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2018 Freeride World Tour 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 挑戰極限自我
1
2018 Freeride World Tour 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 挑戰極限自我
2
台灣史上第一支南極點探險隊伍成軍 陳彥博擔任教練
3
阿爾卑斯山的雲霄飛車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2018 Freeride World Tour 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 挑戰極限自我

2018-01-26
話題 戶外運動 滑雪 新聞

台灣因為氣候的關係,滑雪風氣雖不盛行,然而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人出國享受滑雪的樂趣,日本長野縣白馬町的滑雪場就是國人喜歡出國滑雪的地方,這個曾經舉辦過1998年冬季奧運會的場地,在今年1月份也成為2018年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FWT;Freeride World Tour)的戰場。這幾天因為日本大雪,賽事延期,不過筆者有幸在賽前來到比賽現場,跟大家介紹這項帥氣又刺激的滑雪極限運動!

Freeride World Tour自由滑雪世界巡迴賽是世界滑雪好手競技的盛會,2018年於日本長野舉行。

由瑞士FAVRE-LEUBA域峰表作為官方計時的Freeride World Tour大家可能比較少接觸到,Freeride是一種在自然(無人工維護過)陡坡上舉行的極限滑雪,如果以自行車來比喻,就像是越野下坡賽,部分路段甚至在林間坡地極速滑行、穿梭,評分的標準包括了路線選擇、控制力、流暢性、跳躍動作、技巧等等。一方面享受刺激,另一方面也享受自然環境。域峰表的合作選手楠 泰輔(Taisuke Kusunoki)就表示:「我喜歡在大自然裡任意滑雪的自由感!」

楠 泰輔(Taisuke Kusunoki):「我喜歡在大自然裡任意滑雪的自由感!」

在筆者採訪當天一早上山時,是零度左右的晴朗天氣,相當舒服,跟隨選手從白馬町八方尾根搭纜車上山,轉了數次纜車,終於來到八方池山莊,這裡是一般遊客滑雪道的最高點。放眼望去,一側是滑雪道,另一邊則是白雪皚皚的連綿高山,景色絕佳。沒想到,選手不往滑雪道走,而是朝向往杳無人煙的雪地稜線往上爬,他們要走到遠處的高峰向下一路滑至山谷,這落差超過1000公尺,盡是天然險坡,筆者光是遠望,就已心驚驚,實在佩服選手的技術和勇氣。

搭纜車上山

還好,楠泰輔也表示在比賽前其實也會害怕,他總是懷抱自信與「超越極限自我」的精神面對挑戰,在比賽開始後注意力都集中在當下的滑雪表現上,其他都是其次。隨後補充說道:「最困難的部分是對路線的想像,先前就曾因判斷錯誤而扼腕。」這就要說到Freeride的規則了,在賽前選手只能用望遠鏡觀察路線地形,難免有些看不到的地方是要靠想像的,一旦想像錯誤,就可能發生危險。

另一方面,因為Freeride都是天然雪坡,就算是同一地點,在不同的時間也會形成相異的環境,更何況FWT每次的比賽都會選擇不同的山坡,因此沒有辦法事先熟悉賽道,只能靠技術和臨場判斷取勝。

Freeride需克服各種天然險境。

既然屬於極限運動,這可就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像楠泰輔這樣的選手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他在中學時代就已經是日本的代表選手,9歲就投入Moguls技術滑雪比賽,20歲達到顛峰後轉換到Big Air空中特技滑雪,最後結合兩種技巧,轉向Freeride比賽,屢創佳績。有趣的是,冬天下雪時他玩滑雪、參加比賽,夏季沒雪時,則是以園藝工作為生,好不愜意。

空中跳躍滑雪展現精湛絕技。

基於對滑雪的熱情,楠泰輔和FWT的創辦人一樣,都很積極地推廣這項運動,如果你已經是喜歡刺激的滑雪高手,或許可以朝這方面發展。而對筆者這樣的一般人來說,這麼刺激的運動我們只能欣賞。不過,這次的體驗,倒是激起了筆者學滑雪的興趣,畢竟,就算是在人工整理過的坡道疾馳也是很帥的!

在原始的大自然中盡情滑雪是熱愛這項運動者的最愛。

回想在山上的時候,氣溫是零下七度,一直拿在手上拍照的手機變得有點不聽使喚,耗電量似乎也變大了,電子產品在這冰天雪地裡還是比較不可靠。難怪楠泰輔的手上戴的是附有機械式高度計的域峰表Bivouac 9000高度計腕錶,從頭到尾不但精準計時,還能隨時知道海拔高度和氣壓,這對於喜歡登山、高山滑雪的朋友來說還挺有用的哩!

