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功德無量的2018 SUPERACE 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 圓滿落幕
1
功德無量的2018 SUPERACE 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 圓滿落幕
2
進階跑者的遞減訓練法
3
超馬女王王雅芬:長跑就是人生的歷程,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遇到不同的人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功德無量的2018 SUPERACE 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 圓滿落幕

2018-01-25
話題 跑步 超馬 賽事

自2013年起舉辦的「Superace 極地超馬拉松---台灣站」,2018年已邁入第6屆,此次比賽地點選在南台灣,選手們必須穿山越嶺,跋山涉水,橫跨中央山脈,除了挑戰日據時代的浸水營古道外,更途經199縣道、旭海草原,沿著海岸線多變的地形奔跑,從海拔高度千米下拉到乾枯0米河床,靠雙腳勇闖國境之南,一窺福爾摩沙的山海美景。

功德無量的2018 SUPERACE 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 圓滿落幕

馬拉松全長42.195公里,只要是超過標準馬拉松距離的長跑即稱為超級馬拉松,也就是所謂的「超馬」,SUPERCE則是由超馬好手林義傑所創辦,除了台灣已連續舉辦六屆外,也曾在新疆、內蒙古、吳哥窟等地舉辦過國際極地超級馬拉松。在三天兩夜總計長達100多公里的賽事中,選手在旅途中體驗自行攜帶食物、飲水、面對速度與體力的抉擇,並對抗野外地形、生物、飲水、天氣、時間、體力消耗與速度的困難與取捨。

選手在旅途中體驗自行攜帶食物、飲水、面對速度與體力的抉擇 SUPERACE

藉由134公里獲身心靈的收穫

今年第6屆SUPERACE極地超馬拉松---台灣站,採多日賽制,1月19、20、21日,分3天在南台灣開跑,全程134公里,總爬升3356公尺,第1天從力里國小鳴槍起跑,途經大漢林道、浸水營古道、台東加羅板、達仁鄉、下南田村,全程55公里;第2天從壽卡鐵馬站出發,途經東源(199縣道)、旭海草原、省道26縣、滿州鄉、小墾丁度假村,全程50公里;第3天從小墾丁度假村出發,途經佳樂水、風吹沙、籠仔埔草原、屏鵝公路、墾丁市區,一直到終點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全程25公里。賽事分男子組、女子組與團體組計分別賽,最後由崔毅軍奪冠,李東翰和徐一石分別位居第2、3名,至於女子組方面,則由張瑋琪拿到第1名。

男子組第2名李東翰(右)、第三名徐一石 SUPERACE

「自2013舉辦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以來,參賽者回流率超過85%,因為跑友們的全力支持,成為我持續推廣這項運動的最大動力。」林義傑說,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是對自我體能的瞭解與自我生理機能應用的挑戰,選手在面對山間林道、大自然瞬息萬變的地形氣候轉變時,自我心理的煎熬,以及克服負向的能力都要調適到最佳狀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選手能藉由跑步的過程中,看到在地大自然的山川美景和在地的人文風情,則是極地超級馬拉松心靈層面的收穫。

SUPERACE創辦人、台灣超馬好手林義傑

林義傑表示,主辦單位策劃活動時除了要精算成本外,還必須顧及本身社會責任,像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這種大型且多日的賽事,成本自然比一般路跑活動高,除了食宿安排,競賽過程的安全維護更是重點,因此,這次比賽不但有自己的工作團隊,還有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師生組成的醫療防護團,讓選手無後顧之憂的放心參賽,在層層安全把關下,2018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得以順利完賽。
 
「另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各地40多名選手因參賽而相聚,經過3天賽事,彼此患難與共,情感自然融洽,而我也因此結交更多朋友,這些都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的。」林義傑並打趣用時下最夯的用詞為活動下註解,他說:「我覺得我辦SUPERACE,就像是在做功德!」

撰文/楊為仁
部分攝影/楊為仁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進階跑者的遞減訓練法

2017-03-30
間歇訓練馬拉松觀念跑步訓練跑步知識庫全馬訓練

《運動訓練心理學月刊》刊登了一篇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潘泰雷蒙·艾克卡斯(Panteleimon Ekkekakis)博士的報導,他表示,越早遭遇撞牆的跑者越能享受跑步的樂趣。跨越撞牆的成就感會促使他們再次跑步,再次征服跑步中的困難。
 
當然,仍有很多跑者喜歡到最後體驗那種痛苦的感覺,但即使是他們豪不費力氣的完賽也是件好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把遞減速率應用於平常練習中。

