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英國研究實證:規律運動能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1
英國研究實證:規律運動能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2
降低靜息心率
你也有過早死亡的風險嗎?透過4個降低靜息心率的方式來提高心臟健康
3
運動表現與蛋白質的重要關係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英國研究實證:規律運動能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2017-07-21
話題 保健 新知 觀念

你常常沒來由地覺得累嗎?現代人忙碌的工作與生活習慣,平日常常睡眠不足,就算已經躺在床上也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一到週末就放縱自己長時間補眠,但是,往往睡得再多卻還是會覺得疲倦、提不起精神。若你有這樣的狀況,不妨參考一下一份英國最新的研究報告建議:嘗試著多做些運動吧!

英國研究顯示,規律運動有機會改善慢性疲勞症候群。 ©Revita Medical Wellness

歷史最悠久也最具權威性的醫學期刊之一《The Lancet》雜誌日前刊登英國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一份最新研究發表,該研究團隊指出,想要對抗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stem),運動可能是個有效的解決方案。研究中作者招募了200位慢性疲勞症候群患者作為受試者,進行為期12週的實驗計畫,其中部分受試者於藥物治療之餘一起參與計畫,接受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協助,被鼓勵每日增加健走運動量;另一部份的受試者則被分配為控制組,則只接受針對憂鬱、疼痛和失眠等症狀的藥物治療方案。實驗結果發現,運動組別的平均疲勞指數(mean fatigue score)比控制組低了4分(總分100分),而身體功能(physical function)則高出6分。研究者認為,雖然在平均疲勞指數僅僅只有4分之差,卻標示出了重要的影響,而且,有五分之一的運動組受試者表示,他們感覺身體狀況「更好」或者「好很多」。

研究計畫作者露西·克拉克(Lucy Clark)博士說:「我們發現,由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所進行的漸進自我訓練計畫是安全的,也有助於減少一些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症者的疲勞感,這表明它可能是作為幫助治療慢性疲勞綜合症患者症狀一個可執行的初步治療方法。」克拉克博士同時表示,她們還在繼續展延這項研究,看看在更長的時間之後,兩組受試者會不會有更明顯的差異。「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謹慎地進展以改善人們的身體狀況,而非以激進的方式逼迫人們運動以至於有可能遭遇失敗。」克拉克博士說。

目前在每一千人中就有7人受到慢性疲勞症候群的影響,其特徵是在沒有特別治療的情況下會導致慢性、使身體功能漸失的諸多疲勞症狀。在自主訓練計畫中,這些運動組的受試者在物理治療師以電話或即時通訊息的鼓勵之下,在建立了日常訓練習慣之後逐漸慢慢強化了自己的身體活動水平。

養成多動少坐的生活習慣,即使是每天多走1、2公里,也有機會大幅降低疲勞症狀。

資料來源/The Telegraph
責任編輯/Oliver Wu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也有過早死亡的風險嗎?透過4個降低靜息心率的方式來提高心臟健康

2022-08-15
保健話題觀念新知有氧運動馬拉松路跑重量訓練

大多數的人都曾經在某些時刻感受到心率加速,無論是壓力造成緊張或是運動強度提升,甚至是多喝了一杯咖啡都有可能造成心率的提升,這是由於身體需要大量循環血液及運送氧氣,進而造成心臟的活動量提升。

降低靜息心率
你心臟的健康狀態,透過靜息心率的數據就可窺知一二。

但是,有某部分的人在進行劇烈運動之前,它們的心率都能維持在一個固定的低點,這也有別於某些人在輕量運動時就會擁有高心率的狀態,儘管這些心率的變動都跟身體的狀態息息相關,但它也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而造成。例如:體重的變化、身體潛在的疾病問題,甚至於跟服用的藥物也有關聯;因此,養成隨時記錄心率的變動就顯得十分的重要,無論是坐著、站著或是休息時,心率的紀錄數值都能告訴你,身體目前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靜息心率很重要?

