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知識庫
  • 對抗阿茲海默症最理想的7種能量供給
1
對抗阿茲海默症最理想的7種能量供給
2
你知道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 哪個可以預防運動傷害提高訓練效率
3
拒當低頭族!一分鐘幫你擺脫頸椎痠痛

對抗阿茲海默症最理想的7種能量供給

2017-08-31
知識庫 保健 高齡 觀念

大腦的替代能源:酮體

長久以來,科學一直都認為大腦僅能將糖轉化成能量;因為雖然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其他器官的主要能量來源,但飽和脂肪酸無法經由血液抵達大腦。因為大腦裡有一種被稱為「血腦屏障」的特別保護機制,保護大腦不被例如病毒、細菌及毒素等危險外來者侵入。這些侵入者有時也會經由血液輸送到達腦部。如β類澱粉蛋白的輸送一樣,體積大於葡萄糖分子的物質因為血腦屏障而無法穿過所有供給大腦能量與氧氣的血管壁。如β類澱粉蛋白等更大一點的分子,想穿過這道障礙就必須透過一種特殊的運輸系統,就好比夜店警衛只讓受歡迎的客人通過,攔下麻煩的客人。

對抗阿茲海默症最理想的7種能量供給 ©regenestemasia.com

例如多元不飽和Omega-3脂肪酸和Omega-6脂肪酸雖然也比葡萄糖分子大,但這些大腦建構材料還是可以很有效地進入大腦;其機制仍未明。會危害健康的反式脂肪酸的化學成分與這兩種脂肪酸相近,所以它們極可能透過同一個管道進入大腦,閘道看守者因此無法發揮作用。若閘道看守者被這種方式矇騙,導致上述兩種脂肪酸進入腦內,就會對健康形成負面影響。

人體內為緊急時期所預備的儲備脂肪當中,就含有長鏈飽和脂肪酸。它沒有特殊的運輸系統,亦可穿過血腦屏障。問題來了,大腦本身既沒有儲備葡萄糖,也沒有儲備脂肪,如果人體長期未曾攝取糖分,那麼大腦從何獲得能量呢?為了讓大家了解這個問題,容我舉例演算說明:甲君體重七十公斤,體脂量只有百分之十(全身脂肪組織重量七公斤);每克脂肪約可產生十大卡能量,因此可資利用之卡路里數約為七萬大卡,以長鏈飽和脂肪酸的形式存在。若甲君每日需要兩千大卡的熱量,那麼這些脂肪存量可以支持一個月。但因血腦屏障阻擋,飽和脂肪酸(不同於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無法抵達大腦。

其他器官當中只有肝臟可以葡萄糖形式儲存能量,並提供部分葡萄糖直接供給大腦運用。肝臟重約一點五公斤,其中的十分之一,也就是一百五十克是由葡萄糖所組成(採肝糖形式,是一種澱粉)。如果大腦真的只能利用葡萄糖獲取能量(因為儲備脂肪中的脂肪酸無法直接通過血腦屏障),按照每克葡萄糖約產生四大卡的熱量來計算,人體僅具備約六百克的熱量就可在缺少飲食時供應大腦能量,但遠不足大腦一日所需。

更困難的是,人體雖能很有效率地將葡萄糖轉換成脂肪酸,並用它們來增加脂肪存量(啤酒肚就是一個證明);但相反的,即使在飢荒時期,人體卻無法將囤積的儲備脂肪酸轉換成葡萄糖。這表示:禁食會讓我們頭暈昏倒吧?這卻不符合事實。我們如何存活下來呢?人類如何度過饑荒?為何禁食不會危害健康,甚至有益健康?能量來源以及上述謎題解答就在於所謂的「酮體」。

半天時間裡不吃碳水化合物(麵粉,澱粉,糖),血糖值就會降低;人體也不會分泌胰島素(也就是糖壓力荷爾蒙)。只有在胰島素不活躍的階段裡,脂肪細胞才會釋放飽和脂肪酸,供應能量。如果不是偶爾禁食(例如晚上幾個小時不吃不喝就已是禁食),那麼一直存在的胰島素就會造成相反的狀況:人體永遠不會利用到這些儲備脂肪,它們就被一直囤積著。

胰島素不分泌,脂肪酸就會被釋出,並經由血液抵達肝臟。在肝臟裡,它會被分解成為更小的分子。在此過程中所出現之脂肪酸碎片,可概稱為「酮體」。它的體積比葡萄糖分子還要小,可以毫無困難通過血腦屏障抵達大腦,取代一直被認為是唯一能量供給者的葡萄糖。如此一來,大腦即可使用脂肪細胞中的儲備能量。

