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從5月中旬升級為三級警戒至今已經超過2個月的時間,隨著全台疫情漸漸受到控制之下,行政院長蘇貞昌於7/23招開防疫會議,參考各部會的防疫指引規畫及各縣市政府的防疫會議相關修正意見之後,宣布自7/27日起將疫情從三級警戒降至二級,並開放餐廳及超商內用的規定,以符合各行各業及場館能逐漸恢復正常的經濟活動。
你一定要看:戴上口罩運動與訓練該注意什麼?
隨著疫情的穩定將警戒降為二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特別強調,國內疫情調降警戒的標準應該要逐步緩降,以避免如同國外降級(解封)後疫情再度爆發的困境,行政院長蘇貞昌在會議中特別表示,我國疫情雖然逐步邁向穩定的狀況,但疫苗接種率卻還無法大量的提升,有鑑於國外疫苗接種率高卻依然無法大量的控制疫情的爆發情況,由次可見疫苗接種的普率只是防疫工作的一個環節,最重要的還是要依賴各縣市政府確實的疫調與檢疫工作,國民必須要繼續維持個人清潔防疫工作,才能有效的維持這得來不易的降級。
這個也要注意:國外專業健身教練提醒疫情後進健身房要注意這幾個事項
通案性原則
1.除飲食外,全程佩戴口罩。
2.實聯制。
3.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固定地點宗教活動。
4.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
5.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
6.室內人數限制50人,室外人數限制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100人。
7.餐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1. 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 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它類似場所。
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及步道、遊樂風景區、國家公園文化園區
1.休閒農場內附設的釣魚場/釣蝦場開放。
2.山屋營地暫不開放。 3.無法全程配戴口罩的水域活動(海邊、沙灘、水域設施)不開放。
植物園
1.預約制。
2.禁止飲食。
3.室內展示場館不開放。
第一類漁港垂釣區娛樂漁業漁船
1.開放漁港垂釣、單出入口管制。
2.開放漁船載客出海觀光。
美術館、博物館、科博館
1.單一出入口管制,以預約為優先。
2.語音導覽、穿戴式、體驗型與互動式器材設備不開放。
3.不接受50人以上團客預約觀展。 商業展覽或會議 開放,比照通案性原則辦理。
劇組拍攝
1.演出人員、劇組人員-如附3至7天內陰性證明,正式表演時得脫下口罩演出。
2.觀眾-不設搖滾區,固定座位,採間隔座或梅花座,舞台與座席最前端間隔至少3公尺。
運動場館
1.開放保齡球館、撞球場。
2.球具清消後,始得提供下一個人使用。
高中以下學校運動團隊訓練
1.工作人員(教練、防護員等)附3至7天內陰性證明,並定期篩檢(至少1次/週)。
2.分時分段分返校訓練,各時段室內10人、室外20人上限。
3.不開放住宿。
餐飲 超商、賣場內用區
1.開放,按餐飲指引辦理。
2.商熟食不開放售。
幼兒園、托嬰中心、課照中心
1.開放條件教師及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0%,未施打疫幼兒園、托嬰中心苗或疫苗接種未達14天者,須有三日內快篩或核酸檢驗陰、課照中心性證明,每3-7天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
2.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室內空間(如地下室)不開放。
補習班
