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Home趴怎麼玩?
1
Home趴怎麼玩?
2
減重不吃碳水化合物?營養師:可能引發這幾點危機
3
研究發現﹕西洋梨身材比蘋果身型健康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Home趴怎麼玩?

2017-07-10
話題 保健 體適能 兒童 親子運動 趣味

遊戲除了是激發孩子注意力與鍛鍊其身體能力的好方式,同時也能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其觀察力與判斷力的好途徑。孩子需要遊戲的同伴,若家中環境許可,不妨多邀請孩子的同學或好友多多來家中遊玩,除了培養感情,也可以就近照顧孩子,以免孩子們在外玩樂容易滋生意外。

這裡介紹幾種適合幾位小朋友共同參與的團體遊戲,可在家長指導之下進行,家長應循循善誘,除了維持遊戲規則與公正性、也可以讓孩子不至於因為小摩擦而引起衝突哭鬧,破壞了好心情。

家中小孩多,可以遊戲的方式訓練其社交與肢體協調能力。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1  我是大山洞

一位小朋友將身體模擬成山洞,讓其他小朋友陸續通過,此動作可以幫助孩子伸展雙腿、踝關節。

步驟1:首先,將小孩的雙手放在小板凳上,雙腳腳掌貼在地面。
步驟2:讓孩子的屁股向上翹高,身體呈現倒v型,在訓練的過程中,雙腿越後面,越有拉筋的效果。

此遊戲可以發展成為競賽,看哪個小朋友可以將身體撐最久,或是讓最多人次通過就算贏,家長可以提供一點小獎品以資鼓勵。

「我是大山洞」遊戲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2  團體躲避球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小孩的敏捷度與協調性。人多時注意不要讓孩子因為要閃躲球而衝撞受傷或引起衝突。

步驟1:首先,劃分客廳一個方形區域作為球場,準備小顆紙球或是小皮球,再準備繩子或膠帶貼在場地的中間,將其一分為二。
步驟2:將孩子分成兩隊,分站在兩邊,兩隊派出代表以猜拳決定誰為進攻隊伍,防守隊員則盡量閃躲不要被球打到。

團體躲避球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3  號碼踩踩樂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人多時注意不要讓孩子因為要搶踩號碼牌而衝撞受傷或引起衝突。

步驟1:家長準備1-40不等的號碼牌,以站立時清晰易辨識為準,進行前將之平均散佈於地板上。遊戲可分組進行,每組3人左右,避免人數太多搶踩同一張號碼牌時容易衝撞。
步驟2:由家長發號施令,準備的小朋友站在場外,家長說出一個數字之後,小朋友就要上前踩到那個號碼。連續三次都失敗的小朋友即遭淘汰,遊戲最後還留在場上的小朋友即為獲勝者。

號碼踩踩樂 拍攝提供/貝恩親子教室

 4  客廳障礙賽

可以將家中客廳規劃出一條環形的障礙路線,以沙發、小茶几、板凳等等當作其中幾個關卡,讓小朋友以攀爬或跳躍的方式通過這些關卡,率先回到終點即可得分。家長設計關卡時需注意避免讓小孩碰撞受傷,因此若有較危險的邊角,可以用緩衝材料包覆起來。

客廳障礙賽示意圖:①平衡木 ②穿越茶几山洞 ③翻滾床墊 ④小跑步繞過立錐 ⑤單、雙腳跳入圈圈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

還記得您小時候都和兒時玩伴們玩哪些團體遊戲嗎?若家中周邊有適合的空地,家長也可以讓小朋友們進行這些遊戲,除了活動空間更大更不受拘束,還能讓小朋友活動到更多身體部位,讓體適能的目的更容易達成!

 A  老鷹抓小雞

老鷹抓小雞是一個每個人小時後應該都玩過的遊戲,不但緊張刺激又好玩,是一個老少咸宜而且廣受歡迎的團體遊戲。此遊戲可訓練小朋友的臨場反應與敏捷性,並可增進小朋友的互助合作意識。

步驟1:先猜拳決定誰要當老鷹、誰要當母雞。
步驟2:擔任老鷹和母雞者面對面站立,其餘成員當小雞躲到母雞背後,互相以扶助前者腰部的方式連動,以左右移動的方式躲避老鷹的攻擊。第一位被老鷹抓到的人就是下一任的老鷹,而第二位被抓者就當母雞。所有小雞都被抓到之後,遊戲結束重新開始。

