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健身
  • 跑步
  • 瑜伽
  • 瘦身
  • 飲食
  • 運動生理
  • 戶外運動
  • 舞蹈
  • 保健
  • 武術競技
  • 水上運動
  • 球類
  • 綜合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 話題
  • 運動部落
  • 人物誌
  • 知識庫
  • 場館資訊
  • 配備館
  • 動學堂
  • 運動資源
  • 活動賽事
  • 運動廚房
  • 運動專題
  • 首頁
  • 話題
  • HOOD TO COAST馬拉松接力賽 要你從台東一路跑到墾丁
1
HOOD TO COAST馬拉松接力賽 要你從台東一路跑到墾丁
2
東京馬拉松會場
武漢肺炎擾東京馬拉松 全面取消一般跑者3.8萬人受波及
3
超馬明星再破美國100英里繞圈賽紀錄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HOOD TO COAST馬拉松接力賽 要你從台東一路跑到墾丁

2018-06-13
話題 跑步 馬拉松 賽事

你知道現在最夯的馬拉松是什麼嗎?就是要你一路從台東跑到墾丁的HOOD TO COAST馬拉松接力賽,去年首度進駐台灣落腳花蓮吸引各方路跑好手組隊共襄盛舉,獲得廣大迴響的HOOD TO COAST,今年將再次來到擁有美麗海岸線的東台灣-台東鹿野高台,想挑戰友情嗎?請找好你另外四個跑完不會分手的生死之交,一起來挑戰174K吧!

2018BMW HOOD to COAST山海長征人車接力賽正式啟動。

知識便利貼|HOOD TO COAST
起源於1982年美國俄勒岡州的HOOD TO COAST,由八支狂熱的跑者隊伍從百雪皚皚的MT HOOD一路延山而下,穿越美國西北部第二大城PORTLAND,最後抵達海岸山脈旁的小鎮海濱,完成了一夥人共同征服雪山及大海的歷程。30年後,最初的一個有趣、略帶瘋狂的挑戰精神,成長為一個路跑接力賽的指標性品牌。

現今的HOOD TO COAST馬拉松,全程320公里,連年超過千支隊伍報名參賽,30,000多名期待共襄盛舉的跑者中只有約10,000人能夠雀屏中選,參加眾人眼中的夢幻賽事。每隊12名選手駕駛兩台汽車日夜兼程,隊伍中的跑者除了賽道段挑戰自我之外,其他自給自足,休息補眠皆在車上度過。歷經了36棒次的交接,共同邁入終點。整段賽事中的沿途美景、漫長路程、體能考驗與最重要的團隊精神,才是成就這場賽事發展成「接力賽之母」的重要元素。
(寶悍運動平台)

從山跑到海的高難度挑戰

HOOD to COAST賽事在台灣將邁入第二屆,這次將在11月10日於台東登場,並推出全新賽道,從台東鹿野高台出發,一路經過多良車站與龍磐草原,最終在墾丁小灣海灘熱鬧開趴,慶祝團隊攜手完成「一生中必要完成的賽事」,讓跑者深刻體會從山岳跑到海灘的賽事精髓。本屆賽事全長174公里,全新賽道不僅提供跑者不同於去年的全新風貌,比賽難度也更加提升,將經過號稱單車環島天堂路的壽卡鐵馬驛站,本賽段跑者將一人獨跑18公里,更需經歷上升400公尺的爬坡路段,堪稱本屆難度最高的賽段。

修杰楷首次挑戰誓言突破個人極限

第二屆HOOD to COAST台灣賽邀請修杰楷擔任賽事代言人,近年來熱愛跑步與健身的修杰楷,公開自己2018年在運動上所設定目標並分享對參加HOOD to COAST的期待,修杰楷表示:「在比賽之前會加強跑步訓練,特別是山路的訓練,期望能在這場高難度賽事突破自我極限,並在比賽過程中體驗在地風光;而對於這場強調團隊精神的賽事,修杰楷也透漏自己尋找隊友的標準,不只有高超的跑步實力、具備團隊默契、高超開車技術以及可以帶動氣氛的隊友,期望透過團隊合作與隊友共同完成這場高難度賽事!針對全新賽道,修杰楷也表示這次的賽道非常適合度假,有機會會帶家人一起參加。」

