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產業持續看漲,全球環保意識逐年上升,全新戶外生活選物店「山也行GO MT.」選在422世界地球日前正式宣布,四月底前在台北、台中、高雄設立共4個櫃點,一次完成北中南串聯,全面服務市場。秉持與自然共存的精神,結合北歐簡約環保及選貨風潮概念,引進六大歐美頂尖戶外生活品牌,期待透過高機能且友善環境的戶外用品,讓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旅遊、健行或是挑戰不同休閒活動時都能盡情享受、並同時展現出〝時尚〞與〝環保〞間的完美平衡!
有別於單一品牌店型,山也行嚴選鞋、衣、包、配件各領域專家、重視永續經營的戶外品牌,包括瑞典百年經典品牌「Haglöfs」、瑞士智能穿著科技專家「Odlo」,以及法國戶外鞋履領導品牌「Salomon」、智慧羊毛領導品牌「Smartwool」,甚至加入戶外傳奇背包大師「Gregory」與美國時尚標配鋼瓶「Hydro Flask」等指標性品牌,一次在山也行購足。無論是用心於環保製程、友善動物,或是公平勞動條件等,都是山也行選品的關鍵考量之一,以提供更有溫度的裝備給關心自然的戶外人。
近年來「快時尚」消費帶來的「快取代」行為所製造的垃圾量驚人。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分鐘丟棄約438件衣服,平均每人每年貢獻10件。因此,山也行建議消費者實際走進店櫃,透過親手觸摸、實際體驗商品的機會,減少買到商品不合需求的機率。山也行特別推廣「以維修取代購買」的綠色購物態度,同時藉由提供高品質、高耐用性的商品,讓良好的戶外用品陪伴消費者更久。
4月20日在新光三越A11舉辦開幕記者會,當天邀請到知名山野系夫妻檔阿泰與呆呆擔任一日店長,兩人身穿獲得2018德國ISPO大賞的「Haglöfs」Eco Proof環保概念防水外套現身,除了開心分享其登山經歷及裝備選擇重點,也非常認同力行綠色購物的生活態度。活動還特別邀請到台灣頂尖的戶外裝備修復職人,替阿泰與呆呆破損的外套與褲子進行修復,透過職人巧手使裝備起死回生,可說是惜物愛物與友善環境的最佳實踐!
山也行在台北新光三越A11館5樓、統一時代百貨台北店B1、台中大遠百6樓設櫃,並將於4月26日於高雄大遠百8樓完成北、中、南串聯。為推廣「以維修取代購買」概念,自4月21日至22日連續兩天,修復職人將於「山也行GO MT.」新光三越A11五樓櫃位為所有喜愛戶外運動的朋友健檢裝備,有機會讓你的裝備繼續陪你走更長的路!4月26日及5月12日也將分別於台中大遠百、高雄大遠百舉辦「裝備Reborn工作坊」課程,透過職人教學將舊衣變身環保購物袋,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樂於分享的阿泰與呆呆近年來將自己的登山經歷開始在網路上分享,包含在完成美國太平洋屋脊步道(PCT)長程縱走的壯舉後,前後共出版過兩本書籍十分受到好評!20日出席「山也行GO MT.」開幕活動時兩人即說道:「合適的裝備與適當的裝備使用方式對於登山客來說再重要不過了!」回想起第一次接觸爬嘉明湖沒有經驗的呆呆帶著零零總總的裝備上路,不但沒有幫助到她,反而增加至少8公斤的負擔,在不斷累積經驗後,呆呆開始對於登山裝備的選擇理出了一套合適自己的標準,其中像是「Salomon」鞋款便是一個難以取代的選擇,其鞋身的包覆性或鞋底的穩定性都提供了更舒適的腳感,而且非常耐穿,兩人還不禁同聲驚嘆:
「穿過就再也回不去了!」而阿泰則分享第一件功能內著衣就是有著地方登山會會長身份的父親所贈予的「Odlo」機能內著衣,其內部纖細的刷毛織物,提供了良好的保溫性能還有快速乾燥的特點,陪伴過他征戰了大大小小的山岳,至今回想起來仍回憶滿載。