在阿茲海默症第一個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神經細胞胰島素抗性已經形成。因此,利用酮體供給大腦能量不僅是治療方法,也可以當作預防措施。早已缺乏能量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可透過酮體有效補充能量。

相對於葡萄糖,酮體有下列優點:在體內缺乏胰島素之際,就算是苗條的人也有豐富的儲備能量可以運用。酮體可以避開胰島素受體的阻礙,因它能夠直接進入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內。另外,它燃燒時的需氧量遠比葡萄糖燃燒時的氧氣需求量低,這也是為什麼在血液循環不良時(缺氧狀態)酮體尚可提供更多能量的原因。對於初期血管型失智患者,這也有好處;正因為神經組織供氧出了問題,才會導致血管型失智。

然而只要繼續吃碳水化合物,血糖值就會立刻飆高,胰島素濃度也會跟著再度上升,肝臟會停止生成酮體,導致神經細胞的胰島素抗性持續,海馬迴就必須面對能量匱乏狀況。

禁食,但不挨餓

遠古時期的獵人和採集者既沒有冰箱,也沒有超級市場和轉角的小吃店。因為打獵和採集遠比去超市購物來得危險,因此可以假設:我們的祖先一定是等到肚子咕嚕作響時才會出發打獵採集。換言之:空腹的時候,他們必須展現出特別有效率的體力及智力。因此也不必訝異,酮體不僅能在這種情況下有效供應大腦能量,還可完成更多其他的健康任務:身為類似荷爾蒙的傳導物質,它們能刺激舊有的大腦細胞年輕化,並促使海馬迴內形成新的神經細胞。

狩獵不是一直都有斬獲,而且也必須不斷熬過植物性食物非常匱乏的乾旱期。對我們而言,這意味著什麼呢?一方面,我們每個星期應該吃兩次魚、多運動促進食慾;但也應該禁食,讓脂肪酸轉換為酮體,在阿茲海默症初期保護海馬迴的神經細胞不會餓死,甚至啟動神經細胞年輕化和形成。

想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妙招。第一招是優質的睡眠,因為只需禁食約十二小時即可刺激酮體生成。理想的禁食時間介於晚餐和早餐之間。因此,布雷德森鼓勵他的病人睡前至少三小時前不再進食,加上八到九個小時的睡眠,即可完成十二個小時的禁食時間,而且日復一日實行。

理想的禁食時間介於晚餐和早餐之間 ©diaadia.viapais.com.ar

★用杏仁滿足禁食時的飢餓感
睡前三小時不再吃任何東西或許很難。若感到小小嘴饞,建議吃些杏仁。杏仁不會啟動胰島素,因它僅含有微量的糖,而且碳水化合物只占百分之二。相較之下,杏仁提供非常多種健康的脂肪、植物性蛋白質,以及高營養價值的成分。所有優點加起來,甚至能重新活化胰島素受體,並且改善膽固醇數值。研究結果顯示,杏仁有助於消除腹部脂肪。每天六十克,大約兩把杏仁,非常適合解決三餐中間的飢餓感。

第一招是晚上禁食,完全沒壓力(同時能有效供應能量給飢餓的海馬迴)。第二個妙招就是在白天也刺激身體生成酮體,但是不用禁食。可利用所謂的中鏈飽和脂肪酸達到這個目標。大自然裡有兩種來源,含有高比例的中鏈飽和脂肪酸;它們就是:椰子油和棕櫚仁油。兩者之中鏈脂肪酸成分高達六成之多,特別有益健康。不禁讓科學家懷疑,盤古開天時,人類的搖籃即使不是直接放在椰子樹下(因為太危險了),至少也在椰子樹附近。研究早期人類史的學者們在這點上是很有把握的。

不同於儲備脂肪中的長鏈脂肪酸,中鏈脂肪酸是水溶性,可直接通往肝臟,有效代謝成為酮體。

★椰子油小百科
天然椰子油是用新鮮的椰子果肉冷榨而成(理想狀況為攝氏四十度以下),並不需要經過提煉。提煉法只為了擴大產油量,或者因缺乏榨油設備。事後以化學方法處理過的椰子油會失去維生素E等高營養價值成分,也缺少了淡淡的椰子油口味。可藉由口味辨識出好的椰子油。天然椰子油不會以化學加工,例如Palmin®椰子油就是純天然的;同時例如Palmin® Soft也不會摻入其他油類混合。因此價格較昂貴。

