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水是健康瘦身的重要關鍵
1
水是健康瘦身的重要關鍵
2
避免過度放縱食慾的10個瘦身建議 讓你每餐吃飽身材不走樣
3
7種超實用能量膠存放法  助馬拉松、LSD途中補給

水是健康瘦身的重要關鍵

2017-07-11
知識庫 瘦身 飲食 觀念 書摘

我們都知道,水占人體的百分之七十,水在健康管理方面是很重要的觀念,水確實會對新陳代謝的能力造成影響,人體內水分如果不足時,腎臟就可能沒辦法發揮應有的功能,當腎臟無法勝任工作時,肝臟就只好負擔起腎臟的工作。
 
肝臟的主要功能是解毒、第二個功能是儲存脂肪,肝臟與腎臟各有所司,如果腎臟把自己的工作丟給肝臟做,就會造成肝臟功能減損,結果肝臟能夠代謝的脂肪數會愈來愈少,儲存在身體的脂肪就會愈來愈多,因此如果水喝的不夠,就減不了肥。

水是健康瘦身的重要關鍵,別小看它!

一天最好喝水兩千至三千毫升

有種看法認為,一天要喝足八杯水,一杯三百毫升,所以一天大約要喝兩千四百毫升,這樣就可以把脂肪代謝掉。但是否喝足八杯水就能把脂肪代謝掉,可能還是要透過確實的學術研究才能夠證實,不過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喝水確實可以抑制食慾,讓身體產生飽足感,也有助於新陳代謝、排除脂肪,且目前已有研究顯示,如果水分攝取不足,會讓脂肪堆積的更多,反之,水分攝取量增多的話,就會有助於減少脂肪堆積。

常理推斷,體重過重的人所需要的水量應該比瘦的人需要的更多,因為體型較大、較重的人新陳代謝的負荷比較大,所以需要喝更多的水去代謝脂肪。據我的
經驗與了解,一日飲水量控制在兩千至三千毫升之間是最恰當的,這樣的飲水量足可以供應身體一天裡的腸胃代謝或是腎臟代謝所需。

不同時間喝水,好處各有不同

◎睡醒喝水有助排泄、避免便祕
很多人都知道,睡醒後就要喝五百至六百毫升的水。為什麼睡醒後要喝水?因為我們的腸胃經過一整晚的蠕動、處理食物,我們體內的水分會減少,如果在睡醒後適度的飲水,就可以幫助腸胃加速蠕動,有助於排泄、避免便秘。
◎餐前喝水可啟動體內酵素以燃燒脂肪
其他在午餐、晚餐前的三十分鐘都必須喝六百毫升的水。
進食前喝水,可以讓我們有飽足感而降低食慾、食物攝取量減少。還有一點很重要,當我們喝了足夠的水,可以降低身體對碳水化合物的慾望,讓我們的身體細胞比較渴求蛋白質。
簡單來說就是,水可以啟動身體細胞發動體內的酵素去燃燒脂肪,亦即消除體內囤積的肥肉。
就我個人的經驗,只要適度在每餐前喝足五百至六百毫升的水,幾週之內就可以減輕三至六公斤體重。
◎睡前喝水恐會影響睡眠品質
睡醒及三餐前的飲水量加總起來大約有兩千毫升左右,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按這個方式飲水,通常不會有口渴的感覺,因此我建議在餐與餐之間(需間隔五個小時)再適度補充點水分,每次約兩百至三百毫升的水量就夠了。但建議在晚餐之後避免再飲用大量的水,以免整晚跑廁所,反而影響睡眠品質,最好就是晚餐之後不要再喝水了。

餐前喝水可啟動體內酵素以燃燒脂肪

喝水時要一口一口慢慢喝

千萬不要一口氣喝完,要慢慢地、一口口的喝。經過一晚的睡眠,人體裡的水分會蒸發掉不少,所以睡醒之後往往會覺得口渴,但是再怎麼口渴也不能牛飲,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也有人主張進食的同時要一邊喝水,最好是吃兩口食物後喝一口水,但是這麼做可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與代謝,因為水會沖淡我們體內的酵素,所以這種方式其實並不理想。

