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跑10K
  • 重量訓練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跑步訓練
  • 瑜伽
  • 初階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三天兩夜橫台超馬 男子新科冠軍日本重見高好、女子周玲君3連霸
1
三天兩夜橫台超馬 男子新科冠軍日本重見高好、女子周玲君3連霸
2
傳統秘笈與創新科技教你如何打造馬拉松世界冠軍
3
最溫馨的馬拉松!首次有人在芝加哥馬拉松結婚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三天兩夜橫台超馬 男子新科冠軍日本重見高好、女子周玲君3連霸

2018-04-16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賽事 新聞

2018橫越台灣超級馬拉松於15日下午4時在太魯閣富世結束,來自亞洲5國的瘋狂跑者挑戰三天兩夜44小時橫越台灣,海拔高度最高至武嶺3,275公尺,並在冷熱交錯的三溫暖天氣下艱難完賽。男子前四名為初次挑戰的日本重見高好、台灣好手江耀民、中國林斌及香港羅楚健,日台中港到齊;女子組由台灣女將周玲君完成3連霸,剛在2018台北超馬封后的黃筱純名列第二。

44小時橫台超馬 男子新科冠軍日本重見高好、女子周玲君3連霸

男子組部分,新科冠軍重見高好一路領先,為節約時間,他連到補給站都邊拿補給邊跑走前進;台灣跑者江耀民一掃前兩年挫折,穩定跑在領先群並奪得亞軍,更刷新台灣跑者完賽時間記錄。

日本選手重見高好足足領先其他跑者2小時

女子組周玲君再度克服黑暗公路,以36小時51分38秒三度連霸后冠;賽後她發表告別宣言,表示對三連霸的成績很滿足,特別感謝橫越台灣的最後一次照顧,明年將邁向新的挑戰,留下最好的一刻。

台灣女將周玲君三連霸後滿足地發表告別宣言

賽事於13日晚間8時由台中港開跑,當時潮溼悶熱,讓所有跑者備感艱辛;第二天白天埔里路段歷經艷陽高照,途中與媽祖遶境路線部分重疊,跑者與信徒在台一線上一路相伴;上山後開始和雨神同行,加上落石與濃霧,偶爾還遇到野狗追逐;超過百公里的後半段,跑者更必需獨自在高山中摸黑前行,一場賽事體驗各式氣候三溫暖及各種心理挑戰。雖然氣候因素影響,但今年整體成績較前兩年整整向前推進2小時,刷新賽事記錄,也替未來參賽者設下更高門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賽事有人稱台灣超馬醫學之父的高偉峰醫師全程隨隊,帶領超馬醫學研究團隊照顧跑者健康,也定點蒐集跑者生理數據,將在賽後彙整分析,希望用科學研究來解答常見的長跑者幻覺等問題。此外,幫助漸凍人看一片藍天募款活動由跑友號召募款,今年共募集愛心捐款310,531元,讓病友有機會到戶外看到白雲藍天。

台灣超馬醫學之父高偉峰醫師研究團隊全程隨隊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傳統秘笈與創新科技教你如何打造馬拉松世界冠軍

2017-05-02
NIKE馬拉松跑步話題運動生理觀念

為了突破馬拉松2小時大關,運動員需要將現有的馬拉松世界紀錄2小時2分57秒縮減約3%。這意味著在42.195公里(26.2英里)的全程中,每公里耗時需要減少約4.3秒鐘。在多數人看來,這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挑戰,但對Nike而言,卻是一個值得追逐的目標。  

Lelisa Desisa和團隊在衣索比亞進行跑步訓練

三位無懼挑戰的運動員接受了Nike的邀請,嘗試在2小時內完賽馬拉松,他們是 Eliud Kipchoge 、Lelisa Desisa和Zersenay Tadese。透過對世界頂尖長跑運動員進行為期數月的測試和資料分析,Nike最終選定這三位身體狀況最適合迎接這項挑戰的菁英運動員。選擇他們的主要原因為在長時間快速奔跑方面,他們的表現遠遠優於其他跑者。他們多年的經驗和專業知識造就了他們獨有的優勢,正因如此,Breaking2教練和科學研究團隊認為,應該調整他們的日常訓練和補給策略,而非進行徹底的改變他們原來的習慣,這是嘗試讓運動員達成挑戰目標的最佳方式,而這也將是至今為止長距離跑領域最大的挑戰。

