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波士頓馬拉松(Boston Marathon)」,無疑是全球跑者心目中的至高殿堂。今年波馬4月16日開跑在即,如果你是參賽選手,那麼趁比賽倒數惡補一下波馬知識;如果你還未達BQ(Boston Qualify波馬參賽資格),沒關係,把它當作目標努力訓練吧!
波士頓馬拉松是世界上最受矚目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參賽人數從第一屆1897年只有15名跑者,到1996年滿百周年時,參賽者一度超過38,000人;之後至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各年約2萬多人參賽;到了2014年,也就是波馬爆炸案的隔年,參賽人數大幅增至36,000人,2015年至今4年都維持30,000人規模,其中約80%是達到BQ的參賽者,約20%慈善參賽者。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即便波馬在1972年才正式開放女性報名,但現在的男女比例幾乎相當,2015年女性參賽比例達46%。
想參加波馬可不是報名抽中籤就能拿到入場券,波馬最具特色的正是它的速度門檻限制,也就是跑友常講的「BQ」(Boston Qualify)。BQ指全馬成績的最低標準,根據不同年齡層與男女分別制定,年齡越小門檻也愈高,男女各年齡層門檻差30分鐘。今年波馬的各組成績門檻延續自2013年,18-34歲男性3:05、女性3:35,之後隨年齡增長限制越寬;若80歲以上參賽,男性4:55、女性5:25。
準備報名的跑友,必須趁報名時間的前一年在國際馬拉松路跑協會(AIMS)的認證賽事中獲得成績證明,以2019年波馬來說,資格賽時間必須在2017年9月16日之後舉行的,才算符合參賽資格。
不過,BQ只是最基本門檻,不代表拿到波馬入場券,因為你還必須通過輪番式的報名機制。簡單來說,入場機率取決於所屬組別的報名人數和報名者成績,個人成績超過門檻越多,越能先拿到波馬入場券。像是2018年波馬18-34歲男子組的最低標3小時01分37秒,整整比門檻快上3分多鐘;共28,260名報名者達BQ,其中卻有5,062名跑者不能參賽。因此,如果你拿到波馬的入場券,代表你具備著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辦不到的超強實力。
波馬的賽道路線經過8個城鎮,其中賽道16至21英里(25.7至33.8公里)之間,被評為任何馬拉松賽事中最具挑戰性的一段,這一系列爬升和下降位處牛頓鎮山丘間,其中最艱鉅的挑戰就是著名的心碎坡(Heartbreak Hill),心碎坡位在牛頓鎮四座山丘的最後一座,也就是20.5英里(33公里)處,長約600公尺,也是全程最後一個長距離上坡,因為正處於超過30公里後撞牆期,許多選手在這兒功虧一簣。
此外,賽道總下降459英尺(約140公尺),全馬前半段和最後5英里(約8公里)主要是下坡,所以波馬的訓練必須包含上坡和下坡,在參賽時必須保留足夠戰鬥力給牛頓鎮山丘。
波士頓馬拉松的主辦單位波士頓體育協會(Boston Athletic Association,以下簡稱B.A.A.)有個驕傲的傳統,就是將馬拉松活動參賽資格擴展至身障人士。回溯到1975年,當第一名輪椅跑者在波馬完賽剎那,改變了大眾對身障者跑馬拉松的看法,也增加更多身障運動員的機會。演變至今,波馬開設有手推輪椅組、視障/全盲組,以及行動不便組。
依據分組規定,手推輪椅組跟一般跑者一樣有速度門檻限制,波馬也是除了奧運與殘奧以外,唯一訂有參賽門檻的賽事。視障/全盲組與行動不便組從1980年代中期建立至今,已依照障礙類別、等級分別確立了相關競賽標準。現在,每年有超過一千名各種障別人士參加波馬的手推輪椅組,其他兩組參賽名額也逐年增加中。身障參賽者的出發時間在所有跑者之前,當天am8:40-9:25分四梯次出發,參賽者別忘了提早到會場,為身障選手們加油打氣!
回溯歷史,波士頓馬拉松每年於愛國者日(四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舉行。18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成功催生了於1897年創立的波士頓馬拉松,今年邁入第122屆的波馬,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馬拉松賽事、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賽事之一。
B.A.A.成員從第一屆波馬就是賽事組織者,原本他們規劃了一條從麻薩諸塞州阿什蘭到波士頓市中心的24.5英里路線,到了1924年,全馬距離標準化為26.385英里,起跑線向西移動到霍普金頓,之後儘管路線移動過4次,終點站永遠在波士頓。
資料來源/B.A.A.、Runner's World
責任編輯/Dama
2017東海道超級馬拉松-花蓮國際洄瀾灣跨年路跑節,於2016的最後一日午間盛大開幕。本賽事由台灣土地開發集團與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聯合主辦,是全臺灣第一場路跑節與不限時的馬拉松賽。路跑節以Green My Life為主軸,將健康、環保、永續三項主題融入活動中。共吸引2000多位民眾共襄盛舉,讓大家都能在跨年時刻完成一個跑馬夢!
這場熱鬧的跨年路跑節,現場設立創意市集搭配集章抽獎活動、營火、倒數煙火,氣氛相當輕鬆!吸引許多民眾呼朋引伴來參加,用最正面的健康、樂活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亦有多位身心障礙跑者洽詢活動,110公里組參賽者中有一位視障跑者首次挑戰百公里成功完賽!台東救星教養院的腦麻院童在照護老師的陪同之下,也順利完成本次25公里的超半馬賽程,一圓跑超馬和馬拉松的宿願。
本屆賽事110公里成績,男子組冠亞軍由日本的跑者包辦,有「當今世界最強的超馬跑者」稱號的原良和醫師跑出8小時30分39秒,蟬聯冠軍,也突破他在今年四月相同賽道上的紀錄(08:41:15);第二名則由日本新一代跑者野本浩礼以9小時57分03秒榮獲。第三至五名則由臺灣好手黃崑鵬、賴嘉陞與戴賢明依序獲得。女子組冠軍由來自香港的超馬好手李碧茜一枝獨秀,13小時24分07秒的成績率先完賽;第二名至五名則依序由來自日本的米澤佳愛、李瑷晴、楊美方、王齡瑩獲得。在全程馬拉松賽程,原良和醫師的妻子-原朋子,不受跌傷影響,仍以3小時14分01秒的成績領先完賽,其成績與男子組選手不相上下。
從全民馬拉松到專業超級馬拉松的推廣,台開集團與超馬跑者協會希望能每年持續舉辦馬拉松活動,多提供機會讓跑者跑在擁有台灣最清新空氣的花蓮,讓花蓮洄瀾灣成為東台灣的馬拉松基地,而東海道這條美景令人陶醉的路線成為國際性馳名的賽道。
資訊、圖片提供: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