口渴時才喝水,身體已經脫水了

水不能等口渴了才喝,口渴時其實已經是人體脫水的徵兆了,這時才喝水已經來不及了,我們的身體會因為水分不足而想渴望吃進更多食物,原本喝水是為了促進新陳代謝,此時卻反而適得其反,吃得更多,反而增加脂肪囤積。
喝水可以增加消化系統蠕動能力,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又可使泌尿系統順暢,不致因雜質留於泌尿道中產生結石;且喝水可增加飽足感,但不是說喝水可代替食物,僅能讓進食的食物量減少。美國曾有一位醫生以喝水治療三千名腸胃方面所引起的疾病,獲得很好的成效,因此每天喝一定量的水非常的重要。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原水文化出版,洪泰雄著作《代謝平衡,健康瘦身》一書。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簡任祕書兼教務處註冊組主任、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祕書和教育部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也常發表論文及研究報告。由於熱愛教學,公務之餘在大學教授教育及營養相關課程。
2010年之前的他,是個84公斤的胖子,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及高血壓。同年4月,接觸到由德國醫師方法博士(Dr. Wolf Funfack, MD)創立的「代謝平衡飲食法」,實踐四個月成功甩肉17公斤,健康問題也不藥而癒。在同事及親友的鼓勵下,著書分享成功經驗及作法,幫助親朋友好友及廣大讀者健康瘦身,期許讓更多人擁有健康及快樂的人生。

誰說節食才能瘦?
誰說偏食才能急速減重?
減重不是只在追求一時的快感,速瘦也會速胖,洪主任靠著改變飲食順序及吃飯的技巧,就能讓自己餐餐吃飽,還能健康瘦下來不復胖,簡單、易行的瘦身方式讓人人都能成為「減重達人」!

洪主任的「35921」瘦身密碼:
3 一天只吃三餐,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最後吃水果。
5 餐與餐之間一定間隔五小時。
9 晚上九點後不進食。
2 每天喝至少2000c.c.的水。
1 每天早餐後吃一顆蘋果。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避免過度放縱食慾的10個瘦身建議 讓你每餐吃飽身材不走樣

2019-04-02
瘦身攻略飲食瘦身話題減脂體脂肪生活

你有沒有剛吃完東西沒多久就感到肌餓的情形?通常,這個時後你一定會開始尋找食物讓飢餓感消失對吧!或者你在經歷漫長的一天都未進食之後,緊接著吃了一頓健康且豐富的餐點確沒有感受到快樂?我們都知道,正確的飲食與原型的食物對於控制體重有著非常重要的效果,因為,它會讓我們長時間的充滿飽足感免去攝取過多的熱量,同時,這樣也不會讓你有隨時隨地去尋找食品及零食的機會。以下這10個方式可以讓你實現飽足感與控制體重的方式,想要更有效率瘦身的你一定要好好的記錄下來!

避免過度放縱食慾的10個瘦身建議,讓你每餐吃飽身材不走樣。

1.攝取蛋白質

在2008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所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蛋白質通常比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更大程度地增加飽腹感,另外,增加蛋白質攝入量以及適度運動可以幫助人們燃燒更多的卡路里,並且比沒有蛋白質的人減掉更多的體重。所以,高蛋白質的食物已經被證明,可以幫助你的身體更加的充滿飽足感,並延長容易過於飢餓的時間;因此,建議食用草飼牛肉、魚類、雞胸肉或海鮮這類充滿瘦肉蛋白的食物,就能防止暴飲暴食甚至幫助減重瘦身。

2.飲食的順序

飲食方式的順序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你可以在吃主菜之前先喝點湯或吃點青菜類,除了可以減緩當下的飢餓感之外,還能讓身體更快的充滿飽足感,這樣也就比較不容易攝取過量的食物及卡路里。而且,一份簡單的湯或是青菜都是十分易於準備的食物,並且能讓身體的維生素及膳食纖維攝取量提高,對於我們的身體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3.低估低密度食物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數據說明「營養豐富的食物是提供高營養素但熱量相對較少的食物」,而在健康的全食物中發現的營養素包括微量營養素,如必需維生素、微量礦物質和電解質,以及常量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不同類型的健康脂肪等等。低密度食物是那些提供最高營養價值的食物; 它們為最低卡路里含量提供最大的營養密度。例如:即使卡路里含量相同,吃100卡路里的炸薯條也不能提供與攝入100卡路里黑莓相同的營養價值,我們將低密度食物納入日常飲食內,將表示你吃進含有較少卡路里的豐富營養食物。

食物的選擇也是肌餓感與瘦身的一個重要關鍵點。

食物熱量密度

食物的熱量密度指的是,單位重量食物中所含的卡路里,而密度高的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高熱量食物,密度低的食物則是我們常說的低熱量食物。像是以衛生福利部的飲食指南為骨幹,將食物依據熱量以及營養成分,並用紅黃綠燈交通號誌將食物分類的「飲食紅黃綠」概念,其中的紅燈區的食品就是低營養素、高熱量,建議少吃,像是:炸雞、鮮奶油蛋糕、臭豆腐等油多糖多的食物;而綠燈區的食品就是高營養素、低熱量,建議每天都必須攝取,像是糙米飯、全麥土司、新鮮蔬果等多水份多纖維質的食物。(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4.豐富的纖維質