在製定訓練計畫方面,運動員及其教練團隊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並是他們取得今天成績的關鍵因素。生理學家兼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探索研究團隊新產品總監Brad Wilkins 博士和Nike運動研究實驗室研究員兼首席生理學家Brett Kirby 博士受邀對Breaking2 計畫的日常科學研究工作進行監督。“作為菁英運動員,他們目前的訓練計畫已經相當成熟了。” Brad Wilkins博士說,“我們的目標是與運動員及其教練團隊合作,提供相應的資料分析和回饋意見。” 正因如此,集合不同領域的力量,2小時內完賽馬拉鬆的夢想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經驗決定成效

訓練計畫隨著運動員狀態的改變而不斷調整

Eliud Kipchoge的每週訓練計畫多樣且有針對性,並隨著整個計畫的推進逐步完善。他每天都會進行兩組訓練,包含長跑、跑道快速跑和變速跑訓練。Brett Kirby提到“Eliud Kipchoge身體的配合度十分協調,他經常根據自己身體的反應和感覺來調整步伐。” Lelisa Desisa初期的訓練重心為耐力訓練,在此期間進行了很多長距離、從輕度到中等強度的基礎跑步訓練。在之後的訓練中,還加入了更具針對性的跑道訓練,以便在計畫後期提高速度和強度。Brett Kirby說:“Zersenay Tadese的策略與Lelisa Desisa幾乎相反,他的前半程訓練著重速度,可以説明他熟悉比賽速度,而他後期的目標是延長高速跑的持續時間,以便能夠長時間保持足夠的配速。”

跑前熱身(大多數情況下)很簡單

熱身時,所有的運動員都做典型的滑步慢跑(根據Brett Kirby描述,有時慢到看上去幾乎像是從站著不動的狀態開始拖著腳走),並逐漸加快步伐,持續約30分鐘。Lelisa Desisa和他的團隊會做更“儀式性”的跑前熱身,該跑前熱身由動態伸展組成,持續約30分鐘。Brett Kirby表示“ 看上去就像跳舞一樣。”。

團隊協作和單獨訓練同樣重要   

一般來說,為了獲得足夠的跑步動力和陪伴,運動員會選擇和很多人一起跑步。Lelisa Desisa的團隊由6至8名成員組成,為他提供所需的一切支援。Eliud Kipchoge會與由當地人、專業運動員或教練組成的60人團隊一起跑。但是,當他們想要進行一項極具針對性的訓練時,他們會選擇獨自一人或與少數幾個人一起跑步。Brett Kirby表示“Zersenay Tadese大多數情況下選擇自己一個人跑。

充足的睡眠保持最佳運動狀態

這些運動員通常都不是做一般大家想像的放鬆方式。對於每週跑量超過160公里的運動員來說,常規訓練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恢復。“Zersenay Tadese被稱為'睡神',因為當他不跑時,他一定是在睡覺,” Brett Kirby說道。不進行訓練的時候,Lelisa Desisa會選擇放鬆。在營地,Eliud Kipchoge在閒暇時花了很多時間來平衡休息和日常生活。Brett Kirby說:“除了和隊友一起打盹和品茶之外,他還會做一些雜務,比如從井裡打水或者在營地幫忙。” 多數情況下,大家每週休息一天,也會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三位運動員,有的每週會接受三次按摩,通常是在接受高強度訓練以後。

跑步是唯一運動

三位運動員不做重量訓練,也不會做瑜伽。他們只選擇跑步。“要想跑得快,你就得不斷地跑。” Brad Wilkins說道。雖然每位運動員的訓練計畫都非常不同,但都在不斷完善和調整,以便適應不同的熟練度和階段性的低效率。Brad Wilkins說“通常來說,精英運動員的柔韌性較差。” 然而,與很多人的想法相反,較差的柔韌性更容易提高跑步成績。Brad Wilkins表示“理論研究表明,較為僵硬的雙腿在跑步過程中損失的能量更少。”(他將此比作硬彈簧,與較鬆弛的彈簧相比,硬彈簧儲存和釋放的能量要高出很多。)

日常飲食很自由

作為菁英級別的跑者,很清楚地知道什麼食物能夠為其日常跑步提供最佳補給,儘管如此,Brad Wilkins和Brett Kirby還是建議跑者吃大約50-75%的碳水化合物、20-30%的蛋白質,其它的則可以隨意。此外,科學家們還提供了具體的訓練後營養攝入量的指導。例如,他們強調了在高強度訓練後立即攝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當運動員不能很快攝取正餐時,他們會指導運動員飲用體能恢復飲料。