有許多的研究表明,無論性別、種族或年齡高低,靜息心率與心血管的健康息息相關。靜息心率(RHR)在醫學上的說法,就是指在清醒不活動的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按照布朗大學沃倫·阿爾珀特醫學院的醫學主任布萊恩·米科拉斯科博士的說法,衡量心臟健康最快速、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檢查靜息心率(RHR),一般來說一個人的靜息心率正常會落在每分鐘60-100下,但布萊恩·米科拉斯科博士也強調靜息心率區間並非完全固定,運動員的靜息心率可能會降低至每分鐘40下左右。

靜息心率的重要性
許多研究都表明,靜息心率與心血管的健康息息相關。

哥本哈根大學(Copenhagen University)心臟醫學系系主任馬格努斯·T·詹森(Magnus T. Jensen)博士領導的一項研究,針對「靜息心率較低的人會更加健康」這件事來進行測試,研究團隊追蹤分析了哥本哈根地區近2800名中年男性連續16年來的相關數據,並將研究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心臟(Heart)期刊上。

詹森博士表示,「我們對每一位研究對象都做過最大攝氧量的評估,這是衡量健康水平的標準之一」。根據實驗測試收集的數據,研究團隊也發現,在不考慮研究對象身體狀況的情況下,擁有較低靜息心率的人與較低的死亡風險之間,實際上存在著直接的關聯性。

如何降低靜息心率?

較低的靜息心率通常與更好的心血管健康相關,所以採取措施保持心臟健康就顯得更加的重要,以下將提供4種方式來改善靜息心率的高低,但這並不見得適用每個人,如果你有任何狀況還是要請教專業的醫師來進行診斷。

1.養成多運動的習慣

有許多的研究內都發現,運動或訓練都能有助於降低靜息心率,其中又以跑步、快步行走、騎單車或走樓梯等耐力型運動,是針對心臟訓練最有效的類型之一。除此之外,另一種可以幫助降低靜息心率的運動是瑜伽練習。瑜伽練習牽扯許多重要的方面,包含伸展及肌力的提升,在一項研究中也發現,那些在瑜伽課程中加入更多耐力訓練的人,在降低靜息心率方面的效果是最好的。

2.適度的減輕身體壓力

我們試著思考一下,當你有壓力、焦慮、憤怒和其它負面情緒時,心率是否也會快速的提升?雖然,有一些研究發現,健康狀況或社會經濟狀況不佳,都會導致身體呈現出更高的壓力,最終導致靜息心率無法降低,這也就是說,生活中隨時都有許多的事情會影響著身體的壓力,因此,你必須要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壓力反應,以及運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壓力及減輕它。

壓力與健康的關聯
日常的壓力也是造成靜息心率無法降低的原因之一。

3.減少吸菸與咖啡因

2017年9月營養素(Nutrients)期刊發表一篇針對攝取咖啡因與心率變動所做的研究,研究表明,急性攝入咖啡會影響心血管自主神經活動,儘管對心率變異性 (HRV) 的慢性影響仍存在爭議。這項研究以15,105名(年齡35-74歲)的人進行資料收集,使用半定量食物頻率問卷測量過去12個月的咖啡消耗量,並通過靜息10分鐘的心電圖追踪獲得HRV。研究最後發現,長期大劑量使用咖啡(去年每天三杯或更多杯)都會對於心率產生不良的影響。

除了咖啡因的攝取之外,抽菸也會對於心率產生不良的效應。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2015年的研究發表上也指出,吸菸對於靜息心率的高低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性。除此之外,吸菸還會影響心血管系統的健康,並面臨更重大的疾病與死亡風險,因此,戒菸與控制咖啡因攝取量,就能有效的降低你的靜息心率。

咖啡因跟運動訓練
大量或過量的攝取咖啡因反而會提升靜息心率,對心臟的健康有著不容小視的影響力。

4.注意體溫升高的狀況

體溫的升高也與心率高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斯堪的納維亞創傷、復甦和急診醫學雜誌(SJTREM)在2015年7月中發表一篇「急性患者入院時體溫、心率和呼吸頻率的關係」的研究報告指出,體溫(BT)升高後,心率(HR)和呼吸頻率(RR)就會隨之升高,因此水合作用是影響身體降溫能力和靜息心率的重要因素。

