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什麼壓力,卻睡都睡不好?醫師指出,從功能醫學的觀察來看,生活穩定沒壓力的人,身體可能已經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例如睡不好、飲食不均衡、免疫力下降或慢性發炎。這些壓力不一定馬上引發疾病,卻會逐漸消耗細胞修復力,加速身體老化。醫師呼籲,在身體功能出現失衡,尚未發展為疾病之前,必須及早預防。
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指出,現代人面對種種壓力,例如工作、情緒或是人際煩惱,許多人誤以為壓力來自心理層面;事實上,從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身體所承受的壓力來自更多層面,包括失眠、飲食不均衡、血糖波動、缺乏抗氧化營養素,甚至是腸道菌相失衡、反覆感染或長期接觸環境毒素等。
重要的是,身體不會去分辨壓力到底來自情緒、飲食、睡眠、代謝問題。對它而言,壓力就是壓力,反應路徑幾乎一致,最終可能導致身體慢性發炎、氧化傷害與老化。
顏佐樺說明,壓力未必都是不好的,適度的壓力有助於身體建立應變能力。例如在感染時,發炎啟動對抗病原的保護性反應,但若這些反應無法解除,就可能轉化為慢性發炎與持續性損傷,進一步干擾自律神經、睡眠與代謝功能,甚至影響情緒調節,讓身體陷入惡性循環。
顏佐樺表示,臨床中看到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人,不僅免疫功能下降,也常伴隨氧化壓力升高與細胞修復遲滯,當壓力荷爾蒙長期偏高,會破壞血糖與代謝平衡,加速老化進程。
顏佐樺指出,人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關鍵在於是否能及時察覺並適度調節,「有意識地停下來」非常重要,每天留一些空白時間,靜下來感受身體與情緒的狀態。停下來就是壓力調節的練習,可能只是幾分鐘的正念呼吸,或靜靜回顧一天的經歷,就足以幫助身體修復。
除了調節練習,生活中也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做調整:
營養補給:補充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鋅、維生素D、Omega-3),穩定發炎與氧化壓力;搭配足夠膳食纖維與益生菌,幫助維護腸道健康。
草本適應原輔助:如人參、紅景天、南非醉茄,能協助腎上腺對壓力的調節。不過建議在飲食與作息先穩定之後再搭配使用,效果會更理想。
功能性健檢建議:若懷疑自己處於慢性壓力狀態,或想進一步了解身體是否已經出現氧化、發炎反應,可以考慮安排壓力荷爾蒙、氧化壓力指標、營養素狀況與腸道免疫功能等功能性檢測。
顏佐樺呼籲,預防醫學的重點在於幫助我們提早察覺壓力對身體的影響,透過有意識的選擇來調整生活方式。當我們能在壓力造成傷害前辨識出身體的訊號,就能主動改變習慣與調整方向,這樣一來就能將健康的主導權握在自己手中。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在觀察孩子上課、寫作業時,是否發現他們的專注力不夠呢?其實,是因為身體活動力不足所產生的關係。讓小朋友進行適當的體適能活動,可以促進他們有氧心肺能力,並讓腦部獲取氧的能力變更好,在上課、讀書時,注意力也會比較好,不僅如此,體適能較好的小朋友,健康狀況也比較佳,並且對身心成長都會有更正面的幫助。
下四種體適能遊戲,都可以增加小朋友的心肺耐力以及提升大腦專注力,讓孩子們不僅每天都充滿活力,在學習上面還可以更有效率。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下肢耐力、注意力以及轉換能力。
步驟1:首先,放置一個小板凳在孩子與自己面前,綠燈代表向上踏步,紅燈代表原地不動。
步驟2:大人開始運用口令一起和小朋友進行,過程中,可以互相拍手或是丟球來增加趣味性。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
步驟1:首先,放一些娃娃或積木在終點,小朋友必須從起點奔跑到終點,並將物品再帶回起點位置。
步驟2:在奔跑的過程中,如果聽到大人喊:123木頭人,小朋友就必須停下腳步。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的敏捷度、聽覺注意力、心肺耐力。
步驟1:首先,準備1到5的數字字卡,並將字卡隨意擺在地面上。
步驟2:過程中,可以將字卡的間距拉大,這樣可以增加遊戲的挑戰性。
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到小朋友身體的穩定度以及分散注意力。
步驟1:首先,準備ㄧ條彈力帶,繞在小朋友的身體,像是,屁股、大腿、胸口,小朋友雙腳與肩綁同寬。
步驟2:踩穩在地板上,大人在拉的同時可以唱歌或是與孩子對話,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如果小朋友移動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