科技改變傳統

關鍵指標幫助提升跑步成績

自從肩負著破2的使命以來,Brad Wilkins和Brett Kirby多次造訪3位菁英運動員並對一些重要指標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估,包括最大耗氧量、跑步過程中水分的流失以及肌肉能量儲備等。即使不與運動員在一起時,他們仍然會定期透過電話或Skype 保持聯繫。在訓練期間,運動員會佩戴配有心率監測儀(含配套胸帶式發射器)的GPS手錶。每次訓練後,教練和科學研究團隊一起進行資料分析,以進一步瞭解運動員的狀況和提高運動表現的因素,並利用收集的這些資料與運動員的教練團隊溝通並不斷調整訓練計畫。

相信高海拔優勢

三位運動員都在高海拔地區生活並在此進行絕大部分的訓練。Eliud Kipchoge的營地在肯亞,Lelisa Desisa的營地在衣索比亞,而Zersenay Tadese往返於他自己居住的衣索比亞和他的教練居住的西班牙兩地進行訓練。Brad Wilkins解釋說:“因為高海拔地區的氧氣稀薄,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內紅血球細胞的數量會增加,血液就能為肌肉攜帶和運輸更多的氧氣。肌肉含氧量越高運作越好,就可以幫你跑得更快、更遠。” 當一個人離開高海拔地區後,這種較高的紅血球的細胞濃度可以維持長達兩週之久,因此可以假定較高的血紅細胞濃度能為在海平面高度的比賽帶來競爭優勢。

能量補給的個人化定制和精確控制

科學家們專注於因出汗引起的水分流失和能量補給的最大限度。他們將重點放在賽前48小時和高強度訓練後的24小時,並重點關注兩個方面:”補給類型與方式”,以及”個人需求”。“我們在訓練計畫中收集到的資料表明了運動員跑步時流失的水分以及內臟可以吸收的液體量。根據這些資料,我們為每位運動員量身打造了一種碳水化合物能量補充劑”, Brett Kirby解釋。除此之外,三位運動員所引用的碳水化合物的類型、比例、液體和口味也不盡相同。
 
精確的能量補給頻率

透過資料分析以及大量的反復試驗,Breaking2團隊已經確定了運動員在比賽中進行能量補給的理想週期:每2.4公里補充一次(即他們在義大利Monza賽道繞跑道跑一圈的距離)。Brett Kirby說:“運動員大約每七分鐘就會攝取特定的能量補充劑,以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能量。”科學研究團隊表示,這對運動員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因為以前每位運動員每小時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不足60克,而現在他們都不得不讓自己習慣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

Brad Wilkins、Brett Kirby和Breaking2 團隊中的其他成員都在繼續透過獲取的這些資訊和經驗不斷為Eliud Kipchoge、Lelisa Desisa和Zersenay Tadese完善策略。“自Breaking2 正式啟動以來,我們一直都在不斷收集資料,並一直努力獲取更多有效的資訊,説明三位運動員在正式挑戰當天達到最佳狀態。”Brad Wilkins表示,“大多數運動員無法享受如此水準的個人化測試、訓練和指導。” 當你將這些與每位運動員堅韌的意志力相結合時,便有可能突破人類的極限。“無論我們在科學研究方面做了多少努力,將會是這三位運動員以每小時21.08公里的速度跑完42.195公里。”Brad Wilkins說,“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資訊、圖片提供:Nike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最溫馨的馬拉松!首次有人在芝加哥馬拉松結婚

2016-05-18
六大馬馬拉松跑步話題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芝加哥馬拉松有史以來第一次有一對新人結束了他們的「愛情長跑」,在一個實際的長跑賽場上、於四萬人的見證之下交換誓約成為夫妻。

像任何老牌馬拉松一樣,史蒂芬妮·萊因哈特(Stephanie Reinhart)通常會避免在比賽當天嘗試任何新的東西。但今年在芝加哥,她做了一些例外。她第一次穿上一套白色網球裙以及一條綴滿寶石的蕾絲頭帶從馬拉松的起點起跑,當她越過終點線,除了完賽獎牌,她還得到一位新科老公。

35歲的萊因哈特與46歲的馬克·約克爾 (Mark Jockel),2015年10月11日在芝加哥馬拉松賽上揮汗完婚。這兩位新人在比賽約8英里 (約13公里) 處跳離賽道,並在一個掛滿了比賽獎牌的木架前,於眾目睽睽之下說出他們的誓言。經過簡短的儀式與運動飲料的狂飲,他們「以歡欣勝利之姿跑完了繞過城市周圍的剩餘18英里,」約克爾說。

©REBECCA EDEN/Runner's World

「我認為這是對於婚姻的一個完美象徵,」他們的證婚人、同時也是萊因哈特童年好友的馬黛蓮·戴維森說,「婚姻是一輩子長長久久的,而馬拉松亦是一個長跑比賽。在理想情況之下,我想你對於兩者都應該要投注很多心思。」這兩位女性在高中時也一起跑越野跑。

