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腿肌肉的重要性,幾年前,海外《糖尿病期刊》發表過大腿粗細與血糖的相互關係。人體會將血液中遊走的糖分以肝醣的型態貯存於肌肉中,而肌肉量多的大腿自然也會將血液中的糖分以肝醣型態貯存起來,扮演著降低血液中血糖指數的重要角色。
大腿肌肉由股四頭肌(股外側肌、股直肌、股中間肌、股內側肌等四塊肌肉)與大腿後側肌肉群(Hamstring,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三塊肌肉)構成。大腿前後的肌肉會彼此取得平衡,主要用於屈膝再伸直時,以及髖關節前後左右彎曲再伸展時,還有轉身時大腿肌肉也會起作用。
股四頭肌之中被稱為股直肌的長肌肉附著在膝蓋骨上,途經膝關節,一路相連至髖關節。後方的大腿後側肌肉群也一樣,始於腸骨,途經膝蓋,一路相連至膝蓋下方的脛骨。此大腿肌肉會支撐臀部與軀幹,並將能量傳達至膝蓋下方。雖然它們彼此成雙成對,但若是處於不平衡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膝蓋韌帶或肌肉破裂。
此外,坐下再起身時,運動或日常生活中彎腰再挺直時,透過運動練就的大腿後側肌肉群和大腿肌肉,可減輕腰部肌肉的負擔,進而保護腰部。大腿肌肉也負責分散走路時或跳躍時,體重加壓在膝蓋上的垂直壓力。因此,大腿肌肉弱化會導致退化性關節炎,同時造成膝蓋不穩定。
放低姿勢的運動
‧ 大腿肌肉用來支撐臀部與軀幹,具有將能量傳達至膝蓋下方的作用。
‧ 大腿肌肉有抓住身體平衡的核心作用,一再強調它的重要性也不為過。
‧ 運動時放低姿勢便能鍛鍊大腿肌肉。
人體的臀部下接雙腿,上接軀幹,跟腰部一起擔任核心角色。如果腸骨左右不對稱或往前、往後傾斜,腰部的脊椎就會變彎(脊椎側彎),大腿肌肉也會萎縮或變長,這會讓身體失去重心,並引起其它部位的補償作用,導致腰痛與椎間盤疾病。此外,也很容易因為承受重力的負擔,使膝關節的軟骨變得更加脆弱。
躺著、趴著、坐著或站著,皆能進行大腿肌肉的柔軟運動。覺得手不夠長的話,亦可使用毛巾等物品輔助。只不過,對於腰部本來就很脆弱的人來說,站著彎腰來延展大腿後側肌肉群的伸展動作,會對椎間盤造成壓力,所以最好避免這種動作。
大腿肌力強化運動會大量操作深蹲姿勢。背靠著牆,藉由背和牆壁的摩擦慢慢往下滑,然後再慢慢將膝蓋打直,這是最基本的深蹲姿勢。如果膝蓋往前超過腳尖的話,會對膝蓋造成傷害,因此應小心留意。
此外,這項運動躺著、趴著、坐著都能操作。膝蓋脆弱的話,一開始在腳踝綁沙袋進行也無妨。更脆弱不堪的話,可運用雙腿本身的重量進行抬腿運動,效果也不小。力氣大的人,可在健身房掛上有重量的負重裝備來進行腿部運動。像這樣透過持續運動來鍛鍊大腿肌肉,對膝關節和腰部會大有幫助。
責任編輯/瀅瀅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疼痛!研究指出,女性受荷爾蒙波段影響,更容易感受到疼痛,甚至還會因為生理、心理的交互影響下增加憂鬱症、焦慮症的風險。但最新疼痛認知行為調查顯示,面對疼痛,有高達9成82的女性寧願忍痛也不處理。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藥師王明媛表示,若長期置之不理,有可能使疼痛影響層面擴及身心。
國內外有多項文獻資料指出,女性確實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到疼痛,無論是生理和心理機制,甚至是社會文化不同都有所影響。尤其女性對疼痛的敏感度較高,更要注意疼痛容易引起負面情緒,導致人際關係之間的衝突產生,讓自己陷入「疼痛影響情緒」的負向循環。
根據台北市藥師公會日前發布的「2024年疼痛認知行為調查」顯示,女性最常感受的疼痛類型前3名分別是頭痛、肌肉痠痛、經痛,而在覺察自己疼痛的比例也較男性高,但疼痛卻選擇忍痛的比例竟高達9成8。
王明媛表示,女性在不同生理階段(如月經週期)中的疼痛感知更加顯著,這是因為女性受到天生荷爾蒙波動、基因、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差異所致,也因此比起男性,更易罹患「慢性疼痛」,且疼痛與情緒會造成雙向影響。 據調查指出,有高達9成6女性曾因疼痛影響心情,其中更以因為疼痛變得煩躁或易怒為大宗,其次則是容易感到力不從心。
王明媛指出,這是因為當身體接收到刺激時,會將疼痛的訊號傳遞給大腦,讓我們感受到疼痛,同時大腦也是感受情緒的中心,所以兩者會容易互相影響,導致身、心皆感受不適。 此外,疼痛情緒影響還會加深心理上的「孤獨無助感」,就此埋下影響親密關係的種子。
