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瑜伽動作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1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2
雷理莎
跑步是流在血液裡的執著 長跑女神雷理莎找回初衷力拚2024奧運積分
3
如何在迷失目標中保持跑步動力?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2018-01-25
話題 跑步 超馬 新聞

2018年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台灣站,選手們經過連續3天賽程的嚴格考驗,1月21日圓滿落幕,前3名分別是崔毅軍、李東翰和徐一石,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從事鋼鐵業的、也有健身教練、更有貨車司機;女子組冠軍則由美女牙醫張瑋琪拿下,雖然都不是專業的超馬選手,但憑藉堅忍的毅力與耐力,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的紀錄。

用SUPERACE極地超馬 為自己的人生寫下珍貴紀錄

男子組第1名崔毅軍:跑步就是最好的減肥藥

很難想像2018年SUPERACE 極地超馬---台灣站冠軍崔毅軍,曾是體重近百公斤的胖子,「我體重曾胖到98公斤,為了自身健康,10年前開始利用跑步減肥。」外號「星爺」的崔毅軍說,自跑步以來,飲食不需刻意節制,體重就慢慢降了下來,如今一身精實,全拜跑步所賜。
 
4年前,崔毅軍開始長跑,並接觸國內馬拉松賽事,「我去年曾參加SUPERACE極地馬拉松,當時拿到團體組第1名,沒想到今年更上一層樓,拿到個人組金牌,心中喜悅實在難以形容。」從事鋼鐵業的他說,極地超馬與一般馬拉松不同,選手不但要克服地形,還要翻山越嶺,沿途有上坡下坡,也泥濘爛路,而且還要背睡袋、食物、頭燈、反光急救毯、至少2公升水等裝備,林林總總加起來約8、9公斤重,這些都是對選手的一大考驗,所以賽前必須自我訓練,方能克服山野林間不可預期的狀況。

男子組第2名李東翰:有愛支持,無憂前進

「當兵時跑過3000公尺滿百的成績,當時連上也只有3人滿百,從那時起,我就發現自己有跑步的潛能。」人稱「馬利歐」的李東翰是健身房教練,今年是他第3次參加SUPERACE:「會參加是受林義傑影響,他是我跨入極地超馬領域的啟蒙老師,他創辦的SUPERACE真的很棒,不但路線安排妥善、工作人員盡職,一路上還有屏科大的防護團隊的悉心照料,讓選手安心參賽。」
 
李東翰去年第4名,今年上升到第2名,「這是對自我的一種肯定。」李東翰說,背負重裝備跑連跑3天的極地超跑,難度高於一般路跑,雖然賽前他曾自我訓練3個月,但還是跑到腳底起水泡、腳踝扭傷、指甲淤血,甚至有黑指甲的癥兆,最後仍靠意志力跑下去,亞軍的榮譽要與老婆一同分享,因為有她支持,才能無後顧之憂的一路往前。

男子組第3名徐一石:選對鞋就跑得遠

「我11歲就對跑步產生興趣,12歲起,我每天到校上學前,都先跑25圈的400公尺操場。」貨車司機徐一石是SUPERACE舉辦以來,年年都參賽的「全勤獎」選手,跑步是他最大的興趣,「我覺得背著重裝備跑馬拉松很酷!」或許是天賦異稟,徐一石跑完,不但臉不紅氣不喘,腳底也完好如初,沒有起水泡、也沒有黑指甲。他說,亞洲人腳型較寬,要選擇寬楦的跑鞋,才不容易發生運動傷害,除了選對鞋子,徐一石本身的足部條件也適合越野,不過,極地越野狀況千變萬化,過程中必須預留體力,絕不可過於勉強。

女子組第1名張瑋琪:用不放棄克服困境

別看張瑋琪嬌小纖細的身材,她可是今年SUPERACE極地馬拉松女子組的冠軍呢!熱愛滑雪運動的她是一位正妹牙醫,今年第一次參加SUPERACE極地超級馬拉松:「我平常就有運動,兩年前參加過鐵人三項,跑步項目頂多也只跑10公里或21公里,因為朋友邀約,想體驗看看,才報名參加,沒想到竟然拿到第一。」
 