[註] 本遊戲所需空間較大,若家中客廳空間不足,可以移至社區中庭或樓頂陽台等空地進行。

老鷹抓小雞 ©百度百科

 B  跳房子

跳房子是一種世界性的兒童遊戲,據說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鑲嵌地面上就曾經發現類似跳房子的圖案。這是身為爸爸媽媽的我們當年最愛玩的戶外遊戲之一,尤其以女孩子最愛玩。只要在家門口的空地,或是沒車的路旁,找顆小石頭,就能畫個房子,玩上半天了。

玩法:孩子們用一隻沙包(或者一隻小玩偶)作為遊戲的輔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點,然後以單腳一次跳一格、雙格串連則以雙腳各站一格的方式移動,把沙包拾回來便大功告成。

材料及制作:在開闊地上用粉筆或磚塊畫上格子即可,造型可隨意,格中可寫上數字作為排列順序之用。若在客廳進行則可以用膠帶貼出造型和數字。

玩法及規則:人數不限,形式有兩人輪換跳、幾個人輪流跳、多人分成兩組輪換跳等。

跳房子 ©新浪家居

以上就是幾個簡單又有趣的小朋友團體體適能遊戲,您可以參考我們所提供的一些玩法,或者也可以設計您喜愛的遊戲方式,只要有個活動空間,隨時隨地都可以變成全家的遊樂園!

責任編輯、攝影/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減重不吃碳水化合物?營養師:可能引發這幾點危機

2019-08-30
知識庫瘦身保健觀念飲食方式飲食

一談到碳水化合物這個詞,許多人都為恐避之,對於大眾來說,碳水化合物能少碰就不碰?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現代人為了減重,常常刻意避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根據一份國外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女性長期攝取太多的精「緻碳」水化合物,可能導致卵巢早衰、更年期提早報到,無疑讓人更有理由去抗拒碳水化合物食物。但是,精緻的碳水化合物與一般的碳水化合物不截然相同,讓營養師告訴您如果攝取太少,可能有4大健康隱憂!

減重不吃碳水化合物?營養師:可能引發這幾點危機 ©wellthy.care

吃碳水化合物易發胖且器官早衰?

根據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發表為期4年的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平時多吃豌豆和青豆等新鮮豆科植物、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高油脂魚類,如:鮭魚、沙丁魚和鯖魚等,有助延緩停經的時間;但是,要是吃太多「精製」碳水化合物,則可能會干擾性激素的活性,導致月經周期的次數增加,加速卵子的消耗,可能讓更年期的報到時間提早1.5年。這一項研究公布後,讓許多一看到「碳水化合物」五個字就搖頭的減重族,更加堅定了不吃澱粉的決心。碳水化合物是維持生命的三大營養素之一,並非一無是處的壞東西,相反地,適度且正確地攝取碳水化合物,反而有助減重、降低罹患慢性病的風險。

©kevinmd.com

碳水化合物每天多少才好?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表示,碳水化合物是「能量之源」,在體內可被轉化成葡萄糖,快速提供細胞所需的能量。然而國民健康署公布的107年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應占總攝取熱量的50至60%,其餘的蛋白質10至20%、脂質20至30%。每1公克碳水化合物的熱量約4大卡。若以成年女性每日至少需攝取1500大卡來算,每天應攝取碳水化合物為750至900大卡,相當於187.5至225公克。而一顆中等大小(約148公克)的帶皮馬鈴薯,總碳水化合物約26公克。但如果在減重的人,可以依據目標來調整碳水化合物,但不是完全不碰!

©sidneyhealth.org

長期不吃碳水化合物,小心4大健康危害 

如果長期拒吃碳水化合物導致攝取不足,小心可能引發4大健康隱憂:

酮酸中毒: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身體能量的第一選擇,如果攝取不足,身體會啟動調節機制改為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雖然可以快速減重,但也會導致酮體的產生,嚴重恐造成酮酸中毒。而減重界流行的「低碳水化合物減重法」和強調極低碳水化合物的生酮飲食,非人人適用。

認知變差:雖然許多上班族認為吃碳水化合物容易讓血糖上升,工作時會昏昏欲睡,但問題是「吃太多」。事實上,腦細胞也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美國曾有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吃太少,可能造成供應腦細胞的葡萄糖不足,對學習力、記憶力和思考力造成不良影響。