有很多人都會遺忘了纖維質對我們人體的重要性,有證據表明,食用高纖維食物有助於減少飢餓感並增加用餐時間。每克的纖維含有大約一半的碳水化合物卡路里,讓營養的密度再次達到標準,另外,高纖維食物也需要更長的時間讓你的身體消化,因此,能讓你的肚子感覺到飽足感。

5多食用蔬菜水果

大家都知道新鮮的蔬菜、水果富含多元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除了研究所知的預防疾病效果之外,還可平衡體內酸鹼值、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腸道中益菌生長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最新飲食指南,建議大家由過去的每日3份蔬菜與2份水果的標準,增加至每日5份蔬菜與4份水果,就可以看出多食用蔬菜與水果對於身體的好處,並能增加飽足感及降低卡路里的攝取。

多食用蔬菜水果能增加膳食纖維,有利於抑制飢餓感與熱量的攝取。

6.充分運用調味料

豐富的調味料除了能讓食物更加充滿美味之外,還能增強我們的視覺及味覺感官度及飽腹感,在最近的研究中,香料已被證明是大腦調節食慾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家將他們的努力集中在一個被稱為飽腹感中心的大腦區域,這個區域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我們已經吃飽了;當飽腹感中心受到不充分刺激時,我們就會繼續進食不停止,更有趣的是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刺激飽腹感中心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香氣」,當我們的食物越香大腦停止進食的信號就會越強。調味的其他好處有,生薑與大蒜能減少我們吸收的脂肪量,辣椒等香料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率更快地燃燒脂肪,因此,適時的添加香料與調味料對於飽足感是有極大的幫助。

7.運用健康的油脂

健康的油脂不僅對身體有益,而且會增加用餐時的滿意度,我們下丘腦是大腦負責飢餓/飽腹感(H / S)控制的主要中心,在1955年Mayer提出的葡萄糖抑制理論(glucostatic theory)中認為,碳水化合物可用性的消耗導致飢餓,並且具有對葡萄糖水平敏感的受體的下丘腦中心可能參與能量攝入的短期調節,下丘腦外側區域(LHA)的飽腹感中心(satiety center) 對血糖的降低和刺激食物攝入作出反應,而LHA含有受低血糖刺激的葡萄糖抑制神經元,這是一種對介導通常由低血糖引起的食慾過盛至關重要的過程,另外,脂肪也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讓人延長飽足感的時間而不感受到肌餓。

8.進食速度放慢

小時候是否常常聽長輩說,吃飯要慢慢吃否則很容易吃過飽?根據一項慢速飲食對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飢餓感與飽足感研究報告指出,緩慢進食會增加飽腹感並降低飢餓感的時間,因為,我們的大腦需要大約20分鐘的反應讓腦部知道已經吃飽,若你進食的時間過快,很容易在大腦發現已經吃飽的訊號時,你就已經不知不覺的進食過量。另外,美國羅德島大學(URI)的教授凱瑟琳∙曼蓮森(Kathleen Melanson)曾經進行人體進食速度與食量的研究,結果發現吃飯速度快的人平均每分鐘可以吃進約88公克的食物,而中等進食速度的人每分鐘可以吃進71公克的食物,至於吃飯速度慢的人每分鐘大約只能吃進57公克的食物,簡單來說吃快的人比吃慢的人會多吃近1.5倍左右的食物,所以吃東西時減慢速度是值得的。

大胃王競賽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吞食現象! ©Business Insider

9.不要用大盤子

我們的大腦十分嚴重的依賴視覺性,當我們使用大盤子時,就很容易因為盤子上還有多餘的空間,讓我們的腦子傳遞出不夠滿足的訊號,這項研究理論在2005年獲得證實,當時的研究將參加者分為兩組,一組是正常大小的碗另一組採用大分量的碗,兩組同時都裝進一樣分量的湯,拿到大碗的那組,在不知不覺中比正常那組多吃進73%的食物。在研究結束時,他們不相信他們吃得更多且不覺得有飽足感,由此研究發現「人們似乎用眼睛來計算卡路里而不是胃」,所以,讓你的碗盤變小吧!

10.專心吃東西

現代人都很習慣在電視機前吃東西與在電腦瀏覽時盲目地吃點東西,這些在吃飯時分散注意力的狀況,會使你的大腦更難以處理它已經達到飽足感的事實;在分心和用餐結束後肌餓的效果會持續下去,因此,研究人員指出,分心的進食也是導致體重增加的一個原因,因為,人們在不注意或更頻繁地吃東西時最終會吃得更多。所以,到了吃飯的時候關掉電視機放下手機,好好的專注於進食這件事,會讓我們更容易獲得飽足感!

