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奧運金牌得主助陣 美國女子水球隊奪首勝
1
奧運金牌得主助陣 美國女子水球隊奪首勝
2
鐵人三項比賽前6組最佳暖身 為你的肌肉解鎖
3
驚險一瞬間!座頭鯨差點壓死獨木舟遊客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奧運金牌得主助陣 美國女子水球隊奪首勝

2017-08-19
話題 水上運動 台北世大運 賽事 新聞

美國水球女子代表隊參加臺北世大運,來勢洶洶,陣中有6名今年世錦賽金牌成員,其中還包括去年里約奧運金牌得主Kiley Neushul;19 日首戰,美國隊靠著團隊齊心協力,以15:4擊敗法國隊,奪下首勝。

奧運金牌得主助陣 美國女子水球隊奪首勝

賽後美國教頭Daniel Klatt說,這場比賽球員防守有做好,雖然開賽有些被動,但之後漸入佳境,有達到他的要求,整體來說表現不錯。

此役上半場美國隊火力全開,Kiley Neushul首節助攻讓隊伍破蛋,之後有所突破,攻下球隊的第2分,美國隊半場打完取得7:2領先。下半場美國保持節奏,在三、四節各有4分進帳,終場以15:4拿下勝利。

Daniel Klatt表示,雖然目前還有些小問題,像傳球及防守站位還有進步空間,但相信狀況會越來越好,默契也會逐漸增溫。由於今年美國水球隊選手在各地征戰,賽前1周才湊齊所有選手訓練;不過Daniel Klatt表示,陣中有些都是國家隊成員,過去搭配過,他不會太擔心。

值得一提的是,Daniel Klatt是去年里約奧運美國水球隊奪金的幕後功臣之一,當時他擔任美國隊助理教練,奪金後還被球員丟進水池。這次世大運還想再嘗「入水」滋味嗎?他說:「是的!我想奪金。」Daniel Klatt說明,在美國,水球隊只要比賽拿金牌,教練團就會被球員丟進水裡,這是一項傳統。

至於來到臺北世大運,哪一隊會是美國隊最大勁敵?Daniel Klatt表示,每隊實力都不容小覷,像是義大利、匈牙利和加拿大等隊,都很厲害。

資訊、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妞妞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鐵人三項比賽前6組最佳暖身 為你的肌肉解鎖

2019-06-24
初鐵515游泳訓練動作鐵人三項水上運動動學堂背部肌群臀部肌群胸部肌群

運動、參賽前熱身相當重要,它可能成為影響你運動表現的關鍵,然而,每位選手一定曾經歷趕著跳下水游泳,讓身體短時間內火速全開,只為贏得50公尺游泳比賽。上述情況只要一不小心,肌肉、肌腱與韌帶等組織撕裂或拉傷的機會就會增加;反之,有做足暖身,先活化、伸展肌纖維,能降低運動傷害機會,同時增加輸送氧氣和肝醣的能力、活化神經肌肉系統。在鐵人三項賽中首先登場的是游泳項目,針對游泳需要的姿勢與動作,試試以下賽前暖身動作吧!

鐵人三項比賽前6組最佳暖身 為你的肌肉解鎖

賽前暖身的程序和時間因個人與賽事目標而異,如果你平常連續游泳10分鐘就會疲憊不堪,那比賽早上不要貿然下水;如果你在水中相當舒適,那你需要10-15分鐘的游泳熱身。無論哪種方式,以3-4分鐘游泳做為暖身開始,並加入以下  組游泳專用的暖身訓練,約3-5分鐘即可。

1. 弓箭步伸展 Lunge and Strength

作用﹕伸展緊繃的髖關節,舒緩髖關節施予臀部肌群的壓力。

步驟1:腳在前,前腳膝蓋彎曲,使膝蓋在腳踝的水平位置之前;另一腳在後伸直。
步驟2:雙手高舉向天花板延伸,肩膀打開,脊椎打直伸展。
步驟3:左右腳各維持此動作30秒。

©ACTIVEkids

2. 站立T字伸展 Standing T Stretch

作用﹕展開胸椎、伸展肩關節的旋轉肌。

步驟1:站立,雙腳呈前後姿勢站穩,不駝背。雙手手掌朝上,往兩側後方延伸同時夾背,手臂保持平行地面,停住2秒鐘。
步驟2:雙手往前方移動,手臂保持平行地面,停住2秒鐘。
步驟3:同一組動作6-10次。

3. 站姿前彎 Standing Forward Bend

作用﹕伸展脊椎與背部、活化大腿後側的膕繩肌。

步驟1:站立,上身挺直,雙腿併攏準備。
步驟2:深吸一口氣,雙手放在頭部兩側向天花板延伸。
步驟3:吐氣,身體往前向大腿靠攏,雙手隨著身體往前、往下,最後讓手掌觸地或手握腳踝。全程雙腿保持伸直不彎曲。