藝人修杰楷代言地表最強人車接力賽HOOD to COAST台灣賽,期待突破自我極限。

台灣頂尖隊伍即將出征中國

去年表現優異的兩支隊伍35乘2與Chicken Attack也特別受邀出席記者會,兩隊在去年以不到13小時的時間完成全長172公里的賽事,超凡的表現成功爭取到中國賽門票,將於6月30日代表台灣用四輪與雙腳出征挑戰中國張家口HOOD to COAST,主辦單位也特別準備錦旗給兩隊隊長,期待創下更亮眼的成績。

第一屆HOOD to COAST台灣賽優勝隊伍35乘2將代表台灣出征HOOD to COAST中國賽。
第一屆HOOD to COAST台灣賽優勝隊伍Chicken Attack。

今年獲得全新夥伴的熱情支持

起源於美國的殿堂級賽事HOOD to COAST被許多跑者視為「一生必參加的賽事」,本次賽事獲得全新合作夥伴的大力支持,BMW總代理汎德繼2017世大運後,再次投入體育運動,贊助BMW X系列性能休旅車作為限量比賽用車,挑戰無所限的陪伴跑者征戰各種地形,打造最舒適的備戰與休息空間。此外,NIKE+ RUN CLUB也為本屆賽事打造專屬訓練營,提供跑者完整訓練計畫,全力為超高難度賽事備戰。

HOOD to COAST台灣賽第二屆迎接全新合作夥伴BMW總代理汎德加入。

關於2018 BMW山海長征人車接力賽臺灣賽:

全球最具規模的人車接力賽「HOOD to COAST」去年在聖誕前夕於東岸熱鬧開跑,獲得參與跑者的一致好評。今年維繫賽事熱度,將於11月10日台東開跑,限時24小時,每隊需由5名參賽選手和1部汽車組成,以人車接力的方式完成全長174公里的極限挑戰。

2018 BMW HOOD to COAST山海長征人車接力臺灣賽官方粉絲專頁:點這裡
更多報名資訊請洽:pb+ 報名揪in

資料來源/寶悍運動
責任編輯/David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武漢肺炎擾東京馬拉松 全面取消一般跑者3.8萬人受波及

2020-02-17
賽事COVID-19新聞六大馬跑步話題

日本的武漢肺炎(正名COVID-19)疫情不斷升溫,原本公佈照常舉行、只「勸退」居住中國者的東京馬拉松,今(17日)下午決定全面取消一般跑者參賽,賽事規模將大幅縮水為200多人。3月1日開賽在即,影響擴及來自世界近3萬8,000名一般跑者,主辦單位隨後公告今年一般跑者的參賽權可延到2021年,但屆時還得另附報名費。

(最後更新:2020/2/19)

東京馬拉松會場
武漢肺炎擾東京馬拉松 全面取消一般跑者3.8萬人受波及 ©東京マラソン財団 / Tokyo Marathon Foundation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東京馬拉松」主辦單位,日前原本宣布照常舉辦,同時在2月6日勸退居住中國的跑者,讓這些跑者的參賽權延到2021年,並在14日決定不收取這些跑者的2021年報名費。然而,日本的武漢肺炎本土疫情出現擴散性趨勢,主辦單位考量疫情擴大,決定全面取消一般跑者參賽,僅保留全馬及輪椅組的精英選手共200多名參賽。

扣除精英選手,這屆東京馬有超過3.7萬人出賽,原本的大規模馬拉松賽瞬間成為小眾精英賽。主辦單位將給予今年一般跑者2021年的參賽權,但是想參加2021東京馬拉松,得再繳一筆報名費,而2020的報名費和慈善捐款不予退費;另一方面,主辦單位也收回14日公佈對居住中國大陸者免除報名費的公告。在參賽日倒數不到兩週之際急轉彎,對大量已訂好機票及住宿的跑者來說,影響不小。

