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世界各大城市都有舉辦42.195公里的全程馬拉松比賽,去遠方跑一場馬拉松、比賽前後深度體驗當地文化、比賽途中用自己的步伐踏遍賽道美景,絕對是永生難忘的回憶。世界上馬拉松何其多,我們把範圍縮小,挑選三場擁有明信片級景致的馬拉松賽事,其中兩場就在4月開跑,你可先欣賞前兩場的美景,再直接按下第三場的報名鍵,踏出夢幻賽事的第一步!
Schneider Electric MARATHON DE PARIS 全球最浪漫的戀愛里程
地點簡介:法國首都及政治文化中心巴黎,是世人嚮往的浪漫花都、時尚之都,也曾在16-19世紀間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香榭麗舍大道、羅浮宮、塞納河、艾菲爾鐵塔,每個景點都是世人耳熟能詳且為之著迷的勝景。
賽道特色:巴黎馬拉松以穿越巴黎城區的優美賽道聞名,歷史古蹟、城市大道、河岸、森林一次全覽。全馬從凱旋門前的香榭麗舍大道出發,先後經過協和廣場、羅浮宮、巴士底廣場、凡仙森林,折返後沿著塞纳河跑經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再經過巴黎最大的綠地布洛涅森林,最後衝刺回終點通往凱旋門的福煦大街。
賽事特色:超過40年歷史的巴黎馬拉松因為擁有無可挑剔城市賽道風光,成為世界各國跑者的夢幻賽事,今年約55,000參賽者中,就有17,776、占超過3成的海外選手。此外,主辦單位特別在賽事前一天(4/7)推出一場早餐跑活動,報名費僅需12歐元,含一件紀念T-shirt、一份早餐、一面國家旗幟,以及巴黎最負盛名的景觀限時封路遊覽,5公里路段行經羅浮宮、奧賽博物館、跨越塞納河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並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戰神廣場享用巴黎早餐。
Big Sur International Marathon 跑在西方世界的天涯海角
地點簡介:Big Sur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和洛杉磯之間,是1號海濱公路中約90公里的一段。Sur是西班牙語的South,最初西班牙語名稱是El Sur Grande(大南方),指的是西班牙/墨西哥統治加州時代,當時首府Monterey(蒙特雷)以南一帶的海岸。
賽道特色:Big Sur馬拉松最大賣點是自然風光,這段路上包括懸岩、海岸,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加州著名的旅遊景點。而賽道中最著名的特色,也是獎牌上印製的橋,是位於馬拉松中間點的地標Bixby Bridge。淺黃色的橋夾在Big Sur兩座山間,曾是世上最長的水泥橋,也是美國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刺激經濟的工程項目。當選手跑經橋面,將看到一架巨型平台鋼琴佇立在此,還有演奏家在這天涯海角彈奏哀戚動人樂曲,這場鋼琴獨奏是選手們的獨家饗宴。
賽事特色:賽事活動大本營位在Monterey,這裡是加州著名的海濱度假勝地,除了風景優美,Big Sur馬拉松因為時間與世界六大馬之一「波士頓馬拉松」相近,特別舉辦別開生面的「Boston 2 Big Sur Challenge」,讓波士頓馬拉松選手在完賽後有多一個挑戰,今年的參賽者在兩賽相隔12天內要跑兩場馬拉松。馬拉松獎牌是木製搭配皮帶,富有大自然況味。
Twin Cities Marathon 美國最美的城市馬拉松
地點簡介: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是美國明尼蘇達州最大城市,位於密西西比河兩岸,並緊鄰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兩市合稱「雙子城」,並構成明尼亞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的核心,都會區擁有約380萬居民,位列美國第14大都市區。明尼亞波利斯是個水資源豐富的城市,擁有20處湖泊和濕地、密西西比河河濱,以及眾多溪流與瀑布。
賽道特色:雙子城馬拉松是美國十大馬拉松之一,被譽為「美國最美的城市馬拉松」。路線從明尼亞波利斯跑到聖保羅,跑者從明尼亞波利斯市中心出發,沿途一路經過四座美麗湖泊,接著沿密西西比河岸跑約5公里,最後經過聖保羅大教堂,一邊聆聽教堂鐘聲,一邊往明尼蘇達州議會大廈前終點衝刺。雙子城馬拉松全程無折返,賽道體驗極佳,沿途有超過3萬圍觀群眾,志工也超過5,000人。
賽事特色:雙子城馬拉松光賽事就連續3天,比賽宛如一場嘉年華,除了給競賽型跑者的全程馬拉松,還有家庭活動、5K、10K、1英里(16.0934K)等趣味項目,無論任何年齡都可參與,相當適合全家大小一起前來體驗賽事,比賽當周更有如參加一場嘉年華活動。其中全馬比賽在最後一天10月7日壓軸演出。
參考資料/Men’s Fitness、馬拉松看世界、維基百科、Big Sur Marathon、Schneider Electric MARATHON DE PARIS、Medtronic Twin Cities Marathon
