赴美授證書  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恭賀

洪聰敏於9月22日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的年度學術會議上,與其他12位共同受頒發為新任院士,並從主席Bradley D. Hatfield手中接下院士就任證書。洪聰敏成為2018年唯一新當選的國際院士及華人,會議中,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Tip S. Thorne、下屆主席Bradley J. Cardinal都在場恭賀。
 
Bradley J. Cardinal表示,事隔37年,洪聰敏成為第二位來自台灣的國際院士,代表他在人體運動學領域中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也確信他將成為激勵下一世代的最佳典範。

洪聰敏與2017年諾貝爾理獎得主Tip S. Thorne(右)合照

知識便利貼|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
「人體運動學(Kinesiology)」是美國高等教育界用來描述體育、運動科學以及其他與人體動作有關學術領域的通稱。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成立於1926年,自此開始遴選院士,以美籍學者為主,外國籍學者則為國際院士。至今(2018年)獲選院士人數共725人,其中140多位為國際院士,獲選院士者代表他在人體運動領域有極崇高學術地位,且是終身榮譽。

國際院士大多數來自歐洲,少數來自亞洲,至今僅有4位非美籍華人,台灣有則兩位當選。台灣首位獲選的蔡敏忠(已故)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41級校友、前國立體育大學創校校長、教育部體育司(當時國內體育與運動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首任司長,於1981年獲選;第二位即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洪聰敏。另兩位非美籍華人則是中國上海體育學院院長陳佩杰、香港浸會大學退休教授傅浩堅。

美國國家人體運動學院院士就任證書

貧農之子→桌球國手→大學教授  運動改變一生

洪聰敏出生南投草屯鄉下,從小家中經濟貧困,父母都是文盲,而他靠著「運動」改變了一生。25歲前,洪聰敏是個桌球國手,他國小四年級就開始學打桌球,17歲當選為國手,一路獲獎無數,直到25歲從球場退休。沒想到退休隔年,竟發現他患有地中海型貧血,才知道以前跑步或打球時,為何容易比別人疲累。

洪聰敏表示,桌球培養了他的抗壓能力和韌性,也養成自我良好的紀律 。在還不知道自己有地中海型貧血的情況下,他經由不斷訓練,最終能在20分鐘內跑完5,000公尺,證明了人的身體有很高的潛能與可塑性,只要給身體機會,循序漸進適當刺激,身體就會慢慢達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1989年,洪聰敏從台師大體育系碩士班畢業,赴美國馬里蘭大學人體運動學系攻讀博士;1997年返國後,便聚焦運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成立多個運動心生理學實驗室,他培養出的碩博士生中,現在不乏在美國及台灣擔任大學教職。

學術成果助亞奧運選手   洪聰敏:適應刺激環境,成功就會到來

在學術上,洪聰敏特別關注兩大研究議題:一為競技運動表現之認知神經機制與控制,就此發現運動表現最佳心理狀態的大腦皮質活動特徵,以及透過神經回饋控制之方法。二為運動對大腦認知神經功能的影響,發現不同運動處方與老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以及其他一般對象的關係;研究對於採用運動處方來提升大腦功能,特別是前額葉的執行控制功能,具有重要的方法與證據貢獻。
 
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超過140篇論文、專書章節超過20章、國際研討會論文超過150篇,並被運用在幫助國內亞奧運選手提升國際競賽成績,以及幫助體育老師、特教老師提升運動教育的績效。因此,洪聰敏今年也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肯定。
 
他表示,自己身為運動員及體育人,深深感受運動對國家社會可以產生的助益,往後將持續以研究來推動競技與健身運動,幫助國家運動員為國爭光,並促進全民身心機能降低照顧費用、提升運動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洪聰敏說:「現代人很容易失去動力、信心,希望透過自己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希望。像我這樣患有地中海型貧血的人都能成為國手、中學沒唸書卻能成為教授,所以大家不要自我設限,只要多花一些時間,慢慢適應刺激環境,成功就會到來。只要給自己機會,就會發現,人真得有無限潛能。」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秘書室公共事務中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臺北世大運聖火傳遞LOVE路線圓滿完成 前半段精彩紀錄片搶先看

2017-08-09
綜合台北世大運新聞話題

臺北世大運聖火傳遞依「LOVE」路線跑遍臺灣22個縣市,L、O、V、E四條路線均已順利傳遞完畢,8月10日起展開台北市12區的最後巡禮,歡迎民眾前往加油打氣。組委會今日公布路線前半段三部影片,讓大家感受一下聖火傳遞的種種挑戰與樂趣!

臺北世大運聖火首站挑戰攀登玉山主峰。 臺北世大運組委會/提供

2017臺北世大運聖火傳遞自6月20日於義大利杜林引燃聖火,並接續於義大利拿坡里、泰國曼谷、韓國大邱進行國際傳遞後,於6月29日光榮返台,在臺北市陳景峻副市長的護送下,由代表臺灣至大邱交接火炬的火炬手-陳詩欣將聖火交接給臺北市柯文哲市長。接著就展開國內聖火傳遞,傳遞首站為玉山,接續再進行22縣市依LOVE(=台北)路線的聖火傳遞。

世大運聖火傳遞期程表 臺北世大運組委會/提供

世大運聖火目前在台北市12區接力傳遞中,敬請期待後續官方釋出的各段精彩記錄影片!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