❊FAVRE-LEUBA域峰表的合作夥伴——日本代表選手楠 泰輔,手上佩戴的是Bivouac 9000高度計腕錶。

在極地環境中,需要可靠耐用的機械式腕錶助你在冰封的世界中精準計時並掌握環境數據。

圖片、影片提供/Freeride World Tour
採訪撰稿/Max Lai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台灣史上第一支南極點探險隊伍成軍 陳彥博擔任教練

2018-11-09
新聞極限運動超馬戶外運動話題

台灣史上第一支長征南極點的探險隊成軍!橘子關懷基金會為了鼓勵青年勇敢做大夢,繼十年前完成「磁北極大挑戰」,今年更啟動「前進南極點」計劃。由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擔任教練,目標在零下50度、風速每秒50公尺的極限環境中,以越野方式行進660公⾥、耗時30天抵達南極點。這項活動將是台灣史上第一次團隊挑戰此極地路線,更成為亞洲第一個越野前進南極點的隊伍。

台灣史上第一支南極點探險隊伍成軍 陳彥博(左二)擔任教練

10年前,曾參與基金會「磁北極大挑戰」的陳彥博是當年團隊中最菜的隊員,如今蛻變成完成全球四大極地大滿貫總冠軍的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經驗豐富的他,肩負此次長征隊的極地教練。
 
陳彥博回首從前,相當感謝一路上所有人的指導,更表示當時因為參加「磁北極大挑戰」,才定下長跑極限運動員的志向。談到這次「前進南極點」計劃,他認為自己在經驗和體力上不成問題,但過去都是一個人參賽,這次是一個團隊,如何凝聚眾人、有效溝通,尤其面對危險時該怎麼做出正確判斷,將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
 
極限運動經歷豐富的陳彥博,認為面對極端挑戰前,每個人都必須先整頓身⼼到最佳狀態,因此在「前進南極點」啟動之初,陳彥博積極參與前置作業與設計訓練課程,期待能以豐富經驗協助來自不同領域的隊員安全抵達南極點。

台灣史上第一支長征南極點的探險隊伍6今日正式成軍,啟動「前進南極點」冒險計劃

面對這次挑戰,陳彥博表示:「全部隊員都平安完成任務最重要!」為了因應在南極可能遇到的困難,他也依照每位隊員的體能狀況,規劃強度不等的行前計劃,如拖輪胎、馬拉松、登山、增重等項目,希望藉由扎實的體能訓練讓隊員提前將危險係數降到最低。
 
除了身理挑戰,另一個難題是心智與毅力。陳彥博說,就過往經驗,在長距離與長時間的嚴酷環境下10天後,可能就有人開始意志潰散、不想行動,但只要有人停滯就會拖累團隊,造成隊員間摩擦、口角,甚至引發焦慮、恐慌等各種心智失控。因此,陳彥博頻繁地和隊員對話、分享經驗,力求隊員們在心智上足以應付挑戰。
 
「不斷提醒『把腰放軟』,不以過去成就自傲,是我目前最重要的自我鍛鍊。」陳彥博表示,走過10年,極限挑戰看似不可能,但每次達到一點,就會想下一次可不可以再多一點;當夢想愈來愈大,就能不斷「Better yourself」,這也是冒險最迷人的地方。希望藉著這次活動激勵更多人用正向態度及勇氣去面對⼈生、追逐夢想,只要跨出步伐,出發,就對了!

資料來源/橘子集團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阿爾卑斯山的雲霄飛車

2016-08-26
極限運動生活趣味戶外運動話題

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有個知名的景點 Oberammergau,設置了一座雲霄飛車在當地被稱為“Rodelbahn“,在這座世界知名的美麗山景中由這座彎曲的軌道連結著不亦樂乎的體驗及奇景,是家庭旅遊及熱愛登山健行的朋友們值得列入行程的一站。

雲霄飛車 ©kolbensattel.de

雲霄飛車從Kolbensattel小屋下坡彎蜒2,600公尺,延路是令人嘆為觀止的美景和冒險的曲線,帶你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一路滑下山谷,全程的高低差達400公尺。

雲霄飛車 ©翻攝Youtube


 ✔  現代磁力制動系統
 ✔  兩側的摯停控制桿
 ✔  最先進的磁制動與感應制動系統
 ✔  用戶可調節速度最高達每小時40公里
 ✔  優化的座椅靠背帶和安全帶
 ✔  3歲至8 歲的孩子需與一位成年人乘坐。
 ✔  8歲以上兒童和身高超過140公分可以單獨乘坐

來到德國巴代利亞地區旅遊時,除了知名的童話大道路線,走訪這個地道的旅遊景點,會有不同的旅遊感受。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跑步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重量訓練
  • 瑜伽
  • 跑10K
  • 徒手訓練
  • 跑步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