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
Fit Strong飛創國際專任證照講師
TPPPC孕產婦訓練/PS型體訓練專家認證
Fit Asia 台灣/中國講師 FEA台灣/中國講師
2016~2018 體育署運動企業認證合作講師
IFBB運動營養專家/康復專家講師
IFBB業馀健體比基尼選手
FB 筋肉媽媽
推拿、指壓、按摩是不少人忙碌之後消除疲憊的好方法,但醫師提醒,如果按摩後發現脊椎異常痠麻,要留意可能是傷到脊椎了!一名年僅21歲的搬家工人林男,某次在按摩師按壓下背時,突感右腳痠麻,過幾天竟軟腳,連油門也踩不了,就醫才發現椎間盤突出已嚴重壓迫神經,所幸經神經外科醫師開刀治療後改善,恢復健康。
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許詠鈞表示,患者前來就診時,自述因工作性質,經常需彎腰負重而腰痠背痛,每月定期按摩2到3次。某次在一輪按壓推拿過後,師傅加碼為他整脊,按壓下背過程中,林男忽然感覺右腳一陣痠麻,「像是有電流流過」。
林男原本不以為意,沒想到隔天彎腰搬重物時,下背感覺異常、無法伸展,右腳也軟腳無力,右腳盤沒辦法抬起。就近到醫院檢查,發現是椎間盤嚴重壓迫腰椎神經,但因林男擔心開刀會有副作用,決定尋求中醫保守治療。
怎料過了幾天後,林男發現右下肢無力症狀加劇,連開車都無力踩油門、煞車,經轉介來到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門診就醫。經過檢查後才確診為腰椎第5節周邊的椎間盤突出、脊椎神經壓迫導致右下肢無力。
許詠鈞表示,椎間盤是人體一節節脊椎間如橡膠般的緩衝物,富有彈性,可緩衝外力對脊柱的震盪,也可增加脊柱的運動幅度。檢查發現林男的椎間盤並未滑脫,椎間盤突出或破裂,透過椎間盤切除減壓手術即可改善,不需要打鋼釘或是放置其他植入物。
在醫療團隊建議下,林男以微創顯微鏡做椎間盤切除與神經減壓手術,術後當天下午即可正常下床走路,右腳無力症狀也完全改善。
許詠鈞提及:「不少病患非常擔心脊椎神經開刀會導致癱瘓,但其實,現今脊椎神經手術已非常發達且安全,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手術前透過核磁共振與神經傳導檢查,可正確找出脊椎病兆位置,術中全程神經監測,以及高精密度顯微鏡、內視鏡等設備的應用,大大增加手術對於脊椎神經的保護與安全性。
許詠鈞提醒,即使中醫針對脊椎疾病有許多傳統治療手法,如針灸、推拿、中藥、熱敷等,號稱不必開刀的治療方式,但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尤其本身脊椎問題嚴重者,若推拿、整骨不慎,可能導致無力甚至癱瘓。
許詠鈞建議,若因推拿或外力造成脊椎不適,切勿迷信脊椎手術會導致癱瘓而不開刀,拖延治療恐造成脊椎神經永久性損傷,應積極就醫藉由準確的核磁共振掃描找出病因,並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法對症下藥,別一時輕忽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我在不知不覺間做出的動作和姿勢有可能帶給膝關節致命的影響!」
假如我們長時間反覆採取相同動作和姿勢,會在不自覺間造成膝蓋的負擔和壓力。不好的動作和姿勢會變成膝關節炎的原因或是使膝關節炎惡化,所以姿勢不良的人一定要好好矯正姿勢。正確的姿勢能讓各個部位的肌肉分散承擔本人的體重。維持良好的姿勢是最棒的膝蓋保健方式,也是預防膝關節炎的絕妙對策。