體溫跟靜息心率
身體的溫度也會影響靜息心率的高低,多補充水分能幫助身體狀況更好。

另外,脫水也會導致出現較高的靜息心率,尤其是在運動時,它還會導致體溫升高從而進一步提高靜息心率。所以,一定要記得保持涼爽和水分充足狀態,尤其是在高溫的環境中或運動訓練的過程,帶上適當的水分隨時補充,就能有效的降低心率。

資料參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MAJ、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運動表現與蛋白質的重要關係

2020-01-09
觀念保健飲食知識庫

蛋白質對於運動的重要性,以及是否需要額外蛋白質的問題,從以前就一直存在討論的問題,同時至今仍是體育科學家、教練和運動員們最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蛋白質長期以來一直與力量有關聯,因為作為肌肉的主要組成部分,增加蛋白質攝取量會增加肌肉的大小和力量以及運動表現其實都是相當有關係的。

運動表現與蛋白質的重要關係 ©bbc.com

為什麼人體需要蛋白質?

蛋白質是構成體內每個細胞和組織(包括肌 肉組織、內部器官、肌腱、皮膚、頭髮和指甲) 結構的一部分。平均而言,它約佔你身體總體的20%。蛋白質是新組織的生長和形成、組織修復 和調節許多代謝途徑所必需的,還可以用作產生 能量的燃料。它也被用來製造幾乎所有的人體酶以及各種激素(例如腎上腺素和胰島素)和神經傳遞物質,然而蛋白質維持組織中最佳的液體平衡, 將營養物質送進與進出細胞,運送氧氣和調節血液凝結作用。

©mynetdiary.com

蛋白質和胺基酸

胺基酸是生物學上重要的有機化合物,由胺基(-NH2)和羧基(-COOH)的官能團,以及連到每一個胺基酸的側鏈組成;而胺基酸也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它賦予蛋白質特定的分子結構形態,使其分子具有生化活性,包括催化新陳代謝的酶又稱「酵素」。  在人體內的蛋白質是由20個胺基酸所構成,其中9個為必需氨基酸(EAAs)和11個非必需氨基酸(NEAAs)組成;然而,由於EAAs不能由身體生產必須來自我們吃的食物所獲得,從我們的飲食中獲得的必需氨基酸包括纈胺酸(Valine)、甲硫胺酸(Methionine)、亮胺酸(Leucine)、異亮胺酸(Iso-leucine)、蘇胺酸(Threonine)、賴胺酸(Lysine)、色胺酸(Tryptophan)和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而兒童發育時還需要額外的必要胺基酸為組胺酸(Histidine),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它也是成年人不可或缺的必要胺基酸之一。

運動對我的蛋白質需求有何影響?

大量有關耐力和重量運動的研究所顯示,目前建議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0.75克/公斤,然而並不足以滿足有規律運動的人之需求(ACSM/AND/DC,2016;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2011;Phillips & Van Loon, 2011)。人體必須補充額外的蛋白質才能支應運動過程中和運動後所增加的蛋白質分解,並促進修復和生長。然而在運動時,會觸發一種酶的活性,這種酶會氧化肌肉中的關鍵胺基酸,然後將其用作燃料來源。當運動強度越大以及運動時間越長,更多的蛋白質就會被分解為燃料。此外,確切的蛋白質需求取決於訓練的類型,強度和持續時間。

在運動過程中能減少蛋白質的分解嗎?

當肌肉糖原儲存量低時,蛋白質分解的數量會增加。因此,在持續超過1小時的高強度運動中,蛋白質可以為你的能量需求做出重要貢獻( 高達15% )。所以,顯然在肌肉糖原含量較高的 情況下開始訓練是有好處的,這樣可以減少蛋白質在訓練過程的任何時刻被當做能量需求的貢獻來源。如果你正在進行減重/減脂計畫,請確保不要大幅度減少碳水化合物,否則當蛋白質被用作能量來源就無法用於組織生長。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肌肉損失,在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與減少熱量的比例的方面請設為正比。

©ig60.com

請注意,攝取多於需求量的蛋白質對健康或表現性能並沒有好處。一旦攝取量已達需求量,多餘的其他蛋白質並不會轉化為肌肉,也不會進一步增加肌肉的大小、力量或耐力。

資料來源/Mens fitness、《運動營養完全指南》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