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男子鏈球王者再臨 波蘭名將創世大運四連霸
1
男子鏈球王者再臨 波蘭名將創世大運四連霸
2
擁抱大膽狂想 獨創精彩人生─陳傑與瑞瑪席丹傳遞NIKE AIR精神
3
國訓中心運科動起來 做世大運選手的後盾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男子鏈球王者再臨 波蘭名將創世大運四連霸

2017-08-25
話題 綜合 新聞 台北世大運 賽事

「世大運對我來講,是個起點,所以儘管拿下世錦賽三連冠,我還是願意來這場賽事。」波蘭鏈球名將Paweł Fajdek—本屆臺北世大運田徑賽場來頭最顯赫的運動員之一,身為世界田徑錦標賽史上、首位男子鏈球三連霸王者,世大運締造四連冠,該項目本季世界前10最佳成績,都由他締造。

男子鏈球王者再臨 波蘭名將創世大運四連霸

Paweł Fajdek,186公分高、128公斤重,他托了下眼鏡回憶說:「當我2011年第一次贏得歐洲冠軍,接著前往深圳世大運,順利拿下第一,那種感覺很棒,讓我覺得有機會挑戰世界冠軍。即使當年的大邱(世錦賽)我未達成目標,但至少進了決賽。」2013年莫斯科世錦賽,他24歲、成為男子鏈球史上最年輕世界冠軍。

他說,「此後世大運,對我來說,就真像是場小奧運,它幫助我調整備戰,不管是當年度的世錦賽、或是再來的奧運。」

Paweł Fajdek決賽第三次試擲,擲出79公尺16,完成世大運男子鏈球四連霸壯舉。賽後記者會上,他卻搖搖頭說,「真的累慘了,因為倫敦世錦賽結束後,這中間我還有兩場賽事、與一些媒體訪問,沒時間好好休息跟訓練。」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世大運組委會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擁抱大膽狂想 獨創精彩人生─陳傑與瑞瑪席丹傳遞NIKE AIR精神

2018-03-02
綜合配備館鞋子穿搭指南運動時尚NIKE

31年前,第一雙Air Max 1問世,首創將Air空氣的概念具象化,並與運動鞋結合;革命性的Air氣墊不僅顛覆了世人對運動鞋的想像,更推動了Nike Air氣墊科技和鞋類設計的進化過程。至今,Air代表的是Nike大膽的狂想、持續的創新精神,以及對夢想的無盡追逐。

擁抱大膽狂想 獨創精彩人生─陳傑與瑞瑪席丹傳遞NIKE AIR精神

迎接一年一度的Air Max Day到來,Nike特別邀請曾代表臺灣出賽2016里約奧運,並在去年世大運中奪下男子400公尺跨欄銀牌的田徑運動員陳傑;以及去年甫獲金馬獎最佳新演員殊榮,以陽光印象在戲劇、主持與歌唱皆表現亮眼的Rima瑞瑪席丹,透過他們勇於擁抱夢想、突破障礙、活出精彩人生的歷程,具體傳遞Air Max「大膽狂想,看我獨創」的精神,持續激勵更多的人。

陳傑──源自父親的運動夢 從想像中跑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提到自己的狂想與實踐,陳傑直覺地說出「登上運動員的最高殿堂─奧運」。憶起成長過程,陳傑深受身為跨欄國手的父親影響,從小看著爸爸當年的比賽照片、聽著爸爸的豐功偉業,更一路將父親視為指標而成為運動員。儘管當年初投身運動領域時,陳傑選擇的項目並非田徑,在轉戰短跑項目初期也吃足苦頭,然而,參加奧運的夢想,其實早在當年便已被陳傑植入自己的目標藍圖之中。

實現夢想需要強大的信念與持續實踐的勇氣與恆心,陳傑分享道,頂尖運動員間的競爭往往僅是些微差距,哪怕是為了0.01秒的進步,都得付出大量練習、捨棄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嚴格控制飲食、隨時掌握身體狀態。而練習中的同儕壓力、比賽的挫敗,可能也都是過程中會讓人產生自我懷疑與放棄念頭的因素。然而,在日積月累的紮實練習累積以及一次次戰勝挫折的過程中,也能幫助你學會面對恐懼、解決問題,最後克服困難,讓自己變得更好。

陳傑──源自父親的運動夢 從想像中跑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就像陳傑對Air Max 270的印象「顛覆傳統,顛覆想像」一樣,他認為,想要將狂想化為實際,需要的是讓自己大膽嘗試顛覆的勇氣。

陳傑形容Air Max 270 是「顛覆傳統,顛覆想像」的一雙鞋。

對於未來,陳傑也抱持勇敢實踐夢想的精神,希望能挑戰海外留學。即使過去臺灣鮮有短跑跨欄項目選手出國留學受訓的往例,但陳傑透露他不想因此退縮,期許自己能跨越語言障礙與過去對運動選手的刻板印象往海外發展,與國際