責任編輯/Dama
2017年波士頓馬拉松於美國時間4月17日順利落幕,今年賽道上,除了精英男女選手的亮眼成績外,還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參賽選手,凱瑟琳‧斯威策 (Kathrine Switzer),她是史上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賽的第一位女子運動員。
在1972年以前波士頓馬拉松是禁止女性參加,當時20歲斯威策勇敢挑戰世俗偏見,成為了佩戴號碼正式完成波士頓馬拉松的女子第一人,在波士頓馬拉松跑了6公里多,就被賽事總監約克•桑普爾(Jock Semple)因為性別原因,試圖將她趕出賽道。今年,70歲的弗吉尼亞州,再度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了,她的參賽號碼,仍舊是50年前的261。
在那場比賽中,賽事總監約克•桑普(Jock Semple, 1903-1988),曾經嘗試將她強行推出賽道。幸虧他的教練阿尼•布里格斯(Arnie Briggs)和男朋友,橄欖球運動員湯姆‧米勒(Tom Miller)陪跑,強行推開了約克,她才得以脫身,並最終以4小時20分的成績完成。在同一場比賽中,還有一位未佩戴號碼布的女性跑者波比•吉布(Roberta ‘Bobbi’ Gibb),她的成績大約是3小時20分。
在業餘田徑規則手冊 (Amateur Athletics Union Handbook, AAU) 上雖然有女性參加其他被許可的運動項目的正式規則,卻沒有關於馬拉松的內容為了用號碼正式參賽,所以施威策在報名時並沒有用含有女子名的全名報名,而是用了「KV.Switzer」的中性簡寫,故意讓主辦單位看不明白,因而領到了她的參賽號碼261號。
凱瑟琳·斯威策Kathrine V。 Switzer全名Kathrine Virginia “Kathy” Switzer,1947年出生於德國的安貝格市,生活在一個傳統的美國陸軍家庭。1949年隨父親回到了美國,就讀於全美新聞系聲譽頗高的雪城大學,先後於1968年和1972年取得了學士和研究生學位。
當時,雪城大學是沒有女子跑步隊的,甚至一切關於女性跑步的相關事宜都沒有。於是,斯威策就開始跟隨著學校的男子越野隊的男生們一起訓練。在那裡,斯威策遇到了50歲的教練阿尼 (Arnie Briggs)。阿尼之前是學校的一名郵差,而且是一名跑了15次波士頓馬拉松的選手,教練很高興看到有一個女生來跑步,並悉心地教導斯威策所有關於跑步的事宜。阿尼時常會和她講述自己在波士頓馬拉松的事蹟,她也很喜歡聆聽這些故事。聽著聽著,自己也漸漸地對波士頓馬拉松產生了興趣。
有一天,斯威策突然對教練說:「教練!讓我去跑一次波士頓馬拉松吧!」
但阿尼教練卻回答她說:「你應該知道女性是不允許跑馬拉松的吧!」斯威策回答:「為什麼不可以?我每晚都可以跑10英里。」阿尼教練說:「如果你可以完成一場馬拉松練習,我就帶你去跑波士頓馬拉松」
為了證明給阿尼教練看,施威策更加努力的練習,除了自己想要參加之外,更重要的是想讓大家扭轉女性是脆弱的觀念。最後她不但成功完跑42公里,甚至超越,跑到50公里左右,證明女性的運動表現並非如許多專家認定地糟糕。
1967年她完賽後,一名記者問她參加馬拉松到底是想證明什麼,她說不想證明任何事情,只是想去跑步而已。她還說:「跑步是一場社會革命,我讓世人知道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樣去跑步,如果你跑過一場馬拉松,你會覺得沒什麼事情是難的了。」
1971年,美國開始在世界上首次增設馬拉松賽的女子組。 1972年,約克決定允許女性正式報名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並給與支持和便利。1975年,施威策重返波士頓馬拉松,成功跑進2小時51分,當時的世界第六位,也是她的最好成績。
後來接受記者受訪時談到約克,施威策說:「在1967年的比賽中,當我跑到心碎坡的時候,我覺得,約克只是疲於奔命的賽事總監,他極力維護他的賽事,不想讓那些他認為不合適參賽,或者態度不夠嚴肅的人出現在比賽中。人總是時代的產物,在他的年代,普遍的偏見就是女性不該跑馬拉松。」
而當時的施威策只是純粹想證明,他是錯的。也正是因為約克這種性別歧視者的存在,她才打算為女性創造更多跑步的機會。
2017年,70歲的施威策,又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了。比賽中的女性跑者數量,也達到了14000人。她名正言順的用全名報名,而不再是一個簡寫。在賽道上,誰也不敢再因為性別原因強行阻止她。
波士頓馬拉松主辦單位將261這一號碼繼續授予給了她,以此來紀念她50年前的創舉。這一屆波士頓馬拉松對於凱瑟琳而言,更多的是一場享受和慶祝。 「可以說波士頓馬拉松給了我一切所需要的勇氣、無畏和我的職業道路。那次比賽後,我用一生的努力在尋求機會成為一名更好的運動員。」施威策笑著說道。
一跑成名後的施威策,把很多精力繼續用於推動女性參與運動:組織全女跑團,協助1984年的奧運會設立女子馬拉松項目,為有關公益計劃籌款等等。
她表示:「如果今天的年輕女性們,把與男性一起參與運動視作理所當然,那就太好了,這就是我們一直呼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