對抗阿茲海默症最理想的能量供給

1. 夜間禁食,睡前三小時不再攝取碳水化合物,加上長時間睡眠,可以讓海馬迴把備用脂肪當作最好的能量來源加以利用。當阿茲海默症出現典型的糖閘道封閉時,酮體可轉載能量進入大腦。

2. 每天食用一湯匙有機種植的椰子油二至三次。有些人對飲食改變反應較為敏感;消化系統若需調適,則可先從一茶匙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劑量。若你已使用椰子油煎炒食物,並以之取代奶油和人造奶油,那麼你也可以不用每天服用椰子油。你的大腦會感激你!但是,絕對不能把椰子油當作廚房裡唯一的食用油,因為它只含有少數人體必需的基本脂肪酸。調拌沙拉和為食物增添地中海飲食風味時,可以使用高營養價值、有機種植的橄欖油。菜籽油有非常好的脂肪酸組合,也值得推薦。

每天食用一湯匙有機種植的椰子油二至三次 ©thealternativedaily.com

3. 堅果(杏仁,核桃等)和其他許多種子(奇亞籽、芝麻和亞麻籽)是很好的油類來源。它們也含有許多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

4. 基本上請飲食均衡!選擇全麥麵包、糙米和馬鈴薯。使用全麥麵粉烘焙。盡可能選用有機食物。

奇亞籽、芝麻和亞麻籽是很好的油類來源

5. 若懷疑有麩質不耐症,強烈建議食用不含麩質產品,以避免引發慢性腸炎。沒有麩質不耐症的人當然也可以選擇其他替代穀物種類。

6. 避免所有的含糖飲料和甜點。所有讓血糖升高的食物都會損害大腦!應該努力將糖化血紅蛋白(HbA1c)血液值(血糖記憶)長時期維持在每公升五點五毫莫爾以下。

7. 巧克力本身是健康的;但請選用可可成分超過百分之八十五的巧克力產品。否則,會一併攝取到過量的糖與其他不健康成分,例如含有反式脂肪的純奶油,或是為了彌補過少的可可而添加的人工香料。

書籍資訊
◎圖文摘自商周出版, 麥可.內爾斯醫學博士著作《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一書。醫生與分子遺傳學者,熱愛單車運動。在弗萊堡、海德堡、法蘭克福與漢諾威大學以及加州與聖地牙哥大學從事遺傳疾病病因研究。曾與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共同發表論文,學術論文超過五十篇,並擁有多項專利。與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一起發表的指標性研究後,成為一家美國公司的基因研究部門主管,專門負責功能基因組分析,也曾擔任大學研究室主任。之後在德國慕尼黑一家生技公司擔任董事,成為公司總裁。

全世界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失智
失智威脅每個人的健康與壽命,撕裂家庭情感
作者以卓越的醫學研究證明,失智並非絕症
教你從自己做起,全面排除疾病成因,及時讓神經與心智功能保有健全,聰明到老

•書籍資訊 請點此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你知道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 哪個可以預防運動傷害提高訓練效率

2018-12-13
保健伸展觀念運動傷害健身知識庫

你認為靜態拉伸還是動態拉伸比較好?這個在健身與運動訓練之間備受爭議的話題,尤其在一些研究(Rossi et al.2010; Shrier 2004; Behm and Chaouachi 2011; Kay and Blazevich 2012)中,提到靜態伸展可能會造成一些損害的概念及影響之後的運動表現,這也導致大家在運動前的靜態拉伸轉變為動態拉伸的動作模式。但是,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哪個才是預防運動傷害和提高訓練成效的最佳方式?

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哪個可以預防運動傷害提高訓練效率。

我們先來看一下最近的研究報告,其中包括靜態拉伸和動態拉伸對肌力、運動範圍與運動傷害預防的影響比較。這項研究發現靜態拉伸<60秒,被認為是增加關節活動範圍(ROM)的有效方法,並且通常被認為可以提高性能,並降低活動相關損傷的發生率;它還指出,推薦使用後伸展動態活動來減少肌肉損傷和增加關節ROM,對隨後的運動表現產生無關緊要的影響(Behm,Blazevich,& McHugh 2016)。
 
另外,2012年Kay&Blazevich的一項研究中;針對運動前靜態肌肉拉伸以及力量減少的研究報告,這項研究的主要發現顯示靜態的<> 60秒,更有可能導致肌力的小幅度或中度減少,並且,這些運動前訓練計劃通常不會用於運動員和一般人。而2011年Behm&Chaouachi發現在運動前的熱身期間,拉伸的持續時間較短,例如每個肌肉的總拉伸持續時間為30秒,可能就不會對接下來的運動及訓練產生不好的影響,特別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但這些研究都沒有注意到評估到肌肉是否過度活動、肌肉不平衡和錯誤的運動模式。

靜態拉伸肌力會減少嗎?