大會公佈,4月1日後將聯繫2020年報名參賽的一般跑者報名具體事項,並寄送以下物資:
.號碼布
.寄時晶片(有2020東京馬拉松logo設計) 
.跑者長袍
.鋁製保暖墊
.2020東京馬拉松官方程序

至於2020的完賽獎牌將於2021東京馬拉松終點站,一併發給完賽跑者。

而剩下200多人的東京馬全馬項目,為日本田徑隊的東京奧運男子馬拉松選拔賽,大迫傑、設樂悠太等日本跑者將爭奪最後一個參賽資格。

東京馬拉松
原本超過3.7萬人大規模馬拉松賽,瞬間成為200多人精英賽

台灣部分,2月份多數大規模馬拉松賽事已相繼取消,而3月份重點賽事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也取消中港澳報名選手資格並協助退費,並公告因武漢肺炎疫情無法參賽者,可主動申請保留2021年參賽權,無須另外繳費;同時取消運動博覽會室內活動,親自報到的跑者領物資地點改為新北市市民廣場。據聞,3月台灣的大規模賽事如台新女子馬拉松Taishin Women Run TPE,也將跟進相關防疫措施。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

資料來源/TOKTO MARATHON、中央社、香港01、新北市萬金石馬拉松FB    
責任編輯/Dama 

分享文章
運動星球
運動星球

超馬明星再破美國100英里繞圈賽紀錄

2016-11-10
賽事新聞馬拉松跑步話題

動輒12小時以上的超馬賽不僅是體力的挑戰,一些繞圈式的賽事對於參賽者來說,更是精神方面的一大考驗。在同一個跑道上重複跑上幾百圈,若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大概會發瘋,更別說打破紀錄了。

據Runner’s World網站報導,全美超馬紀錄保持者扎克·比特 (Zach Bitter) 去年再度創造紀錄,他以每英里7分1秒的平均速度 (約每公里跑4分21秒),以接近12小時的成績完成了100英里 (160公里) 超馬賽,創造了新的美國紀錄。

Zach Bitter刷新美國100英里超馬繞圈賽紀錄 ©ARAVAIPA RUNNING

2013已締造過紀錄

以11小時40分55秒跑完一百英里,配速是每英里7分1秒,這樣的距離是在一條400公尺標準跑道上跑402圈,換算成全程馬拉松則是每場以3小時3分的配速連續完成近四場全馬。

這個令人目眩的成績的是現年30歲,來自加州戴維斯的比特,在2015年12月19日於美國鳳凰城所舉行的「沙漠冬至邀請賽 Desert Solstice Invitational」上所締造。雖然沒能打破11小時28分3秒的世界紀錄,但是能夠刷新美國一百英里超馬紀錄,比特仍顯得相當輕鬆。

早在2013年的沙漠冬至邀請賽上,比特就以11小時47分21秒的成績創造了全美紀錄,更早之前,他也在阿拉斯加跑過室內超馬賽,在南卡羅萊納州跑過戶外賽,並在加州做自主超馬訓練。「在加州我只跑了57英里。每次比賽都讓我學到很多東西,特別是這個周末。」比特說。

對於超馬這種極限又小眾的比賽,比特已經算得上是世界級的田徑場超馬專家與老手。

超馬好手的訓練

「我最瘋狂的紀錄是連續三個星期分別跑了170英里、143英里和144英里的距離,當時我保持非常高的跑步量,不過在其中也會採取一些特殊的跑法,例如漸進跑 (progression run) 與節奏跑 (tempo run)。」比特說,「在比賽之前的練習中,我會以20分鐘至25分鐘跑步跑到會場上來熱身,然後在跑道上用比賽的速度漸進跑上12英里,最後三英里再把每英里配速降低5分鐘。」