1.開放條件:未施打疫苗或疫苗接種未達14天者,須有三日內快篩或核酸檢驗陰性證明,且每3至7天定期快篩。原則每7天篩檢,應變處置時得縮短為每3天篩檢。
2.無窗、無法保持通風之室內空間(如地下室)不開放。
交通 台鐵、高鐵
1.公共空間(大廳、車廂、候車區)除用餐區外,不開放飲食。
2.採間隔座(上限七成)。
民俗宗教 宗教場所
如須住宿,以「1人1室」為原則,同住家人可多人同室。
宗教集會活動(禮拜、彌撒、誦經、禪修等)
1.固定座位,採梅花座。
2.中元普渡相關活動(放水燈、中元祭、義民節等)皆須保持社交距離及遵守集會活動人數限制。
酬神演出
1.演出人員-如有3-7日篩陰性證明,正式表演時得脫下口罩演出。
2.觀眾-禁止飲食,非固定座位,舞台與座席最前端間隔至少3公尺。
其它旅行業
1.開放50人以下旅行,遊覽車須間隔座(大車上限坐20人)
2.麥克風須清消後始得提供下一個人使用。
娃娃機業
1.須有專人於營業時間管理者開放
2.縮小出入口並以實施實聯制
3.加強機台清消及人流管制。
美容美體業、民俗調理業
1.預約制、民俗調理業者須檢附技能證明。
2.禁止密閉空間、定期清消且接待下一位客人須時間區隔。
3.須拿口罩進行的項目(如臉部美容、紋等)不開放。
*請經濟部與縣市政府經發局討論,確認身體美容業合法業者,以及參考民俗調理業提出相關管制措施。
延伸閱讀:三級警戒延至7/26 健身房、校園操場鬆綁 游泳池不開放
責任編輯/David
我們的身體是由荷爾蒙和腺體組成的網絡、並影響控制著我們所做的一切。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會在青春期考慮這種系統(內分泌系統),但實際上,賀爾蒙在發育、新陳代謝和其他行為的所有階段,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分享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壞消息:塑料和香水等產品中的合成化學物質可以模仿荷爾蒙,干擾或破壞我們的內分泌。而我們每天都會接觸這些化學物質,尤其是從兒童期開始到青春期,我們尤其容易受到這些「化學物質」,也就是「環境賀爾蒙」(又稱內分泌干擾素)的影響。
環境賀爾蒙,又稱內分泌干擾素,是與我們的激素相互混淆的化學物質。它們通過模仿荷爾蒙起作用,來影響到人體中的天然荷爾蒙。它們可以阻止你的身體使用、或吸收特定的激素,干擾人體中的激素試圖傳遞的訊息,進而影響到我們的器官。
你可能會想,這東西從來都沒人跟我說過,我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我要在乎呢?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們大多數人每天都使用個人護理產品,無論是洗髮精,除臭劑或是粉底液,但我們通常都忘了去考慮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特別是荷爾蒙產生什麼作用。
據統計,女性平均每天使用 12 種個人護理產品,而光是使用化妝品就會讓人不知不覺接觸 168 種獨特的化學物質。而男性在使用牙膏、除臭劑、刮鬍泡、沐浴露和乳液等產品方面也沒有落後。最令人擔憂的是,其中大多數成分從未經過公共安全評估。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化妝品中常見的兩類化學藥品的作用;鄰苯二甲酸酯和對羥基苯甲酸酯。鄰苯二甲酸鹽在指甲油中用作增塑劑,在洗髮劑和保濕劑中用作防腐劑。由於這些化學物質具有雌激素作用,因此已知它們會損害男性的精子,改變成人的性激素和甲狀腺激素。
我們今天看到的最令人擔憂的趨勢是女孩平均青春期年齡降低的趨勢。 有各種與青春期提早有關的健康影響。顯而易見的是抑鬱症,而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也增加了。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有毒合成化學物質對個人護理和家用產品的破壞作用。2010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癌症小組發現,由有毒化學物質引起的癌症風險被大大低估了,並指出「美國人由於空氣、食物和水中的大量不受管制的化學品而遭受嚴重傷害。」
