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增加跑步速度、強化運動表現,除了平常吃課表、健身練肌力之外,其實還有個非常好的交叉訓練選擇已被證實有效,就是室內腳踏車。尤其對於傷後恢復跑步的人而言,這種低衝擊的交叉訓練好處說不完,甚至可以代替輕鬆跑!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騎腳踏車對你的跑步這麼有幫助﹖
舉個例子,50歲的Tony因為背部和膝蓋關節炎,已中斷跑步超過一年,並於2017年接受背部手術。渴望重返賽道的他跟醫師討論出一項培訓計畫,目的不只能促進背部恢復健康,也可幫助他重返跑道。醫師請他每周只跑步兩次,一次在田徑場上,另一次周末進行長距離訓練,而在參加2019加州國際馬拉松賽的訓練期間,每周做5次室內腳踏車訓練。
比賽當天,有五場馬拉松經驗的Tony大破PB 15分鐘,他表示,室內腳踏車讓他能以低衝擊的方式複製訓練所需的有氧運動,而且騎車時間不受限致,使他減掉11公斤贅肉,讓跑步輕鬆多了,也讓他到達練跑多年來的最佳狀態。
騎室內腳踏車可在不影響跑步下提高有氧水平,也能鍛鍊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臀肌等肌群,以避免跑步時大腿後側或小腿受傷。透過增強肌力、修復肌肉失衡,就能降低受傷風險。
當然,我們大可藉由在戶外騎腳踏車獲得上述好處,但室內腳踏車可以避免一些戶外可能發生的風險,例如必須注意其他來車、行人和野狗。另外,在忙碌生活中,室內腳踏車能讓你在更短時間內更方便進行高強度的訓練,不像在戶外騎腳踏車必須等紅綠燈、人多時減速、或是應付各種上下坡路段,在腳踏車座墊上就 能進行短距離衝刺,提高心率並訓練速度。
如何將騎腳踏車納入跑步訓練計畫﹖首先在跑步上,認證私人教練暨美國運動器材品牌Peloton自行車與跑步機教練Matt Wilpers建議可遵循一條黃金法則:所有高質量訓練應納入你的選項,例如安排速度訓練、長距離訓練,且必須在實際路面進行而非機器上,這不只能改善身體素質,也使你的身體建立並適應快速移動的生物力學。
至於腳踏車訓練可做為補充性的交叉訓練,在低強度下幫助建立基礎攝氧量,因此,可運用室內腳踏車做踩踏節奏高而阻力低的訓練,代替一些輕鬆跑、恢復跑課表。
不過,前文所述的跑者Tony是個例外,考量他的背部與膝蓋關節炎,室內腳踏車能讓他自由選擇適合的強度,以在一般公路上無法做到的方式積極地訓練,並反過來改善他的跑步狀態,同時將受傷風險降到最低。
由於室內腳踏車衝擊力小、強度較高,建議先慢慢開始,以增強耐力為主。如果你以往練跑1小時都沒流汗(指強度低),那就別馬上納入長達1小時的腳踏車課表,先從短途開始,觀察自體感受,讓身心都有時間去適應新的運動,接著再以每周增加10分鐘的方式提升腳踏車訓練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2017陽明山超級馬拉松賽」將於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正式開跑。本屆賽事賽程多元,有超馬組78、66與50公里;馬拉松組42與20公里;健康組10與5公里,其中超馬組還包含了極具挑戰的100公里。近千位跑友們將沿著蜿蜒的產業道路中前進,穿梭在曲折幽靜的陽明山秘境。
為避免跑者踩踏對環境造成破壞,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規劃之賽道皆在柏油或水泥鋪面的產業道路。跑友將從至善路出發,右轉楓林橋後一路沿著山徑盤旋而上。本賽事必經路線的風櫃嘴,跑友多戲稱「崩潰嘴」,是最具挑戰的一段路,也是補給站人員最要克服天候的困難之處。過了大坪國小、磺興社區後,參賽者間距拉長,進入溫泉秘境跑向焿子坪,雲霧繚繞的賽道,讓跑友可以感受自己的呼吸聲、腳步聲!
一直以來,大會推動綠色賽事不遺餘力,因此賽道上的補給站不提供紙杯,請跑友們自行攜帶環保水瓶共同響應。特別提醒100公里與78公里組的半自助賽的參賽者們,由於起跑時間天尚未亮且賽道幅員廣大,山路曲徑蜿延,請注意路標指示、遵守交通號誌並帶足隨身裝備,備妥夜間照明設備及穿著反光背心才可出賽。
每一場超級馬拉松賽事,都需要長時間的耐力與體力,跑者會大量喪失能量!感謝弘陽食品贊助健康美味的野菽家營養棒,喬山健康科技贊助來自美國具有高蛋白質與豐富礦物質的SIMPLY 7藜麥脆片,這兩項對補充能量極有幫助的補給食品都將在賽道上提供給跑者,建議參賽者們經過時也可帶一些繼續向前。另外,賽後於會場可憑號碼布再兌換野菽家營養棒一條、SIMPLY 7藜麥脆片一包,以及由太古可口可樂公司提供的AQUARIUS動元素運動飲料一罐,讓參賽者們在賽後能夠迅速恢復元氣!
詳細賽事資訊請見官網:https://goo.gl/ouco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