在平時的訓練裡,比特有90%的時間都是在跑道或平坦道路上進行,每周至少要做三到五次的健身,也多半是在田徑場上進行。

長距離的超級馬拉松繞圈賽對於選手的體能與心志的考驗都是超乎尋常。在沙漠冬至邀請賽與大多數計時賽上,跑者每四個小時要改變一次方向。在這次比賽中,由於比特的個人因素,他跑了將近八小時才改變方向。「一直在繞同一個方向,會讓你的肌肉習慣於轉向,反之亦同。」

折磨人的繞圈賽

相較於2013年比特第一次締造美國紀錄時,「我連停下來上廁所的時間都更加有效率。」比特說,「2013年的時候我上了四次廁所,但是今年我只停下來兩次。所以我大概只多花了一分鐘到一分半鐘的時間。」

在過去的比賽中,他會在50英里時戴上耳機,今年卻在10英里處就打開音樂來聽。「在這樣的一種比賽,背景的雜音會有很大的影響,我要盡可能地保持專注力的集中。」甚至連一些很有經驗的超馬跑者都很難克服在一條400米的跑道上重複繞圈一整天,然後周遭一直不斷傳來各種令人分心的呼喊聲的這種對於心志耐力的嚴峻挑戰。

「我一直努力要調整自己的意識狀態,以便讓我集中精神,甚至沒有覺得自己是在一條跑道上。」比特說,「對於最後20到25英里時更是加倍困難。」

「在比賽的前四分之三時,我都在想著其他事情,避免自己被正在跑的這個圈圈框住。」他說,「這就像靈魂出竅,好像你的靈魂浮在半空中看著那個正在跑步的自己。在封閉的跑道上你可以辦到,因為你不用擔心路上會有石頭、樹枝或上下坡。除了基本的跑步動作之外,你不用把精神花在其他地方。」

雖然他的靈魂可能不知道飛到哪裡,比特大部分時間還是維持一個很快速的步伐。「那是肌肉的記憶,」他解釋道,「這些無意識的動作都在比賽的步速上,特別是最近幾週或一些持續比賽的時間裡。你的身體已經被訓練到可以自動跑步及自動轉向。」

比特說,「我今年的確比2013年有比較大的每圈速度差,從93秒到2分鐘。不過,大多數的圈速是在1:37到1:45之間,我可以很輕鬆跑出這個速度。」

雖然比特已經做了這麼多訓練,而且他已經這麼成功,他還是認為自己有改善的空間。談到沒有打破世界紀錄,他說:「我的肌肉『拋錨』了。」

不像2013,當他以11小時47分完成100英里的距離,並緊接著打破12小時的超馬紀錄時 (他跑了101.66英里),他在完成紀錄沒幾步路就倒臥在跑道上。「我的右後腿抽筋了,我當時想說也許我可以走上一圈恢復一下然後再繼續跑,沒想到我一慢下來,我的右小腿就立即變得更緊繃了。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坐下來。」他說。

©ARAVAIPA RUNNING

未來計劃

談到未來的計劃,比特表示,「若去跑24小時超馬賽意味著需要在另一條跑道上跑更多,我可能只能多跑一兩英里。現在有更多超馬賽事了,也許我可以參加一些我能夠維持在同一個跑道上的比賽,這樣我就更只要專注於轉同一個方向。」

分享文章
  • 健身
  • 訓練動作
  • 啞鈴
  • 上半身肌群
  • 核心訓練
  • 下半身肌群
  • 跑步
  • 重量訓練
  • 跑10K
  • 跑5K
  • 徒手訓練
  • 瑜伽動作
  • 初階訓練
  • 瑜伽
  • 跑步訓練
ABOUT
Copyright © 2025 SPORTSPLANETMAG.COM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城邦出版人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ONTACT US
service@sportsplanetmag.com
錯誤回報
  • 關於我們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聲明
  • 免責聲明
  • 會員服務