每日跑

身為教練和運動心理學家的格雷格·麥克米蘭(Greg Mc-Millan)表示:「嘗試新的跑步方法或是適應一個新的地形都是相當困難的。當你落腳的方式發生了變化,給關節的作用力也會跟著發生變化,因為你改變了運動它們的模式,所以會造成肌肉和關節的疼痛。此外,你的心臟正忙著為你的四肢供氧,你大口呼吸都是為了這個。」
 
「用間歇或跑走的方式開始,可以降低身體和精神上的緊張感。」哥倫比亞大學的運動心理學研究員瑪麗·榮格(Mary Jung) 博士說。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接著跑5分鐘(能跑多久就跑多久,只要你覺得可以不用停下來),接著再走路1分鐘。每次都把間歇跑的時間遞減1分鐘,所以若一開始用5分鐘,那麼之後依次用4、3、2、1分鐘,最後在兩次跑步之間只需要走1分鐘即可。最後走10分鐘,即可結束訓練。

間歇訓練

持續練習後,上氣不接下氣的情況消失了,你可以以平穩的呼吸進入慢跑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有經驗的跑者用間歇跑來持續提高速度和心肺能力。
 
哥倫比亞的生物工程學家也是跑步教練的尼奇·瑞特(Nikki Reiter)說:「很多間歇跑訓練都是做等長度、等強度的重複跑,但是我們推薦的是金字塔訓練。」重複跑的長度和強度從短到長,從強到弱,讓你的身體能夠不斷地調整,去適應變化。比如,你訓練了你的肌肉,增強提高配速的能力,然後再增加爆發力,這些都能在一個訓練裡完成。
 
但如果你是一位新手,或者在休息後回來,那建議先從「單邊金字塔」開始。意思是可先減少距離,但保持強度不變訓練,完成一組訓練後,若並未感覺到不適,一段時間後,即使再增加長度,高階跑者也能增速。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接著跑下面這些距離的重複跑、間隔1分鐘的恢復跑:1英里、1200米、1000米、800米、400米。停5-10分鐘。
如果你最近都沒做過速度訓練,那麼所有的距離都可以10公里的距離目標,做配速訓練(就是在跑的時候,不能連貫說出一句話的配速);如果你的程度較好,那麼也請依然從10公里配速開始,後面再逐漸增加。

節奏跑

麥克‧米蘭表示:選擇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配速跑,你的身體不但會被訓練到,還能更好更快地處理快速跑時劇烈呼吸時所產生乳酸。這樣你才能在身體不緊張、不僵硬的情況下加速。這些所謂的排乳酸跑,都是在你本身已經非常疲勞的時候進行的,所以當然會格外痛苦。然而,如果你在為提升速度或者快速跑步做訓練,那麼排乳酸跑更是不可缺少的。

當排酸跑越來越輕鬆時,你的備戰信心也會越來越提升(如果不是備戰,那麼你對自己跑步能力的信心也會提升)。保持信心去跑比賽是制勝關鍵,在賽前最後兩三週,你應該已經做完所有的核心訓練了,這時候很適合集中做一下排乳酸訓練,提高你最後幾分鐘在極度疲勞情況下的衝刺能力。
 
作法:走路10分鐘當做熱身,然後用排乳酸跑的配速跑2-4公里(或者是比你之前用這個配速跑過最長距離,短一點點的距離)。
最好找一個有下坡的地方,去完成最後艱難的部分,這樣比賽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太難了。
 

長距離跑

「大部分長距離跑是為了提高心肺能力,心肺能力是心臟為四肢供血的關鍵。」麥克米蘭說。無論你的心肺能力能支撐你跑3英里還是23英里,在疲勞時保持配速都是非常艱難的。但因為疲勞而大大降低配速就不只是速度或比賽成績的問題了,你還可能用了錯誤的姿勢,調動了錯誤的肌肉,然後給關節過分施壓從而造成運動傷害。我們並不是說長距離跑不好,但在超負荷時你要能即時停下來,以免受到後續的傷害。
 
作法:一周內跑一次長距離,跑完後走10分鐘當作恢復。如果一群人跑,那這10分鐘可以給你機會結交朋友。如果你是自己跑,注意每步都要紮實、平心靜氣。可以藉機感謝你的身體,希望這個好的狀態能延續到下一次的比賽。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馬女王王雅芬:長跑就是人生的歷程,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遇到不同的人