資料來源/draxe、womenshealthmag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7種超實用能量膠存放法  助馬拉松、LSD途中補給

2018-12-18
馬拉松跑步知識庫飲食運動補給

參加馬拉松、鐵人三項、自行車賽事時,能量膠是許多選手必備的補給品,但你已經習得一身「邊跑邊輕鬆補給能量膠」的功夫了嗎﹖還是光是拿取能量膠就手忙腳亂弄得滿手黏答答﹖以下7種建議是專業人士在跑步比賽或鍛鍊中攜帶能量膠的實戰方法,以市售常見的GU能量膠為例。

7種超實用能量膠存放法 助馬拉松、LSD途中補給 ©Alamy

 方法  1 口袋

現在市售的許多跑褲都設計有口袋或鑰匙袋,一般能量膠包裝幾乎適合任何口袋,因為包裝可隨意彎曲折疊,甚至也能擠進跑褲後側的鑰匙袋。建議盡量放在靠近腰帶或腰背附近的口袋,以防止劇烈彈跳讓能量膠不翼而飛。
提醒:如果將能量膠放在鑰匙口袋,請考慮將鑰匙放在其他位置,雖然包裝在一般情況下不易受損,但如果能量膠包裝持續對著鑰匙尖銳部位約16公里,仍可能導致包裝破裂。

 方式  2 別針扣腰帶

在沒有多餘口袋空間可利用時,以一個安全別針固定能量膠是個原始而好用的方法。以下教你怎麼做:
1. 將能量膠塞入跑褲內側,位於臀部外側和伸縮腰帶之間。
2. 將三分之二的能量膠包裝分部在腰帶下方,並把包裝頂部開口反摺於跑褲腰帶上(此方法能更加確保跑步時不會碰撞到能量膠)。
3. 將安全別針穿過包裝頂部(沒有膠的包裝部位),並將別針固定在腰帶外側。
4. 收緊腰帶,你就可以放心開跑!

別針扣腰帶步驟,依序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GU

 方式  3 握在手掌

能量膠包裝通常能夠一手掌握,握在手上的好處是能隨時拿取。如果你覺得握累了想休息,可以用橡皮筋或髮圈協助固定能量膠位置。
 
另一有種握在手掌上的turbo版方式,例如Nike職業越野跑運動員Alex Varner,習慣把4-5包能量膠集中放入一個軟瓶中,再加入少許水降低黏度。依照這個概念,GU有出一款可裝進多包能量膠份量、搭配高流量噴嘴的軟瓶「GU Energy Flask」,不過目前只在amazon等海外通路買得到。

以橡皮筋固定在手掌 ©GU

 方式  4 運動內衣

部分女跑者習慣單穿運動內衣跑步,這其實有一個額外好處,就是為能量膠創造了一個存放空間。妳可將能量膠塞在胸罩兩側,或放一個在胸罩後方肩胛骨之間。

提醒:如果妳的身體容易發燙,請使用防摩擦膏來減輕皮膚刺激,更重要的是,千萬別把房摩擦膏混進能量膠一起吃進肚!

 方式  5 各式配備上

帽子:將能量膠用少許膠帶固定在帽子邊緣或頭部側面,如果你戴的是有多餘空間的帽子,例如棒球帽,甚至可以直接把能量膠放在頭上。
 
手套:這是在天寒地凍下跑步的限定版方法,台灣較少見。Salomon職業跑者Caitlin Smith指出,如果戴著手臂保暖器,可將1-2包能量膠塞在肩膀或手腕附近;如果戴跑步手套,把能量膠放在手套裡,能讓膠溫暖利於食用。
 
頭燈:
這是夜跑、跨夜和越野跑者適合的方法。頭燈的前照燈鬆緊帶上相當適合放能量膠,如果跑者從凌晨跑到太陽升起,第一個補給時間可能和脫下頭燈的時間點恰巧吻合。

能量膠固定在帽子邊緣或頭部側面 ©GU

 方式  6 黃金準則:緊身衣褲是能量膠的好朋友

運動衣常見的萊卡® (LYCRA)面料具備良好的伸縮性、吸濕排汗,因此跑者愛用的緊身服、緊身褲常使用此面料。「緊身」趨勢意味著有更多能量膠儲存空間,因為緊身衣褲已將碰撞和滑動機會降到最低,建議可把能量膠放在臀部外側、近下背部的外側。

 方式  7 運動水壺蓋

這個聰明的方法是從自行車手身上學來,如果你跑步時會攜帶運動水壺,那麼將能量膠的頂部壓進瓶蓋並拴緊,補給時就能直接撕掉能量膠開口,一秒內瞬間補給。

將能量膠頂部壓進瓶蓋後拴緊 ©GU

(同場加映能量膠補給策略:跑馬幫手能量膠怎麼吃?吃多≠滿滿能量)

資料來源/GU, Runners Connect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