上的優秀選手在同樣的環境下競爭切磋、修習精進運動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也讓未來發展有更多元的可能性。

回顧陳傑的田徑之路,他在當年決定投入短跑訓練的短短四年後,便超越父親的最佳成績,也逐步打破多項賽事的大會及全國成績,並登上奧運殿堂,一步步透過具體的努力與實踐,實現心中大膽、瘋狂的夢想,不僅構築出屬於自己的故事,也以這樣的精神鼓舞了更多的人。

陳傑平常喜歡簡單的搭配,挑選鞋款時特別注重顏色和外型,簡單俐落、好搭配是重點。他分享道:“Air Max 270的包覆性出色、且造型好看,大氣墊還能帶來舒適腳感。”

瑞瑪席丹──用正面信念迎接挑戰 勇敢跨出將想像具體化的第一步

Rima瑞瑪席丹總是給人熱愛運動、健康陽光的印象,很難想像自信亮麗的她,曾經歷過嚴重車禍與治療等外人難以想像的痛苦。走過傷痛的她,如今不僅多方嘗試模特兒、主持人、演員甚至歌手等不同的表演領域,並以突出表現受到矚目,對於各種挑戰也總抱持開放的心態,突破束縛,將美好的想像化成現實,活出精采人生,也鼓勵更多正在實現夢想道路上的人。

Rima認為挫折其實是人生中,形塑每個人的態度與人格特質的重要元素,如果沒有遇到過低谷,就不會懂得感激跟珍惜人生光明且美好的部分。在面對挫折時,信仰是幫助Rima保持正面思考的關鍵,另外健康的習慣,像是運動與維持健康的飲食,接收周圍朋友與家人的支持和正能量,也都給予她很大的幫助。

瑞瑪席丹──用正面信念迎接挑戰 勇敢跨出將想像具體化的第一步

對於想將夢想付諸實現的年輕朋友,Rima分享,最重要的是鼓起踏出第一步的勇氣。她強調,包括她自己在內,許多人經常因為想得太多、害怕失敗而選擇逃避。但是只要勇於跨出嘗試的第一步,自然就會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即使失敗也將成為珍貴的經驗養分。

面對挫折,我會不斷告訴自己「這只是過程,一切會更好的!」
因為活動量大,Rima平常的穿著以休閒風為主,對於球鞋的選擇則最重視功能性,Rima認為Air Max 270在穿著上不僅有出色的修飾效果且容易搭配,類似彈簧的腳感也非常舒適。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國訓中心運科動起來 做世大運選手的後盾

2017-05-07
新聞話題綜合台北世大運

106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5月6日在臺灣大學正式開幕,距離世大運開幕剩下104天,國家運動訓練中心運動科學團隊也全面動員,配合世大運選手的需求,提供最完整的運科服務。
 
第一天,在舉重場上,舉重女將江念欣就戴著心率帶,全程監控心跳率,給予教練重要的判斷依據。

徐敬亭委員(左)錄下舉重選手的槓鈴軌跡,做為分析的依據。 國訓中心/提供

監控心率 提升抓舉、挺舉成功率

國訓中心是根據教練蔡溫義的需求,在抓舉、挺舉過程,提供江念欣每一回試舉、休息、恢復過程的心率數值。
 
國訓中心運科處組員林奕均指出,江念欣平日在訓練,就會監控心率,了解每一把試舉的最大心率值、恢復心率值,進而計算出心率恢復的最佳時間。長期記錄下來,給予教練在掌控節奏上專業的建議。
 
由於平日蒐集的數據,多半都是訓練的資料;這次全大運,國訓運科團隊出動,希望在比賽過程,也能了解選手的心率狀況,給予教練、選手最實際的回饋,做為備戰世大運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本次比賽過程,江念欣在抓舉的第2、3次試舉失敗,導致節奏有所波動;教練即透過心率的監控,在挺舉的熱身練習過程,重新調整江念欣的節奏,讓她最後有機會在挺舉,舉起131公斤的佳績,打破大會紀錄。

徐敬亭委員(左)透過槓鈴軌跡,分析每個選手的動作。 國訓中心/提供

抓舉、挺舉影像拍攝 建檔選手槓鈴軌跡

此外,本次全大運期間,運科團隊也出動蒐集舉重選手們的比賽影像,準備在賽後進行槓鈴軌跡分析。
 
運科委員徐敬亭指出,這套系統已經有2年多的歷史,並且不斷研發,目前已有5次版本更新,從一開始只能提供槓鈴軌跡,到現在已經能呈現每個節點的速度、加速度、接槓的高低落差,以及槓鈴的偏移等數據。
 
徐敬亭表示,目前這套系統大部分只用在記錄訓練過程,記錄比賽只是第二次;未來系統日趨成熟,將可以即時提供比賽數據,給予教練在比賽場上最有力的後盾。

透過心率帶的監控,可以讓教練調整選手的節奏。 國訓中心/提供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