4. 站姿後彎Standing Backbend

作用﹕打開胸腔、伸展脊椎與背部

步驟1:雙腳略比髖寬,平行不外八。
步驟2-1:雙手放在腰後側或朝頭頂上方延伸,腰椎向後盡量延展。若雙手放腰後側,指尖朝地面手肘往內收,肩膀展開,夾背,視線看天花板。
步驟2-2:若雙手朝頭頂上方延伸,保持手臂在雙耳兩側,手掌張開伸展,肩膀展開,夾背,視線看天花板。

©twofitmoms.com

5. 手臂轉圈 Arm circles

作用﹕活化肩膀、背部、二頭肌與三頭肌。

步驟1:雙腳與肩同寬,上身挺直,雙手臂在身體兩側延伸,平行地板,手掌握拳。
步驟2:快速以順時針方向以旋轉手臂畫圈,過程中保持手臂打直,畫20個圈後休息15秒,接著以逆時針方向畫圈。
步驟3:順時針+逆時針畫圈重複5-8組。

©BRIGHTSIDE

6. 四肢著地後坐 Quad Rocking

作用:伸展脊椎與背部、活化臀肌與大腿後側肌群。

步驟1:起始姿勢-雙膝著地,膝蓋彎曲成 90 度,背部打直,身體從頭部到臀部呈一直線,雙手手掌平放在地面。
步驟2:保持雙手平放在地面、背部打直,將臀部與身體往後推。臀肌快碰到腳跟時停頓一下,接著慢慢回到起始姿勢。
步驟3:同一動作重複6次。

除了開賽第一項游泳,鐵人三項賽的自行車和跑步項目,在強度上主要是有氧運動,同時需要足夠的肌耐力。一些選手會在開賽前的2-3小時做15分鐘輕鬆跑,主要目的是鬆開雙腿肌肉、促進新陳代謝。或者,如果在比賽中的轉換區有足夠時間,可跑1,500公尺比賽配速(其中包括100-150公尺衝刺)做暖身;如果時間有限,以比賽配速做20-30公尺短跑3-4組。

不過,部分人認為在開賽前跑步或騎自行車暖身,在開賽後的游泳項目會較吃力;也有部分人認為轉換區的暖身能幫助他們進行下一個項目。賽前的暖身偏好因人而異,所以建議在訓練期間就先嘗試不同的暖身策略。

資料來源/ACTIVEkids, BRIGHTSIDE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驚險一瞬間!座頭鯨差點壓死獨木舟遊客

2016-05-18
水上運動新聞生活戶外運動話題

賞鯨之旅能有多親近?讓座頭鯨就在你身邊覓食好嗎?

據canoekayak.com報導,2015年9月12日,一對在南加州參加獨木舟賞鯨之旅的夫婦得到了一個意外的「獎勵」。一頭座頭鯨從海裡躍出水面,差一點就會將他們壓成粉碎。這兩位遊客與座頭鯨擦身而過,巨鯨落水壓在獨木舟上,也迫使兩人棄舟逃亡,並立刻消失在海面。影片中,一個在附近的賞鯨船上的女人驚慌地大叫:「獨木舟!獨木舟在哪裡?!」

這一切都被 Sanctuary Cruises 的船長麥可·薩克 (Michael Sack) 看在眼裡。Sanctuary Cruises 是一艘在加州蒙特利灣的莫斯蘭丁港 (Moss Landing harbor) 做賞鯨之旅的觀光遊艇。

「兩位遊客幾乎要被一頭巨大的、接近成年尺寸的座頭鯨給活活壓死,」薩克告訴記者。

「這一大群座頭鯨集合於此以進食,賞鯨之旅的遊客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一般都是讓遊客划到鯨群聚集之處以便觀賞牠們進食。不過,接下來我們所看到的,這麼一頭巨大的鯨就在這兩位遊客的身旁躍水而出,並往他們頭頂急急落下,這是看起來當然非常可怕,」薩克說。

當然,這對“幸運的”夫妻被從獨木舟上打落海裡,不過好險沒有被座頭鯨龐大的身軀直接砸中,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後來由其他遊客們協助他們回到岸上。

鯨豚和這些划船者之間的親密接觸並不少見。去年在阿根廷,一頭露脊鯨在一艘雙人獨木舟的正下方直接浮出水面,讓一位父親和女兒搭了一趟他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便車”。法律規定划船者不能與鯨豚接近超過100碼(91公尺)的距離,雖然鯨豚往往比這些手划小艇快上許多,並且在海上的行蹤也是飄忽不定的。

圖片截自YouTube影片
座頭鯨通常會以氣泡築成環形圍牆將魚兒圍起來,然後一起大口進食。 ©BBC/Monterey Bay Aquarium
賞鯨行程提供大膽旅客以獨木舟划至座頭鯨覓食區域來做近距離接觸。 ©Paul Schraub/美聯社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