回顧這3天賽事,張瑋琪說:「第1天路線最驚險,因為整段路都在山野林間,一路上坡下坡,上坡時,我咬緊牙關忍耐挺過,看到下坡路段,原本心想可以稍微喘口氣,沒想到下坡比上坡更難,不但要控制剎住力道,並時時留意鞋子抓地力,真是舉步維艱。」山林裡盡是碎石爛路,張瑋琪路上曾遇大樹橫倒路中,她跨越時沒抓好距離,不慎跌倒,所幸沒事,爬起來繼續跑:「當時一個人置身荒郊野外,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心裡只有趕緊回到文明世界的念頭。」結束3天賽事,拿到女子組冠軍的張瑋琪驚喜之餘,特別感謝主辦單位給了她開發潛能的機會,成功挑戰自我!

撰文、攝影/楊為仁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跑步是流在血液裡的執著 長跑女神雷理莎找回初衷力拚2024奧運積分

2023-03-20
GARMIN運動配備馬拉松新聞跑步話題

2003年,全球第一款GPS運動手錶 – Forerunner 201問世,自此Garmin以創新概念結合GPS科技獨步全球,並開創獨有的跑步科學,提供最完善的跑步生態系統,至今已記錄全球跑者累積超過630億公里運動軌跡,不僅陪伴跑者的日常訓練與健康監測,更屢屢與頂尖運動員一同征服各大國際賽事、跨越各種訓練挑戰。

Garmin Forerunner
Garmin Forerunner 965與265。

為了迎接Forerunner系列邁向20週年,Garmin不僅傾心打造「FORERUNNER 20週年行星跑者特展」,於3/17隆重推出新品「Forerunner 965 GPS全方位鐵人運動錶」與「Forerunner 265 GPS智慧心率進階跑錶」,並特別邀請2022台北馬拉松女子冠軍「長跑女神」雷理莎體驗新品,並分享自身跑步心路歷程,也不藏私公開自己透過智慧穿戴裝置達到科學化訓練,有效提升運動表現的方式。

GARMIN FORERUNNER 20週年
GARMIN FORERUNNER 20週年行星跑者特展。

長跑女神雷理莎與Forerunner系列

長跑女神雷理莎自國中便於田徑場上備受矚目,2005年於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拿下女子1,500公尺三連霸成績,更一舉改寫大會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談及過去曾一度放棄跑步,如今再次重回戰場,並取得不斐的成績,雷理莎形容跑步是流淌在血液裡的一份執著與熱愛,在歷經種種掙扎後回歸,更深刻體悟到跑步不僅讓自己感覺確切地活著,也進一步學會專注當下與堅持前行。

對於Garmin 以「Every Run Starts Here」為主軸,精心打造FORERUNNER 20週年特展,呼應每個跑者都是行星,圍繞著信念堅定向前,她感動地說,Garmin真的非常了解跑者內心世界,因為當拿掉利益、成績、以及外在眼光,跑步的本質其實源自於一股莫忘初衷的信念。從Garmin的行星跑者特展各處極具巧思與意義的互動體驗,更可感受到Forerunner系列20年來,深知循序漸進的科學化訓練對於跑者的重要性,陪伴跑者的日常訓練與跨越各種挑戰,共同在跑步這條賽道上互相砥礪前行、超越自我。

雷理莎
雷理莎現身GARMIN FORERUNNER 20週年行星跑者特展,邀請每位行星跑者,留下專屬足跡。

雷理莎的運動小助手Forerunner 265

於活動訪問中,雷理莎透露自己其實是Garmin資深鐵粉,早在近10年前即開始配戴Forerunner跑錶,藉由獨創的跑步科學與專業分析,進行高效率的科學化訓練。身為忠實用戶,雷理莎分享道:「Garmin Forerunner有精準生理數據分析,能夠完整提供身體狀態評估和專業建議,幫助我發揮自身最大潛能!」此次搭載業界頂規科技的新一代Forerunner 965與265,更讓雷理莎讚嘆不已並表示:「對跑者而言,了解自身狀態變化,在比賽訓練的前中後期都非常重要。