王明媛提到,過去曾有一名30歲女性前往藥局,自述每次經痛都相當不舒服,希望能向藥師尋求能改善經痛的止痛藥。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她常因經痛引起的負面情緒導致與男友爭吵,可見疼痛對於生活造成的影響深遠。
該調查也顯示,近4成女性曾因疼痛與家人或伴侶產生衝突,也較容易因為疼痛發生而感到孤獨或認為沒有人理解自己。不過即使如此,大多女性疼痛發生時還是選擇「有痛自己忍」,自己忍耐不告訴任何人或希望別人主動關心,不願訴說的主因竟是不希望影響別人。
王明媛指出,不論疼痛造成生理或是心理上的不適,都只有自己才知道多麼不舒服,即使是親近的伴侶、家人都無法同理疼痛感受。但若此時旁人還以懷疑、責備的態度面對,疼痛便可能成為引發衝突、破壞人際關係的導火線。因此,面對疼痛、認識疼痛並且即時止痛就成為面對疼痛的重要方式。
王明媛提醒,忍痛並無法減輕疼痛狀況,若不想讓疼痛逐漸演變為慢性疼痛、影響身心健康,建議遇到疼痛問題的第1步就是「先釐清疼痛原因」,並且掌握「黃金1小時」的止痛時間,以正確的用藥方式來快速舒緩疼痛是關鍵。
「若需要在空腹時服藥,建議選擇含有溫和不傷胃成份的止痛藥。」王明媛說,目前市售止痛藥經衛福部核准,按照仿單服用都是安全無虞,但若民眾對藥物有疑慮,也可以主動到社區藥局請教藥師建議,了解正確的疼痛管理用藥知識。
台北市藥師公會提醒民眾,疼痛發生時建議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及時處理,強調不只是女性,所有民眾都應學習正確疼痛管理方式,並建立自我照護觀念,避免因疼痛影響心理健康與社交生活。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姿勢不良可說是現代人的「標準配備」,也常被歸咎為肩頸痠痛、腰痠背痛的成因。如果這麼說,是不是每個人都該有痠痛呢? 其實不然!造成你痠痛的來源主要是活動量過少,再來才是不良姿勢,也跟血液循環有關。物理治療師教你用2個簡易的測試,看看自己是不是有痠痛的潛在風險。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症狀與姿勢有關,當你產生痠痛時只要改變姿勢就會減緩痠痛;但如果姿勢不良又長時間不動,身體慢慢地就會被塑形成不良的姿勢。接著,你會發現單純改變姿勢已經不夠,更會發現,找到一個舒服的位置有點困難,脊椎、四肢關節的活動幅度也越來越受限,這時就進入了慢性痠痛的循環了…
1. 韌帶型 (ligament weight bearing):主要以韌帶、肌筋膜的被動繃緊維持身體位置,常見垮坐姿、骨盆後傾的方式。
2. 肌肉型 (muscular weight bearing):主要以肌肉用力維持住身體位置,常見使用凹腰(骨盆前傾)、聳肩等費力的方式。
3. 骨骼型 (skeletal weight bearing):主要在關節對位的狀況下,用骨骼維持身體位置,將脊椎擺到正中/中立區域(neutral spine)或零背(zero back)
以下兩個測試目的主要是為了讓你體驗,自己的姿勢是否對身體造成壓力? 也讓你了解,善用姿勢的微調可減少痠痛以及許多不必要的費力。
1. 脊椎垂直壓力測試:坐姿/站姿下,請一個人站在你的背後,雙手搭在肩膀兩側,直直地向下壓。接著擺在三種不同的姿勢形態下測試並記錄感受。
2. 脊椎前方壓力測試:坐姿/站姿下,雙手掌心向上,像要端盤子一般放在身體兩側,再請另外一個人出力向下壓你的掌心。接著擺在3種不同的姿勢型態下測試並記錄感受。
如果你是受測者:感受自己原本的姿勢,與3種不同姿勢下被壓迫的感受,哪一種比較輕鬆?
如果你是施測者:感受對方原本的姿勢,與3種不同姿勢下施壓的感受,哪一種比較穩固、壓不動? 測試過後,有沒有發現當你處在極端的駝背、拱腰姿勢下,承受是很不舒服的呢?同時身體的支撐力也比較差,假設你一整天的工作都在用這樣的姿勢進行...
怎麼可能不痠痛呢?
怎麼可能不痠痛呢?
怎麼可能不痠痛呢?
非常重要所以說三次!!希望透過這樣的體驗,你能夠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並善待「他」!
動晰物理治療所的核心理念為「全人、科技、預防」,期望結合不同領域專長的治療師,建構最完整的治療方案。由不同治療師從不同面向解析問題,找尋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與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