靜態拉伸不能降低傷害?

隨著美國科學家對拉伸效果性研究的深入,有多項研究報告指出,一次靜態拉伸會導致動態活動中力量的下降、最大向心等速力量的下降、最大等長力量的下降、平衡下降與衝刺能力下降等等,這些研究共同指向了一個關鍵問題,靜態拉伸會導致力量的減少,而力量的減少對於一個專業級的運動員來說無非是一項嚴重的問題。

動態拉伸比較好嗎?

那靜態拉伸不就一無是處!其實,從現在的研究報告來看,靜態拉伸適合於那些肌肉張力過高或肌肉攣縮嚴重,但是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去改善並防止更嚴重的攣縮與肌肉收縮功能弱化的長距離耐力性運動員。大多數的人比較適合動態拉伸與沖擊式拉伸的方式;動態拉伸就是一般我們常見的暖身操,衝擊式拉伸比較適合專業的運動員。簡單來說,靜態拉伸與動態拉伸的使用,必須要決定在於你的運動方式、關節靈活性以及對於肌肉的長度-張力關係,應該根據每個人的具體運動需求來進行設計。

資料來源/mensjournal、nasm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拒當低頭族!一分鐘幫你擺脫頸椎痠痛

2016-09-26
趨勢伸展觀念保健知識庫

近幾年3C產品掀起巨大的風潮,更打破了人類生活的慣性,24小時無時無刻、無所不在地上網,在餐廳裡、在捷運上、甚至在大街旁,全都低著頭滑手機。

人的頸椎共有7節,是活動度最高、彎曲度最大的一段脊椎,它具有支撐頭部重量、讓頭部活動自如和保護脊椎神經等3大功能。在人體中頸椎和活動量也很大的腰椎,是最容易老化和發生病變的脊椎。而長期使用電腦、手機,讓頭部長時間維持在一個不自然又不放鬆的姿勢下,讓頸脊過勞,反而是加速老化,臨床發現50歲以後是頸椎病變就醫的主要族群,多數電腦族和低頭族是年輕人。

 Pokemon GO(寶可夢)這款手遊在國外讓所有人為之瘋狂,不少台灣玩家也敲敲越獄搶先體驗抓寶的樂趣,而在2016年7月份寶可夢敲敲來台,讓全台人民不管男女老少都瘋狂,不管你在吃飯、上廁所、上班、坐公車、甚至在路邊,隨處可見沒有一個人不低頭在玩這款遊戲,但你們知道嗎?原本就已經3C產品不離手的我們,現在多了寶可夢這款遊戲,讓我們幾乎24小時都低頭泡在手機裡。

寶可夢 ©byggahus.se

脊椎運動可以有效的改變我們長時間盯著手機而讓身體產身的問題,它可以減緩我們肩頸酸痛,而脊椎運動可以帶來更持久療癒的效果。當你發現自己因為長期低頭使用手機而導致身體毛病慢慢浮來,一定要開始做脊椎運動,因為預防勝於治療,不然長期的痠痛會導致我們骨頭移位並壓迫到我們其它神經。

關於楊琦琳老師太P力脊椎體況管理運動學苑 執行長
TPM國際脊動健康管理事業 執行長
TPM脊椎運動墊 專利發明人
財團法人脊椎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脊動講師
TutorABC兒童脊動專題講座 講師
世界國際健康管理學會 脊椎體況管理主委
民視、東森、蘋果日報脊椎體況管理 媒體專家
台北市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 碩士
曾任台北榮民總醫院 護理師
曾任松山醫院加護病房 護理師
著作:體重管理自己來,快樂享瘦一輩子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跑步
  • 減脂
  • 瑜伽
  • 徒手訓練
  • 核心訓練
  • 啞鈴
  • 瘦身
  • 增肌
  • 觀念
  • 體脂肪
  • 飲食
  • 運動生理
  • 瑜伽動作
ABOUT
Copyright © 2021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