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穿戴裝置領導品牌 Garmin 結合戶外運動與潮流,推出業界唯一結合經典指針、全方位 GPS 與全數位錶面的「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首度搭載 RevoDrive 耐衝擊自動校準指針,同時提供全天候健康監測、超過 30 項室內外運動模式,更有 Garmin Pay 行動支付與來電、訊息等智慧通知,其中「太陽能版本」配載 Garmin Power Glass 太陽能充電鏡面,電力以月為測量單位,提供最強電力續航。全系列共 5 款色系於 12 月 5 日全台開賣!
近年戶外運動成為新生活型態,越來越多人打破城市與自然的界線,藉著探索戶外達到釋放壓力、培養運動習慣與提升健康,融合自然元素與城市時尚的 Urban Outdoor 亦成穿搭主流。Garmin 為支援用戶熱血跨界,將創新科技結合潮流設計與經典工藝,推出內在強韌、外在有型的潮流智慧錶款「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硬派外型搭配強悍雙層錶圈,內斂沉穩選色與科技感爆棚螢光指針,滿足穿搭達人、科技控、Outdoor 咖、運動潮人等需求。全系列共 5 款色系,包含極致黑、石墨黑、墨碳黑、潮浪藍、海沫藍,建議售價 $16,990 元起。
「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內建超過 30 項室內外運動模式,包括滑雪、游泳、跑步、自行車、登山、划船、HIIT 健身等運動,多元選擇讓你隨時跨界穿梭各式運動;提供全天候健康監測,包含心率、壓力指數、血氧、卡路里消耗、身體能量指數、VO2 MAX 最大攝氧量等,亦可透過健康快報時刻檢視身心狀態;內建 Garmin Pay 行動支付可支援信用卡及悠遊卡消費,一手掌握來電訊息、社群推播等各種智慧通知,全方位功能讓智慧生活與戶外探險無痛切換。
為滿足玩家探索戶外需求同時兼顧穿搭潮流,全新「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首度搭載 RevoDrive 耐衝擊自動校準指針,經典指針為智慧錶增添整體層次,應用創新遮光感應技術,當指針遭受強烈撞擊時,可偵測是否導致錯位並自動校正回精準時間,呈現機械錶外觀並且可精準報時;實體指針包覆在雙層錶圈的錶體,大膽創新錶體設計,搭配運用科技感 Super-Luminova® 塗層打造的夜光指針,搶眼螢光色提升夜間辨識度, 1.28 吋全屏高解析度數位螢幕,查看資訊時智慧指針會自動繞開,避免干擾閱讀重要資訊。
Garmin 自 2018 年推出硬派潮流外型的 Instinct 本我系列 GPS 智慧腕錶,「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承襲家族強悍血統,以美國軍規標準 MIL-STD-810 打造,通過國際航線高度與落下衝擊考驗,可耐熱抗凍、抗衝擊、抗腐蝕,防水等級可達水下 100 米;電力表現標準版智慧手錶模式即長達 28 天,「太陽能版本」搭載 Garmin Power Glass 太陽能充電鏡面,智慧手錶模式最高可達 70 天電力續航、GPS 模式可達 31 小時、省電手錶模式甚至可達無限電力 。
為滿足軍事迷需求,Instinct Crossover 亦推出「太陽能-軍事戰術版」內建夜視模式,開啟模式後將同步關閉光學心率感測器,螢幕資訊需戴上夜視鏡才可讀取,讓你置身黑暗完美執行任務;啟動潛行模式,即可隱匿自身 GPS 軌跡,必要時可透過一鍵即焚功能,刪除錶內所有紀錄、顧全大局;跳傘模式提供三種跳傘類型,可精準記錄跳傘數據、協助玩家命中預期著陸點。
為幫助戶外玩家準確掌握冒險當下,「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GPS智慧錶」支援多衛星導航系統,包括 GPS、GLONASS、GALILEO 全球三大衛星,追蹤用戶定位並精準報時;Trackback 循跡返航功能紀錄軌跡,找到返回起點的路,確保登山安全不走冤枉路;ABC 感測器提供高度計、氣壓計、電子羅盤,打造耐久強悍的精準 GPS 軍規智慧錶,全力應援 Outdoor 咖探索戶外秘境。