女方好友馬黛蓮·戴維森為兩人證婚。 圖片翻攝YouTube

雖然以5小時25分27秒的時間完賽,大約慢於他們正常的速度兩小時,約克爾和萊因哈特絕對在一路上都成為全場焦點,被拍到的照片應該會締造記錄,因為沿途觀眾和跑者都紛紛對他們提出拍照請求。「就像當時有一個人說,『你們是我所見過打扮得最棒的情侶!』」身穿印有晚禮服圖樣黑色T恤的約克爾說道。同時,萊因哈特對於能夠在不將螢光色的運動飲料噴到她的象牙色洋裝上面而跑完整場比賽顯得非常感激。

跑步一直是約克爾和萊因哈特的戀情中心。兩人相識於2013年夏天芝加哥地區路跑協會的馬拉松訓練計劃之中,「事實上,在步速方面我們真的很相配,」萊因哈特說。「我們都參加了以八分鐘跑一英里的組別。因此,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陪彼此跑步,並在這當中去了解對方。」

他們那年秋天在各自參加的馬拉松為對方加油,萊因哈特完成她在芝加哥馬拉松第二場比賽,並創下個人最佳成績(PB)3小時24分15秒,而約克爾則以3:36:15完成海軍陸戰隊馬拉松,然後他倆在12月開始約會。他在一年後他們的第一個除夕夜晚餐約會裡向她求婚,很快地,他們訂下了在今年10月11日芝加哥馬拉松上的婚期。

這對新人請一位平面設計師來幫他們設計了一款以比賽為主題的特殊婚禮標誌,其中有芝加哥的天際線、二人的鞋印組成愛心的形狀和標語「第8英里,我們等不及了。」(編按:原文為有押韻的“Mile 8 We Can’t Wait.”)他們將它印成賽事海報大小的邀請函,並以巨型厚紙筒郵寄給他們的50位客人。邀請函還包括標記為「賽事指南」的一個資料夾,其中包括賽事地圖、一款讓大家跟上當天活動步伐的腕帶,與一塊號碼布。幸運的是,客人不需要在他們的禮服上扎下別針——每個人還收到了一件個性化的T恤,讓他們可以穿到當天的儀式去。

兩人在眾多跑友的見證下完婚。 ©REBECCA EDEN/Runner's World

起初,雙方的家庭對於這場迅速而就的儀式似乎感到很驚訝——「他們問,這會是合法的嗎?」約克爾說,連自己的跑友都有點覺得不可思議。「當她第一次說出這個計畫,我還以為她是在開玩笑呢,」同樣在上述組織認識兩位新人的客人莫琳·戴利說道。「她當時說,『我們要在馬拉松比賽時結婚。』我當下的反應是,『哦,這聽起來很酷。不過,你真正的計畫是什麼?』」

但是在最後,大家都一致認為,這對運動二人組選擇了最完美的方式。「這基本上非常像史蒂芬妮會做的事,她從來都不遵循傳統,」另一位身著運動服的朋友阿萊納·卡里略抵達時氣喘吁吁地說道。她在5英哩處時曾試圖趕上這對新人,不過基本上她都是一路在苦苦追趕著。「我在路上狂奔,因為除了跑這條馬拉松路線,沒有其他辦法來這裡,一路上都被交管了,」她說。

在這對夫妻衝進終點前,一個朋友遞給萊因哈特一束捧花;接下來,他們套上由大會工作人員遞上、專門設計的新娘和新郎圍兜拍了更多照片,接著跑到芝加哥康復室做了快速冰敷。然後,他們去好好洗個澡並前往他們在一家墨西哥牛排館的婚宴接待處。在那裡,他們一一遞給所有與會者一個塞滿了LÄRABAR(一種堅果與果乾穀物棒)和其他暖心甜點的禮袋,並為他們的跑者朋友們多準備了特別的禮物像能量凝膠,Nuun(能量飲品)和特別印製的髮帶。

雖然他們的媒人、前述訓練計劃的配速組長在現場擔任DJ的工作並努力放音樂,這對幸福的新人並沒有跳太多舞。幾個星期的恢復之後,他們會在十一月出發去度蜜月。

一點也不奇怪的是,這對不遵循傳統的新人肯定不會選擇多數人去的海灘之旅。相反地,他們將前往副極區 (the sub-Arctic) 去陪北極熊散步。

©美聯社
親友們在掛滿獎牌的架子後方合照。 ©Stephanie Reinhart
會後合照。 ©Stephanie Reinhart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跑10K
  • 重量訓練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跑5K
  • 跑步訓練
  • 瑜伽
  • 初階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