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0歲的患者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中度脂肪肝消失,原本病人的身高150多公分、體重74公斤,因認為自己太胖、有高血壓和脂肪肝,膝關節也開始出現疼痛,調整飲食後,經過一年體重已下降至64公斤。在醫師詢問之下發現,他現在晚餐只要喝水就會飽,也因此成功瘦身。
基隆長庚胃腸科主治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絲頁發文指出,先前替一名70歲的患者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中度脂肪肝消失,患者透露調整飲食約1年後,下降10公斤,其調整方式是:
早餐、午餐吃得較豐盛,盡量在晚餐不吃東西。
早晚運動把熱量消耗後,晚上較早入睡。
患者表示,他現在都把早餐當晚餐吃,一樣煮白飯燒幾樣菜吃,午餐同樣吃得很豐富,目前晚餐進以喝水為主,就會產生飽腹感。雖然這樣的飲食調整,在前2、3個月時還不太習慣,後來才慢慢適應,持續一年下來,體重已瘦掉約10公斤。
對此,錢政弘說明,許多人的飲食習慣受到工作影響,常會在早餐匆匆忙忙的吃個麵包、三明治或甚至沒吃就去上學或上班,忙了一整天晚餐吃很多,或加上吃消夜才會飽,吃飽就直接上床睡覺,也容易因此而變胖。
像上述案例因退休後,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慢慢吃豐盛的早餐和午餐,然後早晚運動把熱量消耗掉,晚上早早入睡,能夠讓每天的總進食量比以前少一點,體重就自然而然逐漸瘦下來。
錢政弘分享,2024年歐洲《臨床營養學期刊》(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刊登肥胖研究報告,分析2,050位巴西成年人的飲食習慣和肥胖關係,研究發現,巴西人平均吃早餐的時間是8時27分;午餐12時47分;晚餐是20時57分。晚餐吃最多者肥胖比例多1.67倍,午餐吃最多肥胖比例減少29%、早餐吃最多者則肥胖比例差異不大。
此外研究還指出,每天進食超過3次以上的人,肥胖比例可降低32%,代表少量多餐反而會變瘦。錢政弘進一步說明,因為多餐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不過飲食前提是,不增加整天的總熱量攝取。
而比較晚吃的人或晚餐吃最多的人,因較不重視飲食的品質,睡眠時間比較短,也比較不愛運動。研究結論認為,一天之中將大部分熱量攝取集中在午餐期間,每天攝取3餐以上,可預防和減少肥胖或超重。
錢政弘建議,雖然研究是針對西方人,但的確許多台灣人都有晚餐晚吃和工作時間長的問題,不妨參考飲食調整方法,對自身的身體健康負責。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
【Uho優活健康網】:http://www.uho.com.tw/
【Uho優活健康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uhofbfans/
飲食的重要性站人體的70%,因此當飲食不正常時,會立刻反應在身體上,像是蛀牙、肥胖、皮膚過敏、體力變差,腸胃消化變慢等,嚴重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進而讓身體生病!因此,我們應該避免這些問題產生,以免罹患可怕的疾病。
油脂一直是許多人為恐避之的東西,尤其是對於減重的人來說。當時常吃上高油脂的食品時,免疫力不但會下降,同時還要注意一項疾病,就是脂肪肝(FLD)。脂肪肝又稱為肝積脂病或肝性肥胖症,是由大甘油三酸酯脂肪液胞通過脂肪變性所積累在肝細胞。脂肪肝形成原因有很多種,像是長期酗酒、濫服藥物、營養過剩、營養不良、疾病引發的有糖尿病、肝炎、甲狀腺機能亢進、重度貧血、高血脂症等,但普遍發生機率最高的就是從飲食。攝取過多醣類,例如:餅乾、蛋糕、麵包,及含果糖飲料,以及脂肪攝取過度,像是鹹酥雞、油炸食物等食物,這些熱量消耗不完就會被轉化為三酸甘油酯,存放於脂肪細胞,然而營養過剩也是引起脂肪肝的主因,脂肪代謝異常會促使游離脂肪酸大量進入肝臟裡。
是否時常在晚餐時,吃得太鹹太油,直到隔天早上起床時,你的眼睛也可能會出現腫脹的情形。這是因為眼部區域的淋巴液流動變慢,滯留在眼睛附近,因此造成腫脹。而如果鈉的攝取量過多,也很容易造成身體蓬鬆,並且阻礙身體循環,長時間下來,人不僅循環代謝會變慢,同時也降低免疫系統,皮膚也會越來越差。此外,含碘量高的食物也是痘痘族要小心的地雷食物,因為飲食中的礦物碘會使毛孔腫脹,導致人們臉上的痘痘大爆發,而吃太多重鹹食物、或是例如海菜等含碘量高的食物,也會加重內分泌失調,導致皮脂出現代謝障礙,長出更多痘痘及粉刺。
臨床研究顯示,奶製品對於那些體質與膚質敏感的人來說,很容易降低免疫系統,對外在來說,會引發青春痘以及黑頭粉刺。因為牛奶含有天然荷爾蒙,也因此成為讓皮膚易出油、堵塞毛孔的成因,特別是經過加工而成的脫脂、低脂牛奶。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曾經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牛奶中的天然荷爾蒙會造成皮膚易出油、堵塞毛孔,使滋生青春痘機率提升44%。此外,像是乳酪、優格、冰淇淋等奶製品,一旦食用過量,也都會增加臉上長痘痘的機率。
糖分一直是許多疾病引起的根源,同時它帶來的壞處實在太多了。像是蛀牙、肥胖、記憶力衰退、皮膚變差、免疫系統下降等。跟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的腫瘤研究員胡安(Juan Manuel Schvartzman)表示,在活體當中,每個由癌症細胞組成的腫瘤並非總是相同,有些會汲取大量的糖,然而有些不會,但仍然成長。但是,能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分仍是一件好事。此外,精緻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食物,例如麵包,巧克力,精緻麵食、珍珠奶茶和果汁,這些含糖量高、升糖指數高的食物或飲料會讓人體的血糖突然增高,釋放荷爾蒙,然後刺激油脂分泌堵塞皮膚的毛細孔。也有研究顯示,高糖飲食容易增加皮膚的細紋(特別是臉部),摧毀保證皮膚緊繃柔軟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等結締組織,導致皮膚暗沈與早衰,甚至引發痤瘡。
資料來源/Healthline、HEHO健康網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