正確站姿是脊椎、脖子、背和腰從側面看必須自然而然地呈一直線。正確地打直身體能預防關節炎,特別是能吸收膝關節炎患者提東西的動作產生的衝擊,減少關節和肌肉的負擔。
請站在全身鏡前,依循下列指示慢慢地改良姿勢。維持做5次、每次30秒的正確站姿,是非常簡單的運動。
• 耳朵和肩膀不傾斜,維持水平。
• 兩邊肩膀保持水平高度,不要內縮或傾斜。肩膀不要用力,自然地維持水平。
• 收緊下巴,頭頸部不過份向前凸出,腰背稍微使力挺直。
• 膝蓋不過分用力伸直,雙肩打開與肩同寬。
• 從側面看,頭部、背部、骨盆、膝蓋到腳踝呈一直線。
現代人使用電腦的時間增加,所以坐姿更加重要。平常不管我們是坐在沙發上或椅子上,或是地板上,都要維持正確坐姿。
• 看電腦螢幕,或是看電視,又或者是其他凝視前方的時候,頭和肩膀必須呈一直線(看前面的時候)。打開肩膀,膝蓋和臂部同高或稍微高一點。不要聳肩,放鬆肩膀,手放在扶手上或自然地垂下。
• 坐1小時之後要稍微轉動脖子或是每30分鐘就伸展脖子。
• 如果是必須久坐的情形,每小時要坐在椅子上簡單地伸展膝蓋和手臂。伸展的同時,雙腳與地面呈水平伸直,腳踝朝身體一側拉伸10次。
• 盡量不要坐超過1小時以上,每間隔30分鐘或1小時起來活動5至10分鐘,用簡單的伸展動作,放鬆脖子、肩膀和腰部,緩解緊繃的肌肉。
• 躺下起身的時候:不能平躺著突然起身,應把身體傾向某一側,以側身姿態利用手和手臂支撐,慢慢地起身。接著手撐在牆上或其他可以支撐身體的地方,慢慢地站起來。
• 長時間坐著的時候:每30分鐘要伸屈膝蓋,這樣站起來的時候才不會造成膝蓋的負擔。
• 站立或坐著不動的時候:時不時活動腳趾頭。
• 長時間坐著的時候:中途要找時間伸屈腳和膝蓋,這樣站起來的時候才不會造成膝蓋的負擔。
• 必須提東西的時候:膝關節炎患者和膝關節炎罹病高危險群要避免提重物。如果一定要提東西,請用兩手來分攤重量,腰略微前傾,提供腹部力量,感覺自己把重物的重量分散到全身之後再走。
• 要拿起放在地上的東西的時候:膝關節炎患者不要做彎腰提起放在地上重物的動作。如果是逼不得已的情況,一定要拜託身邊的人幫忙,因為站著的時候,彎腰提東西反而會增加膝蓋的負重。
• 本文摘自高寶書版,高湧坤著《一輩子不疼痛的膝關節:關節與軟骨再生醫學權威教你膝蓋用到100歲》一書。
本書特色
★ 知名關節與軟骨再生醫學權威專家高勇崑院長的膝蓋保健法★
百歲時代來臨,想要隨心所欲地享受生活,就要開始為各種關節問題做好準備!
關節炎是導致許多人生活品質低落的一大主因,不僅痛起來超乎想像,長期不適更容易造成憂鬱;若能趁早學會正確使用膝蓋,便能邁入快樂的百歲人生!
與年紀無關,人人皆有可能得到關節炎,因此別再把膝蓋不舒服看成小事了。本書提供膝蓋自我檢查表,只要符合兩項以上,就要特別留意,並開始保養膝蓋。
不良的生活習慣與姿勢才是膝關節炎的常見病因。
久坐不動、愛翹腳與盤腿坐、長期維持相同姿勢、體重過重、熱愛菸酒等皆會為膝蓋帶來負擔,書中會告訴你應該盡量避免的行為,以幫助延長關節壽命。
運動的同時,請注意膝蓋發出的警訊。
熱愛跑步、重訓、球類運動的人請注意,運動過量有時反而對膝蓋有害。本書將解答關於膝蓋與運動的各種疑問,讓你減少膝蓋損傷的機會。
你知道嗎?關節炎是可以預防的。
關節炎是與生活型態有關的慢性病,而預防的祕訣就是:維持適當體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持續進行肌肉強化運動。書中將傳授最重要、最實用的知識與技巧。
不論幾歲,想在下半生擁有自如的行動力,現在就該開始好好保養膝蓋。
更多《一輩子不疼痛的膝關節》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