復胖機率高:為了減重而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讓營養鐵三角(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缺了一角,不但無法達到相互合作的促進健康作用,還會引起脂肪代謝紊亂,容易導致脂肪越積越多和復胖,且體重比減重前更重。

增加糖尿病的風險:碳水化合物長期攝取不足,胰島素的分泌量和敏感度都會下降,對葡萄糖的降解功能減弱,而降解不了的糖分滯留在血液中,就會導致血糖升高,漸漸地,糖尿病便形成了。

長期不吃碳水化合物造成身體的損害 ©popsci.com

碳水化合物食物大致可分為「糖」和「澱粉」。含糖的食物很多,從加工的糖果、餅乾、蛋糕、糕餅,到水果、蔬菜和牛奶等天然食物都含有糖,民眾要選擇的應該是天然食物,而非經加工的精緻糖。而在澱粉類食物部分,則建議盡量選擇未精製、纖維保留較多的全穀雜糧類,例如糙米、全麥製品、燕麥、玉米、地瓜、馬鈴薯等;避免攝取過度去除纖維的精緻澱粉食物,像是:白米飯、白麵包、白土司、麵條等。然而保留較多纖維的碳水化合物,除了可以滿足人體對於碳水化合物的基本需求之外,豐富的纖維還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幫助減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等好處!

資料來源/今周刊、華人健康網、LIVESTRONG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研究發現﹕西洋梨身材比蘋果身型健康

2019-07-08
新知保健話題

人生而不平等,脂肪也是!歐洲心臟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軀幹較有肉的蘋果型身材女性,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明顯相關;而常被笑稱「大象腿」、腿部脂肪較多的西洋梨型身材女性,反而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下次當妳雙腿塞不進牛仔褲時看這篇研究,可能會讓妳破涕為笑。

研究發現﹕西洋梨身材比蘋果身型心臟更健康

這項新研究於6月30日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研究者追蹤全美國2,683名身體質量指數(BMI值18.5-25kg/m2)正常的停經後婦女,她們的年齡在50-79之間,參與研究前都不曾有心血管疾病發病過。

研究人員測量了所有女性的全身和各局部脂肪,包括腰部、大腿,並將測量結果從高至低分為4組比較。經過近18年的追蹤,有291名女性有過包含冠心病和中風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發病,包括202名先天性心臟病、105名中風(其中16名兩者皆有)。

分析數據,埃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研究員發現,全身脂肪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無關;但是,軀幹脂肪高、腿部脂肪低的「蘋果型」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比軀幹脂肪低、腿部脂肪高的「西洋梨型」女性高超過3倍。即便已將吸菸等已知風險納入分析,脂肪和心臟疾病仍有關聯。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研究者解釋﹕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軀幹脂肪與各種代謝紊亂有關,包括胰島素指數高、全身炎症和膽固醇水平異常。另一方面,腿部脂肪與這些不健康標誌的關聯性卻「通常相反」。

對於這項新研究,德國萊比錫大學Matthias Blüher和Ulrich Laufs博士共同發表一篇評論﹕「之前的研究已表明,較低或較高的體重與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加有關。而這篇研究證實,預測心血管疾病與過早死亡最強而有力的因素是腹部或軀幹脂肪增加,而不是BMI過高;此外,並非所有過胖的人都會發生早發性動脈粥樣硬;即便是BMI正常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有很大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發現腿部脂肪可能對動脈粥樣硬化風險產生正面影響。而這個關聯需要深入研究。相較於內臟,腿部脂肪可能釋放出較低濃度的潛在有害代謝物,且腿部脂肪的「抗炎因子」可能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該評論如是說。

腿部脂肪與不健康標誌的關聯通常相反

有關心臟病

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心臟病。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冠心病)是血管粥狀硬化變性最容易引起的一種疾病,它導致許多西方國家年青人或壯年人的死亡。西方國家近年來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有減少的趨勢,但在東方的日本及台灣卻慢慢增加,因此國人應及早重視這個問題。以下是冠心病已確認的危險因子﹕

終身無法改變﹕遺傳基因、種族、年歲增高

可改變﹕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抽菸、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及更年期後的女性、情緒受壓、缺乏運動、濫用古柯鹼或安非他命。 

資料來源/CN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