自從有了Forerunner 265後,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不是看手機,而是在練習呼吸感受身體狀態後閱讀跑者晨報,它會告訴我前一天的睡眠分數、HRV數值、恢復狀態、訓練完備程度等身體狀態,讓我有效地去擬定接下來的訓練課表強度,新增的腕式跑步功率與腕式進階跑步動態,即時紀錄、分析每⼀個跨步,可以在訓練中迅速調整配速提升跑步效率,對於自身訓練更有掌握度,長達兩週的強勁電力續航,訓練後完整記錄健康數據、恢復狀況,就像多了一個24小時隨行專屬小助手。」

提及初次看到Forerunner 265的第一印象,雷理莎表示最讓她驚艷的是手錶精緻的外型設計,全彩高畫質AMOLED螢幕,可隨時自在切換觸控及按鍵雙模式,搭配全新介面設計與靈敏的觸碰反應,即便在跑步中也可精準操作、輕鬆讀取數據,大膽亮眼的撞色錶帶,戴起來輕巧又搶眼,不論是日常生活亦或是近期訓練,都已離不開它,戴著心情都變很好。

Forerunner 265
雷理莎笑稱Forerunner 265 AMOLED螢幕搭配撞色錶帶太吸睛,日常與訓練都離不開它。

挑戰金標萬金石爭巴黎奧運積分

自國中便夢想跑進奧運的雷理莎,今年將透過各項金標賽事以爭取2024巴黎奧運馬拉松門票,近日也將首次參加全台唯一的金標馬拉松賽事 – 萬金石馬拉松。雷理莎表示,在經歷剛比賽結束、跑步量大的疲勞期,首要任務便是讓身體恢復,並再次調整好備賽心態。後續的訓練計畫除了把基礎跑量向上調升,還會與教練密切合作,再透過Forerunner 265掌握自己訓練到修復、賽前到賽後的各項生理數據,同時調整跑姿與配速將整體速度再提升,也不排除移地訓練的可能性。

為持續累計奧運積分前進巴黎,繼台灣之後,雷理莎將鎖定7月澳洲黃金賽事,也希望獲選參加國際受認證的賽事累積奧運積分。關於10月份的全國運動會則會視狀況決定,如當時的身體素質有達到訓練目標,將考慮報名5,000公尺或10,000公尺項目。活動最後,對於同樣努力不懈、堅定向前的跑者們,雷理莎鼓勵道:「你在做什麼,自己要先信,別讓任何人告訴你做不到。路上總會碰到困難,但就跟馬拉松一樣,為了心裡的火焰堅持住,該發生的終究會發生。」

雷理莎
雷理莎時隔7年再次回到賽道上,透過Forerunner 與科學化訓練輔助提升表現,不斷突破個人佳績。

Garmin多元主題跑步活動

為慶祝Forerunner 20週年Garmin將陸續推出多元主題跑步活動,並一路延續至9月開跑的Garmin Run亞洲系列賽台北站,鼓勵更多優秀跑者在Forerunner的陪伴下不斷追求、突破自我。

GRC行星跑旅活動

Garmin Running Club結合老爺酒店集團旗下飯店據點,將於北投、新竹、臺中、臺南、礁溪等地進行主題跑旅活動,由專業GRC團隊帶領,並邀請長跑女神雷理莎等多位重量級嘉賓一同陪跑,透過雙腳來體驗地方城市文化之美,還有好禮抽獎活動。除了在地跑旅活動,六月份更將觸角延伸至海外據點,帶領跑者前往海外帛琉老爺酒店,不僅可以在帛琉接受Garmin科學化練跑訓練,還可同時體驗無汙染的海洋潛水活動,享受難得的跑步度假之旅。

Garmin Running Club
Garmin Running Club結合老爺酒店集團旗下飯店據點進行主題跑旅活動。

資料提供/Garmin

責任編輯/林彥甫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如何在迷失目標中保持跑步動力?