Instinct Crossover 全系列於 12 月 5 日全台開賣,共推出 5 款色系包含「Instinct Crossover 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墨碳黑、海沫藍 (建議售價 $16,990 元),「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石墨黑、潮浪藍 (建議售價為 $18,990 元),以及「Instinct Crossover 太陽能運動指針 GPS 智慧錶(軍事戰術版)」極致黑(建議售價為 $19,990 元)。
為實踐永續減塑,Instinct Crossover 系列產品包裝將逐步採用消光塗層替代過往的塑料包膜,並使用一體成型紙模內層,預計未來產品包裝盒可回收比例將提高至 100%,向無塑目標邁進。更多資訊請連結 Garmin Instinct Crossover官網 及 Garmin Instinct Crossover 影片。
資料來源/Garmin
責任編輯/Dama
騎自行車被視為一種對健康非常有益的運動,但根據丹麥學者的研究顯示,每周一次、花90分鐘騎單車的人,發生心血管疾病機率雖然降低了24%。但是,會因為在騎行時各種不同的原因而造成運動傷害,尤其是那種騎乘公路長距離的人,都必須特別小心以下5種自行車造成的運動傷害。
騎自行車者容易會讓身體過度傾斜,因為會由一般車身結構設計的問題,為了觀察前方,必然要抬頭仰頸,而這是一種強迫性姿勢,期時間下來可能會造成頸部肌肉緊張!當頸椎關節和肌肉長期充滿緊張感時,容易疲勞、損傷,並且造成頸椎或頸部肌肉不適或是發炎。
騎單車時,人體的腰部負擔是最重的!如果騎車時把單車的坐椅調得過高,此時容易造成騎車時臀部過度左右扭擺,長時間下來,會引起腰肌疲勞損傷,如果習慣了這種姿勢並養成俯身習慣,甚至很可能會形成駝背進而影響體態。
正常人坐位時,受力的支點是兩側臀部堅強粗大的坐骨結節,尾骨基本懸空且不承重。而在正常情況下騎車,臀部以坐骨結節著力,但當路面不平受到顛簸落下時,臀部難免向前滑動,會使坐骨結節落空在兩側,而一旦坐骨結節長時間承受不合理的摩擦、擠壓、負重時,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導致創傷性滑囊炎的發生,而這種滑囊炎大多發生在一側坐骨上,這可能與騎車時姿勢的不平衡有關。此外,當騎自行車碰到路況不好時,也容易因為顛簸的關係,讓尾骨成為全身承重的支點,以及受到頗大的重力,在反覆與堅硬的坐墊相撞後,有可發生折斷或與骶骨分離的狀況。
然而有些車手為了挑戰自我極限,時常嘗試超過體能的長距離騎乘,很可能會因此而造成肛門括約肌拉傷甚至發炎,而肛門括約肌主導排便功能,所以括約肌發炎非常麻煩,除了使用藥物外,還要每天坐浴泡熱水,且坐姿勢不能再壓迫到傷口,至少得3~6個月才能痊癒。
因為騎自行車可能造成的手部傷害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尺骨神經病變(Ulnar neuropathy),主因是在騎行中上肢長時間受壓且運動量極小,導致上肢的血循環減少,再加上抓握下把手時,尺骨神經的過度延伸所導致手部出現痲痹、無力或小指發生疼痛等狀況。第二種則是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主要原因為抓握把時,壓力直接傳達到主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部分無名指的正中神經所致,造成手麻、手指疼痛、無力的情況。
騎單車原本是對膝蓋非常理想的運動方式,在騎行時,膝蓋伸展幅度是在其正常活動範圍內,基本上不會承受任何壓迫,也不會受到外力的衝擊。不過也有研究顯示,當騎車者騎姿不當時,膝蓋可能會受傷,特別是膝蓋外側容易罹患髂脛束症候群,這種原因導致的傷害占所有因騎車造成運動傷害的15%左右。
而要防止這5種騎自行車時的運動傷害,此時就要注意騎車的姿勢與使用的單車規格。
第一:騎行時要採取上體較低,頭部稍傾斜前伸的姿勢,而雙臂要自然彎屈便於腰部弓屈,降低身體重心,同時防止由於車子顛簸而產生的衝擊力傳到全身
第二:在騎行時,雙手必須輕而有力地握住把手,同時臀部也要坐穩車座位。
第三:為了保證正確的騎行姿勢,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車輛、車座、握把都是必須要盡量符合舒適。
第四:如果是長時間騎行的話,應該每個小時要下車伸展身體,一旦遇到路面顛簸不平時,最好是下車推車步行,然而長途騎行得人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逞強造成運動傷害。
資料來源/HERO HEATHLY&HOPE、BICYCLING
責任編輯/妞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