草脫淨:將這種除草劑噴灑在農作物上以控制雜草量。可以在飲用水中找到。
雙酚A(BPA):儘管由於公眾對其使用的不滿,但超市貨架上仍然裝有BPA產品。它在各種軟硬塑料中都很常見,包括塑料瓶、嬰兒奶嘴和玩具,某些罐頭食品的內襯、商店收據上的塗層、再生塑料、牙科密封劑以及在水、灰塵和空氣中。
戴奧辛:存在於海鮮、肉、蛋和奶酪中,這種工業加工副產物被釋放到空氣中並沉積在土壤中,從而進入我們的水和植物生活。
阻燃劑:一類用於使家用和商用物品的易燃性降低的化學物質,例如織物、塑料、表面塗料、家具和嬰兒用品。
對羥基苯甲酸酯:在個人護理產品中用作防腐劑,例如除臭劑、乳霜和洗髮水。 高氯酸鹽:這種工業化學物質存在於火箭推進劑、煙火和道路火炬中,也可能跑到我們的飲用水中。
全氟化合物(PFC):一類用於清除污漬的化學物質。它也出現在食品包裝和不粘炊具中。
農藥:用於農業和食品生產中,以殺死傷害或食用農作物的昆蟲或生物。
鄰苯二甲酸酯:有香味的個人護理用品和家用產品中的化學品,例如香水、指甲油、家用清潔劑、地毯和塑料。
其他禁用物質:自1980年以來就禁止使用砷、DDT、乙二醇醚、鉛、汞、多氯聯苯,但它們仍存在於我們的食物鏈中。
1.多選擇有機食品:盡可能選擇有機種植的食物,遠離農藥和化學肥料的食物。
2.洗淨所有新鮮農產品 : 是的,即使它是有機產品(儘管有機產品比非有機產品要好得多,但這並不總是意味著100%不含化學物質,並且您不知道發生交叉污染的地方)。
3.照顧好甲狀腺和肝臟:這些是人體的一線內分泌器官。多吃富含酶的食物青木瓜,菠菜(高溫烹飪會破壞酶),並開始重視肝臟排毒相關的資訊來改變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
4.重視飲用水的品質:像簡單的活性炭壺過濾,或逆滲透過濾器之類的過濾器可以確保我們從水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5.多吃蔬菜: 不可否認的是,許多化學物質在肉、海鮮等其他動物產品(甚至有機產品)中的濃度最高。限制這些攝入量將大大減少環境賀爾蒙(內分泌干擾物)的攝取。而另一方面,增加植物性食物的攝取也可以幫助排出體內毒素。
6.重視化妝品和家用清潔劑的成分: 如同上面提到的,生活中許多用品如化妝品或是居家清潔劑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可以選擇購買更天然、有機的成分。
7.居家清潔:灰塵中也會有許多環境賀爾蒙。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並用含有HEPA濾網的加強效用。
8.減少塑膠使用量:大多數塑料都有瀝出化學物質的危險,不僅包括保特瓶,還包括兒童玩具、保鮮膜和各種回收塑料,盡量將食物存放在玻璃等可以重複使用的容器中吧!
9.慎選不粘鍋具:盡量使用不銹鋼、鑄鐵、鈦或陶瓷鍋。
10.多運動流汗,增加排毒機會:炎炎夏日,總是難免需要使用冷氣來涼爽一下;但是當人不出汗,或者低於基本出汗量時,身體內的多數代謝廢物包括眾多有害物質,會無法及時排出,長期下來,就會增加肺部、腸道和淋巴系統等排毒管道的工作負擔,成為重大疾病的直接誘因。
出汗排毒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被動主要是像三溫暖或蒸汽浴,或是心生恐懼、身體虛弱而引起的出汗,排毒的效果一般;而主動則是透過中高強度的運動或勞力付出,使身體排出汗液,而這個時候許多有害物質也會跟著出來。 專家指出,想要出汗排毒,首選跑步。跑步能夠讓身體迅速發熱流汗,有害毒素(如乳酸、尿素、氨)等自然隨著汗液源源不斷冒出來,以運動為主的出汗排毒方式不僅效果絕佳,還可訓練心肺,振奮精神,好處多到說不完!
本篇文章由「健身工廠」授權刊登
責任編輯/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