2016-06-23
馬拉松超馬故事專訪跑步人物誌

靠跑步瘦身 跑出無窮樂趣

因為想減肥並當作休閒活動,王雅芬誤打誤撞與老公開始了自己的長跑生涯。從最早在家中附近的微風運河沿著一周約3.5公里的湖邊慢跑,到現在成為48小時超馬女子總成績全亞洲第一的超跑女王[註],王雅芬的成功並非偶然。一開始,雅芬姐日復一日、每天繞著湖邊練跑,從最初的短距離,一年之後,她已經能夠沿著湖邊跑滿21公里的半馬距離。平常也熱愛跑步的爸爸,得知她可以完成這樣的距離之後,便鼓勵雅芬姐去嘗試半馬的比賽。沒想到雅芬姐一鳴驚人,初登上半程馬拉松比賽的賽道,她就得到人生中的第一個獎杯,為她的凸台人生展開序幕。同時,在這一年的練跑中,雅芬姐感受到了很多身心方面的變化。起初是為了減肥而跑,當然在這一年中也順利地減掉了不少的體重。不過,最棒的是,從事跑步之前的雅芬姐個性比較內向,生活圈也比較限制在家庭與工作,接觸了跑步之後,藉由參加跑團和大家一起練跑,進而擴展了自己的生活圈與朋友圈,更同時在這項運動中,找到了很大的成就感與歸屬感。

王雅芬與老公合照

跑步讓人天涯若比鄰

後來,當跑步已經成為雅芬姐生活上的一種樂趣,她說,每當在跑步的時候,她總是用自己的雙腳來遊覽各地,欣賞沿途的風景,與同行跑友互相傳遞其中的樂趣,以及享受比賽當下那種克服困難的氛圍。甚至,在跑步中連補充營養這麼簡單的事,對她來說反而就像是在品嚐美食一樣充滿著樂趣。她覺得她的雙腳就是她的交通工具,帶著她跑遍了許許多多的地方,也開闊了她的眼界,並縮小了這個世界彼此的距離。在國外參加比賽時,藉由這個機會,還能用跑馬拉松的方式來深入體驗那個國家的風俗民情。比賽中往往也會遇到很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跑友,在跑步聊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互相交換了彼此很多不同的故事,也因為這樣的緣分之下,雅芬姐認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跑友們,藉由網路社群的聯繫,深化了彼此的友誼。

跑步聯繫家人情感

另外,參加各地的比賽,也成為她全家一同出遊的機會。以往,在家庭生活中,因為工作忙碌,總是抽不出時間陪家人到處走走,但是在接觸馬拉松比賽之後,她前往各地去比賽的機會變多了,也就有了全家出動的理由,藉由這樣的機會,也能讓她的孩子們參加休閒組的比賽,一起體驗跑馬拉松的感覺。

找到你的跑步敲門磚:發現其中樂趣

至於給新人的建議,她則比較期待直接帶領這些剛接觸馬拉松的人一起去跑步。藉由規劃很多有趣的路線,能讓他們了解到,原來馬拉松訓練並不是只是單單繞著操場跑步跑,還可以藉由多種路線來體會很多不同的樂趣,讓練跑不只是跑步而已,沿途還能欣賞到許多不同的人文風景。對新手來說,在LSD的訓練方式之下,容易感到枯燥無味,所以她很建議新手,不要太急躁地想要去加大很多的訓練量,反而應該慢慢地增加跑量,並規劃比較有趣的路線,就像她陪跑時所安排的路線一樣,之後再逐次慢慢增加跑步的距離以及次數。如果真的在跑步中發現身體不適了,便應該中止該次訓練。適度地放棄並不是白費了之前的努力,跑步是跟自己的比賽,不要過度堅持,若因而導致受傷,之後為了恢復搞不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反而是更得不償失的。

跑步打開通往世界的大門

對於王雅芬來說,跑馬拉松已經不只是用自己的雙腳跑完整個賽道,而像是在體驗自己另外一種的人生歷程。因為跑步開闊了自己的胸襟,也讓她看見了不同的世界,認識了不同的人,世界對她來說不再那麼的龐大,那麼的遙遠,因為她已經用了她的雙腳,跑遍了這世界許多的路程,體會了這個世界的許多故事,對於未來,雅芬姐還有很多想嘗試的賽事,也希望她能經由這些不同的挑戰,為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故事。

[註] 48h全亞洲女子記錄保持人於2016年初已經被大陸跑者單盈取代。

撰文/Macario Pei
​攝影/鄧穎謙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