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 此時日光近乎直射,紫外線最強,盡量避免於此時間外出,且台灣部分屬於熱帶氣候,日曬更為加劇。雖然要避免正午外出,但於透光的室內,紫外線a光中的長波UVA,更是不分冬天、陰天,皆可穿透玻璃造成皮膚曬黑以及老化,所以務必隨時做好防曬準備。此外,UVB 是曬傷的主要原因。
二擦 在選擇防曬產品時,一定要選同時含有對UVA 和UVB防護作用的成份,且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是,真的要達到產品所標示的防曬力,一定要擦足量的防曬產品。但多數人因為不了解,塗抹的量都不夠。簡單來說,每次臉部至少需要擦到1C.C的量(如一條30C.C的臉部防曬品,需於一個月使用完畢),全身不穿衣服塗抹到30C.C才足夠。國內防曬品多標示代表防曬強度的SPF、PA, 各代表防禦UVB和UVA的效果,目前建議使用SPF 30及PA 2+以上的防曬產品,可以有效阻隔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
三遮 使用足量的防曬品外,適時撐傘,帶冒與著長袖衣服(有標示抗紫外線的材質),戶外行進間盡量找遮蔽物,更能加強抵禦紫外線UV對皮膚的傷害。
|
|
室內工作為主 |
室外工作為主 |
戶外活動及游泳 |
|
歐系 |
PF15、20或25 中度防護 UVA/UVB平衡防護標示 |
SPF30-50 高度防護 UVA/UVB平衡防護標示 |
SPF50+ 極高防護 UVA/UVB平衡防護標示 |
|
美系 |
SPF15-30 具寬頻防曬標示 |
SPF30-50 具寬頻防護標示 |
SPF50+ 具寬頻防護標示 |
|
日系 |
SPF15-30 PA++ |
SPF30-50 PA+++ |
SPF50+ PA++++ |
|
PA與PPD細數標示對照表 |
|
|
PA+ |
PPD2 ≤4 |
|
PA++ |
PPD4 ≤8 |
|
PA+++ |
PPD8 ≤16 |
|
PA++++ |
PPD ≥16 |
學歷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醫學系
經歷
萬芳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萬芳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萬芳醫院102年度最佳住院醫師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專長 一般皮膚病 傷口、疤痕、蟹足腫、皮膚感染性疾病、皮膚免疫疾病 、落髮、皮膚腫瘤
證照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獎項 萬芳醫院101及102年度學術研究獎
依據疾管署分析,目前流感疫情屬於「波動或緩降期」,預期12月初或中旬後將再升溫,農曆年前後可能再有一波高峰,呼籲符合公費資格者盡快接種疫苗,遠離重症威脅。醫師提醒,接種流感疫苗不只是防範流感、有效預防發生併發症機率,也可避免急診雍塞和醫療崩潰,讓資源留給其他人。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有A、B、C、D型4種,其中僅A型及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而感冒的致病原則多達數百種病毒,常見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等。
一般而言,流感症狀較感冒嚴重,包含全身無力、頭痛、發燒等,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時間也比感冒久,需1至2週才能康復。此外也更容易有併發症,如肺炎、腦炎及心肌炎等,甚至導致死亡。若出現「一燒(發燒)」、「二痛(頭痛、明顯肌肉痠痛)」、「三疲倦」就要警覺可能是流感。
接種流感疫苗,不只為流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指出,流感對慢性病族群衝擊的實證證據,在短期內引發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增加。
急性心肌梗塞:發病風險近10倍(感染後3天內;≥40 歲族群)
腦中風:風險近8倍(感染後 3 天內;≥35 歲族群)。
心衰竭住院:流感盛行每增加5% → 心衰住院上升24%
若患有糖尿病感染後,異常血糖會增加 74%,肺炎風險則是增加 7 倍。對於有氣喘患者,最多機率80%的氣喘會急性惡化。對此,姜冠宇強調,減少感染頻率和嚴重度,將會更加健康。
姜冠宇再分析第一時間有心肌梗塞的患者,對比院內接種流感疫苗,一年後風險下降45%。相比抗血壓藥最高可降15–25%、降血脂藥降19-30%、戒菸則是可降32-43%。不過也提醒上述並非替代其他必要療法與健康行為,而是加乘的概念,是二級預防的觀念。
姜冠宇解釋,A流是變異率和傳染幅度高的傳染病,所以不可大意。同時病毒也會為慢性病加重負擔,不僅是單純的呼吸道急性感染,染病2週內肺泡巨噬細胞比例會降低,身體會變得脆弱,可能會導致不斷地復發肺炎,呼籲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才能降低併發症並遠離重症風險。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身體的素質、免疫力都會因為衰老而退化,因此變得虛弱無力。一般來說,實際年齡應該跟外表年齡以及身體年齡相符,但有些人的身體年齡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而研究人員發現,有些人之所以可以保持年輕的狀態,是因為他的腹部脂肪比較少,簡單來說,如果腹部脂肪較多且特別大,老化的速度就會較快。
根據瑞士伯恩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部(DBMR)的研究人員針對老化進行分析,發現慢性發炎會加速身體衰老,並且增加老化產生疾病的機率,而其中發現,腹部脂肪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這份研究也刊登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專家表示,腹部脂肪細胞是非常特別的細胞,它本身可以分泌類似白血球的激素,讓身體出現發炎反應,同時也能儲存負責免疫活動的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
腹部脂肪較多會影響老化外,過量的反式脂肪對心血管也有害。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曾發布一項研究結果,過度攝取反式脂肪,將大幅提高人體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不僅會造成肥胖,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此外,根據衛福部食藥署於曾宣布,最快將於2018年底將禁止在食品中使用反式脂肪(不完全氫化油),以降低食用過多反式脂肪對健康造成危害。然而董氏基金會也提醒,日常生活含有反式脂肪的食品應避免過量攝取,才不致危害健康。
更年期後的肥胖,小心健康出問題!許多人在過40歲以後,肌肉量和基礎代謝率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同時運動量也會大大減少,以致能量消耗減少了,如果食量跟過去一樣多,發胖是必然的。再加上更年期雌激素下降的影響,明顯的在於改變脂肪的分布,更容易使得脂肪在腹部堆積,導致身材走樣。此外,更年期後還是繼續喜歡吃甜食,腹部脂肪更容易囤積,因此會得更快。手搖飲料或餅乾以及糖果中常見的高果糖糖漿,對肚子來說最危險,根據研究發現,這種糖特別容易造成腹部脂肪囤積。
腹部脂肪是儲存在腹腔深處的脂肪,被許多醫師認為對心臟有害,然而也有統計指出,近2/3的心血管疾病高危險族群的腹部脂肪超標,這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因此,我們都要檢視好自己腹部脂肪,來檢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資料來源/Verywellfit、Healthline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