2017-06-20
運動心理跑步訓練馬拉松觀念跑步話題

或許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為了讓半馬成績突破2小時,自己已經努力了一年的時間,但在還沒有成功之前,卻已經漸漸失去了訓練的動力和積極性。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很多跑者身上都出現過,那麼應該怎麼應對呢?

如何在迷失目標中保持跑步動力

從失敗中學習更多

美國跑步教練珍妮·哈德菲爾德 (Jenny Hadfield)給了以下這些建議,她表示:自己最沮喪的一次跑步經歷就是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資格賽失敗,她痛哭流涕之後,重新分析了自己在了資格賽中自己的配速。而後,她開始獨自參加一些小型比賽,雖然途中難免失望傷心,但漸漸地她進步更多,最後成功了。
 
哈德菲爾德表示,失敗為成功之母,失敗並不可怕,重點是要能從失敗中學到更多的經驗,而不是重視在比賽中的學習。在每次比賽後,將重點放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在下一次的比賽之中,思考該如何修復這些錯誤。如果你總是讓完賽時間定義你的表現,這不僅會削弱你的信心,還會成為追求成功的一個障礙。建議可以使用數據(速度、心率、天氣、課程、訓練,健康)來分析你未來的表現。

當比賽失敗之後,哈德菲爾德建議跑者先思考以下5個問題:
 

  1. 比賽地形:有些跑者在平地上能跑出好成績,有些跑者則比較擅長彎曲的路面,找到自己擅長的地形之後,下一次比賽就專門找這樣的地形。

 

  1. 比賽配速:首先就要想到自己在起跑階段是否速度過快,因為這很容易讓跑者在後程沒力,難以突破個人最佳成績。

 

  1. 天氣情況:溫度和濕度都會影響跑者的表現,若在合適的情況下,跑者往往能發揮出穩定的程度,如果是在高溫濕熱的天氣下跑步,對比賽的表現結果影響較大。

 

  1. 風向:嘗試在逆風之中,保持更多會耗費能量。如果可能的話,跑者可以選擇順風的比賽,這樣有助於穩定比賽結果。
  2. 訓練狀況:要想跑出最佳成績,就必須在訓練週期內付出100%的努力,哪怕因為受傷或者生病耽誤一周都會影響到最後的結果。

無論程度高低 一切重頭來過

被稱為狂人的愛因斯坦:「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作同一件事,而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當透過失敗的比賽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之後,就可以開始對訓練計劃進行調整。即使你已經有一些堅實的訓練和比賽的基礎,你的訓練計劃仍需要加入其他更高難度的訓練,包括競賽跑、長跑,或各種速度跑以及山坡訓練。

如果你過去沒有練習節奏跑的習慣,可以從現在開始為接下來的目標設計一個具有結構性的培訓計劃;有許多跑者都以一周為一個單位進行練習,一天長距離跑或者是其中兩天輕鬆跑。
 
另一方面,如果你已經在做速度訓練或其他艱苦的訓練,也許你也需要調整菜單,例如:加入輕鬆跑的規劃。因為如果你的練習速度總是屬於無法對話的速度,每次訓練過後,相對來說也會減慢身體的恢復,當到下一次的訓練或是比賽時,可能因此影響到最終的結果。

重新檢視訓練課表吧!在比賽前的準備時間足夠嗎?一周的跑量是否太多或太少?你是從何時開始練習長跑的呢?利用縮小範圍的方法可以幫助你確定當結果並非你所想像時,是否有訓練期間的程序和內容有關呢?

責任編輯/瀅瀅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瑜伽動作
  • 徒手訓練
  • 初階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