每趟長距離路程動輒數天起跳,登山裝備的耐用性更成了重要的指標!呆呆提到山友們一定有用大力膠帶臨時修補的經驗,就算補了再補還是會繼續使用這些戶外裝備,這也表示一件好的登山裝備值得被長久使用,因此若能得到更好的修復便能延長使用壽命,更是惜物愛物、友善大自然的作法。「山也行GO MT.」以行動來支持”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鼓勵大家以「維修取代購買」,真的需要購買時,盡量挑選耐用、環保設計的商品,就可以減少地球負擔。
開幕活動上邀請到戶外裝備修復職人吳大姐,現場除了秀出將阿泰與呆呆被〝修復〞過的服飾,並以〝重生〞的方式改造已無法修復的服飾成為全新的環保托特包與飲料袋,鬼斧神工的密技讓阿泰與呆呆誇讚不已,一同表示「可以將心愛的裝備延長使用壽命或是起死回生,真的是太幸福了!」阿泰與呆呆也秀出身上於2018年一舉獲得德國ISPO大賞殊榮的「Haglöfs」Eco Proof防水外套,分享著Haglöfs令人愛不釋手的原因,包含此款是易於更換零件的防水外套,設計上結合特殊結構設計,減少了防水膠條脫落、不易修復的不便之處,而且外型十分Urban,Eco Proof 防水外套可說是他們心中的夢幻逸品!喜愛北歐簡約時尚風格的朋友們在「山也行GO MT.」都可找得到適合自己的裝備!
資料來源/山也行GO MT
責任編輯/妞妞
由極地超馬好手陳彥博、藝人宥勝等人組成的台灣史上第一支南極長征隊傳回捷報!他們正式進入倒數100公里的最後階段,在極低溫低氧的環境下,不只器材出現爆裂、結凍,隊員們也偶有負傷,所幸皆無大礙。為了給長征隊員加油打氣,後勤團隊將台灣食物送抵南極,當團員們吃到近一個月來第一口肉時,全都感動不已。陳彥博表示:「這是台灣第一次的創舉,即便瘦了一些、累了一些、但鬥志仍在,請大家持續為我們加油!」
南極長征隊於12月6日展開挑戰,因為暴風雪延誤出發時間,選擇距離較短難度卻更高的「高原路線」。長征進度至今已邁入第15天,行進距離約250公里,目前已跨越南緯89度,剩下最後100公里就會抵達世界的盡頭-南極點。
這週隊員們依舊冒著零下20-30℃的極低溫與強風,嚴寒的氣候一度引發攝影機螢幕凍裂、汽車油管結凍等狀況,女隊員語萱也因連日壓力引起胃部不適。除此,長期帶著防寒面罩,呼吸水氣與冷空氣接觸結凍,導致隊員們的臉部陸續出現大小不等的凍傷。所幸本周風速與暴雪有稍稍減緩,隊員們也已渡過肌肉痠痛期,並以穩定的速度挑戰最後100公里。
原本7月就從台灣寄出的長征隊備用糧,因含肉類製品而被暫時扣留在智利海關,幾經波折,終於順利通過檢測,在本周送到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征隊員手中。這箱重達30公斤的家鄉味裡,有泡麵、沙琪瑪、牛油餅、肉乾,還有台式口味的乾燥飯,如咖哩飯、番茄牛肉、筍香飯等高熱量食物,這也是極地教練陳彥博親自指定、可幫助隊員補充能量的菜單。
自抵達南極聯合冰川起,長征隊團員們近一個月沒吃過任何肉類,在咬下肉乾的一剎那,眼泛淚光充滿感動,生存指數瞬間提高。夢想導師宥勝更運用食材,開小灶展廚藝,烹煮招牌海鮮湯,為全隊提振士氣。
橘子關懷基金會十週年「前進南極點」計劃,南極長征隊由橘子關懷基金會創辦人劉柏園領軍,極地超級馬拉松運動員陳彥博與知名藝人宥勝分別擔任極地教練與夢想導師,和兩位青年林語萱與吳昇儒,共同組成一跨年齡、跨領域的南極長征隊;而十年前負責掌鏡「征服北極」的紀錄片導演楊力州,負責全程隨行紀錄。多位勇於實踐夢想的代表,挑戰資源極度匱乏、環境極度惡劣的南極點,希望持續把「做大夢」的精神、「冒險」的勇氣傳達給新世代年輕人。
資料來源/橘子關懷基金會
責任編輯/D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